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馬瑞芳
中國古代美女能夠“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而美人有多種類型。古人說“佳人不同體,美人不同面”,就是指不同風格的美女。“大家閨秀”和“小家碧玉”是按社會身份把美女分類的。更多的是按形态分,比如說“環肥燕瘦”。環,指唐明皇的貴妃楊玉環;燕,指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環肥燕瘦”是說楊玉環豐滿,趙飛燕苗條。“環肥”并不是肥胖臃腫,需要減肥,而是豐腴性感,雍容華麗。“燕瘦”,也不是像幹柴棒兒,而是身材柔細,體态輕盈。環肥燕瘦,各有各的美麗。兩位美女都是傑出的舞蹈家。楊玉環善霓裳羽衣舞,趙飛燕善盤中舞。
先秦時的美人比較接近楊貴妃,美而豔。所謂“豔”,有豐滿、長大的意思。《詩經·衛風·碩人》就寫了位大美人。“碩人”就是高大的、豐滿的美人,不是小巧玲珑的美人,也不是T型台上又高又瘦的骨感模特。
那麼,“碩人”是誰?長什麼樣兒?碩人名“莊姜”,是齊莊公正妻生的女兒,齊國太子的親妹妹,嫁到衛國,為衛莊公夫人。
衛國的人早就聽說莊姜是大美人,也早就知道齊國有錢有勢。現在,齊國大美女下嫁衛國,齊國送親該是個什麼派頭?齊國大美人到底長什麼樣兒?聽說齊國送親的車來了,衛國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萬人空巷,把齊國的送親隊伍圍了個水洩不通。
齊國的送親車輛停到衛國都城的近郊。莊姜的車子非常華麗,非常講究。車頂上挂着各式各樣的翠鳥羽毛,車子由四匹雄壯的公馬拉着。馬身上披着紅綢子,馬嘴上也挂着紅綢子。風一刮,綢子嘩啦啦響。衛國人一看,咱們這裡人都沒綢子穿,他們齊國人往馬身上披紅綢子!真闊啊!再看站在莊姜車子周圍的侍衛,都是齊國來的帥哥,一個個高大挺拔,器宇軒昂。連侍衛都這麼英俊,公主該是個什麼樣兒?
衛國人想看莊姜,莊姜偏偏待在車裡,好一陣子不出來。衛國民衆耐心地等了好長時間,終于等到莊姜從車裡出來了,衛國人一看,啊,好漂亮啊!
莊姜“碩人敖敖”,個兒高高,穿的衣服金繡輝煌。莊姜穿了套描龍繡鳳套裙,外邊罩個像大鬥篷的繡花披風,衛國人感到很奇怪,說:咦,咱們這兒隻有将軍披披風啊,他們齊國女人披披風!一看到莊姜邁出車子,衛國人一窩蜂擠到車跟前,一邊仔細看大美人,一邊品頭論足。
衛國人看到的莊姜什麼樣呢?
《詩經》是這樣寫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蛴,齒如瓠犀,螓首蛾眉。美目盼兮,巧笑倩兮。”
餘冠英先生把這首詩用現代漢語翻譯過來,說:“她的手指像茅草的嫩芽,皮膚像凝凍的脂膏,雪白的頸子像蝤蛴一條,她的牙齒像瓠瓜的籽兒,方正的前額,彎彎的眉毛,輕巧的笑流動在嘴角,那眼兒黑白分明多麼美好!”
先秦時期的美人要求健壯、高大。美人不能太瘦,也不能太矮。莊姜個子就很高,長得也豐滿。
像先秦時期碩人這樣的美人,高大健壯,天生麗質,沒有修飾,素面朝天,很健美。那個時代為什麼要求女人健美?一方面,人要跟大自然鬥争,取得食物,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都得有力氣。另一方面是中國古代的生殖崇拜,這也是各國都存在的現象。健壯的女人是傳宗接代需要的。
到戰國後期,對美女的要求有了變化。楚辭中的山鬼、湘夫人,已經很苗條甚至有點兒瘦弱了。《大招》寫的美人是“小腰秀頸”,腰細,脖子也細,不再是“碩人”了。而且,美人注意化妝了:“蛾眉曼隻”,描眉了;“穉朱顔隻”,抹胭脂了;“粉白黛黑”,抹臉的白粉、描眉的青黛都用上了。
随着男權中心的建立,女性的地位越來越低。中國古代沒有職業婦女,更沒有白領麗人,不管什麼女人,都得跟男人的飯票走。男人要求女人修飾,要求女人通過修飾把美的地方突出出來,把不夠美的地方掩蓋起來。男人要求女人塗脂抹粉,要求女人梳妝打扮,要求女人戴首飾。女人的修飾越來越多,越來越繁瑣,女人也越來越走向玩偶化,越來越走向“弱不禁風”化。唐代顔師古《南部煙花錄》寫隋炀帝談到他喜歡的美人降仙:“古人謂秀色可餐,如降仙者,可以逆饑矣。”逆饑,就是當飯吃。在隋炀帝眼裡,美人兒已經玲珑小巧到像盤精緻的菜一樣。
中國古代美女的精雕細刻工程,從頭到腳,有各種各樣的辦法。
先看頭發。
将近三千年前,周文王的嫔妃在發髻上加上珠翠翹花,叫“鳳髻”。她們的發髻很高,叫“淩雲髻”。上邊插着金钗,金钗上有垂珠,長長的,一步一搖,叫“步搖”。經過戰國時期的人,特别是楚國人的發揮,女人頭發更加往高空發展。這種高發髻到唐代還在流行。白居易《長恨歌》寫楊貴妃“雲鬓花顔金步搖”,高高的發髻上有黃金制成的垂珠,随着她的輕盈步伐,這些金飾叮叮當當地響。
秦始皇是暴君,焚書坑儒,殺人如麻,但他到女人身邊就成了風流天子,對美女的要求細緻乃至繁瑣。秦始皇要求他的嫔妃着裝時必須裙襯裙。所謂“裙襯裙”,就是裡邊穿上白絹制的裙子,叫襯裙,外邊罩五色花羅裙,一直拖到地上,叫長裙。但裙襯裙,秦始皇還拿不到專利,因為這是周文王發明的,秦始皇不過是發揚光大。秦始皇好神仙,要求嫔妃都要梳“神仙髻”。神仙髻到底什麼樣?後世文人費了很大的勁,也沒研究出來。秦始皇還要求他的嫔妃在額頭上貼五色花子,就像現在京劇青衣花旦貼在臉上的那種。後世花木蘭替父從軍凱旋之後回複女兒身,回到家很高興地“對鏡貼花黃”,貼的就是這種花子。後來帝王和達官貴人都跟秦始皇學,叫自己家的美人貼各種各樣的花子,有的幹脆叫美人在鬓角邊貼一層薄薄的金箔,叫“飛黃鬓”。
曹丕的皇後甄氏,關于她的美有很多傳說。有一個傳說是:甄氏的發髻一天一個樣,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不重樣。原因不是她自己或她的丫鬟會梳頭,而是她頭上有條靈蛇,這條靈蛇每天給她變一個發型,後來人們就把婦人經常變幻的發髻叫“靈蛇髻”。甄後到底創造過多少種發髻?曆史上也沒有詳細記載。隋炀帝要求嫔妃早晚不能梳同樣的發式。經過隋炀帝折騰,到了唐代,婦人發式層出不窮,楊貴妃自己的頭發就不夠用了,要用假發,變幻各種各樣的發式,再配上黃裙子。
再看眉毛。
現在把美女叫“美眉”,看來美麗的眉毛對女人相當重要。中國古代對女人眉毛修飾要求特别多也特别複雜。古代類書記載女子眉毛的有百馀條。如“愁眉”“啼眉”“綠眉”“桂葉眉”等。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要求嫔妃畫八字眉。漢武帝的深宮有人專門負責發畫眉用品螺子黛。有人解釋,“螺子黛”就是“林黛玉”的“黛”,而這個“黛”還是“代替”的“代”,就是把美人原來的眉毛拔去,用青黛畫成漢武帝要的樣子。現在時興電子紋眉,其實隻能紋出一種樣子,還不如漢武帝的辦法先進,能夠經常變幻眉毛樣式。漢初著名才女兼美女卓文君眉色姣好,淡淡的,彎彎的,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她的“遠山眉”不是畫出來的,不是拔出來的,是天生的。因為卓文君眉毛太美,當時的女人模仿她,都畫“遠山眉”,把自己的濃眉毛修掉,用青黛畫成細細、彎彎、長長的遠山眉,有的一直畫到鬓角。
一代枭雄曹操喜歡美女,他要求身邊的侍妾、歌姬必須按照蛾的觸角形狀畫眉,把眉描得又細又長,叫“仙蛾妝”。後來“蛾眉”成了對女人眉毛的要求,也用來代稱女人。安史之亂中,唐明皇和楊貴妃逃到馬嵬坡,“婉轉蛾眉馬前死”,這個“蛾眉”就是指楊貴妃。
畫眉成為美容的重要手段,女人重視,男人也重視。有個真實的故事:漢朝京都尹張敞每天上朝之前,都要親自動手給妻子畫眉。他的政敵想整他,就告到皇帝那兒,說:張敞做這麼大官,竟然不理國務,每天早上給妻子畫眉!皇帝很不高興,叫了張敞來問:聽說你每天早上先給你夫人畫完眉,再來朝見我,你這不是玩物喪志嗎?張敞回答非常巧妙:“臣聞夫婦之情,有甚于畫眉者。”皇帝老兒後宮三千,難道不知什麼叫“甚于畫眉”?隻好不了了之。
有時畫什麼樣的眉毛可以看出女人什麼樣的心情和個性。曆史記載,梁冀妻因丈夫總在外邊不回來,她就畫了“愁眉”,眉毛微微皺着。後來,這種愁眉就被曹雪芹用到林黛玉身上了。
林黛玉的眉毛和眼睛什麼樣兒?現存脂評《石頭記》和《紅樓夢》有九種文本,如:“兩彎半蹙鵝眉,一對多情杏眼”(庚辰本),“眉彎似蹙而非蹙,目彩欲動而仍留”(舒序本),“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笑非笑含露目”(己卯本),“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甲辰本)。紅學界公認關于林黛玉眉毛的最佳描寫為列甯格勒藏本:“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僅林黛玉的眉毛,就能找到兩個經典性出處:蹙眉來自《莊子·天運》:“西施病心而颦。”西施因病而眉尖若蹙,她的眉毛不是畫的。後來梁冀妻演化成畫“愁眉”。罥煙眉來自《西京雜記》寫卓文君“眉色如望遠山”。林黛玉兩彎眉毛跟古代兩位大名鼎鼎的美女挂上了鈎。而林黛玉的罥煙眉,隻有跟似泣非泣含露目合在一起,跟整個人的氣度、神韻、文化修養合在一起時,才具有超凡脫俗的美。
眉毛僅是面目的一部分。李商隐說:“傾國宜通體,誰來獨賞眉?”于是,美女為“傾國”,還要在“通體”上做文章。
中國古代還沒有化妝品廠家時,女人已自力更生,用鮮花制作化妝品。比如:殷纣王時,妲己把花搗碎擰出花汁,凝成膏,往臉上抹,往嘴唇上塗。把金鳳仙花搗碎了,用來染手指甲。後來有人寫這樣兩句詩:“夜搗守宮金鳳蕊,十尖盡換紅鴉嘴。”女人還樂意往身上熏香,其中最有名的是趙飛燕。趙飛燕在肚臍上放麝香吸引皇帝,得到皇帝的寵愛。她把這個秘密傳給妹妹趙合德。結果飛燕姐妹得了不孕症。
男人對女人的修飾要求,給女人帶來不少傷害。戰國時,楚國是出美人的地方,也是特别要求女人修飾的地方。這裡曾出過三件事。
第一件: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楚王喜歡腰特别細的女人,那時不時興開刀,拿掉幾條肋骨。宮女為了争取楚王的寵愛,你也不吃飯,我也不吃飯,結果餓死不少宮女。最可憐的是,有的宮女連楚王的面還沒見上,就先見閻王了。
第二件:楚王愛高髻,宮中皆一尺。楚王喜歡女人把發髻梳得高高的,宮女就展開發型比賽,你梳三寸高,我就梳五寸高,你梳五寸高,我就梳七寸高,越梳越高,最後,發髻高達一尺,也就是三十三公分以上。人的臉,即使是容長臉,不過二十來公分,發髻倒比人臉長出一半兒。我看一點兒也不美,倒活像閻羅殿勾魂的黑白無常。
第三件:楚王好大袖,宮中皆全帛。楚王喜歡女人穿寬袖子的服裝。宮女又展開袖子比賽,越做越寬,幹脆,整匹綢子連剪都不剪,直接做成袖子。這能好看嗎?
楊柳細腰不是不美,高高發髻不是不美,寬袍大袖不是不美,但是過分就不成了。頭發梳得像戴高帽,袖子寬得像風筝,不僅不美,還人不人鬼不鬼;而為了細腰餓死,直接就成鬼了。
楚國出的這三件事,在中國文化史和中國美容史上很有代表性,對女人來說非常殘酷。現在看很可笑,當時很可憐。
描眉、畫眼、塗胭脂、染指甲、減肥,中國女人搞了一個一個精雕細刻的美女工程,最大的工程是纏足,這也是對女人最大的戕害。外國人認為中國落後,最可笑的兩件事,一件是男人的辮子,一件是女人的小腳。女人纏足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有很多争論,上限甚至到戰國,比較一緻的看法是,南唐後主李煜為女人纏足的始作俑者。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李煜是個天才詞人,畫家,甚至是天才建築學家,卻不幸做了皇帝,且是亡國之君。這個人,不管他在文學史上占有什麼地位,在曆史上最大的罪過,我認為并不是他丢了江山,而是他發明了女人纏足,成了一千多年來千千萬萬中國婦女的災星。
李煜做皇帝的時候,宮廷生活非常奢侈,可以說是奢靡無度。他特别講究情調,會玩出很多有文化氣息的新花樣。他的宮廷裝飾得金碧輝煌,幕壁用金絲夾紅羅織成,宮廷的吊燈、壁燈用白金裝飾。舉行宴會的時候,用上百匹紅綢子白紗羅在宮廷做成月宮天河的形狀。再在宮殿的雕梁畫棟上密密麻麻插上各種各樣時新的鮮花。李後主給這個安樂窩起名叫“錦洞天”,領着他的大周後,後來是小周後,在“錦洞天”裡玩得很開心。李煜的宮廷裡有很多景緻,大到建築、小到盆景,都是李煜親自設計,非常精美。宮廷裡經常舉行舞台演出。李煜親自設計了一個舞台,長六尺,寬六尺,讓能工巧匠雕成蓮花形狀,蓮花的邊都用黃金裝飾。他讓他喜愛的小腳宮嫔窅娘,在蓮花舞台上跳舞。李煜看着一雙畸形的小腳在蓮花形的舞台上旋轉,認為太美了,所謂“蓮中花更好,雲裡月常新”。後人寫了首詩:“金陵佳麗不虛傳,浦浦荷花水上仙。未會民間同樂意,卻于宮中看金蓮。”“宮中看金蓮”,說明纏腳是從宮中,從南唐的宮中傳到民間的。
李煜發明了纏足,中國婦女就算遭殃了。宋元間已纏足成風。除了偏僻邊遠的地方不纏,全國各地都纏。女孩從五歲開始,就把一雙天然的腳纏成粽子的樣子,四個腳趾全部斷掉,壓到腳底下,成為“三寸金蓮”、長十公分,相當于五、六歲孩子的腳。女人的罪受大了,但是做母親的總要教育女兒:“必須得纏,要不纏腳,你就嫁不出去了。”
纏足起到了非常壞的作用,簡單地說有三點:第一,出不來傑出的女舞蹈家。考察中國舞蹈史,南唐之後,再也沒有知名女舞蹈家。楊玉環那樣的霓裳羽衣舞和公孫大娘舞劍器一概成為絕響。像窅娘那樣的人,根本不能成為舞蹈家,不過是殘害自己滿足李煜變态心理的玩物。第二,女人能力越來越低下,纏過的腳走路,比穿八寸高跟鞋還難受。女人的腳隻有三寸,一步挪不了多遠。有人測量過,纏足女人一步最多能跨二十公分,走路速度非常慢,還要像鴨子一樣擺動着胳膊,保持平衡。腳的支撐力很低,不能拿重東西,不能趕路,女人還能做什麼?隻能更加忠實地圍着鍋台轉。第三,女人進一步淪落為男人的玩物。從宋代開始,女人“小而銳”的腳,新月形、粽子形的腳,三寸金蓮,成了美女不可或缺的标志。男人認為女人必須有一雙小腳才能算美女。如果是天足,不能算美女,哪怕人再漂亮也不行。小腳還成為性的部分,成了男人玩弄女人的重要方式。良家女子的腳絕對不可以露在外邊,那是身體絕對的私處。青樓女子的金蓮一定要露出來,吸引男人的注意力。潘金蓮和西門慶勾搭成奸,首先從西門慶捏潘金蓮的三寸金蓮開始。男人玩小腳、嗅臭腳成了文人雅事。清代文人李漁居然總結出男人玩小腳有四十八種玩法。我們現在看南唐之後的詩詞、小說、戲劇,那些男作家津津樂道地寫女人輕移蓮步,寫蓮步蹇蹇,寫“愛蓮”,寫“弓蓮”,連篇累牍,真是中國文人的恥辱。
李汝珍的《鏡花緣》值得注意。小說寫武則天時,命令三個男人駕船出海,到了幾個國家,君子國、小人國、兩面國、黑齒國,頗有點兒《山海經》遺響,最後到了女兒國。女兒國一切都和唐朝相反,女人裝扮成男的,主持國家大政;男的裝扮成女的,做女人的事。武則天派出的三個人中,林之洋長得最帥,被女王看上,封他做貴妃。做了貴妃,先得穿耳,耳朵鑽上兩個洞,戴上一副金耳環,然後纏腳。林之洋被長着黑胡子的所謂宮女抓住,把腳背彎下,用綢子緊緊纏起來。林之洋的腳火燒火燎,放聲大哭。黑胡子宮女不管他,給他穿上一雙漂亮的軟鞋,然後去向國王彙報:貴妃奶奶的腳纏好了。林之洋趁着沒人,把腳放開。女王來一看,哪兒纏了,還是那麼大的腳,下令:貴妃不聽話,叫保姆來打二十大闆!林之洋給打得皮開肉綻,隻好老老實實纏腳,過了十幾天,這位大男人的腳背彎曲,腳趾潰爛,臭不可聞,走路都得黑胡子宮女扶着,但是纏腳成功了。林之洋換上美麗的衣服,穿上繡花小鞋,跟女王坐在一起,女王不斷地看他的金蓮,不斷地嗅他的身體……
看《鏡花緣》,看到林之洋做妃子,穿耳,纏足,女王欣賞他的小腳,肚子都得笑破。但是仔細一想,這是含淚的喜劇,是聰明的反諷,是李汝珍“既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叫男人和女人換位,叫男人嘗嘗女人纏腳的滋味,這個情節大快人心。
中國古代的女人,為了求男人寵愛,愛美求美,精雕細刻塑造美。兩千年,艱難地走,走出很多似乎很美麗實際卻深藏血淚的經驗。可以說,中國古代的美女雕琢工程,美女的精雕細刻工程,有時候反而成了另一種形式的壓迫,另一種形式的迫害,甚至是殘害。所以中國古代美女的雕琢工程可以從好的方面看到文化,更可以從壞的方面看到社會弊病。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