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周敦頤:千古絕唱成家訓

周敦頤:千古絕唱成家訓

時間:2024-10-21 05:51:33

周敦頤(1017~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世稱“濂溪先生”,道州樓田堡(現湖南道縣清塘鎮樓田村)人。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著有《太極圖說》《通書》《愛蓮說》等,是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其學術思想被稱為“上承孔孟,下啟程朱”,千百年來影響中華文明甚深。

向清官典範學習

距永州道縣城西6公裡的樓田村,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端午,周敦頤出生在這裡的一個書香門第。周敦頤的父親周輔成中進士後曾任桂嶺縣令,不久辭職歸隐樓田村。周敦頤在這裡生活到10多歲父親去世。家鄉、家庭,給了周敦頤最初的精神滋養。最終,他成為“上承孔孟、下啟程朱”的理學鼻祖。

說起周敦頤的家教,繞不開他舅舅鄭向的影響。周敦頤父親過世後,母親鄭氏帶着15歲的兒子北上汴京開封,投奔兄長龍圖閣大學士鄭向。

耳濡目染舅舅學問和為人的時光,是周敦頤受到家庭影響最深遠的時期。鄭向是一位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有很高的文化修養。他很喜歡外甥周敦頤,把他當自己的兒子看待,為其改名,督促其苦讀經史,為他安排婚事,并将封蔭子弟的機會給了周敦頤,使他開始了官場生活,直到去世前兩年歸隐廬山腳下。幾十年裡,盡管做的主要是地方小官,周敦頤也像舅舅一樣始終是清官典範,每到一處就興學重教,深得百姓愛戴。

操守和格局:如何與上下級相處

一個人如何與上下級相處,很能體現一個人的操守和格局,也是養成一個家庭風氣的主基調。

周敦頤為官30多年,毫無世俗官氣,把權力當作為蒼生謀利益、實現人生理想的工具。

周敦頤在南安軍司理參軍(相當于上等縣的副縣令)任上時,南安監獄有一囚犯法不當死,但頂頭上司王逵非要将囚犯問成死罪。身微言輕的周敦頤據理力争,王逵根本聽不進去,周敦頤馬上寫了一份辭職報告,連同自己的任命書及印信一起呈交王逵,說:“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王逵被鎮住了,聽從了周敦頤的意見。後來王逵對周敦頤非常信任,推薦給朝廷,周敦頤升任郴縣縣令。

與包拯齊名的趙抃曾是周敦頤在合州工作的頂頭上司。當時有人誣告周敦頤不務正業、沽名釣譽等,趙抃将周敦頤列入“小人”行列冷眼相看。周敦頤既不主動巴結以緩和關系,也不刻意辯解以改變他的看法,更不追究告黑狀的人,照常處理公務。幾年後周敦頤再次與趙抃在虔州相遇成為工作搭檔,通過朝夕相處,趙抃徹底改變了對周敦頤的看法,成了莫逆之交。他不無自愧,主動向朝廷舉薦周敦頤。

周敦頤任廣南東路提點刑獄,處理了“杜萬石”事件。由于端硯珍貴,制作銷售端硯有着巨大的利潤空間,時任端州知州杜咨壟斷了整個硯石開采、硯台制作與銷售,人稱“杜萬石”,當地百姓對杜咨恨之入骨。周敦頤接到百姓告狀後化裝到端溪調查,了解到情況屬實,奏請朝廷下令:地方官不僅不能參與端硯石的開采,而且自取不得超過二枚。

叁寫詩打發親友求官辦事者周敦頤做的是小官,為政清廉,為百姓利益得罪過上司,其家産情況如何呢?黃守愚先生介紹,38歲的周敦頤在南昌做知縣時得了一場怪病,昏死過去,一天一夜後才醒過來。當時大家準備給他料理後事,發現他家裡就一個破箱子,裡面除了幾件破衣服和幾本舊書,還有他的積蓄——大概相當于現在的幾百元錢。後來給周敦頤作墓志銘的潘興嗣目睹了這個過程,也了解他在用錢方面的仗義,說他“奉養至廉,所得俸祿分給宗族,其餘以待賓客,不知者以為好名,君處之裕如也”。

周敦頤任郴縣縣令時,曾給拜他為師的上司、知州李初平講學,雙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與友誼。兩袖清風的李初平因病去世,家裡連辦理喪事的錢都不夠。周敦頤将後事全部承擔下來,親自護送靈柩回其老家安葬。此後,周敦頤“往來經紀其家,始終不懈”。

親戚朋友求辦事,一般有職有權的人都難以拒絕,周敦頤是如何接招呢?

周敦頤任永州通判的消息傳到故裡後,同父異母的哥哥周勵的兒子仲章到永州看望他,說家裡一些親戚都想請他高擡貴手給個一官半職,周敦頤拒絕了,并在侄兒回鄉時特地寫了一首《任所寄鄉關故舊》,要他帶回去傳閱,以此堵住鄉關故舊的求官之請:“老子生來骨性寒,宦情不改舊儒酸。停杯厭飲香醪味,舉箸常餐淡菜盤。”詩中“事冗不知精力倦,官清赢得夢魂安”之句與《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樣,都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他後來的詩句“飽暖大富貴,康甯無價金”也是異曲同工。

“誠”“儉”“忍”:周氏愛蓮家風三要訣

周敦頤有兩個兒子周壽、周焘,張澤槐《周敦頤探秘》一書的記載可窺見他們的為人。

長子周壽,在1082年即周敦頤去世9年後中進士,善書法,能詩,曾與黃庭堅為同僚,彼此友善。黃庭堅稱周壽“純粹動金石,清節不污,雖與日月争光可也”。次子周焘,1088年即周敦頤去世15年後登第,與蘇轼同官,親如兄弟,唱酬甚多。人稱“茂叔有子,良不誣也”。周焘生有三子,其後裔遷居湖南、浙江、江西等地。其中遷徙浙江的一支成為周恩來、魯迅(周樹人)的遠祖。

周氏後人總結的治家報國的《周氏家訓》,各地字句雖長短不一,但基本内容皆為尊先祖祖訓“出污泥而不染”,其中的“規行矩步”“立身厚道”“尊老愛幼”“出仕為宦,官清吏瘦;攝職從政,報國為民”等内容,體現了周敦頤愛蓮文化的精髓,教化了曆代後人,使後人中為民者“積德、行善、慈愛”,為官者“興農事、重教化、救良民”。

“誠”“儉”“忍”三字,是《周氏家訓》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傳承周氏愛蓮家風的三要訣,更是周敦頤後人周恩來持身自律、嚴肅家風的淵源所在。

編輯/付冰冰

資料來源/《湖南日報》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