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世界創新型國家經驗借鑒

世界創新型國家經驗借鑒

時間:2024-10-21 03:59:40

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數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北歐國家等已經建成了成熟的國家創新發展體系,雖不盡相同但各具特色。我國可以結合自身國情的基礎上有所借鑒,建設城市創新創業生态體系,促進經濟的創新發展,增強城市競争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上衆多國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點上,努力尋求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道路。

一些國家主要依靠自身豐富的自然資源增加國民财富,如中東産油國家;一些國家主要依附于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和技術,如一些拉美國家;還有一些國家把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日益強大的競争優勢,國際學術界把這一類國家稱之為創新型國家。

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創新型國家有20個左右,包括美國、日本、芬蘭、韓國等。這些國家的共同特征是:創新投入高,國家的研發投入即R&D(研究與開發)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0%以上;自主創新能力強國家的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創新産出高。

世界上的大多數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北歐國家等已經建成了成熟的國家創新發展體系,雖不盡相同但各具特色。我國可以結合自身國情的基礎上有所借鑒,建設城市創新創業生态體系,促進經濟的創新發展,增強城市競争力。

創新創業生态體系構建完善

城市創新創業生态體系的建設與培育,對激發國家經濟活力、促進國家經濟長遠健康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國的城市創新創業生态體系不盡相同,德國、美國、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政府非常重視整合創新創業資源特别是城市創新創業生态體系的建設,為創業者提供全面、良好的綜合服務。

自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後,德國從危機中迅速恢複,成為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四的經濟大國。德國在發展其經濟的過程中,重視科學技術創新成果的産業化、市場化所帶來的經濟效益。2013年,德國提出“工業4.0”戰略,在德國科技園區建立“工業4.0”的創新創業生态體系。

德國“工業4.0”(城市)創新創業生态體系建設,帶動了科技園區的發展,提高了城市活力,為德國城市向未來模式的發展奠定基礎。與此同時,德國“工業4.0”(城市)創新創業生态體系的建設,也極大地拉動了德國經濟的增長。

美國的經濟繁榮和在全球經濟中的領導地位得益于一個精心打造的創新生态系統,這一生态系統的本質是追求卓越,主要是由科技人才、富有成效的研發中心、風險資本産業、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基礎研究項目等構成。

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政府開始廣泛地提倡科技創新活動,逐步推進城市創新創業生态體系的建設。目前,美國已在矽谷、紐約、洛杉矶、波士頓等城市建設了較為完善的城市創新創業生态體系。美國有着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備的科技創新法律體系,為美國的科技事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法律環境。此外美國也有着發達的科技企業融資體系,健全的科技政策體系,大量持續的政府科技投入等。

英國可以說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創新型國家,盡管在工業規模上有所衰退,但它仍有世界頂尖的航空發動機企業羅羅,在鋼鐵、制藥、生物育種、航空航天、機械、微電子、軍工、環境科學等方面都處于世界一流之列。

英國非常重視系統制定戰略規劃,将創新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核心,特别是2008年3月,英國創新大學和技能部發布了一份題為《創新國家》的白皮書。白皮書内容十分豐富,從政府的作用、需求創新、支持企業創新、國際創新、創新人才及公共部分創新等角度出發,具體介紹了英國的創新政策和戰略。

法國在地方建設國家科研機構,在國家資金的支持下,與企業聯合創新。英國注重加強政策設計和制度安排,着力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良好環境。比如英國政府提出的目标是要創造出G20内最有競争力的企業稅制,并采取果斷措施降低企業稅率。緻力使英國成為歐洲風險投資發展的最佳場所。英國積極推行有針對性的行動舉措:重點解決創新驅動發展面臨的挑戰設立。比如英國政府嘗試了各種投資模式,幫助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實施中小企業創新券計劃等。

與英國不同,法國保持科技優勢是通過國家的高投入來實現,法國擁有五十多名諾獎獲得者,十多名菲爾茲獎獲得者。在20個關鍵科研領域,法國都居于世界前列,盡管浪漫的法國人似乎比日本人和德國人都更慵懶,但在科學研究上面,他們更富有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

法國城市創新創業生态體系建設主要得益于法律制度保障,良好的企業孵化環境,多形式融資渠道,産學研結合,财稅激勵政策。

為促進創新創業,法國建設了完善的企業孵化環境。法國擁有公立和私立的企業孵化器,并為孵化器提供巨額的資金支持,促進孵化器實現市場調查、戰略咨詢、技術指導、管理培訓、融資幫助等多項職責,促進科研成果的産品化。法國還通過科研創新網絡,将科研院所與科研社會組織聯合起來,共同研究開發重點項目,滿足經濟領域對新技術的需求。法國也有在地方建設國家科研機構,在國家資金的支持下,與企業聯合創新。

創新科技産業建立競争優勢

另外一些國家在向創新型國家轉型的道路上,各有特色頗為成功,比如韓國、以色列、比利時這三個國家。韓國誕生了三星、現代和LG等全球知名的企業,以色列形成了僅次于美國矽谷的矽溪,比利時已在鑽石、制藥、生物科技及可再生能源等多産業建立競争優勢。這三個國家的創新科技産業的做法可以給我們不一樣的啟示。

韓國缺乏天然資源,為求經濟增長,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進行大量投資,而政府的角色亦由規劃和出資,轉變為促進和便利私營機構進行産業的研究與發展。1997年,韓國受到了亞洲金融危機的重創後,推出了範圍廣泛的經濟改革,重點發展高科技産業(尤其是信息科技),作為國家重拾競争力的龍頭行業,短短兩年經濟便複蘇,産業研發超越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韓國利用國内完善的基礎設施、具有高教育程度的勞動力及政府的強大支持,在多項高科技産業中建立競争優勢。這些産業包括信息及通訊科技、液晶顯示、半導體及醫療/生物科技産業。2017年韓國在全球創新指數中列居第11位。

以色列面積較小,而且缺乏天然資源,加上長期受到鄰近的阿拉伯國家戰争威脅,促使當局為國家安危的考慮,力求維持在科技上超越鄰國的優勢。該國在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中位列第17位。按新創企業的數目計算,以色列僅次于矽谷。以色列已在多個科技領域取得成果,包括水務科技、航天科技,以及生物科技和納米科技産業,其相對優勢包括大批具有才幹的科學家、研究人員及工程師;創業資金及培育計劃下使得創業相當容易;國防技術向民用領域擴散等。

有别于韓國與以色列,比利時沒有特定法規推動國内創新科技産業的發展,每個地區均可各自制訂推動研究和創新的策略,但有關策略要符合《歐洲2020策略》制定的規定,即必須撥出其生産總值的3%作研發用途。比利時已在多個産業建立競争優勢,例如鑽石、制藥、生物科技及可再生能源。這些産業茁壯成長有賴以下因素:政府的支持措施、高質素的勞動力、商業集群的出現,以及容易取得的創業資金。

擺脫“資源詛咒”尋求變革

相比于一些基礎薄弱、資源貧乏的國家,有一些創新型國家則自帶“出生優勢”,資源優勢明顯,早期對資源禀賦依賴性也比較大。但是大量研究表明,“資源詛咒”也普遍存在于資源豐裕型國家中。

一些資源豐裕型國家通過創新發展建立了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模式,使資源成為經濟増長的“福祉”。比如,在資源豐裕型的創新型國家中,芬蘭是創新發展的成功典範,挪威屬于創新發展的次優者。

芬蘭是一個人口稀少、自然條件也不優越的小國。二戰前基本上是一個農業國,二戰後依賴森林資源及相關産業的發展實現了經濟增長。為保持現代化進程和經濟増長,芬蘭開始增加在新技術研究和發展方面的投入,推動經濟結構從資源依賴型向技術領先型和出口導向型轉變。

在這一戰略思想指導下,芬蘭政府在上世紀80年代實施了一系列的基礎性制度變革和組織創新,為之後創新型國家的建成奠定了基礎。其中比較重要的政策舉措包括:加大教育和R&D投入;建立扶持新産業的制度框架;對國家的科技教育管理體系的結構進行組織創新;立足本國需要有選擇的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積極推動出口及企業的國際化。到80年代末,芬蘭基本上形成了經濟轉型的制度框架和組織平台,以電子信息為代表的高技術産業開始起步并迪速發展。90年代是芬蘭向創新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重要時期,信貸危機使芬蘭金融體系瀕臨崩潰,房地産市場“泡沫”破裂,這些堅定了芬蘭政府依靠知識型經濟進行創新發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決心。2003年,芬蘭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具競争力的經濟體,被譽為“芬蘭奇迹”。

挪威是歐洲面積較大的國家,可謂“地廣人稀”。它之所以能跻身當今世界富裕國家之列,是憑借其得天獨厚的經濟優勢,即豐富的水力資源和石油資源,被稱之為“白煤黑金”。

在創新發展領域挪威政府提出了面向2020年的“超越國界——國際合作戰略”。期望通過國際科技、R&D及創新合作解決全球性牡會發展挑戰、提高科研質量與規模、确保本國在國際知識競争“通道”中順利通過、提升貿易與工業競争力,最終在“精選”領域發展成為世界級先進國家。在這樣的戰略指導下,挪威基于地緣優勢将其它北歐國家、歐盟及俄羅斯定位為對外合作優先國家。值得強調的是,挪威與俄羅斯的合作更具有全面性與傳統性特征,“高北戰略”及“NORRUSS”專項計劃強化了兩國的創新合作。挪威還與北美國家展開了全方位的創新發展合作,涉獵領域包括:能源、信息通訊技術、氣候問題、健康計劃、農業與漁業、極地研究等。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創新能力差距繼續拉大

在最新發布的2018年彭博全球創新指數排行榜中,韓國和瑞典繼續保持了前兩名的位置。在創新指數榜上位居前十的三個亞洲國家中,日本排名上升了一位,至第六。法國的排名從第11位升至第九,與其他五個歐洲經濟體同處“第一梯隊”。以色列的排名也位于前十,是這一組中唯一一個“研發密度”排名先于韓國的國家。

另外,據2017年6月16日由康奈爾大學、英士國際商學院(INSEAD)和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産權組織)發布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瑞士、瑞典、荷蘭、美國和英國是世界上最具創新力的國家,而包括印度、肯尼亞和越南在内的若幹國家的表現則優于發展水平相當的同侪。

主要結論表明,印度已躍升為亞洲新興的創新中心,撒哈拉以南非洲在發展方面的創新表現優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有待把握機遇,提升創新能力。

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第十版指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創新能力方面的差距繼續拉大,不論是在政府層面,還是在企業層面,研發活動都增長乏力。

“在越來越依賴于知識的全球經濟中,創新是經濟增長的引擎,但需要更多的投資來助力人類創造活動和經濟産出,”産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表示,“創新有助于将當前的經濟上行趨勢轉化為長期的增長。”

編輯/韓靜

2017年11月21日,第二屆中國瑞典創新創業論壇暨瑞典創新項目對接高峰會在北京舉行。圖為瑞典駐華大使館的科技參贊麥克就中瑞的創新與發展緻辭。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