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國畫郵票上的“畫外款”

中國畫郵票上的“畫外款”

時間:2024-11-08 02:15:47

1

2

3

4中國畫上的題款,泛指除繪畫藝術之外的所有文字部分。中國畫上的題款形式很多,“畫外款”是其中的一種,題在中國畫畫面外邊又與此畫有關聯的題款,利用裝裱使其成為一體,稱為“畫外款”。這些“畫外款”,包括文辭題款、跋款和印款,多出于收藏家或鑒賞家之手,它對畫作的真僞與傳世經過以及作品的下限年代,都能提供可靠的根據,已成為中國畫鑒定的輔助依據。本文是對中國畫郵票上“畫外款”的研究,分三類以畫作的創作年代為序,叙述如下:

和原作一同搬上郵票的“畫外款”

在搬上郵票的中國畫中,有些“畫外款”也一同被搬上郵票。這些“畫外款”一般題在畫作的引首(即畫面前面)、拖尾(即畫面後面)或詩塘(即畫面上面)上,其文辭内容有助于補充和深化畫作的意境,為畫作增色。

2005-25《洛神賦圖》郵票全套10枚,票圖是東晉畫家顧恺之所作中國畫宋摹本,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第10枚票圖(圖1為用該票制作的極限片)畫卷拖尾上的畫外款為清代乾隆皇帝跋款,是乾隆對此畫的評論。跋款前面的三方印有一半钤在畫外,為畫外印款,中間一方“古稀天子”印,是亁隆70歲以後鑒藏印。三方印中最上方的“明昌”(金章宗年号)印、最下方的“禦府寶繪”印,跋款後面中間的“群玉中秘”印(票圖僅顯示“群玉”二字),這三方印均為金章宗完顔璟禦府鑒藏印,金章宗完顔璟在書畫收藏上是大有建樹的一個皇帝。1126年,金兵攻下宋朝都城汴京後,從宋宗室處掠奪了大量書畫文物,這幅畫是其中之一。金章宗的這三方印款對此畫的年代确定是有力的依據。

2002-5《步辇圖》小型張,票圖是唐代畫家閻立本所作中國畫宋摹本,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票圖畫卷拖尾上的跋款為“畫外款”,是迄今流傳最早的篆書書法作品墨迹,系宋代專擅篆書的書法家章友直(伯益)用小篆所書。該跋款的前三行是過錄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裝背”時題記,接着10行(小型張隻展示了其中7行)是叙述該畫所描繪的唐太宗李世民接見西藏求婚使者祿東贊的故事情節,末行(小型張未展示)“唐相閻立本筆”指明了原畫作者,透露出此畫為原作的摹本,此跋款對作者和創作年代以及摹本年代的确定,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3-8《搗練圖》小型張,票圖是唐代畫家張萱所作中國畫,現流失海外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票圖畫卷拖尾與畫面騎縫處最上方的“禦府寶繪”印、最下方的“内殿珍完”印,均為金章宗完顔璟禦府鑒藏印,這兩方印的大部分印文钤在畫外,為“畫外款”。這兩方印款說明這幅《搗練圖》和《洛神賦圖》有着相同的遭遇。

2015-15《揮扇仕女圖》小型張,票圖是唐代畫家周昉所作中國畫,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小型張畫卷引首處的三方畫外印款,上面一方“蕉林書屋”、中間一方“蒼岩子”、下面一方“蕉林居士”,均為清代梁清标鑒賞印,“蒼岩子”“蕉林”都是梁清标的字号,“蕉林書屋”是其書齋名。梁清标是清初高水平的書畫鑒藏家,這三方印款說明他曾經收藏過此畫。

2016-5《高逸圖》小型張,票圖是唐代畫家孫位所作中國畫,現藏上海博物館。票圖畫卷引首處有宋徽宗趙佶瘦金體畫外款“孫位高逸圖”,“雙龍”肖形印壓款,題款最下方的“宣和”印,拖尾和畫面騎縫處最上端的“政和”印和最下方的“宣和”印,都是宋徽宗趙佶的鑒藏印,這兩方印有一半都钤在畫外,屬畫外印款。趙佶是曆史上真正稱得上畫家的皇帝,也是書畫收藏家,他所題“畫外款”對确定該畫創作年代與作者都是可靠的依據。“畫外款”旁邊是清代乾隆皇帝“乾隆禦覽之寶”畫外印款,乾隆印下面是梁清标的兩方鑒賞印,上為“蒼岩”,下為“蕉林居士”,“蒼岩”為梁清标的另一字号。拖尾緊接畫面中間部分的“宣統鑒賞”與“無逸齋精鑒玺”兩方印,是末代皇帝溥儀的鑒藏印畫外印款。該畫後被溥儀盜出宮外,落入私人之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上海博物館從私人手中購得此畫。5

6

7

8

9用作郵票設計元素的“畫外款”

在搬上郵票的中國畫中,有些“畫外款”雖未被搬上票圖,但卻被郵票設計者作為設計元素用在小版張的邊紙上或小本票上,讓“畫外款”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洛神賦圖》小版張,邊飾左邊中間的“明昌禦覽”印(畫面上可看到“明昌”二字)是金章宗禦府鑒藏印,邊飾左上方“八徵耄念之寶”印(畫面上可看到“八徵”二字)是清乾隆皇帝的鑒藏印。“八徵耄念之寶”是1790年乾隆皇帝為紀念在位55年并慶祝80壽辰而特别制作的,“八徵”即中國古代思想家列子所稱“故、為、得、喪、哀、樂、生、死”,涵括人生一切。以上兩方巨印為钤在《洛神賦圖》畫卷拖尾上乾隆皇帝二跋之後的畫外印款。

2011-25《八十七神仙卷》郵票與小本票(圖7為小本票局部)中的原畫,系1937年5月現代畫家徐悲鴻在香港購得,由于該畫無題、無款、無印,沒有任何流傳記載,依畫中人物性格、數量和身份,徐悲鴻将其定名為《八十七神仙卷》,現藏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八十七神仙卷》小本票封面為現代畫家齊白石為該畫卷所題“八十七神仙卷”引首款,署“八十八歲齊璜”(齊白石名璜,号白石)。小本票内頁左側為徐悲鴻題跋之一,系1938年8月原作、1948年重錄,跋文詳述了該畫的收藏過程,并對此畫進行了贊賞比較與研究。右側為現代畫家、鑒賞家謝稚柳題跋,作于1947年,跋文對此畫進行了評價。關于該畫的作者和創作年代,是唐代還是宋代,目前學術界仍有不同看法。

2017-3《千裡江山圖》小版張,原畫為北宋畫家王希孟所作中國畫,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小版張右側自上而下第一方“蕉林收藏”印和第三方“蒼岩子”印都是畫卷原作引首處,小版張左側自上而下第三方“冶溪漁隐”印和第二方“蕉林秘玩”印原在畫卷原作拖尾元代書法家李溥光題跋前後,以上四方印均為清代鑒賞家梁清标畫外印款,“冶溪漁隐”是梁清标的又一字号。小版張右側自上而下第二方“禦書房鑒藏寶”為原作引首上的騎縫印,該印系清乾隆皇帝鑒賞印,屬畫外印款。

2004-26《清明上河圖》小版張,原畫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中國畫,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小版張右側自上而下第三方畫外印款“陸丹叔氏秘笈之印”為清代鑒賞家陸費墀鑒賞印,陸費為複姓,字丹叔。此印在原作拖尾第一題跋金人張著跋後面,陸費墀為清乾隆年間書畫鑒賞家。該小版張右側自上而下第二方“畢沅之章”在原作拖尾最後一篇跋文後面,小版張左側自上而下第三方“婁東畢沅鑒藏”原在拖尾第一題跋前面,均為清代乾隆後期大鑒賞家畢沅鑒賞印畫外印款。1799年,畢沅死後第4年,家産被籍沒,他收藏的此畫收入清宮。小版張左側自上而下第一方“宣統禦覽之寶”、第四方“宣統鑒賞”、第五方“無逸齋精鑒玺”原在畫卷後面“婁東畢沅鑒藏”右上方和下方,均為清末代皇帝溥儀鑒賞印畫外印款。溥儀退位後,将此畫盜出宮外,1945年東北解放前夕,他攜帶此畫倉皇出逃時,被蘇軍俘獲交回中國,先存放在東北博物館,後撥交給故宮博物院。10

11

12郵票設計中經過改動的“畫外款”

在一些搬上郵票的中國畫中,有些原作上的“畫外款”在郵票設計中被郵票設計者進行了改動,這些改動包括對原作“畫外款”進行了删減、移位、截取,破壞了原作“畫外款”的完整性;有些删去了原作“畫外款”後,還憑空臆造了新的“畫外款”,是郵票設計中的敗筆。

2005-25《洛神賦圖》郵票第1枚(圖13為用該票制作的極限片)右側為乾隆題畫詩畫外款,該款開頭第一個字“賦”字旁有一方引首章“萬有同春”,第1行最後一個字“傳”字旁有一押角章“追琢其章”,這兩方印被郵票設計者删去了,片圖上可以看到原作上的這兩方印。這兩方印在色彩上和乾隆落款處的兩方印相呼應,布局上能求得統一和平衡,票圖上去掉它是很可惜的。

T.158《韓熙載夜宴圖》郵票全套5枚,票圖取自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闳中唯一的傳世中國畫宋摹本,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第1枚票圖(圖14為用該票制作的極限片)是畫卷末端部分,郵票設計者增添了少許畫卷末端寬度,并對鑒藏印進行了删減和移位,片圖宋摹本畫卷末端中間騎縫處有一方清代鑒賞家梁清标的鑒藏印“蕉林”,其中印章的左半部分“林”字钤在畫外,屬畫外印款,被設計者移至畫内。

2010-7《富春山居圖》郵票全套6枚,票圖原作為元代畫家黃公望所作中國畫。《富春山居圖》自元代流傳至清代順治年間,曾被火燒,斷為兩段,前段被命名為“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圖15為用《富春山居圖》郵票第1枚制作的“剩山圖”極限片,片圖畫卷前面的“畫外款”為現代書畫家、收藏鑒賞家吳湖帆所題,畫卷後面的“畫外款”出自吳湖帆夫人潘靜淑之手,潘靜淑也擅書畫與收藏。“剩山圖”被火燒後曾長期流散,1936年被吳湖帆購得,經研究、考訂,他得出是《富春山居圖》前段真迹的結論,并于1939年題在“剩山圖”畫外款中,推翻了維持近兩百年的乾隆的“《富春山居圖》非真迹”“聖論”,後經美術界幾十年的争論,現已形成定論。“剩山圖”上吳湖帆夫婦的“畫外款”是不可或缺的“富春公案”的曆史見證,可惜郵票設計者甯肯讓郵票上的“剩山圖”畫卷前後留下一片空白,也不把這些“畫外款”放上去,而是将其裁截去掉,臆造了一個“黃公望”名款與随款印“黃公望印”的僞畫外款。《富春山居圖》原作拖尾有作者題款,落款用的是“大癡學人”(作者字号),并非“黃公望”名款,随款印為“黃氏子久”(“子久”為作者字号)和“一峰道人”(作者另一字号),而非“黃公望印”。“剩山圖”是作者去世多年原作被燒後重新裝裱而成,作者根本不可能再在自己的畫上題畫外款,這完全是郵票設計者對原作“畫外款”視而不見并主觀臆造了一個“畫外款”的赝品,是郵票設計的一大敗筆。13

14

15

16

171994-14《傅抱石作品選》郵票6枚全,其中第3枚“大滌草堂圖”,票圖是現代畫家傅抱石根據清代畫家石濤(号大滌子)為另一畫家八大山人出的題目所作中國畫,至于這個題目八大山人有無應之,已無史可考。現代畫家徐悲鴻見到傅抱石所作此畫後大加贊賞,欣然題詩曰:“元氣淋漓,真宰上訴。”又有小款曰:“八大山人《大滌草堂圖》,未見于世,吾知其比難有加乎此也。悲鴻歡喜贊歎題。壬年之秋。”該題款就是票圖詩塘上的“畫外款”,原畫現藏南京傅抱石紀念館。此畫搬上郵票時,郵票設計者舍去了原作左邊部分畫面,正好把徐悲鴻所題畫外款舍去了四行,僅留下“八大山人大滌草堂圖”9個字,成了有頭無尾的“畫外款”,既破壞了原作的完整性,又容易使人産生誤解,是郵票設計的一大失誤。

(本欄責編:焦冰雕)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