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德國的難民“生意”

德國的難民“生意”

時間:2024-10-19 12:54:07

2010年底,“阿拉伯之春”席卷中東,多國戰亂頻起。伊拉克内戰持續整整6年,叙利亞、利比亞各自的内戰至今仍未結束。由于大規模的暴力與動蕩,數以百萬計的人民流離失所,不少人逃往僅一水之隔的歐洲尋求避難。

随着大量難民的湧入,許多社會問題逐漸浮現,歐洲各國開始不願為難民“買單”。不過,在一衆保守意見中,德國卻一直保持着開放态度。

多數德國民衆的善良是該國持續接收難民、政府掏錢補貼難民的一個重要原因。德國人不愁吃穿,愛心也比較“膨脹”,用一點稅收去跟難民交朋友,對于很多人來說都不是問題。

我與一位朋友聊天時,曾詢問他怎樣看待難民問題。他來自前東德地區,那裡民族主義情緒強烈,反難民勢力也比較強大,有個别州甚至還将極其排外的極右翼政黨選進了議會。

他自己過得也并不是很好,生活條件在工薪以下,甚至出來旅遊用的都是自己打工攢下的錢。因此,我原本以為他會給出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沒想到他說道:衷心歡迎,熱烈歡迎。這種歡迎态度讓我對德國人的善良有些感慨。

然而,有人卻會利用這些善良來幹壞事。比如,此前有位贊成接收難民的歐盟高官,他的女兒在難民營做志願服務時不幸被奸殺。不過,這種事隻能算是個例,因為利用普羅大衆的善良、從“難民産業”裡謀利的并不是難民。

真正從中謀利的其實是一些慈善機構和宗教組織。為了賺錢,這些組織對難民審核不嚴,難民營裡常混入“非難民”——他們能夠在德國獲得難民資格的原因是一些機構的需求:難民服務系統裡每增加一個難民,政府和慈善組織就要支出總共約500歐(約三千五百元人民币)的補貼。與此同時,每“服務”一位難民,這些公司和機構就要收取50歐的手續費。

對于教會來說,他們能通過收留難民獲得政府撥款和民衆捐款。德國的宗教組織不需要交稅,而且組織的宗教服務費用還得從聯邦政府的稅收裡出,之後的開銷也不需要公開。你見過一個上市公司不交财報,一個國家政府不交政府預算嗎?這些宗教組織就不需要。

每年,德國的兩大基督教教會,天主教會和福音教會的“總收入”能達到一百多億歐元,其他各路新教會總共也能獲取數目相當的資金。不過,因為這些錢都不用公開,它們之後究竟去了哪裡,隻能畫上一個問号。

此外,教會的資産歸教會所有,教會周圍的地皮也歸教會或慈善機構所有,如此一來,能“做文章”的地方就多了。以斯圖加特為例,那裡有一個天主教堂,教堂的周圍有一些空地是留來做城市廣場的。雖然這些空地歸教會所有,但廣場尚未真正建設前,教會也不能在空地随意搭建樓房。

可難民來了以後,教會就能以教堂空間有限為由,向市政廳申請再建一些臨時庇護所。我們想象中的“臨時庇護所”,一般就是帳篷或者鐵皮闆房。但在德國情況不同,他們為難民建造的房子往往都是“包豪斯風格”,簡潔、實用又美觀。如果将來暫住在“臨時庇護所”的難民被遣返,這些房子并不會被拆除,而是進入市場,承擔店鋪出租等營利用途,而且教會因此獲利的錢也不用公開。

“難民産業”的另一個重要分支是難民遣返。歐盟在意大利岸邊專設了一個組織接送難民,該組織的一部分業務是外包給商業公司的。接到的難民越多,這些公司能掙取的服務費也越多。

于是,這些商業公司就開始通過造假抵達的難民數量以謀利。難民抵達後,這些公司先讓他們停在兩岸之間的海上做登記,接着編造各種理由,告訴難民現在不方便上岸,讓船過兩天再來。兩天後,這船難民又要再次登記,而這“一來一回”就能多收取幾萬歐元的服務費。

這條龐大的黑色“難民産業鍊”中,難民本身不是獲益者,聯邦政府也不是,普通民衆甚至還需要多納稅。最後獲利的,都是在其中扮演中介角色的人。

上帝曾說過:“富人上天堂比駱駝鑽針眼還要難。”不知道這些“發難民财”的人,有沒有覺得自己已經變成一頭駱駝了?

●摘自微信公衆号“環行星球”(ID:huanxingxingqiu)

2015年10月29日,德國集裝箱難民營(IC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