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手段多元化在深刻影響傳統藝術形式的展示路徑,蘇州評彈亦莫能外。評彈從業者要在相當程度上改變過往的創編演模式,在領導水平、人才培養、書目編創、市場建設等諸多方面做适應性變革。但未來的種子深埋在過去,這種變革是建立在對蘇州評彈藝術本體有深刻認識的大前提下。隻有對蘇州評彈當前的發展有充分認識,才能有針對性的創新發展。否則便是聚沙成塔,難以使蘇州評彈獲得真正的發展,甚或會危及蘇州評彈的發展根基。
一、摒棄狹隘之見,各種流派百花齊放
有位“蔣調”愛好者告知筆者,他每晚必聽蔣調開篇《庵堂認母》與《莺莺操琴》方能安穩地睡覺,如此已長達七八年之久。“蔣調”的藝術魅力可見一斑。蘇州廣電總台電視書場也曾作過專項調查,“蔣調”與“張調”在評彈愛好者中的受歡迎程度分列第一二位。但正如《曲諺》所雲:“流派流派,有流才有派”“流派流派,不流則衰”。蘇州評彈能曆久不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名家輩出,能在前人藝術成就基礎上有所發展。如“陳調”的繼承人劉天韻、楊振雄,“俞調”的繼承者夏荷生、朱介生、朱慧珍等,均取得了較高造詣。特别是對後世影響較大的“馬調”,多有繼承發展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調”“沈(儉安)調”“(朱雪)琴調”(在“薛調”基礎上的發展)。“周(玉泉)調”也是在“馬調”基礎上傳承中發展的,而“蔣(月泉)調”又正是出自“周調”,如此發展繁衍,才形成了蘇州評彈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興旺景象。
據不完全統計,蘇州評彈至今已發展出了三十多種流派曲調,這些流派唱腔各有特色。或婉轉曲折、餘音袅袅,或哀怨纏綿、如泣如訴,或剛柔相濟、清脆嘹亮,或蒼涼激越、跌宕起伏,或穩健舒展、飄逸潇灑。如此繁麗的唱腔更成為評彈從業者創作的絕佳載體。蘇州彈詞的彈唱曲目總數應不下5000曲,盡管這龐大的彈詞曲目沒有完全記錄下來,但就近兩百年間書壇流傳曲目數量之多,亦可窺見評彈全盛時的景象。這種流派繁複的情況使得蘇州評彈極大地豐富了江南城鄉的音樂世界,是江南水鄉音樂的傑出典型,成為了富有東方古典情韻的音樂代表。
所以當前蘇州評彈的新發展,一定要給予各流派的傳承發展以足夠的重視,使其風格能随時代的發展而有相應的改進,進而為蘇州評彈創造出更豐富多彩的音樂形象。不得不承認,迄今流失的唱腔流派已有不少,如彈詞藝人席雲霞,當今知者恐怕不多,他才華橫溢,隻是後繼無人,最終于84歲時溘然長逝。
但令人欣慰的是,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蘇州評彈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蘇州評彈在相關政策的鼓勵下,不斷探索繼承與創新有機結合、功能與技巧并重發展的發展路程。不斷地回顧、總結和繼承、延續這條藝術之路,這對于我們今天更好地繼承并創新蘇州彈詞藝術,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萬紫千紅才是春。現今蘇州評彈無論大小各種流派,均需要根據現實狀況,打破狹隘觀念,解決好傳承問題。例如上海評彈團在流派傳承方面下過很大的心血,至今還擁有一批各種流派的優秀演員,這主要歸功于老一輩評彈人對流派傳承的特别重視。早在半個世紀前,蔣月泉就為培養傳承人而費盡心思,哪怕在人生起伏的階段也不曾放棄。他的精神影響并帶動了其他流派的傳承和發展,如朱惠珍的“女蔣調”、徐麗仙的“麗調”、尤惠秋的“尤調”等都是在傳承“蔣調”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如今活躍書壇,被譽為“現今張調第一人”的毛新琳初學“蔣調”,曾有幸得到蔣月泉老師直接輔導。毛新琳也多次表示傳承“張調”還是離不開“蔣調”的基礎。這一切說明各種流派的傳承都有密切關系,不可偏廢的。其他如上海評彈團的朱雪琴的“琴調”、嚴雪亭的“嚴調”以及蘇州評彈團的徐雲志“徐調”、周玉泉“周調”等都已後繼有人!這是蘇州評彈流派發展取得的成果,而市場和聽衆更期待着評彈從業者能讓更多優秀的流派獲得新的發展。
二、反對搞花架子,提倡踏實苦幹
繼承發展蘇州評彈藝術,必須提倡踏實地苦幹,一批著名藝術家為後來者樹立了榜樣。2018年是著名老藝人徐麗仙誕辰90周年,她不畏辛勞的學藝曆程,繼承創新的故事是後人永遠學習的榜樣。
徐麗仙自幼随師學藝,卻從來沒有完完整整學過一部書,為了能說好書,她隻得常去其他書場聽書“偷藝”。有一次去蘇州三和樓“聽書”時,不慎被台上演出的藝人發現,立即被罵出了書場。但這點點挫折并不能熄滅徐麗仙求藝的熱情。她更加刻苦鑽研評彈藝術,逐步在演唱中學會了駕馭聲音、氣息并掌握咬字、潤腔等方面技巧。除了彈唱外,她還向從錢家班請來的老藝人認真學書,學會了《雙珠鳳》《倭袍》兩書後,又補學了當時風行的《啼笑因緣》。她在和老藝人劉天韻、蔣月泉、姚蔭梅的拼檔中提高了說表演唱藝術。“麗調”就是她在“蔣調”“徐調”基礎上創造的,以《羅漢錢》等為代表作。當“麗調”獲得較大聲譽後,徐麗仙并不就此止步,而是在演出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唱腔。她總感到“麗調”唱腔變化不多,偏重于形式,缺乏内涵。演出新編長篇彈詞《杜十娘》、開篇《情探》時,她用心琢磨,領會書情,分析人物性格并聯系自己生活遭遇、社會經曆,細心打磨唱腔。徐麗仙譜唱的《新木蘭辭》,曾得到周恩來總理的指點,不僅成為藝壇佳話,也成了她的代表作之一。她還譜唱了現代題材開篇,如《六十年代第一春》《社員都是向陽花》《小媽媽的煩惱》和《全靠黨的好領導》等,使清麗婉約、柔和優美的“麗調”增添了剛健明朗的色彩,因而更能表現新的時代和人物,也吸引了廣大青年聽衆。徐麗仙曾說過,“成了流派,最忌墨守成規、止步不前,必須不斷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她認為“創”也就是“闖”,要“敲脫”已有的成就,一步一步向前闖。這兩句話講得言簡意赅,完全是從不斷反複的藝術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而且緊跟時代,不拘泥于傳統,闖出了新意!1960年,徐麗仙作為全國第三次文代會的代表,受到了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周恩來總理曾親筆為她題詞“努力學習,精益求精”。而如今蘇州評彈在某種程度上多了些花巧浮躁的氣息,或重視優秀傳統傳承不足,滿足于片面追求形象工程,向往海外演出,熱衷大型晚會或中篇評彈,有的甚至特意安排五個檔,混搭成風,不倫不類,大賣噱頭,以此标新立異片面顯示所謂傳承創新。而有的長篇書目則專以唱弄稗官野史為能,演出什麼《蔣氏夫人》《汪精衛》《杜月筀》《流氓吳四寶老婆佘愛珍》等“新”作招攬賣座。這種情況的出現固然有當前娛樂至死的風氣影響,但評彈從業者的個人價值導向、市場管理方面也确實存在不少問題,這值得引起警戒。
海外演出确實有利于傳播中華傳統藝術,但中外之别不僅在于形貌,更有文化積澱及産生其上的文藝欣賞方式的差别。在進行海外文化傳播時,文藝工作者應當在“協調”上下功夫⸺不能失了自己民族地特色,也要充分考慮到傳播受衆的心态。在共性中尋找個性,于肯定中尋找否定,這樣才能創作整理出更多為外人真正接受的⸺而非僅僅因為一時興趣而觀看的⸺富有中國特色的文藝作品。但某些人隻看到海外演出的種種“好處”,為此不惜功本,借調著名演員提高号召力,片面添制服裝道具、想以民族特色吸引海外聽衆。僅僅一二場演出,回國後卻大肆宣傳海外地區演出成就。事實上除了有華裔老闆買單招待風光舒适以外恐怕少有真正的斬獲。這種演出此後應當加強甄别或在演出前做更全面的準備。
而真實反映現實生活而且具有一定藝術水平作品已有不少出現。如江蘇評彈團的短篇彈詞《大愛》,歌頌了革命先烈趙一曼,上海評彈團正在編排的中篇《梁家河村紀事》緊跟新時代的發展,編演人員兩次去陝西延川采訪,值得大力提倡。此外還有如張家港評彈團的中篇《焦裕祿》、吳江評彈團正在編創中的《紅色之路》等現代書目,在蘇州評彈藝術創新方面邁出了可喜步伐。但能否真正站穩腳跟傳承下去還有待時間考驗。廣大評彈從業者應當認真學習老藝人們的創編演精神,努力深入生活,創作出如《真情假意》《一定把淮河修好》《海上英雄》《王孝和》《人強馬壯》《沖山之圍》《王佐斷臂》《老地保》《窦娥寃》《海島女民兵》《老子·折子·孝子》等優秀作品。
而各種大、中型晚會評獎或評彈藝術節,适當地開展或舉辦這些活動是必要的,有利于鼓勵先進,促進評彈事業繼承與創新,但不宜過多。年輕的評彈從業者要沉下心來,踏實苦幹,多下基層,增加演出實踐機會,多反映現實生活,才能“出人、出書、走正路”。
三、消除陳舊觀念,扶植正氣鼓勵創新
追求藝術成果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若隻是“一招鮮吃遍天”,躺在先輩藝人留下的飯碗裡不思進取,那這些人終究會因為陳腐而被聽衆抛棄。
著名老藝人張鑒國直到退休還是中級職稱。蘇州評彈團老團長兼書記畢康年主動讓位,退休時仍是中級職稱。筆者與他曾是鄰居,十分熟悉,有次開玩笑地問他:“你可評個一級藝術舞台監督麼?”他對我微笑說道:“沒有這個必要了,我生活得不是挺好嗎?”著名蘇州評彈藝術家蔣月泉,經曆了“十年浩劫”,身心疲備,又患肝病,落實政策前暫居女兒家裡一間十多平方米的普通民房。但是他并沒有心灰意懶,依舊深深熱愛評彈事業。他曾迫切希望整理出版一本《從藝回憶錄》,記錄幾十年來探索、研究蘇州評彈藝術的切身體會,供後人借鑒。他曾談到自己年齡越來越大,身體又不好,很難在舞台演出,很羨慕這批小青年(指秦建國等青年演員),“他們年輕嗓音好,但單憑天賦條件是不夠的,應該盡責任幫助他們快點成長。”他竭力想寫《從藝回憶錄》,也是想為他們更好學習傳統藝術提供借鑒。這階段,蔣月泉先生認真閱讀了《梅蘭芳舞台藝術》《蓋叫天舞台藝術》《周信芳舞台藝術》等書,并表示許多地方均可作為蘇州評彈的借鑒和學習。他曾談到“蔣調”的唱腔,除繼承老師周玉泉的“周調”唱腔外,也借鑒了京劇老生馬派潇灑、譚派醇厚的唱腔。說表藝術方面注意吸收周信芳、蓋叫天表演的神韻。“十年浩劫”後,為了早日恢複演出,他用錄音機反複練唱。筆者親眼看到他卧室裡那台舊式鋼絲錄音機,牆上那把三弦。他每天堅持吊嗓練唱,有時就用這台舊式鋼絲錄音機收錄,反複收聽、推敲研究,以争取早日重上書壇。患心髒病後,蔣月泉先生的身體更加虛弱,健康狀況不允許他再上台演出。他在家休養中用錄音帶錄制了一些自傳資料和藝術經驗。還盡力參加與聽客見面活動和慶賀演出活動。
前人不遠,來者可追。這些著名藝術家的敬業精神,應該成為當前一些青年演員反思自身的鏡子。同時評彈界還要加強思想教育,多作正面引導,分清是非利害,表揚優秀先進事迹,大力宣傳提倡敬業精神。對當前部分藝人政治信仰缺失,怕苦畏難情緒,決不能等閑視之。建議文化部門各級領導和評彈團定期開辦各種集訓班,樹立先進榜樣;領導以身作則,多深入基層,了解市場需求,百姓欲望,演員素質等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困難。
我們一定做到不忘初心,不被外界一切歪風邪氣所動搖;應堅定政治信念,扺制種種舊觀念舊習氣,更多地發揚正能量,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日益需要的文化生活,這才是蘇州評彈繼承傳統,改革創新的正确方向!
(責任編輯/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