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企業扶貧的碧桂園模式

企業扶貧的碧桂園模式

時間:2024-10-21 07:52:29

今年是房地産巨頭碧桂園成立25周年,而碧桂園的扶貧事業也已實施了20多年。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一直是碧桂園公益事業的推動者和靈魂人物。楊國強在年少時家境貧寒,依靠國家發放的7元助學金得以完成學業。創辦碧桂園後,他本着“自強自立,知恩圖報”的精神,為同樣有需要的貧困農民和學子提供适時的幫助,讓他們能憑借知識、自信和正确的價值觀改變命運。

楊國強多年的貢獻獲國家肯定,在2015年的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獲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并授予“十大中國消除貧困獎”。創立至今,碧桂園的總公益投入逾27億元,2016年,楊國強及女兒楊惠妍創辦的廣東國強公益基金會的投入為全國非公募基金會前5名。

碧桂園的扶貧小分隊

碧桂園有一個特殊的部門——社會責任部,共二十餘人,他們的工作就是負責碧桂園在全國各地的扶貧慈善項目。

1982年出生的孫科既是社會責任部員工,也是碧桂園教育扶貧的受益者。安徽人孫科2001年高中畢業後應征入伍,8年後退伍。回到老家的孫科正為自己的另一種人生憧憬時,國務院一項免費提供職業技術培訓的“雨露計劃”正在安徽全面鋪開。他抱着将信将疑、試試看的心态,他來到佛山順德的國良職業培訓學校,這是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創辦的一所免費職業培訓學校,孫科參加了為期1年的免費職業技術培訓。孫科選擇了土木工程專業,這跟楊國強創辦的這所學校的初衷很吻合:年輕人學好建築施工管理,就可以當施工班組組長,然後成立自己的施工團隊,當個小包工頭,再逐步壯大自己的事業。這也是楊國強曾經走過的路。

跟孫科一起到國良職業培訓學校的還有全國各地的同學,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出身貧苦且無一技之長。但在學校裡他們得到系統培訓,孫科也實現由戰場到職場的一次人生轉變。學員培訓結束經考核合格者,學校頒發由勞動部門和相關專業主管部門認證的結業證書。除此之外,學校還組織學員免費進行職業技能鑒定,成績合格者,頒發廣東省統一的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完成系統培訓之後,還可根據學員意願,讓學員自行擇業或選擇留在碧桂園集團就業。畢業後,孫科選擇留在碧桂園。如今,楊國強已經出資1.3億,資助了14466名像孫科這樣的農村籍退役軍人接受職業培訓,并走上工作崗位。

孫科現在長期駐紮在偏僻的貧困農村,幫助當地住房改造和村容村貌改造,同時把産業化幫扶引進廣東貧困山村,幫助當地村民脫貧緻富。2011年冬,他與女朋友在他工作的樹山村舉辦了别開生面的婚禮。孫科在社會責任部的另外一個同事劉剛也選擇在當天當地結婚。村民自發給這兩隊新人搭建起了一個婚禮場地。在村民們的祝福聲中,他們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扇門。2016年,孫科迎來了他的女兒。

授人以漁

與孫科一樣,是碧桂園的受助者又是員工的還有劉俏芬,她畢業于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

2013年,楊國強出資4.5億元創辦了全國唯一全免費的大專院校——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三年後,共招收了1019名貧困學子。所有入讀學生不僅免除一切費用,還發放日常生活補貼。學院嘗試校企結合辦學模式,依托碧桂園的企業經驗和學院的專業知識,培養真正實幹、能幹的技術人才。來自廣東梅州的劉俏芬是第一批畢業生。

“讓所有行業、崗位的勞動者都接受職業教育,尤其是對那些被貧窮困擾的年輕有志者,我們要為他們提供良好的職業教育,為他們打開通往成才、成功的大門,這不但可以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走向幸福生活,也可以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發展生産力,繁榮經濟。”這是楊國強的辦校初衷。

事實上,在辦職業教育之前,楊國強的扶貧教育已經辦得很成功了。2002年9月,楊國強以順德民營企業家的身份捐資2.6億創辦了純慈善、全免費的全日制寄宿中學——佛山市順德區國華紀念中學,為全國各地“最優秀,最貧困”的少年提供最好的高中教育。學校承擔學生在校所有費用,并提供助學金直至學生完成大學、碩士、博士所有學業,為國家培養精英人才。截止2016年,國華中學共接收了2588名處于辍學邊緣的學生。立校至今,學校一直保持極高的本科升學率,2016年,該校的重本率超98%。

2016年10月17日,我國神州十一号飛船成功發射。17日6時40分,各大媒體開始全程視頻直播神舟十一号發射過程。人們在屏幕上看到一位年輕學生對空間技術了如指掌,侃侃而談,這位叫賈配洋的學生就畢業于國華紀念中學。

碧桂園的扶貧教育還把課堂搬到了山村裡。在此之前,碧桂園是走過彎路的。碧桂園的小分隊深入調查後,在廣東肇慶挑選了一個扶貧點,然後鎮裡蓋起了農民工職業教育大樓。大樓蓋起來了,教師也請好了,但沒有農民願意來上課。原因有很多:路途太遠、要帶孩子、要照顧莊稼……最後,蓋起來的大樓并入了當地的中學。

吸取這次教訓後,在2012年6月碧桂園開始探索另外一個教育扶貧方式,決定将職業教育的課堂搬到村子裡。該項目以自願為前提,對全鎮16-60周歲适齡勞動力開展免費的技術技能培訓,派駐工作人員長期駐紮,與村民同吃同住,執行該項目。

除了開展培訓,項目還積極探索人才輸出,聯系人才公司和用工單位,多次組織現場招聘會,疏通就業渠道,幫助受訓農民找工作。

至2016年底,該項目總共幫扶了17006人,其中長期學曆教育上幫扶932人;中期技能培訓11715人,培訓叉車、電工技術、焊工技術、财務會計、家政育嬰等九種技術;短期農業實用技術(砂糖桔、青花梨種植、雞鴨魚養殖)培訓4359人。有4064人通過推薦就業進城工作,平均收入提高約20%。月嫂廖休蓮,月薪高達1萬元,比一般大學生更高。技術技能能讓村民脫貧緻富、改變命運。

拒絕“手榴彈炸跳蚤”

碧桂園社會責任部裡有一名員工叫梁時,同樣來自貧窮家庭,從小就是靠各種資助才完成學業,于是心裡萌發了一個志向:将來也要從事公益慈善工作,親手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大學畢業後,梁時進入碧桂園工程管理部門,後來主動申請轉入社會責任部。來自廣東清遠的梁時,現在長期駐紮在清遠山村幫扶。

在清遠,楊國強2010年經過考察後選定在清遠英德市西牛鎮樹山村作為碧桂園産業扶貧的第一個點,實施了苗圃産業加住房改造、飲水、道路、電網、通訊的“一帶五”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

如今,樹山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污水橫流的小村莊,變成了幹淨衛生的小别墅山莊。特别是産業發展,已逐步形成了市場機制,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産出已超過2000萬元,村民實際獲益1000多萬元,農戶戶均增收約6萬元。

有了清遠的成功經驗,2016年,碧桂園又積極參與到兩廣協作中。經過前期的調研摸底,了解村民的真切需求,結合廣西政府在廣東省清遠市樹山考察後的建議,決定将碧桂園在樹山村的“綠色産業扶貧”模式引入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陽縣橋馬片區央律村。該項目計劃總投資約5000萬元,預期開發5年,共種植苗木300畝,每年帶動橋馬片區2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緻富。

碧桂園的扶貧,并不是生搬硬套已有的經驗,而是因地制宜。同年10月,碧桂園在廣東潮州市黃正新村的項目将建成集生活、休閑、生态農業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生态文明新農村。這是碧桂園的新嘗試。

碧桂園扶貧的另一個創新是由之前完全獨立操作,到動員全員參與。2016年,碧桂園啟動“1+1伴你同行”——1對1幫扶貧困群衆公益慈善項目,整合各方資源,為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提供一個奉獻愛心、參與公益的有效平台。當年,“1+1伴你同行”精準扶貧項目已開展三期幫扶活動,涵蓋10個行政村48個自然村,共計幫扶64戶困難家庭,受益貧困人數245人,其中受益學生113人。

難能可貴的是,碧桂園為每一位受助者都建立了檔案,在碧桂園的系統裡,隻要輸入一位受助者的名字,就會顯示他們的基本情況,包括其家庭情況,經濟收入多少,受過何種教育,現從事何種工作……都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滴灌式”扶貧,從而避免了“手榴彈炸跳蚤”式的扶貧。這值得與碧桂園一樣有扶貧理想的企業借鑒。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