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空巢老人對社會管理的影響與對策

空巢老人對社會管理的影響與對策

時間:2024-10-21 08:23:17

日前,江蘇南京的王紹銘老人寫給留學德國孩子的一封家書在互聯網上廣泛流傳,這位老人用樸實無華、情感細膩的語言,描繪出了對愛子深深的思念與理解,讓人讀後潸然淚下,但也引發了人們對空巢老人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注。

一、空巢老人現狀及存在問題

空巢老人,是指年滿六十周歲,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數達到1.78億,全國有1.2億個家庭有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國家庭戶的30.6%。随着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陸續步入老年,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将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達到90%,這意味着屆時将有超過2億的空巢老人,該群體的快速擴大,已成為我國老齡化浪潮中最突出的表現和最嚴峻的挑戰之一,給社會管理帶來了一系列的難題。

1.社會危機

首先,對中國傳統孝道産生沖擊。“百善孝為先”,孝敬老人曆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現今也有部分為人子女者,由于主客觀因素,不能很好履行贍養義務,空巢老人在生活上、精神上備受煎熬。其次,對社會治安管理提出挑戰。由于安全防範意識和辨識能力相對薄弱,加之兒女不在身邊,空巢老人成為不法之徒侵害的首選目标。第三,隔代教育壓力日益增大。農村青壯年大多數常年在外務工,城市年輕人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孫輩的教育任務也就自然落到了老年人身上,“放任式”“寵溺式”的隔代教育,衍生出留守兒童的教育之困。

2.家庭危機

據了解,為減輕兒女家庭經濟負擔,現如今大部分的農村空巢老人還依靠着繁重的農業勞動自給自足,收入微薄而且還承擔着照料孫子輩的任務,經濟壓力較大。此外,受城鄉醫保按比例報銷以及封頂制度的限制,“小病抗、大病挨”是多數老年人的無奈選擇。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70%以上都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生活質量堪憂。

3.個人危機

随着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下降,更需要身心全面的關懷照料。但是由于子女贍養、陪伴的缺位,家庭養老功能日益被弱化,空巢老人生活難以自理、情感寄托缺失、社會活動邊緣化,普遍缺少幸福感。有調查結果表明,空巢老人的抑郁症患病率不低于45%,明顯高于非空巢老人,長期心理亞健康甚至是疾患狀态,容易引發個人生存危機。近年來空巢老人自殺或意外身亡事件易發頻發,他們通過這種極端方式宣洩心中的寂寞和痛苦,也昭告了社會群體之痛。

二、空巢老人問題産生的原因分析

1.區域發展差距的必然結果

改革開放以來,随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區域經濟差異日益顯著,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發展差距逐漸拉大,加之近年來農業機械化的普及、農村土地被征用等多種因素,大量适齡青壯年勞動力為了尋求更适合自身發展的機遇,由農村流向城鎮、由經濟落後地區流向經濟發達地區、由内陸地區流向沿海城市,卻一時無法舉家“遷徙”,老年人則隻能留守農村,造成空巢家庭的出現。

2.家庭結構變化的被動選擇

随着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許多年輕子女婚後另立門戶,不再與父母共同居住,直接造成空巢。特别是我國自1966年實施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以來,生育率急速下降,使得家庭結構呈現小型化發展趨勢,“421家庭”模式日益成為我國基本家庭結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的家庭規模呈持續減小趨勢,家庭戶平均人數從20世紀50年代的5.3人逐步下降到2012年的3.02人。家庭結構的變化要求每名家庭成員都要有自己的經濟來源,年輕人為追求夢想或受利益驅動,選擇在外求學、務工或經商,缺少照顧老人的時間精力,導緻空巢老人數量驟增。

3.思想觀念轉變的直接結果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同樣推動了家庭、個體觀念的巨大轉變。個人發展和價值實現成為年輕群體的追求,缺少愛老、敬老、養老的實踐自覺。老年人與子女在生活習慣、教育觀念等方面的“代溝”越發突出,即使子女沒有外出務工,也不願意與老人同住,造成空巢家庭數量增加。而受西方養老觀念影響,我國一部分老年人的思想發生變化,他們向往獨立自由、無拘無束的晚年生活,選擇單獨居住,以此避免共同生活的不便和矛盾。

三、解決空巢老人問題的對策措施

當前,空巢老人問題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需要政府、社會、子女多方發力、共同參與。

1.健全社會保障,維護老人利益

一是完善老年法律體系。國家要加快完善老年立法,使老年人合法權益在更多層面受到法律保護,并有效保障涉老問題執法力度。二是健全社會救助制度。結合當前脫貧攻堅工作,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對無生活來源、長期患病、喪失自理能力的農村留守老人,以高于低保的标準進行專門救助;将一般生活困難的留守老人納入低保範圍,做到應保盡保;對符合“五保”供養條件的納入“五保”集中或分散供養;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優先設立基層老齡事業發展基金,解決臨時困難。三是提升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保障水平。把老年人的日常門診用藥納入報銷範圍,提高老年人的住院報銷比例,切實解決老年人的就醫問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面和續保率,努力讓更多的人能有幸福的晚年。四是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積極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幹意見》,在融資、土地等方面對社會養老事業給予政策配套,探索運用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興辦多類型養老機構,滿足多元化養老需求。五是打擊侵害老年人違法犯罪行為。要強化基層社區警務室建設,強化警力覆蓋和警務關懷,及時打擊侵害老年人的不法行為,形成震懾效應。

2.發揮基層作用,切實排憂解難

社區村居基層組織要把協助照顧空巢老人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創新方式方法,幫助空巢老人擺脫空巢綜合征的陰影。一是建立空巢老人聯系制度。調查摸排本區域内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經濟來源、子女陪伴等情況,堅持電話聯絡、定期走訪、住院探望、節日慰問等,讓空巢老人切實感受到社會的溫暖關懷。二是加強社區引導輔導。組織社工人員,深入空巢家庭,宣傳安全常識和法律知識,幫助提升空巢老人安全防範意識;成立老年人組織,使老人自我服務、相互照應,發揮餘熱參與公共事務,老有所為,消除孤獨感;組建志願服務隊伍,動員社區志願者常入戶“送溫暖”,纾解老年人的負面心理和生活不便。三是提升社區醫療服務水平。積極探索實施全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使病患空巢老人就近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

3.倡導良好風尚,落實日常照顧

醫療技術的進步治愈老年人身體上的病痛,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撫平老年人心靈上的空虛。家庭養老在社會養老體系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要加強孝道文化宣傳,大力倡導敬老養老之風,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入人心。要積極倡導“常回家看看”,多給空巢老人一些“話療”,外出務工的子女不能隻講物質上的“孝順”,更要抽出時間與老人一起聊聊“家長裡短”,通過電話或微信、QQ等聊天工具多與父母進行情感互動,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

4.主動轉變觀念,積極樂觀生活

作為“空巢”的主體,老人們更應該轉變觀念,積極探尋、頤享老年生活的快樂。一是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态。“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要不斷調适自己的心理,以寬容體諒的心态看待家庭、社會和人生。二是加強與外界的溝通交流。要走出家門,走向社會,充實自己,結交朋友,融入群體尋找快樂,做到不與熱點脫節、不與科技脫節、不與鄰裡脫節、不與親友脫節。三是切實發揮餘熱。“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發唱黃雞”,要積極投身志願服務、社會管理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傳遞正能量,渲染更美“夕陽紅”。

悠悠寸草心,報得三春晖。老年群體是社會的重要組成,加大對空巢老人的關心關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隻有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才能讓天下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空巢老人也就不再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編輯/劉露露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