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強化專業隊伍 維護曲藝生态

強化專業隊伍 維護曲藝生态

時間:2024-11-08 07:35:44

文冰明

随着當前曲藝藝術實踐的不斷發展,關于長期以來有“實”無“名”的曲藝學學科建設的研讨,愈發顯示出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尤其是在曲藝高等教育這一環節中,現有的專業設置、規範教材以及學生畢業後的就業走向等方面,都還存在着許多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曲藝專業人才隊伍的基本建設和整個曲藝藝術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拟從曲藝文學創作專業這一角度,結合自身實際①以及長期的觀察與思考,簡要談談其在曲藝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培養曲藝創作人才完善曲藝隊伍建設

目前,國内已有天津中國北方曲藝學校和蘇州評彈學校兩所中等專業學校,并已分别并入天津藝術職業學院和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相繼升格為大專序列,同時在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戲曲學院等國内知名藝術院校,以及部分地方高校中,也相繼以合作辦學或單獨招生的形式,開設了曲藝專業,培養了一批曲藝後備力量,可以說,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長期以來曲藝從業人員普遍文化程度較低的狀況,令人欣慰。

我們知道,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制約曲藝發展的因素之一便有創作力量的薄弱,特别是在當前文藝繁榮、市場廣闊的背景下,缺乏精品力作的困擾一直是引起各界人士和曲藝從業者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

不過,目前,在國内這些藝術院校的曲藝專業中,基本上還是以培養曲藝表演(伴奏)人員為主,曲藝文學創作專業隻有天津中國北方曲藝學校曾招收過數屆學生,後中斷,另有中央戲劇學院曾于2002年招收過一屆曲藝文學創作本科班,再無其他。相對于整個曲藝藝術的整體發展和繁榮,這顯然有着不容小觑的缺憾和影響。

以天津中國北方曲藝學校為例,據校方統計,自建校(1986年)時開設曲藝文學創作專業,至2002年最後一批該專業學生畢業,共八屆,143人(其中後兩屆為曲藝表演與文學創作合并專業)。②綜合該專業的教學質量,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以及在近三十年曲藝人才隊伍建設中所發揮的作用等來看,其中的優秀畢業生現多已成為各地文化管理部門、專業曲藝院團、藝術科研單位、廣播影視出版行業等的骨幹力量。

筆者作為曲藝文學創作專業的畢業生之一,結合個人感受而言,該專業具有與培養曲藝表演(伴奏)人才同等的重要意義,若能持續正常招生,無疑将大大改善曲藝界積聚已久的“不缺好演員,唯缺好作品”的嚴峻現實,同時更加完善曲藝隊伍建設的科學化、規模化和專業化,從而為曲藝藝術的整體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盡管,就像“中文系不一定培養出作家”的說法一樣,曲藝文學專業也并不一定能保證每一位學生畢業後即成為合格的曲藝專業作者。因為,曲藝創作除需要具備基本的寫作能力外,還必須熟悉各曲種不同的創作規律,了解曲藝表演、音樂唱腔的不同特點等,因此,該專業本身的特殊性和難度也決定了學生在經過一至兩年的基本專業知識培訓之後,還必須有相當一段時間的藝術實踐經驗,才有可能具備成為專業曲藝作者的綜合素質,與此同時,能否成為一名合格的曲藝專業作者,還與每個學生的個人興趣、寫作水平、文化修養以及是否擁有合适的創作環境等多重因素有關。

由此可見,曲藝文學創作專業在課程設置、師資配置以及學生個人創作能力方面,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培養目的,都與以培養曲藝表演(伴奏)人員不同,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考量也有更為嚴格的标準。

提升曲藝人才素養健全曲藝教育鍊條

仍以中國北方曲藝學校曲藝文學創作專業為主要考察對象,在已畢業的143人中,仍堅守在曲藝創作崗位并不斷有佳作問世的專業作者可謂鳳毛麟角。一方面,這反映出曲藝創作看似簡單實則艱深的特殊性和難度所在,另一方面,學曆偏低(中專文憑)、專業曲藝院團的取消、曲藝作者的待遇偏低等諸多客觀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該專業學生畢業後紛紛轉行至其他領域,無形中使得本就稀缺的曲藝創作隊伍更加鮮有新生力量的加盟,既缺量更缺質的情況,自然令整個曲藝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的狀況短期内很難改善,亦不利于整個曲藝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迄今為止,在整個曲藝教育環節中,尚未形成一條結構合理、循序漸進的完整的教育鍊條。目前,曲藝高等教育隻在部分高校中開設有相關專業,尚未在國家層面的高等教育序列中占據一席之地,學科地位及社會影響力甚至不敵同屬藝術類别的戲劇、影視專業。而曲藝創作雖然也被列入了相關專業的教學計劃中,但很明顯并非以培養專業的曲藝作者為主要教學目标。已知的本科階段高等教育僅有2002年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在影視文學專業之外增設的曲藝文學專業,在培養方向上主要側重于相聲創作,且被校方定義為“實驗階段”的教學,雖然媒體多以《中戲擴招曲藝文學成新熱點》為标題予以了大篇幅的報道,③但時過境遷,據悉該班二十餘名學生基本均轉行,顯然與招生之初的設想和良好初衷相去甚遠。

2002年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開始招收曲藝史論方向的碩士研究生,2009年招收了博士研究生。回顧十餘年來曲藝研究生的培養工作,以及對報考人員和最終錄取學生的考察,我們發現:由于從中專學曆到研究生學曆的曲藝教育鍊條中,恰恰缺少了本科段的有效連接,從而使得一些有過曲藝從業經驗同時又有志于從事曲藝理論研究的年輕人,僅僅因為學曆的限制或英語統考不過關,最終抱憾而去。這其中,僅筆者個人所知所聞,就有不少中國北方曲藝學校文學創作專業的畢業生(他們都是高中畢業,但隻有中專學曆,大都是工作以後通過各種途徑補修的其他專業的專科或本科文憑)。反過來說,學曆的限制,或許也是中國北方曲藝學校的曲藝文學創作專業被迫停招的因素之一。

故而,當我們在為曲藝學的學科建設大聲呼籲時,務必摒棄過去一直存在的“重表演,輕創作”的積習,務必在專業設置、教學内容等方面提高對曲藝文學創作專業的重視,使其早日名正言順地進入高等教育序列,亦使那些年輕學子們能夠學有所成,并獲得進一步深造,接受曲藝更高層次教育的機會。

充實曲藝人才隊伍維護曲藝生态平衡

前文已經提及,在曲藝文學創作專業的畢業生中,有相當一部分雖然最終并未成為專職的曲藝作者,但大都活躍在與曲藝相關的教學、管理、研究、編輯、評論等崗位,以及廣播、影視、出版、傳媒等文化領域,且大都成績突出。

鑒于個人的切身體會,筆者認為:曲藝文學創作專業的設立,除卻傳授曲藝寫作知識,培養專業曲藝作者的基本目的,還為培養曲藝的教學、研究、編輯、評論等工作的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意義深遠。

筆者曾有一個設想,當前應該大力培養一支懂曲藝愛曲藝的“專業”的曲藝媒體隊伍和編輯隊伍,從曲藝界外圍起到普及曲藝知識,傳播曲藝文化,推動曲藝發展的積極作用。因為媒體從業者對于某種藝術形式的熟悉和喜愛程度,必将直接影響到媒體宣傳的導向性和準确性,并為其進一步的傳播交流推波助瀾。

就像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曹樹鈞曾經從傳播與傳承京劇藝術的角度撰文,認為一旦藝術院校的學子群體日後走上各種媒體崗位,勢必對“京劇藝術的宣傳從純粹的完成任務到發自内心的熱愛,自覺地千方百計地去宣傳,它所産生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④

然而,遺憾的是,就筆者所見,近年來屢見報端或網絡上有關曲藝的報道,關注的焦點往往根本無關曲藝藝術本身,而多是道聽途說以訛傳訛的所謂“爆料”,或者經常出現一些張冠李戴、“關公戰秦瓊”式的常識性謬誤,令人啼笑皆非。此外,近年來各地陸續出版了一批冠以“素質教育”“國粹精華”之名的曲藝普及讀本,但良莠不齊質量堪憂,内容多東拼西湊編排混亂,概念混淆不清,版權意識淡漠,很難想象,如此的粗制濫造,青少年讀者怎麼可能從中得到正确的藝術素質培養。而謬種流傳的後果,不僅是對曆史的扭曲,對前輩學者的不敬,更會對本就式微的傳統曲藝在當下的傳承保護工作産生諸多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鑒于此,筆者深感:如果曲藝文學創作專業能夠納入未來的曲藝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學習後,其畢業生若能分布在各行各業,特别是編輯出版、廣播影視傳媒等領域,必将大大擴展曲藝人才隊伍的範圍,共同維護曲藝生态的平衡與發展。

綜上所述,曲藝學學科建設迫在眉睫勢在必行,而其中曲藝文學創作專業則是不可或缺的基礎科目之一。

注釋:

①筆者1992年畢業于天津中國北方曲藝學校曲藝文學創作專業(第三屆),後分配至地方曲藝團任專職創作員,2002年考取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戲劇戲曲學系曲藝史論方向碩士研究生,現供職于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

②參見《曲藝新蕾—中國北方曲藝學校建校二十周年紀念畫冊(1986-2006)》,内部刊物。

③參見《北京青年報》2002年1月23日,《北京日報》、《南方都市報》等媒體同一時期的相關報道。

④曹樹鈞《讓京劇藝術在沃土中健康發展》,載《傳承與發展—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研讨會論文集》,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5月版。(責任編輯/張茵)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