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英雄桓溫和他的文學圈

英雄桓溫和他的文學圈

時間:2024-11-08 11:35:54

最後,來講講桓溫的文學圈。這裡的“文學”,用的是《世說新語·文學》中的含義,包括“文”和“學”兩部分。“文”是文學,“學”指的是玄學。《世說新語·文學》中,前面八十幾條講的都是玄學,其後才開始講文學。

桓溫是玄學和文學的業馀愛好者,水平不低。在桓溫那個時代,不懂玄學的人,是要被世族名士瞧不起的。盡管桓溫努力學習,争取“預流”,還不免被人小看。有一次,他跟兩大名士王濛和劉惔一起在覆舟山喝酒,覆舟山就是今天南京玄武湖畔的九華山,因形如覆舟而得名。喝得興起,劉惔就把腳架到桓溫肩膀上。桓溫很尴尬,也不高興,就用手撥開了。王濛還替劉惔說話:“他隻是借你的肩擱一下腳,又怎麼了?”這個故事可以從兩個角度解釋。一個是魏晉人風流灑脫,飲酒開心,得意忘形,可以把腳架到别人的肩膀上,這叫魏晉風流。另一種解釋就是世族名士存心欺負桓溫,自視高他一等。琅琊王氏的王坦之是桓溫手下,桓溫很想娶琅琊王氏的女兒,這是高攀,得跟人家商量。他跟王坦之說:“你家的女兒可不可以嫁給我兒子?”王坦之回去跟他爹王述商量。《世說新語》記這事的經過很有趣。王坦之已經成年了,下班回家,父親還把他抱在膝蓋上,很親昵,簡直就是“多年父子成兄弟”。王坦之說:“桓溫想和咱們攀親、做親家。”王述一聽,就把王坦之從膝蓋上推下去,說:“你怎麼這樣傻!桓溫是當兵的,怎麼可以把女兒嫁過去!”最後,桓溫隻好把女兒嫁到琅琊王氏,也算攀了親。

這個故事說明,不懂玄學不行,即使懂了,帶兵打仗出身的還是要被人看不起。有一次,桓溫的對頭殷浩回到南京,王導那些人就請殷浩談論玄學。兩人談得很起勁,王導拿着麈尾揮舞,眼中隻有殷浩,“其馀諸賢,略無所關”。這其馀人,包括謝尚、王藍田,還有桓溫,都被無視了。桓溫很生氣,但也無濟于事,這裡既有等級區分,也有圈子講究,其他人也被排斥在這個圈子外。玄學談的都是玄遠的話題,不切實務,桓溫心裡其實是鄙視的。在一些場合,桓溫曾嚴辭批評過玄談大家王衍、孫綽等人。

人物品藻是玄談中比較實在的一部分,桓溫精于此道,頗善評點人物。比如,他品評顧恺之:“顧長康體中癡黠各半。”這個“癡”是指癡情、專注,黠就是聰明。桓溫對顧恺之很了解,知道顧恺之既是性情中人,又相當聰明。當時有個高僧,桓溫對他有個評語:“精神淵著”,人們認為這個評骘十分精當。

玄言清談需要引經據典。前面說過,桓溫能夠征引《詩經》,用得恰到好處,說明他對《詩經》很熟,文學功底不差。桓溫是個很有文學情懷的英雄,下面這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可以作證。桓溫準備北征的時候,路過金城,故地重遊。金城靠近南京栖霞山,是東晉僑置琅琊郡之所在。桓溫年輕時,曾當過琅琊郡太守,并在這裡種過一批柳樹。曾幾何時,這批柳樹“皆已十圍”,樹幹粗到十雙手才能圍抱得過來。桓溫拂弄着柳枝,撫今追昔,百感交集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禁不住泫然淚下。說柳樹“皆已十圍”,自然是誇張,卻也是必要的文學修辭。這是一個英雄對時光流逝、韶華不再、人生苦短、壯志未酬的感歎。這不是一般文學青年的感傷,而是一代英雄的歎慨。男兒有淚不輕彈,英雄的淚就更加稀罕,更加珍貴。

說起文學,桓溫幕府裡有很多文學造詣很高的人。這些文人常和桓溫讨論文學。有的時候,讨論氣氛甚至是緊張的。袁宏曾經寫過一篇《東征賦》,西晉末年,司馬氏從北方洛陽倉皇逃到江東,為了自我粉飾,還美其名曰“東征”。《東征賦》寫到東晉初年的很多名流,卻沒有提及桓溫的父親桓彜。桓溫很不滿,把袁宏叫來,質問道:“你的《東征賦》我看過了,寫得很好。可是,你為什麼不寫先父?”袁宏回答:“我是準備寫的。可是像令尊這麼重要的人物,先要征得您的首肯,我才好公之于世。”桓溫認為他是推托,就追問:“你準備怎麼寫?”袁宏當即誦讀道:“風鑒散朗,或搜或引。身雖可亡,道不可隕。則宣城之節,信為允也。”桓溫聽了,潸然落淚,感動良久,更加佩服袁宏的文才。

桓溫經常召集幕府中人搞文學聚會,比如三月三日聚會作詩,作不出來,則罰酒三升。他手下的南蠻參軍郝隆不會作詩,隻得認罰。這郝隆喝了兩口酒,心有不甘,就說:“我不如也來作一句詩!”當場吟道:“娵隅躍清池。”桓溫不解其意,就問郝隆:“‘娵隅’是什麼意思?”郝隆就說:“在南蠻話中,‘娵隅’就是魚的意思。”桓溫責怪道:“我讓你作詩,你怎麼連南蠻話都搬出來了?”郝隆的回答話中有話:“我大老遠來投奔你,隻做個蠻府參軍,哪能不跟你顯擺幾句南蠻語?”這樣的文學聚會,被記下來的就像水面上的冰山,沒有記下的更多,都隐藏在曆史長河之下。

桓溫北征時,讓袁宏作《北征賦》,以壯行色。這篇賦作好後,大家聚會欣賞,發表各人的讀後感。桓溫的讀後感非常專業:“我覺得這篇賦裡還缺少一韻,如果再添上兩句,全篇就會更完整。”袁宏心悅誠服,采納了桓溫的建議。這說明桓溫文學感覺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文學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