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做有良心好記者

做有良心好記者

時間:2024-10-20 06:39:19

王曉革遼甯之聲《民生熱線》負責人今年53歲的遼甯廣播電視台遼甯之聲記者王曉革,自1997年由工程師轉行做記者已經22年,始終活躍在社會新聞一線。

他笃信良知,“沒良心有知識做不了記者,有知識沒有良心做不了好記者。”有了這個信條做指引,由他監制的遼甯之聲《民生熱線》欄目成了遼甯廣播收聽率最高的節目。

10多年來,他平均每天至少接聽10多個熱線電話。這些電話主要是百姓投訴和咨詢,比如家中暖氣溫度不達标、樓道電燈長時間沒人修理,或者是農民遲遲領不到應得補助、職工退休金沒有按時發放等。

面對電話那頭焦急迫切的聲音,王曉革都會耐心記錄解答。在他眼裡,“民生無小事”,聽衆也不分對象。

時間長了,王曉革“久病成醫”,掌握處理問題的經驗後,“良心”與“知識”有機融合,他總能在問題裡找到政策和法律切入點,告訴聽衆解決問題的方法。“作為記者,要有耐心傾聽,這是很重要的思維。”

熱線助力民生

2016年4月22日,遼甯省朝陽市某村聽衆打來電話說,村民動遷5年了,回遷安置樓也已建成,可仍然有40多戶村民無法搬入新居,動遷安置款也未拿到。

王曉革覺得這事很蹊跷,他馬上與該村所在的行政區動遷辦聯系。工作人員回答,村民沒有回遷,是因為動遷辦的前任領導剛調離,後任領導不了解情況,一時無法解決。

面對主管部門的态度,他深切感受到村民的無奈。他提醒自己,記者的工作不僅是報道新聞,更重要的是促進問題解決。

于是,按照《民生熱線》工作程序,他把事情反映到當地宣傳部,同時表明立場,第一,政府動遷回遷工程項目資金應該專款專用,而開發商将專項資金挪作他用,政府部門有失監管;第二,回遷安置補償款是專項資金,應該按月發放,不應拖欠。

他告訴當地相關職能部門,希望重視此事,别讓當初配合動遷工作的村民寒了心。

數日後,王曉革專程前往朝陽落實此事,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重視,48戶村民回遷安置得到落實,248萬元動遷補償款發放到他們手中。

至此,讓村民糾結了近兩年的問題得到解決,而這48戶村民至今不知道記者的模樣。王曉革說,幫助群衆解決問題,他很開心,事辦了還有下一件,被忘記是社會新聞記者應有的心态。

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恒仁縣隧道引水工程廢水污染富爾江,沈陽市味精廠宿舍樓兩個多月污水橫流無法解決,燈塔市環保熱線電話無人接聽,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污泥處理廠、鋼鐵廠污染等上百件民生問題通過王曉革的采訪報道等方式解決。

于是,一面面寫着“肩負社會重任,敢求事實寫真”、“群衆利益無小事,懲治腐敗得民心”的錦旗被送到王曉革手中。

用筆記錄民生

王曉革覺得,做記者是很享受的事,可以直接接觸、認識社會,他樂此不疲。

在遼甯廣播電視台,像他這樣的年紀仍堅持在采訪一線的記者已很少。盡管早已走上部門領導崗位,擔任遼甯之聲節目三部主任,但他仍然沒有停下來的打算,如今每天都要完成一個錄音報道。

每天下午6點半至7點,他都會準時出現在《民生熱線》導播間接聽電話。作為欄目負責人,他還要對輿論導向、新聞價值及政策把關,确保播出安全。

《民生熱線》節目獲得了遼甯省優秀品牌欄目、遼甯省政府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先進基層單位等稱号,王曉革也榮獲全省優秀工作者、遼甯省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先進個人等稱榮譽。

除了秉持嚴肅真實的新聞準則,他對新聞本身也有着犀利洞察力。他撰寫的《沈陽市東北電影院、東北飯店曆史建築引發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反思》的内參,得到了遼甯省委領導批示,促成了沈陽市首次出台73項優秀曆史建築名錄。

一篇鞍山市《勞模樓裡無勞模》的報道,促成鞍山開展了全市勞模大走訪、大慰問活動;淩海市雙羊鎮在校園内建塑料大棚小學的報道,也使遼甯省開展全省教育危房大普查活動;遼陽縣蘭花鎮拆遷緻死事件的報道,促使遼甯開展全省規範鄉鎮拆遷工作部署。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們不僅記錄社會,也參與社會發展,要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推動力量。”王曉革說。

正義之師行正義之事

王曉革形容記者采訪就像警察破案,要順着蛛絲馬迹尋找線索。他自認為擁有與生俱來的突破能力,很多人是為記者而生,他自己就是。

在新聞采訪過程中,王曉革面對的不僅是錦旗和掌聲,還有威脅和恐吓。他的手上現在還留着“被監督對象”搶奪采訪設備時留下的疤痕。

“面對風風雨雨,沒有恐懼,因為我們是正義之師,行的是正義之事,履行的是一個新聞記者的職責。”王曉革說,如果把記者看作一個職業,很光鮮,很耀眼,但要把它當成一種職責,就需要擔當,需要勇氣,需要勇于亮劍的精神。

工作之外的王曉革性格活潑,由于《民生熱線》每天面對的是百姓投訴,有人問他,經常面對這些,心理、情緒會不會受影響,會不會有消極想法?

“不會。因為通過采訪,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黨和國家、政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帶來的國家繁榮、社會進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看到社會充滿光明,前進路上充滿了正能量。”

此前在台裡的演講會上,他站在舞台中心自信地說道,作為一名記者,應該心中充滿光明,眼睛充滿光明,信念充滿光明。

編輯:趙慧美編:楊東儒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