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意料之外的博物玄機

意料之外的博物玄機

時間:2024-11-08 12:17:38

撰文/半夏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蒌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是才子蘇東坡的一首詩,詩名《惠崇春江晚景》,作于元豐八年(1085)歲末,時在汴京。原詩二首,此為其中一首。惠崇,一稱慧崇,建陽(今屬福建)人,一說是淮南人。宋初九僧之一,能詩善畫。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花鳥門》記載:“建陽僧慧崇,工畫鵝雁鹭鹚,尤工小景,善為寒汀遠渚、蕭灑虛曠之象,人所難到也。”

從詩題看,這是一首題畫詩,畫題《春江晚景》。畫題中“晚景”,又作“曉景”。其實,就某個時段的光影成像看,拂曉和傍晚,多有仿佛。惠崇的畫作在當時是享有聲望的,王安石也有一首《純甫出釋惠崇畫要予作詩》,詩雲:“畫史紛紛何足數,惠崇晚出吾最許。”這樣高的評骘,可能是由衷之言,畢竟他人也有“人所難到”的類似判詞,但其中也或有客套的成分,擁有社會地位或聲望的官員乃至文人,身處人情社會,應酬之作在所難免。東坡此作,也不妨如此理解。本詩題又作《書衮儀所藏惠崇畫》,想來東坡寫作此詩,當與王安石詩題中所謂“要予”,情景近似。但即便是應酬之作,才子寫來,未必不會是佳作。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此句寫江南春江景色,略舉數色,便頗有畫面感,東坡詩文書畫俱佳,題畫詩正唯其所能出常人之右。譬如,“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本詩屬意自然不在談藝,而着意于畫作呈現的描摹。惠崇本人能詩善畫,其畫作富有詩意也是情理中事,這種藝術門類之間的通感,東坡體味起來,自是得心應手。

關于春意及其知覺,東坡的另一首詩《遊桓山,會者十人,得“澤”字》也寫道:“春風在流水,凫雁先拍拍。”原來春的萌動,春機之初陳,竹外綻開的桃花之外,正在于春風吹拂的流水,以及春風沐浴下流水中凫雁鵝鴨之類水禽,它們不但是春色的元素,更是感知春氣萌動、春機初陳的先者。錢锺書先生曾舉孟郊《春雨後》“何物最先知,虛庭草争出”和杜牧(一作許渾)《初春舟次》“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徑香寒蜂未知”句作參照(參《宋詩選注》)。實在說,對大自然的變化,動植物界有着遠比号稱萬物之靈的人類更敏銳的感知力。而竹外桃花的“三兩枝”,體現的是初綻的先發,與鴨的“先知”,正相對照映襯。

說到先知雲雲,還有文人聚訟的筆墨官司。清人毛奇齡在其所著《西河詩話》裡記載:他與舍人汪懋麟讨論宋詩,汪舍人舉東坡此詩中句“春江水暖鴨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時”,以為足以遠勝唐人之詩。毛氏則以為:“此正效唐人而未能者。‘花間覓路鳥先知’,唐人句也。覓路在人,先知在鳥,以鳥習花間故也。此‘先’,先人也。若鴨,則先誰乎?水中之物,皆知冷暖,必先及鴨,妄矣。”王士祯在其《漁陽詩話》中也提及,毛奇齡素不喜蘇詩,對汪舍人的辯駁,甚至說“鵝也先知,怎隻說鴨”。

毛西河讀詩,不可謂不細,隻是略略有些膠柱鼓瑟的矯情。其實,東坡此詩的“先”,未嘗不作先人解。就東坡詩意看,惠崇畫作中,春江之上,當時所見必是惟鴨,于是方才擢舉,鵝未必不能先知,隻是惠崇畫作中,當是無鵝,故而沒有提及。鴨和鵝原是雁形目鴨科下的同門,畫鵝也正是惠崇所工,不過在家禽中,鴨更多見,這大約該是惠崇此作中有鴨而無鵝之所在。

詩無達诂,毛說在後代亦不乏紹述,一如對東坡的作品乃至宋人之詩,喜與不喜,也是兩造并存。錢锺書先生于此公案也有論及:“是必惠崇畫中有桃竹蘆鴨等物,故詩遂遍及之。正如鐘記室《詩品》序所謂‘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樓多悲風’亦惟所見。先者,亦先人也。西河未顧坡詩題目,遂有此不根之談。唐張渭《春園家宴》:‘竹裡行廚人不見,草間覓路鳥先知。’即西河所謂‘唐人’。東坡詩意,實近梁王筠《雪裡梅花》:‘水泉猶未動,庭樹已先。’”(《談藝錄》)錢先生不愧才子,說得果然最好。

“蒌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此句依然枚舉惠崇畫作中呈現的自然生态,或曰春之意象。蒌蒿,一種嫩莖可以食用的草。《爾雅·釋草》雲:“購,蔏蒌。”郭璞注:“蔏蒌,蒌蒿也。生下田,初出可啖。江東用羹魚。”蘆芽就是蘆筍,淡紅肉嫩,是著名的時鮮。

河豚在生物學的描述中,主食貝類蝦蟹小魚,而《漁洋詩話》說東坡此句,“非但風韻之妙,蓋河豚食蒿蘆則肥,亦如梅聖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無一字泛設也”。這固然是對東坡此句的細緻品味,但其所雲河豚食蒿蘆則肥,卻不知所本,不過從典籍意義講,東坡此句,亦當理解為用此,這自是博物。

河豚是出于海又進入江河的知名魚種,它是東方屬魚類的通稱,又名吹肚魚、艇鲅魚、氣泡魚。這樣的稱謂來自它的一項技能。河豚的食道構造特殊,向前後腹側擴大成氣囊,遭遇敵害時,吞進空氣或水,讓胸腹部膨脹,整個身體呈球狀,漂浮于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也相應豎起,宛如水雷,以此自衛。

作為暖溫帶及熱帶近海底層魚類,河豚每年春季由近海至沿岸産卵,有少數進入淡水江河産卵。本句中所謂“上”,是說它與潮俱上,所指正此。前面提到水中動物于春的先知,其實若論起來,潛遊水面之下的魚譬如河豚,更是冷暖自知,這自然也是東坡此處着意提到它的道理所在。河豚肉質富含蛋白質,營養豐富,傳說它的味道極其鮮美,葉夢得《石林詩話》說它“方出時,一尾至直千錢,然不多得”,足見人們對它的嗜食,日本、朝鮮也有此一癖好。

不過,任何物種都有自己的生命價值,都不甘心被異類當作食物,河豚也不例外。除了前面說到的身體膨脹如水雷模樣的威懾,它的殺招還埋伏在内髒,其中含有一種劇毒的神經毒素,稱河豚毒素,尤以卵巢和肝髒所含毒素最為強悍,人畜誤食後,輕則有中毒反應,重則死亡,因而需要去掉其内髒和皮血,方可食用。這種極富技術性的精細處置,非行家不敢輕作料理,也惟其如此,吃河豚便具有了關系生命的風險,于是才有“拼死食河豚”的口号。除了鮮食,河豚也可以腌藏和幹制後食用。

最妙的是,清人郝懿行在其訓诂考據名著《爾雅義疏》中,相當友情地提示:“蓋蒌蒿可烹魚,蘆芽解河豚毒。見《本草》。”翻檢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蘆筍”條主治欄中,膈間客熱,止渴,利小便之外,果然赫然寫明解河豚及諸魚蟹毒,解諸肉毒。也就是說,除了蒌蒿足以擔任烹魚作料外,口感爽脆的蘆芽又可破解河豚之毒。這無疑為貪戀口腹之欲的吃貨,布下一道既可口又生态的救命定心藥丸,前人所謂“老饕見之,饞涎欲滴”(王文濡《宋元明詩評注讀本》)。由此不能不令人對古早時期的小學家,緻以十分的敬意。

于此,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所著《明道雜志》中的記載,也可提供佐證:“餘時守丹陽及宣城,見土人戶食之(指河豚)。其烹煮亦無法,但用蒌蒿、荻筍、菘菜三物,雲最相宜。用菘以滲其膏耳。而未嘗見死者。”菘菜就是大白菜,确是滲膏吸脂的佳物。

這樣看來,東坡此句,除了風韻生動的描摹之外,其中還處處埋伏着意味深長的玄機,蒌蒿與蘆芽,不但是河豚的催肥食料——起碼文獻描述如此,同時蒌蒿又是食魚譬如河豚的烹饪作料,而蘆芽更是解河豚毒的犀利秘藥。

宋人陳岩肖《庚溪詩話》提到:“餘嘗寓居江陰及毗陵,見江陰每臘盡春初食之(指河豚)。魚至江左,則已暮春矣。”這又是更為細緻的解讀,聯系詩句中桃花雲雲,東坡所詠也即惠崇所畫,或許便是江左風景。

而錢锺書先生則舉東坡的另一首詩《寒蘆港》:“溶溶晴港漾春晖,蘆筍生時柳絮飛。還有江南風物否,桃花流水(cǐ)魚肥。”以為景物頗相仿佛。

一首不足三十字的短詩,個中的意蘊,卻真的是回環往複,勾連牽扯,機關綿密,埋伏下如許多的格緻道理和意料之外的玄機,其中奧妙,正如前賢所雲,真的是無一字泛設也。從此再讀東坡老,除了風骨韻緻外,起碼還須提起博物的注意,否則便無從體味其深切的用心了。有意味的是,此詩原是題畫之作,為其描摹江南景色頗具意境,後人傳頌,不知不覺有意無意間,大多将其目為實景的描摹,正所謂如詩如畫。

此詩題下另一首是: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後人評價說:“二詩皆善于虛處設想,此首設想尤曲。”(趙克宜《角山樓蘇詩評注彙鈔》)大約正因其尤曲,所以遠不及上一首著名。雖然說詩貴曲,但“曲”終究是文人喜歡追求的境界,從接受者的賞味半徑論,不免有和寡的遺憾。也惟其如此,各類選本也多選上一首,足見影響力的落差。這一如另一位才子馮夢龍模拟民間時調小曲所作的《夾竹桃》,佳則未必不佳,隻是在趣味上缺少了親和力,所以知名度遠遜更為山野的《挂枝兒》《山歌》。

東坡于惠崇的題畫詩,另有一首六言的《惠崇蘆雁》:

惠崇煙雨蘆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買扁舟歸去,故人雲是丹青。

此作亦或以為黃庭堅所作,詩題又作《題鄭防畫夾》。“鄭防”又作“鄭防禦”。詩中“蘆”“買”“雲”字又作“歸”“喚”“言”,意境各有千秋。煙雨蘆雁,自是惠崇所擅,所謂“欲買扁舟歸去,故人雲是丹青”,則是畫以亂真的寫照,倒與東坡題畫之作被目為實景描摹,可成呼應。

(作者單位:河北人民出版社)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