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生機盎然的藝術

生機盎然的藝術

時間:2024-11-08 09:21:11

沈錫純(1910—2008),字碩舜、石純、石洵等,号武夷山翁,福建诏安人,美術教育家、福州畫院創始人之一。1933年畢業于上海新華藝專國畫系,師從潘天壽、諸聞韻、汪亞塵等。後在福建、廣東等地從事美術教育數十年。抗戰期間投身敵後與戰地宣傳工作,與沈耀初、沈漢桢創辦“燕石畫社”。擅畫花鳥、草蟲兼山水、人物,尤精畫虎。曾為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國際文化經濟交流中心理事、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海峽書畫研究院顧問等。出版有《沈錫純畫集》《沈錫純畫虎》等。沈錫純芙蓉江上秋更趣紙本設色一、沈錫純的藝術價值值得發掘、研究

沈錫純先生是福建籍畫家。相對而言福建和全國的美術交流不多,和北京的交流更少,因此,對沈錫純先生藝術的研究和推廣也就做得不夠充分。在很長的時間裡,就全國性的畫壇來說,大家并不太了解沈錫純先生的藝術。在許多反映20世紀中國美術,特别是中國畫發展的一些大的活動,比如展覽、研讨活動中,沈錫純先生的藝術狀況沒能進入人們的視野。我想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把在20世紀中國美術、中國畫發展的進程中,那些以往注意不夠的,或者說其藝術價值、藝術特性沒有得到充分認識的一些老一輩藝術家的成就,給予及時地發掘,做進一步的研究,尤其要做好我們今天媒體時代的推廣工作。這樣做,有助于我們認識20世紀中國美術整體的格局。在這個整體格局之中,既有在不同時代創造流派,通過藝術創新引領整個畫壇的許多藝術大家、藝術大師,同時也有在祖國各地,按照自己的生活感受,既反映社會主流,又體現了濃郁地方特色的一些地域性名家。這樣才能夠構成我們對20世紀中國美術的更為總體的認識。在20世紀中國畫研究中,對這些很重要的老一輩藝術家,以往關注得很不夠,特别是針對他們所做的研究性工作不多。在沈錫純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對他的藝術做進一步的彙總,同時開展必要的研究,可以讓我們加深對沈錫純先生藝術的認識和了解,同時思考20世紀中國畫發展的豐富的整體格局,很有意義。

二、沈錫純的藝術既繼承傳統又感受現實

沈錫純先生是20世紀早期就進入畫壇學畫,并且得到許多藝術名家指導。20世紀真正從福建走出來的畫家并不多,沈錫純先生很早就從福建的诏安到上海,在當時的新華藝術專科學校學習。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是20世紀中國美術教育一個重要的教育園地,他在那裡學習,有比較寬闊的文化視野。他早期的作品具備兩個特點:一是很好地研究了傳統,譬如把明清以來的花鳥畫做了很認真的研究,所以他的四條屏的花鳥,在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很有來自傳統的功底。二是感受生活、感受現實。從沈錫純先生的花鳥畫來看,他比較早就很好地形成了一方面向傳統學習,一方面感受生活的這樣一種創作的方法。因此,他在20世紀的前半葉就活躍在中國畫壇上。他的名字和他的藝術成就被收錄在反映當時整個畫壇狀況的畫冊和辭典裡,這說明沈錫純先生從青年到中年時代,他的作品就已經得到當時畫壇的認可。沈錫純五虎圖紙本設色三、沈錫純的藝術特點鮮明

沈錫純先生的藝術,我覺得可以概括為這麼幾個鮮明特點。第一,沈錫純先生藝術的道路和20世紀中國畫的發展有很緊密的聯系。他既接受了20世紀新式的繪畫教育,又注重繼承傳統,吸收傳統繪畫的技法,既有工筆的也有寫意的,很好地融會貫通。他筆下的花鳥畫有兩個面貌,一個是工筆的,一個是寫意的。在他的工筆畫裡面,可以看到有寫意文人的氣息;在他寫意的花卉、老虎題材中,可以看到有很好的造型和造型能力。一個畫家,在工筆和寫意兩個領域都能夠比較好地貫通,這可以說是沈錫純先生的一個很重要的藝術特點。

第二,沈錫純先生的藝術很鮮明地帶有福建的繪畫傳統和文化傳統。福建遠離中原、遠離北京文化中心,但是翻開中國繪畫史,我們可以看到,從明代開始,福建的畫家就創造了一種特别有動感的造型風格,通過畫家走出福建得以傳播,形成了對全國畫風的影響。沈錫純先生的畫作,無論是花鳥還是山水,乃至于人物,都可以很明顯地看到福建繪畫的傳統,也就是畫面很活潑、很富有生機的這種景象。在造型上特别注重形象的動感動态,由此使得整個畫面非常活躍。這種活躍的生機,很好地傳達了大自然的生命氣息和氣象。沈錫純先生的作品,在這方面的特點是相當明顯的。

第三,沈錫純先生的藝術經曆了早期、中年和晚年的不同階段,難能可貴的是,他雖然經曆了許多坎坷,受到時代的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度過了很長的寂寞時光,但是他一直堅守着對藝術的信念。無論是在省城福州,還是在武夷山區,無論是在八閩大地的哪個地方生活,他都一直堅持畫畫,同時和福建的許多老一輩畫家組織了很多有益的活動。如果把他和福建畫壇的這一代人擺在一起,就更能夠看到福建畫壇無論是在創作的風格,還是創作的内容方面,都很好地豐富了地域的文脈和面貌。

(作者為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責任編輯:宋建華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