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以“張派”陝北說書為例分析陝北說書對群衆音樂文化的啟蒙作用

以“張派”陝北說書為例分析陝北說書對群衆音樂文化的啟蒙作用

時間:2024-11-08 06:31:58

陝北說書是集曲藝表演、民間音樂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表演時包含念白、說唱、器樂演奏、形體表演等内容,是陝北地區頗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在諸多說書流派中,張俊功說書獨樹一幟,自成流派。

“張派”陝北說書即是以陝北延安市甘泉縣說書藝人張俊功在陝北說書的演唱與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風格流派。張俊功是陝北說書的一面旗幟,曾經引領了幾代人沿着這一曲藝曲種前行。張俊功的說書藝術生涯對陝北人的群衆音樂文化的普及與傳承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

張俊功(1932——2008),今陝西省榆林市橫山區人,後遷于延安市甘泉縣定居直到去世。常年遊走晉、陝、蒙、甯、甘一帶,每到一地,都會受到當地群衆的熱愛。他是陝北說書的一位改革者,一生緻力于陝北說書,是陝北說書曆史上裡程碑式的人物。早在20世紀70年代,張俊功就扛起了改革陝北說書的大旗,把坐場說書改為走場說書,把一人獨自表演改為多人表演,在曲牌方面也做出了重大的改革,自成一派。改革後的陝北說書,人物角色分工更加明确,互相酬唱應答,加上身段及表情,并且講究舞台風度,注重手、眼、法、步等規範,使得表演内容更加豐富多彩。他對陝北說書的改革,适合群衆的審美情趣,寓教于樂,思想深邃,使這門陝北傳統藝術得以大力發展,有一大批說書人沿着他的道路繼續前行。

張俊功主要長篇陝北說書作品有《五女興唐傳》《金镯玉環記》《花柳記》《沉冤記》《清官斷》《楊家将》《回龍傳》《李子英過山》等,還有《快嘴》《楊宗保表功》《懶大嫂》《羅成算卦》等脍炙人口的小作品。

一、陝北說書民間樂器随着表演形式而改革

張俊功的陝北說書集說、學、逗、唱等為一體,伴奏樂器由單一的大三弦逐步演變為小型樂隊(大三弦、闆胡、二胡、中國竹笛、梆子、小鑼等)。表演形式由傳統的坐場說書逐步創新發展為走場說書。坐場說書由說書人手持三弦自彈自唱,是一種說唱相間的表演形式。說書過程中一人可同時操5種樂器伴奏:大三弦、梆子、耍闆、“麻喳喳”(擊節木片)、小鑼或钹。說書者懷抱大三弦,用左手按弦、右手用撥子彈弦;左腿上綁耍闆配合大三弦通過晃腿而拍擊節奏;麻喳喳紮綁在右手上,随右手彈撥三弦時自打節拍,發出“唧唧嗆嗆”之聲;梆子、小鑼和钹往往會固定在說書者面前的書桌上或支架上,根據音樂的需要,說書人主要用右手擊打這些樂器。走場說書是張俊功在陝北說書上的重大發展,他把傳統的一人表演的形式變為由多個人來分工演奏演唱,說書人由原來的坐下說書改為站立起來表演,說書人手拿四塊竹片(即“四片瓦兒”),伴奏人員編制構成一個小的民族管弦樂隊。可謂吹拉彈唱,樣樣齊備。

二、陝北說書成為陝北民間娛樂的重要載體

人們通過欣賞陝北說書一方面能夠得到聽覺上的快慰,另一方面從藝術思想上也能表達人們對生活中真善美的贊頌和對假惡醜的鞭撻。陝北說書是與陝北方言、勞動生活習慣及陝北地理地形相關的藝術形式。數百年來,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們,對這裡的音樂文化的熱愛是空前的。陝北說書這種藝術形式已經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和青睐。節慶廟會多有說書的前來助興。華燈初上時,男男女女的村民們就相聚而來,裡三層外三層地圍在說書人周圍,這時醒木一拍,三弦撥動,鼓聲咚咚,方言開篇,“絲弦一響震天堂,聽我們給你把故事講”,随之唱詞娓娓吟來,頓時裡裡外外屏息而待,生怕漏聽了一個字。

三、陝北說書音樂曲調豐富,成為寶貴的民間音樂素材

陝北說書的主奏樂器大三弦的定弦法标準有兩種:雙音弦和單音弦。雙音弦即五度定弦法,第一弦和第二弦同度,第三弦與第一二弦的音高關系為純五度。單音弦,即第一弦與第二弦的音高關系為純四度,第二弦與第三弦的音高關系為純五度。其表現作用不盡相同,張俊功陝北說書的主奏樂器大三弦主要是以雙音弦為主要定弦法的。雙音弦演奏起來聲音厚實,單音弦演奏起來聲音較為單薄。目前,兩種定弦法都被廣泛使用,各自都有很好的效果。

陝北說書曲調激揚粗犷,富于變化,民間有“九腔十八調”之稱。常用的有“單音調”“雙音調”“平調”“哭調”“武調”“梅花調”等。以平調為主,輔以歡音苦音調、武調等調式,其音樂曲調的變化在整個說書的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張俊功先生的陝北說書善于運用各種不同的曲調來刻畫人物性格形象,表現人物内心的活動情緒,描摹特定的情境。所以在表演過程中能夠讓聽衆移情入境,每每聽一場書能最大限度地獲得文化體驗。

張俊功陝北說書藝術除了其本身的藝術價值外,在其傳承與發展過程中,對相關的陝北傳統音樂也起了傳承與發展作用。比如陝北民歌在陝北說書的長篇叙述裡面很常見,多用于表現羁旅的苦悶、熱炕頭的思念、寂寞、快樂的張揚等。張俊功表演的長篇陝北說書《李懷玉投親》中角色人物吳成功騎在馬上吼道情一段,這裡的唱段來自于陝北民歌裡的《翻身道情》。該唱段裡面成功地表現了吳成功要用毒藥酒害死未過門的女婿李懷玉的那種高興勁兒,那種為所欲為的狂妄感表現得淋漓盡緻。此時的唱段對人物内心活動和性格的刻畫起到了很好的塑造作用。劇中人物的愛恨情仇,直接影響到聽衆的思想,據筆者觀察,經常會有群衆在處事為人方面拿張俊功說書作參照。

張俊功表演《快嘴》中的人物“快嘴”通過快闆這一表演形式塑造,表現他幹事說話幹脆利落。陝北說書唱詞通俗流暢,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一般采用五字句或七字句,但又不受字數的局限。口語化的表達、方音的語義,使群衆聽得明白,聽得入心。如譜例1所示:

四、陝北說書促進并帶動相關民間文藝的有力傳播

陝北說書書詞的曲調很豐富。除說書人特有的開場白或特定的曲牌唱詞外,幾乎不加任何限制,可以由說書人任意發揮。張俊功陝北說書在唱詞中除了大量引用到陝北民歌,還會有陝北道情、碗碗腔、秦腔、眉戶等曲牌曲調的引入,集各種唱腔于一身,加以融合吸收,形成以張俊功走場說書别具一格的藝術特色。這是張俊功在陝北說書改革方面的重大突破。

譜例1

陝北說書開場曲牌經常以大起闆為主,一般的開場白四句書詞如下:

彈起三弦定準個音,說一段故事大家聽。卻不說前朝古代的人,單說大明朝裡事一宗。

一段書帽結束後,往往會把另一段唱詞用到新的正本書的開場。這樣的唱詞如譜例2所示:

大起闆是說書音樂的一個曲牌,常用于說書的開場和開頭的音樂部分。開頭四度音程的進入,和陝北民歌信天遊的四度結構相同,因為四度音程結構具有典型的陝北民歌音樂風格。如譜例3所示:

五聲音階是陝北民歌運用得最普遍的一種音階形式。這種音階有個重要特征是其三音列性。即“五度三音列”在五度範圍内的四―二度或二―四度關系三音列。這在陝北民歌裡構成了五聲音階的音調範圍。形成了典型的“徵―宮―商”音調基礎。陝北說書開場說書的第一句和四度上行音程結構與陝北民歌《腳夫調》的第一句極為相似。以譜例為例,去掉其中的幾個音,如“3(咪)”“6(啦)”就完全是陝北信天遊《腳夫調》的骨幹音。可以看出,陝北民歌信天遊對陝北說書音樂的形成又有一定的因果關系。“徵―宮―商”成為構建旋律的骨幹音。時至今日,陝北說書與陝北民歌總是伴随而行,互補發展。如譜例4所示:

五、陝北說書音樂與陝北民歌一脈相承、情韻相連、并蒂花開

說書音樂與陝北民歌一同伴随着陝北的群衆文化生活,說書音樂之所以受到群衆的喜愛,是因為他和陝北民歌在旋律構架上有相似的地方,人們能聽得懂陝北民歌便能聽得懂陝北說書音樂。而且說書音樂的旋律起伏不大,平緩的級進性的叙事性旋律占多數。旋律的大的跳進較為少見。這就增強了說書音樂在傳唱過程中的易記易唱的特點。

譜例2

譜例3

譜例4張俊功的陝北說書開場的另一種表演形式是用一段民歌器樂合奏開場。常見的開場器樂合奏是陝北民歌為主題的音樂《繡金匾》《張生戲莺莺》《小桃紅》等。這些器樂表演形式在群衆文化的自娛活動中起到引領作用。直到今天,群衆音樂自樂班的器樂聯奏開場仍然保持這樣的演奏形式。一方面,能讓陝北民歌得到傳承與發展,另一方面,能使這些陝北民歌曲牌化,被更多的人吸收,也為曲作家開拓了創作空間。而民歌曲牌化的旋律開場,也能夠拉近群衆欣賞說書音樂的距離,更能增強當地群衆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感。

六、陝北說書對陝北地區文藝有重要的啟蒙作用

陝北說書成為陝北地區文藝母語性代表。無論是地方語言的親和力,還是唱詞的生動性、傳唱性,都增添了陝北說書的特殊魅力。她是陝北群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程度影響了陝北文學、陝北民歌、陝北小戲小品等文藝形式,成為陝北地區文藝母語性代表。在繁忙與緊張的工作之餘,人們聚集在一起,可以聽一段說書,也可以演奏自己喜歡的民歌曲牌,群衆的各種音樂活動減輕了工作壓力,消除了煩躁與疲勞,陶冶了情操,使得生活更加快樂,身體也更加健康。

滿足群衆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人民群衆在物質需求不斷滿足的同時,也強烈要求更高的精神文化,越來越多的居民根據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自主開展了許多音樂活動,并且建立以音樂為紐帶固定的集體組織,如城市廣場團體。可見音樂已經成為人民群衆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部分,廣大群衆尤其是中老年人,可以通過音樂滿足自己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在載歌載舞的音樂活動中達到精神上的滿足。

陝北說書音樂文化具有促進社會發展的教育功能,利于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居民可以在聽賞音樂活動中得到更多的社會信息,利于促進居民更加關注和分析社會問題,便于人們很好的觀察、評價自己周圍的人與事,從而提高社會大衆的認知和社會凝聚力;群衆的音樂活動也是一種思想教育和心理輔導的重要方式,利于建設和諧社會,通過音樂陶冶性情,消除疲憊,放松緊張的神經,從而達到身心的通達狀态,調節不穩定的心理,轉變對待生活和社會的态度,進而提高對社會發展的思想認識水平。

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交流、保護。目前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素養的不斷提高,使得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百姓更加向往人與人之間的頻繁交流和往來,而群衆音樂文化就是一種優雅的文化交流方式,促進了居民之間的精神文化交流,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使得人際交往更加和諧。人們通過參加音樂文化活動,可以走出封閉的空間,消除孤獨與疏離,感受到輕松和自由的氛圍,增加對社會現實的感知與了解,也促進了相互關愛,增加了社會的溫情,同時也可以欣賞到不同風格的音樂文化形式,例如相聲小品、民族器樂演奏、西洋樂器演奏等,進而促進群衆的文化交流。

越來越多的百姓更加向往人與人之間的頻繁交流和往來,而群衆音樂文化就是一種優雅的文化交流方式,促進了居民之間的精神文化交流,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使得人際交往更加和諧。

(作者單位:延安市安塞區文化文物館)

(責任編輯/馬瑜)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