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夏愛克:“感恩中國給我有意義的工作機會”

夏愛克:“感恩中國給我有意義的工作機會”

時間:2024-10-22 04:32:10

在雲南行醫扶貧15年的“當代白求恩”夏愛克,“莫道己長,施恩勿講”,低調得超乎想象,他一再表示不願接受采訪。在記者多次争取後,他終于接受“微信采訪”。一旦确定下來,他對待每一個問題,認真得同樣超乎想象,讓人肅然起敬。

“中國扶貧給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記者:是什麼讓您在中國偏遠落後山區堅持了15年?

夏愛克:第一,中國朋友真誠、熱情地接受我們外國人。第二,德國朋友的支持和鼓勵。

中國朋友的真誠、熱情,不僅讓我感動,我太太也很感動。對于我太太來說,離開德國一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2003年,我們打算回德國一趟,剛好是“非典”時期。我太太很想家,猶豫回去後是否還回來。鶴慶人民醫院的施院長專門來我家,很熱情地希望我太太再來鶴慶,她很感動,不再猶豫了。

随着我們對中國朋友的感情越來越深,每次回德國,都期待再回到“第二故鄉”。而且我中文水平慢慢提升了,培訓質量和效率也在提高,教學方法越來越合适,各家醫院的邀請越來越多,我感到在中國我有用武之地。

記者:您能想象得到嗎?我在雲南采訪時很多人被夏醫生感動落淚!

夏愛克:我在雲南收獲的比我奉獻的肯定多。剛到鶴慶,雖然我對中國的語言和文化了解很少,但本地醫護人員從第一天就接納我們,很自然地讓我覺得自己屬于他們那個團隊。在中國的經曆使我視野擴大,讓我發現在自己的想法之外,也有别的一樣好的想法。這叫“殊途同歸”吧。

我對中國的看法改變了,對德國的看法也改變了。我比以前更感恩,既感恩德國的教育和醫療服務,也感恩中國給我有意義的工作機會,自我滿意度比以前大了。

“百姓叫我德國白求恩,我孩子有點驕傲”

記者:您了解白求恩嗎?在醫護領域,您有沒有特别欣賞的人?

夏愛克:跟老百姓交流,他們常說:“你是德國的白求恩。”在中國每個孩子都學習他的故事。我孩子上小學也學過,他們後來好幾次聽老百姓叫我德國白求恩,他們有點驕傲,但沒有想太多。他們知道我們是那邊唯一一個外國人,所以也沒有對比。

白求恩好像是毛澤東的朋友,很有名。我認為還有很多為國家奉獻了生命的人沒有被紀念,有點可惜。

醫護領域我特别欣賞的人,不止一個,而是很多。150年前在中國還沒有醫院,有一些外國醫生和護士來到中國,在非常差的條件、很危險的地方開展醫療服務,甚至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記者:聽說您生活極端簡樸,但使用的醫療設備都是最好的,比如從德國帶來的聽診器。為什麼會有這種反差?

夏愛克:我的聽診器也不是那麼貴,1000元人民币。質量好,已經用了28年!我很喜歡它的深紅色,從大學到現在一直都陪我,所以不想放棄它換新的。我覺得當醫生應該盡心盡力地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好設備當然有幫助,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專業性的态度,得到患者的信任是我們的責任。

記者:您怎麼看中國的醫患關系?

夏愛克:醫患之間如果缺乏信任真可惜。醫療糾紛太多,必然導緻一種“防護性醫療”,增加費用,浪費資源。

醫患缺乏信任原因很多。有一點是,很多醫生溝通能力和水平需要提高。有些城裡人瞧不起農民,我遇到一些老醫生認為農民不了解醫學,所以不願意好好介紹。

可喜的是,年輕醫生的溝通能力越來越好。我看到,不少年輕護士和實習生對老年病人特别好,像對待自己爺爺奶奶一樣。

“除了急救之外,就醫必須先去鄉村醫院”

記者:您覺得提高鄉村醫療服務水平,最關鍵的是什麼?

夏愛克:我不是衛生政治學的專家。這些年中國政府已經在這方面投資很多。依我看,最大的問題是鄉村醫生學曆太低。我發現,鄉村醫生這個職業沒有吸引力,收入太低。住在鄉下,孩子受教育的機會不好。百姓也不太相信村或鄉鎮衛生人員的醫療水平,随着交通和經濟越來越好,所以都要跑到上級醫院看病,這樣浪費人力資源和醫療費用。病人跑走了,下面醫生的收入就更低,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我建議一邊把鄉村醫生水平提高,一邊建立完善醫療體系合理分配醫療資源。除了急救之外,就醫必須先去鄉村醫院,診斷後在鄉村醫院不能治療的,才能轉到上級醫院。

記者:談談“借羊扶貧”的體驗吧?

夏愛克:那時每個月去三戈莊一次,花兩夜三天。每次很緊張地查看羊的情況,因為一些農民管得不好,羊圈很髒,飼料不夠,遇到羊病死掉了或流産,都需要鼓勵他們。但也有農民很認真地養羊。

記者:您覺得像三戈莊那樣的地方,農民怎樣才能徹底脫貧?

夏愛克:現在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經提高了很多。我不是發展經濟學專家,就算“抛磚引玉”吧。

在現代社會,孩子都應該享有公平的教育機會。從根本上脫貧,公平地發展教育是前提。據我觀察,農村地區的教育太學術了,不太實用。我發現很多初中生逃學,跑走打工,也許就是由于教育課程與他們增加脫貧的技能沒有什麼關系。當然可以考大學,但畢竟有很多學生想不到那麼遠。中國肯定要繼續城市化,但鄉下也需要有人從事農業,教育如何與這個要求銜接?這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

我建議在美麗的山區可以發展生态旅遊業,如home-stay(住在私人家)。城裡人假期不一定要去國外或國内的旅遊點,下鄉親近大自然,也能很好地放松。若村民受到有關的培訓,可以發展起鄉村旅遊。城裡人來了,那麼看重他們的生态環境、生活方式,也會增加農民的自信,鼓勵他們保持良好環境,守護民族傳統文化。

記者:大家說您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喜歡的是哪些元素?

夏愛克:對,我很欣賞中國傳統文化!要了解現代中國,我們必須了解曆史上的中國。從文字開始,中國的建築、藝術、手工、哲學,我都很喜歡,好像到處都有象征意義!可惜我的中文水平不夠,還不能欣賞文學。

我也欣賞很多無名的老百姓,認真做事的農民、學生、老師、護士、醫生,等等。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