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那個時代,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三國演義》及其他三國題材文藝作品的普及,使三國時代的英雄人物,諸如孫權、諸葛亮、劉備乃至曹操、司馬懿諸位,個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些人都在桓溫之前。在桓溫之後,開創劉宋王朝的劉裕,開創蕭齊王朝的蕭道成,甚至開創梁朝的梁武帝,也都有資格被稱為英雄,不過,他們已經超出了《世說新語》的範圍,這裡不及細說。桓溫足以與這些人比肩并列,毫無愧色。
說到桓溫這個英雄,可以用“高、大、上”三字來概括。
先說“高”。桓溫形象好,顔值高,是當世公認的美男子。《世說新語·容止》寫到好幾位顔值高的美男子,桓溫是其中一位。據當時的大名士劉惔說,桓溫“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自是孫仲謀、司馬宣王一流人”。前半句是對桓溫長相的描述,桓溫鬓須濃密,眉毛挺直,大概他的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古代詩文中描繪美男子,都喜歡形容須發、眉毛,在古人眼中,那是美男子的“标配”。後半句把桓溫與孫權、司馬懿等相提并論,等于說他是一時風雲人物,承認他是英雄。“生子當如孫仲謀”,據說最早是曹操說的,孫權當然是正面形象,桓溫也是正面形象。更重要的是,孫權開創東吳大業,司馬懿奠定晉室江山,兩人都屬于開基創業的英雄,桓溫也是。《晉書·桓溫傳》裡對桓溫也有類似的描述,先說“豪爽有風概”,這是指性格,接着說長相“姿貌甚偉”,換成大白話,“偉”就是美男子。桓溫被東晉王室看中,選為驸馬,形象可能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聯系正史,《世說新語》的記述是靠譜的。
再說“大”。桓溫這一生,經過大風浪,見過大世面,建成大功業,留下大聲名。他西征打下成都,平定了西蜀成漢國。他三次北伐,前兩次都成功了,收複洛陽,兵臨長安,可惜他一心惦記着首都南京的權柄,恢複大業功虧一篑。
最後說“上”。桓溫有一個上等豪華的“朋友圈”,陣容強大。這是重點。為方便起見,我把桓溫的“朋友圈”分作三個部分:首先是他的生活圈,也就是桓氏家族親人圈;其次是他的職業圈,也就是政治圈;第三個是他的業馀愛好,也就是文學圈。這麼分,顯然有意比附現實,是為了追求曆史的親切感。現如今,每個人的微信朋友,分屬不同的“圈”,最常見的就是這樣三個:先有家人親戚圈,再有同學同道圈,還有同事領導的職業圈。
桓溫的家族親人圈很大。桓氏家族是六朝尤其是東晉時代的大家族。所謂大家族,除了家族地位高、政治權勢大、社會影響廣,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枝分葉派,家族成員多,多子多福,同族兄弟姐妹一大群,有的像芝蘭,有的像玉樹,長滿了院子。桓家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東漢時代,那時有一位大學者桓榮,是桓溫的第十代或者第九代祖。這是遠祖,比較近的是高祖,叫做桓範,是三國曹魏的名臣。桓範因為參與曹魏和司馬氏的政治鬥争,被司馬氏所殺。接下來比較有名的,就是桓溫的父親桓彜。
從桓彜、桓溫到桓玄,桓家三代英雄,革命差點成功。桓彜是東晉名臣。司馬氏的西晉政權在北方崩潰之後,南渡長江,建立了新政權東晉。這個新政權建都于南京,它能在江南立足,需要依靠很多從北方南下的世家大族,其中包括桓氏家族。桓彜在當時被稱為“江左八達”之一,所謂“江左八達”,就是江南的八個名士,名氣很大,很受司馬氏重視。晉元帝和晉明帝都很器重桓彜。
桓彜有好幾個兒子,名氣最大、最有出息的是桓溫。桓溫生來不凡,與衆不同。這可以從他的出生、得名說起。古人給新生兒起名字,有個傳統做法,就是取其降生時的有關人事為名,以資紀念。比如,小孩剛剛生下來,恰好有個朋友上門,就以這個朋友名字中的某個字來命名;或者有人送禮物來,就取此物為名。孔夫子的兒子叫孔鯉,就是因為他出生時,魯昭公派人送來了一尾鯉魚。桓溫出生不久,東晉名臣溫峤恰好上門拜訪。溫峤看到嬰兒長得好,贊不絕口,又聽了嬰兒響亮有力的哭聲,更加喜歡,贊歎說:“這小子以後是個英雄啊。”所以,桓溫在這個世界遇到的第一個知音,或者說結識的第一個朋友,就是溫峤。可惜溫峤死得早,他去世那年,桓溫才十八歲,還沒有大顯身手。不過,桓溫一生都在用自己的名字,銘記這個難得的緣份,用自己的功業,實現溫峤的預言。
桓溫兄弟多人,在《世說新語》裡留下痕迹的,也是比較重要的,有兩個。一個是桓豁。成大事業,兄弟多很重要。單槍匹馬奮鬥,自然勢單力薄,兄弟齊心協力,一個在這個州做太守,另一個在那個州領軍執政,分兵把守,互相倚靠。桓豁在長江中遊的江陵城做太守,把這座城池建造得非常漂亮。有一天,自鳴得意的太守帶着手下去參觀,展示美麗的新城,炫耀自己的政績。他對手下說:“你們看這座江陵城建得怎麼樣?誰能用一句話形容這座新江陵城,我重重有賞。”《世說新語》中的原話很簡潔:“若能目此城者,有賞。”“目”,就是評賞,也有廣告、推廣的意思。大畫家兼文士顧恺之當時在他手下做事,就提了一個方案:“遙望層城,丹樓如霞。”意思是說,高高的城牆上,那新起的紅色城樓,如同沐浴着霞光。桓豁十分滿意,說話算話,當即賞給顧恺之兩個丫鬟。
桓溫的另一個弟弟桓沖,在桓溫去世之後,他是桓氏的當家人。那時,桓溫屬意的繼承人桓玄歲數還小,家事由這個叔叔掌管。桓沖為人很有個性。老話說:“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大多數人穿衣服,恐怕都是喜新厭舊,桓沖與衆不同,他最不喜歡穿新衣服。洗完澡,夫人把新衣服拿上來,他拒絕穿。夫人隻好勸他:“舊衣服也是從新衣服過來的,新衣服不穿,怎麼也變不成舊衣服。”他覺得有道理,才開始穿新衣。他娶琅琊王恬的女兒為妻,對這樣一個喜故厭新的夫婿,王家大可以放心了。
桓溫的妻子是晉明帝的大女兒,也就是南康長公主。因為這層原因,桓溫官拜驸馬都尉,算得上皇親國戚。桓溫率軍西征,平定了蜀地一個名叫成漢的小國。成漢國君李勢長得非常漂亮的女兒,也就落入桓溫手中,成為他的新寵。南康長公主得悉,很不高興,帶了刀,要去找李勢女兒算賬。到了李勢女兒住的地方,隻見那個女子正在臨窗梳頭,不緊不慢,一頭烏發,更顯得“姿貌端麗”。女子見了公主,不慌不忙,神色鎮定。她表示作為亡國君主之女,被擄為妾,已經凄慘之極,不堪忍辱苟活,早想引頸就戮。她凄惋的言辭,楚楚動人的長相,不禁感動了南康長公主。公主扔掉手裡的刀,抱住她說:“親妹妹啊!我看到你都要喜歡你,何況我們家那個老東西呢?”《世說新語》說南康長公主“兇妒”,其實,公主不過是維護自己的權益罷了。她對成漢公主有這樣審美欣賞的态度,不容易,可稱為奇女子,配得上桓溫。
桓溫有三個女兒,分别嫁給太原王氏、琅琊王氏、陳郡殷氏,都是當時的世家大族。對桓溫來說,兒女親家不是随便結的,都有講究。與世家大族聯姻,是确認社會地位的手段,含有政治用意。不過,這裡面還要細分,嫁女與娶媳明顯不同。桓溫有六個兒子,一直想娶個太原王氏的兒媳婦,托人去說,被拒絕了。最後對方勉強讓步,說實在不行,給個面子,桓家可以嫁個女兒過來。世族與世族之間,也還有高低之分。
桓溫臨死前,拜托弟弟桓沖掌管桓家。桓溫的嫡長子桓熙不服氣,他看不起這個叔叔,認為桓氏家業應該由自己掌管。這個侄子謀劃刺殺叔叔,結果被叔叔發現,沒有得逞。桓沖寬容大量,饒他一命,隻把他發放到比較偏遠的長沙去任職。
桓溫有六個兒子,大多敢作敢為,不同一般。“謝公最小偏憐女”,桓溫最喜歡的是他的小兒子桓玄,這有點出人意料。桓玄排行老六,最小,也最能幹,是桓溫指定的接班人,桓溫南郡公的爵位也傳給了桓玄。桓玄并非桓溫嫡子,而是馬姓小妾所生,這事說出來,也着實有點出人意料。不管是性格脾氣,還是膽略作為,桓玄都很像乃父,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後來,他建立桓楚政權,自封為王,桓溫沒敢做、沒做成的事,他都做了,隻是最後仍以敗亡告終。從桓彜、桓溫到桓玄,桓家三代英雄,一脈相承。
桓溫六個兒子裡,《世說新語》提到次數最多的,也就是故事最多的,就是這個桓玄。桓玄有個小名,叫做靈寶。看到這個名字,估計有不少人會聯想到《大話西遊》裡的“至尊寶”。桓玄外号原本也是三個字,叫做“神靈寶”,代表的是桓家崇信天師道的背景。我甚至懷疑“至尊寶”是從“神靈寶”這裡來的。桓溫覺得三個字叫起來比較麻煩,就簡化成“靈寶”二字。桓溫死的時候,桓玄隻有五歲,小小年紀,卻很懂事。桓溫下葬後,桓沖帶着家人送别前來送葬的文武僚屬,他指着衆多僚屬對桓玄說:“這些人可都是咱們桓家的老部下啊。”這五歲的小孩聞言,居然“應聲恸哭,酸感傍人”,可見情商高,很小就通人情世故。桓沖特别喜歡這個侄子,待他比親兒子還好。他經常指着自己的位子,對桓玄說:“這個位置遲早是你的。”桓玄成年後,桓沖果然把大權全部移交給他。
《世說新語》裡還有很多桓玄的故事,本文的焦點是桓溫,不宜贅述。再講一小段吧。有個琅琊王氏家族的人,來拜訪桓玄,桓玄招待他喝酒。杯中酒喝完,那人大喊:“溫酒來!”桓玄坐在旁邊暗自落淚。這是因為“溫”字犯了桓玄的家諱,客人沒有反應過來,還追問他怎麼了,他不便明說,怕掃了客人的興,隻是暗暗傷心。在一般人印象中,桓玄好勇鬥狠,這段故事說明關鍵時刻他也能忍,大丈夫能屈能伸。元興二年(403)十一月,桓玄代晉稱帝,建立桓楚政權,追封父親桓溫為宣武皇帝。今天讀《世說新語》有一個難處,同一個人,往往有許多個稱呼。比如桓溫又叫桓宣武,這是桓玄追加給他的帝号,如果桓楚政權延續幾代,說不定桓溫還會被追稱為“桓太祖”。不同的稱呼,體現不同的立場,代表不同的叙述态度。
桓溫第三子桓歆,《世說新語》裡也有他的故事。那時的世族子弟,常常跟在父兄旁邊,見習如何做事,如何待人接物,正是所謂身教過于言傳。桓歆小時候跟在父親旁邊,學習父親處事待人。當時桓溫在荊州的時候,正竭力收買人心,企圖以德服人,“德被江漢”。他不僅愛民如子,對自己的手下也格外好。手下犯了錯誤要受罰,吃棍子,桓溫就會交代:“下手輕一些,再輕一些。”所以責罰往往做做樣子,流于形式。桓歆不解,就将此事報告桓溫:“父親,他們犯了事,應該打屁股的!可是,我看他們根本就沒打,闆子都沒有挨到屁股上。”桓溫笑笑:“這是我下令這麼做的。”子女就是這樣在父兄身邊成長起來的。
除了桓溫的父親、兄弟、子女之外,他的侄子也相當有名氣。同輩家族中人,包括自己的子侄輩,也稱作群從兄弟。桓溫有個侄子叫桓石虔,外号“桓鎮惡”,一看就是很兇的人。事實上,桓石虔是個威貫三軍的猛将。桓溫第三次北伐,遭遇枋頭大敗,桓沖被敵軍圍困。桓溫對桓石虔說:“你叔叔被敵人包圍了,趕快去救他!”桓石虔帶着一些手下,沖入重圍,把桓沖救了出來,頓時三軍歎服,勇名傳揚千裡。當時民間甚至有這樣的傳說:隻要喊桓鎮惡的名字,就算得了瘧疾,也很快會好。瘧疾鬼都怕他,凡夫俗子更不用說了。
桓溫有個侄女嫁給新野庾氏,這個庾家參預造反,後來被桓溫收拾了。桓溫打算大開殺戒,這侄女擔心自己的丈夫被株連,上門來求桓溫。把門的不放她進去,她非常兇,怒斥把門的:“是何小人!這是我伯父家,你憑什麼攔我,不放我進去!”說着就沖進去了。她在桓溫屋裡大哭大鬧說:“我丈夫的腳比常人還短三寸,怎麼可能造反呢?”給她這麼一鬧,桓溫隻好答應饒過這個侄女婿。看這侄女的氣概,大有兵家女的遺傳。
《世說新語》中記載,桓溫有個孫子叫桓亮,在長沙作亂,後來也被殺了。再往下,就不在《世說新語》範圍内了。總之,《世說新語》中呈現的桓溫家族親人圈,相當豐富多彩。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文學院)
征稿啟事
多年以來,《文史知識》秉承“與曆史對話,與時代同行”的辦刊宗旨,以介紹、評述中國古代曆史文化為己任,希望給廣大讀者提供一個學習、傳播、交流優秀傳統文化的平台。
《文史知識》誠摯歡迎大家來稿,或講述曆史事件、人物,或欣賞流傳千古的佳作名篇;或關注前沿;或反思過往。隻要言之有據、自成其理,則細大不捐、寫法不拘。
來稿恕不退回,請您自留底稿。請勿一稿多投。三個月内未見用稿通知者,請您自行處理。
來稿請寄:北京市豐台區太平橋西裡38号《文史知識》編輯部,郵編100073。
或将電子版發送至:,郵件題目上注明稿件名稱。
手寫稿務請謄寫清楚,電子稿請以附件形式發送。投稿者請在附件内詳細寫明姓名、地址、郵編、郵箱及手機号等,以便于編輯部及時和您聯系。
《文史知識》編輯部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