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信息化”智能營建社區和諧

“信息化”智能營建社區和諧

時間:2024-10-20 08:41:09

創新社區服務供給方式,每一位業主都将是最終的受益者。

随着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管理要素日趨增多,居民對社區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僅依靠傳統的社區管理和服務手段已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難以實施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

社區信息化建設為社區服務和治理提供了可靠的支撐平台和良好的系統環境,在社會治理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利用信息化建設推進社區治理創新已經成為重要手段。

探索服務新模式

“樓前撿到一個駕駛證,請求愛心傳遞,對方肯定着急,謝謝大家了。感恩!”家住太原古交市屯樂苑小區的李女士在手機的一款APP上發了條失物招領的消息,沒過多久就有鄰居聯系、評論、點贊。

這是一個基于社區信息化建設的服務類APP,業主隻要在手機上下載,就可以在這個平台上面與鄰居進行日常交往、參與小區公共事務、組織社區活動、促進鄰裡互助,本來需要集中開會、張貼公告的事情,都可以通過一個APP搞定,省時、省力,也提高了效率。

“尊敬的各位業主:接供電局通知,因高壓線路故障維修……”西安市豐盛園社區居委會通過電腦後台向小區業主們發送了一條緊急停電信息,随後迎來了數條評論,有抱怨聲,也有建議。

《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到,業主們手機上這款APP,不僅能接到居委會的相關信息,類似失物招領、閑置物品處理、對物業的不滿等相關問題,都可以通過這個網絡平台發布,上述小區業主安先生就通過這個平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小區到處狗屎狗尿,綠化被破壞,還有養雞養鴨的,走路不小心就可能踩雷……”帖子剛在平台上曝光,就有同小區業主留言、互動。周女士發帖回應:“大家要遛狗狗自覺帶上紙,拉完便便要自覺處理,小區環境靠大家維護。”同小區業主趙女士也在下面評論:“現在養狗的鄰居們是要多注意啦。”

事實上,小區的業主們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而通過網絡平台表達社情民意的卻很少,通過專屬的APP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的人少之又少。“互聯網+”時代,各種業态都在蹭這趟快車,城鄉社區治理中的信息化卻往往被忽視。

北京密雲長安小區将網絡平台運用到了日常的服務當中,該小區的張先生表示,希望網絡平台提供更多的在線智能解決方案,科學管理和合理規劃社區,辦實事,能解決業主合理合法訴求,為所有廣大業主的合理合法的切身利益服務,促成雙赢。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将增強社區信息化應用能力,作為提升城鄉社區治理水平六大舉措之一。意見明确,實施“互聯網+社區”行動計劃,加快互聯網與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的深度融合,運用社區論壇、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引導社區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參與公共事務、開展協商活動、組織鄰裡互助,探索網絡化社區治理和服務新模式。

2017年8月1日,國内首個一站式社區信息化平台e家家正式上線,率先探路城鄉智慧社區平台建設。“這是一個以居委會為主導,居民為主體,業委會和物業公司等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框架體系,形成合力,共建幸福家園。”該平台負責人李哲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城鄉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沒有社區治理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随着互聯網技術紅利的不斷釋放,運用現代通信技術,在社區範圍内為政府、居委會、居民、社區周邊商戶、中介組織等搭建互動網絡平台,使管理更加高效、服務更加優質,正逐漸變成現實。

信息化是未來趨勢

《民生周刊》記者采訪中發現,當前居民閑暇時間少,社區組織線下會議和讨論成本高且效率低。而居民訴求多元,缺乏高效的表達渠道,很難充分讨論達成共識。加上社區治理機構不健全,尚未形成運轉順暢、協同有力的基層治理架構體系,造成社區建設各方參與力量各自為政,難以凝聚共識、形成合力。

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作為離居民最近的社區共建力量和最重要的共建參與方,可以通過移動平台與居民随時随地便捷地預先充分溝通,通過“小區議事”凝聚居民共識,作為社區共建力量提升和改善服務品質的重要抓手和依據。

搭建共商共建的線上交流平台,有利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力量,可有效發揮基層政府主導作用,注重發揮基層群衆性自治組織基礎作用,統籌發揮社會力量協同作用,推動形成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

不僅如此,現階段,多數社區仍然依靠貼海報、挂條幅、大喇叭等現有線下宣傳方式傳達信息,時效性差、成本高、覆蓋面窄、傳達率難評估。此外,社情民意的收集與上傳也是一個問題,社區民意沒有通暢的表達渠道,基層服務部門缺少有效的收集方法。如果在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設立3個網絡平台的管理員後台,讓政令快速直達每一位居民的移動終端,并第一時間獲得社情民意的信息并反饋,這樣也就能打通基層治理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後一公裡,成為基層組織與居民之間的連心橋。打造“線上居委會”後,基層服務職責公開透明,辦理事項一目了然,服務窗口前移,也可讓信息多跑路,群衆少跑腿。

家住北京房山書院南街的劉忠山是一位老黨員,剛搬進小區一年多,他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傳統黨建工作普遍是自上而下開展的,大多依靠會議、文件、報紙等模式進行,黨員幹部聯系服務群衆主要是入戶走訪、電話聯系等方式。事實上,基層黨組織服務群衆的時空盲區越來越多,交流和溝通不便利也進而導緻了普通黨員的意見建議的不便于收集和彙總。

企業在參與社區治理上,也考慮到了上述問題。e家家平台負責人李哲表示,如果充分運用移動互聯網,打造“線上黨支部”,如線下活動與線上互動交流相結合,通過“黨建新聞”“黨員課堂”,幫助基層黨組織更好地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通過塑造“黨員先鋒”,組織多種形式的“黨員活動”和實行“黨務公開”,可引導廣大黨員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在和諧鄰裡關系的建立方面,利用網絡平台管理,居委會可通過實名認證、審核驗證,及時掌握轄區居民動态的居住變化情況,通過實名社交,興趣社交,加強鄰裡之間的互動和了解,建立信任基礎,有助于鄰裡之間和睦相處及互幫互助。這也有助于重塑“守望相助的鄰裡關系”,增強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幸福感和獲得感,激發和調動居民共建幸福家園的熱情和積極性。

《民生周刊》記者注意到,現階段一些社區服務功能單一,物業服務反應滞後,不能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而社區周邊服務資源既存在數量有限,又存在供給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如果通過接入網絡平台,享受包括“政務服務”“網格管理”“物業服務”“便民服務”“周邊服務”等方面的便民服務,居民的多層次生活需求就容易得到滿足。

多位業内人士在采訪中表示,城鄉社區治理中,社會化力量不可小觑,如能協助基層相關部門有效增加社區服務供給,健全社區服務機構,優化社區服務資源配置,創新社區服務供給方式,每一位業主都将是最終的受益者。而目前,利用信息化建設推進社區治理創新已經成為重要手段,也是未來社區治理的必由之路。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