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行氣玉佩銘與古法行氣術

行氣玉佩銘與古法行氣術

時間:2024-10-18 04:09:31

上古人類崇尚道德修養,時尚養生,他們又是如何修為而使長命百歲的呢?溫習文獻,結合實踐,我們認為戰國時期出土的文物《行氣玉佩銘》記載着上古之人行之有效的行氣鍛煉方法。《行氣玉佩銘》言簡意赅,把培養和運行真氣的全程感受和周天行氣的具體方法,表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玉佩銘》銘文四十五字,寥寥數語,其行修體驗和基本練法,與真氣運行法還有異曲同工之美。

銘文根據郭沫若先生的譯文: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幾舂在上,地幾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郭老在《奴隸制時代》一文中對此作出解釋,認為“這是呼吸的一個回合”:氣深入則往下伸,下(至下丹田)則定而固,又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長,沿相反路徑退進而至天頂。順此則生,逆此則死。一吸真氣沿督脈上行,一呼内氣由任脈下行,這正是周天功内練功成的行氣标志。

我們知道,郭老本來就是一個靜坐養生愛好者,正是因為他有着長期靜功修煉的實踐體會,才能對《玉銘》的确切内涵得出如此精确的判斷,作出精确無誤的诠釋。結合實踐練功體驗,我們理解《行氣玉佩銘》真正概括了古法行氣術的實質内涵,其行功步驟大緻可以界定為兩個層面。

睦州呂氏五世世醫、主任中醫師呂直(别号真元子)一、行氣——深蓄伸下定

内練養生旨在蓄積、增強真氣及在體内的運行,最大程度地發揮人體本能,從而達到養生修真的目的。古人實踐體會到行氣鍛練的方法,從中丹田入手是最為穩妥有效的。據《玉佩銘》所載,練養伊始,意息結合,意守中田,通過呼吸鍛煉,汲取天陽之氣,溫煦激發中焦的髒腑功能。中焦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旺盛,人體從飲食中攝取的地陰養分,與自然吸入的天陽氧氣結合,可更好地化生後天之氣,使中丹田真氣充沛,即可産生溫熱的氣感,并為行氣奠定充分的物質基礎。

随着呼吸的逐漸深長,真氣進一步飽滿,熱感也逐步下沉,漸漸向小腹下丹田延伸,以充養先天真氣,小腹部便産生熱感。下丹田為氣海,是真氣生發和存蓄之所,對真元精氣有很好的蜇藏、定攝作用。這便是《玉佩銘》一開始說的:“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的實質内涵。這是《玉佩銘》行氣鍛煉的第一階段。

二、無為——固萌長退天

練功者繼續意念集于小腹丹田,不緊不慢進行呼吸鍛練,無欲無為,神定于此而不外馳,則精不搖而固藏;精固則化氣,先天元精化為真元之氣,氣海真氣日充,下丹田小腹部自然熱感明顯,并漸漸萌生熱氣團;氣團日益充實、增大,丹田内壓日趨增長。《玉佩銘》“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的描述,正是這一内練階段的寫照。

随着内練時日的增多,功夫的增長,氣團壯大到一定程度自然繼續沿任脈下行,而且過下鵲橋,沖開會陰穴,而後退行督脈,撞開三關,上達于腦室泥丸。《玉佩銘》就說是“長則退,退則天”。

練功持之以恒,功夫日進,精益化氣,充養上田;氣又化神,元神的力量得以不斷加強。元神位于上丹田腦室泥丸,主宰全身生生化化之生命力也日益旺盛。人們若能遵循這一内練規律,則精化氣,氣化神,神化虛,虛無生氣,生生不息,自然可以長生久視,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反之則糾纏于紛繁人事,凡人的病痛疾苦不可避免,甚至中壽而亡。故曰“天幾舂在上,地幾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這正是《玉佩銘》對内練高級層次境界的描繪,也包含對期盼健康長壽人們提出的良好警示。

如上所述,古代文物《行氣玉佩銘》,不啻是内練行氣的親身感受,也是古法行氣術的真切寫照。正如李少波教授在《真氣運行學》中說的:“真法與行氣的意義是一緻的。法是真氣運行的手段,行氣的行字也就是真氣運行的方法。”結合真法的鍛煉實踐,我們以為《玉佩銘》記載的練功方法正是真氣運行的原始雛形,是真法行功的源頭活水。

編輯:遲昊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