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我心中最珍貴的一枚信銷票

我心中最珍貴的一枚信銷票

時間:2024-11-08 01:48:10

我有1枚J.4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4-1)“歡慶”信銷票,上面蓋有1枚郵戳,雖然郵戳上“湖北嘉魚”幾個字很模糊,但“1980.1.28舒橋(支)”字樣卻很清晰。這枚郵票對我來說十分珍貴,因為它紀錄了我剛參加工作時的那段曆史,能讓我回憶起當年的集郵往事。

20世紀70年代初,我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湖北嘉魚縣舒橋公社衛生院工作。舒橋公社又稱舒橋鋪,是一個山區小鎮,據嘉魚縣志記載,舒橋鋪古為驿遞鋪,南沿驿道通蒲圻縣城(現為赤壁市)。舒橋公社政府所在地原來在中舒橋處,1971年公路改造時,被遷到公路西側的山丘處。當時舒橋公社所在地隻有一條街,隻有十幾戶人家和舒橋衛生院等幾個單位。改革開放後,這裡便成為舒橋鄉政府所在地。我在那裡工作了10多年後,才調到嘉魚縣醫院工作,所以舒橋可以說是我的第二故鄉。

當年,那裡條件非常艱苦,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通訊主要靠信件。因此,郵電所是我常去的地方,時常去給家人及親戚朋友寄信。在郵電所裡,有時會有單枚的紀念郵票出售,如果碰到好看的郵票,我就多買幾枚随信寄給親友,以便給我回信時使用。我寄信時,也經常貼紀念郵票,然後叮囑親朋好友将郵票剪下來寄回給我。當時,這個郵電所裡隻有3個人,我和每個人都已很熟,所以每次寄信都叮囑他們蓋戳時隻蓋銷郵票的一個角,這樣信銷票的品相才好。1981年10月的一天,我在郵電所裡看到一份征訂報刊的報紙,看後才知道因“文革”而停刊多年的《集郵》雜志已複刊。對我這個集郵愛好者來說,這真是一個好消息,當即就訂閱了1982年全年的《集郵》雜志,後來一直堅持每年訂閱,讓我增長了很多郵識。

然而,由于當年郵識太少,不知道收集實寄封,也不知道收集郵戳,因此現在想找一枚當年的實寄封或蓋有當年全戳的郵票都很難,留下了很多遺憾。今年初,我在自己收集的信銷票裡猛然間發現了這枚蓋有全戳的信銷票,雖不十分完美,但清晰的“舒橋”二字及日期,一下子就讓我想起了難忘的第二故鄉,那10年的青春歲月裡的點點滴滴往事也一點點地浮現在我的眼前。于是,這枚信銷票讓我頓時就有了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從此便成為我最珍愛的一枚信銷票。

在我數次欣賞這枚票後,忽然發現我對我的第二故鄉—舒橋的曆史其實并不清楚。于是,我就去查閱嘉魚縣志及有關資料,終于弄清了它的來曆。

原來,“舒橋”的地名是因三座橋而得名,而且還有一段傳說。相傳南宋時這裡叫軍田畈,有一舒姓員外,家境殷實,5個女兒都出嫁了。有一年的端午節,5個女兒回娘家來正好趕上河裡劃龍船,十分熱鬧。5姊妹便雇艘小船劃到河中心去觀看,沒想到風浪驟起,船翻人亡。員外夫婦萬分悲痛,其後他們賣掉家産,在軍田畈上的排水港上遊、中遊和下遊各建了一座木橋。後來,老百姓為了感念舒員外的恩德,便将三座橋取名為舒橋,将軍田畈改名為舒橋畈,驿道邊設置的驿鋪也改名為舒橋鋪。後因年代久遠,木橋逐漸損壞。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知縣李夔主持修建了三座橋,仍分别命名為上舒橋、中舒橋、下舒橋。上舒橋為石墩、石闆橋,雙孔;中舒橋、下舒橋均為單孔石拱橋。中舒橋已于1965年改建為鋼筋水泥闆橋。此後因農田基本建設,上舒橋被毀,隻有下舒橋還完好保留,至今仍是該村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這座元代古橋,現已被列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我如今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這枚記錄了我青春歲月那段曆史的信銷票,不僅喚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也促使我去審究了郵戳上“舒橋”的曆史淵源,從而學到了一些知識。由此,我也愈加珍視這枚信銷票。

(責編:黃勇)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