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盧柏克:行走中的公益創客

盧柏克:行走中的公益創客

時間:2024-10-21 06:33:39

阿甘精神同樣适用于中國的90後小夥兒盧柏克。當許多同齡人還在無憂無慮地上學、生活時,他卻揣着66塊錢,以邊打工邊徒步旅行的方式走遍了中國。

圖/壹聽旅行創始人盧柏克很多人都說電影《阿甘正傳》最令人感動的部分是阿甘橫穿美國那一幕,他率衆跑步,在東西海岸之間打了幾個來回。一路上跟随者越來越多,阿甘甚至成為一些人的精神信仰。記者問他為什麼跑步,阿甘什麼也不說,他的理由隻有一個——“我想跑步”。

阿甘精神同樣适用于中國的90後小夥兒盧柏克。當許多同齡人還在無憂無慮地上學、生活時,他卻揣着66塊錢,以邊打工邊徒步旅行的方式走遍了中國。在行走中,他發起了一系列公益項目。

用“窮遊”尋找人生定位

1990年8月,盧柏克出生于甘肅禮縣。和多數西北農村的孩子一樣,完成了初中學業後,16歲時的他從軍入伍。在新疆,他經常在無人區巡邏,物質基礎非常匮乏。當兵期間,父親去世,父親臨終前對他說:“一定要出人頭地,然後用得到的東西來幫助更多的人。”退伍後的盧柏克沒有服從家裡的工作安排,他有一顆到北京闖蕩的心。于是,他隻身來到了北京打工。

但是,這麼年輕的退伍軍人并不是那麼容易找工作。他當起了保安,發起了傳單,折騰過工地,擺過小攤,他總共做過28份工作,最長的一份工作隻幹了七個月。盧柏克在北京艱難地生存着,不斷尋找自己的人生定位,到底自己應該做什麼?

有一天,他和朋友嘗試做點生意的他,賠的血本無歸。經過社會打磨的這幾年,他發現環境完全不是無人區當兵那麼簡單。他心灰意冷,喝起了悶酒,覺得自己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甚至想到過自殺。但第二天随着酒醒後,他的腦子裡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出去走走,環遊中國,想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麼?一摸兜,66塊錢,心一橫背起行囊出發了。

從北京一路向北,第一站來到了懷柔,随着公共交通的車票和兩頓小吃喝他66塊錢的盤纏所剩無幾。盧柏克拿着僅有的最後一塊錢買了份報紙,開始看夾縫廣告有什麼招聘,結果發現其中有個拓展基地招拓展訓練的教官職位,于是他找了個避風的地方捱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應聘了。由于有當過兵的履曆和過硬的軍人素質,他迅速應聘成功。

當了三天教官,算算待遇還不錯。工作對口,200一天工資還包吃住,但他沒有繼續工作下去,他對自己說,還是要繼續走,環遊中國。就這樣,帶着剛剛賺到的600塊錢,繼續出發。然而,一周之後,資金又捉襟見肘。

繼續翻報紙,翻到了一家飯館招聘服務員,他就去了。他很坦誠地和老闆說明了來意和他自己環遊中國的目标,結果和老闆聊的很投緣,于是留下來做了幾天服務員。他還很熱情的幫着老闆出謀劃策,幾天之後他和飯館老闆道别,繼續前行,後來一直和這家飯館的老闆保持着聯系。

靠着徒步搭車、邊打工邊旅行的方式,盧柏克用221天走遍了中國除港澳台之外的所有省份的絕大多數地區。在這過程中,他享受到了巨大的樂趣,其中最令他感慨萬千的,是那些數不勝數的貧窮的地方和那些留守兒童清泉一樣天真的眼眸。

“貧窮”的小女孩是公益的開端

2012年9月底,盧柏克要穿過騰格裡10公裡的沙漠。十幾個小時的摸索中,盧柏克常常走不了多遠就掉進沙坑裡。掉進去,爬起來再走,再掉進去,再爬起來。手機沒有信号,糧食也快吃完了,他一個人在沙漠裡默默流着眼淚。天快要暗下來的時候,盧柏克走出了沙漠,遠遠地看到一座孤零零的土屋,他終于有了寄宿的地方。盧柏克問這家的小女孩:“你的爸爸媽媽呢?”“去廣東打工了。”“你幾歲了,讀幾年級,成績好嗎?”“九歲了,我沒有上學,我要照顧生病的爺爺。”盧柏克這才注意到土炕上還躺着一個老人,一床破舊的棉絮就是被子,炕頭堆滿了破破爛爛的衣服。屋角堆放着小女孩撿拾的用來換油鹽錢的廢品,屋子中間隻一根木頭頂着有些歪斜的屋頂。盧柏克震驚了,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他,還沒有見過如此窮困的家庭。

盧柏克用手機拍了些照片,發到了自己的微博上。此後的幾天,他陸續接到要求資助那個小女孩的電話。最後,一家上市企業決定資助小女孩完成從小學到大學畢業的學業。

這件事是盧柏克公益之路的開端,從那以後,每當盧柏克收集到關于有需要幫助的孩子或學校的信息,就會将其發到網上。慢慢地,資助的人越來越多,得到幫助的孩子群體也越來越大。

一路上窮遊,盧柏克看到了很多貧困山村孩子們的生活狀态,他從心底希望能為孩子們帶來更好的教育和更好的生活。此時,旅行公益的概念開始在他腦袋裡成形,一是尋找特殊群體(如孤兒、先天性重大疾病兒童)并将信息傳播出去,二是在西部農村開展“微村教”的活動,從最細微之處着手,以最普通的大哥哥大姐姐的面貌,作為朋友并在朝夕相處之中把一些知識和技能所傳遞給他們。第三方面,他考慮要從家長着手。對家長進行一些在家庭關系、親子教育方面的培訓,最關鍵的是讓他們知道讓自己的小孩接受教育是一件重要的事。

從“帳篷學校”到“虐行志”

2013年元月,”柏克旅行公益”成立。成立兩個月的“柏克旅行公益”很快就策劃了一場大型援助行動。他們募集到了8000件棉衣,20000頂棉帽和1萬多條圍巾,援助地區是拉薩的改則。盧柏克一行10個人,分别來自不同的城市,除了他自己,還有8個大學生,1個企業家。

剛結束公益之旅雅安便發生了“4·20”特大地震,盧柏克用了4天時間趕到寶興縣城,他帶着幾名志願者徒步進入交通極其不便的寶興縣苟山村。苟山村本就地處深山,加上震後被泥石流和塌方阻斷了道路,所以幾乎沒有志願者和物資到達。當他們五六人翻山越嶺,背着礦泉水和方便面到達時,村民都感動地留下眼淚。

在經過了村幹部的同意和鄉親們的熱烈支持後,“柏克旅行公益”的帳篷學校正式開課。除了給孩子們上課之外,盧柏克從網上找到資深的心理專家和幼教師,同時給家長進行輔導,讓他們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并明白教育的意義。他與他的團隊也為村裡在此次地震中失去雙親的兩兄弟羅鴻和羅乾丁聯系到了直到大學畢業的全部資助、為天生不會說話的7歲的宋明嬌聯系到了全額手術費與手術醫院、另外一名孤兒的生活費學雜費也已經落實。

如今盧柏克全身心投入的公益活動取名“虐行志”,每期帶着二三十個年輕人下了飛機沒收錢包和通信設備一起靠技能且遵守虐行的規則生存兩周。“兩周後,所有人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相信這兩周不僅僅是一次虐行,更是一個人生的回憶。”盧柏克說。

最近一期的“虐行志”,是組織人一起爬哈巴雪山,主題是登頂哈巴雪山,思考生命的意義。盧柏克說:“在登頂的途中,其實很多人都會說自己不行了,這個時候我會說我其實早就不行了,他們問我為何要堅持?我說因為我的任務就是把你們都帶到山頂,所以不行也得行,最終大家成功登頂。”偶爾看盧柏克的微信朋友圈,你會發現他的“虐行志”蹤迹,他一會在沙漠,一會在雪山,一會又在一個沒有聽過名字的城市,總之他一直在路上。他說,他想幫助更多年輕人通過這樣的活動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