囗段樂川
由吳平和錢榮貴領銜主編的《中國編輯思想史》一書于2014年10月由學習出版社出版。該書分為上中下三卷,洋洋167萬字,曆時8年,三易其稿,可謂是我國第一部編輯思想通史專著,也是第一部貫通古今的編輯文化研究力作。這部著作,以縱橫開阖的曆史視野,鮮明多維的思想本位,獨特敏銳的主體意識,生動靈活的叙述邏輯,系統而完整地呈現了中國編輯思想發展的脈絡、軌迹和邏輯,準确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國編輯思想文化的内涵、構成和特征。
柯林武德在《曆史的觀念》說過這樣一句話:“曆史的過程不是單純事件的過程而是行動的過程,它有一個由思想的過程構成的内在方面;而曆史學家所要尋求的正是這些思想過程。一切曆史都是思想史。”在柯林武德看來,一切曆史都是思想史,蘊含于曆史進程中“行動過程”的“思想過程”才是曆史發展的内在動力。柯林武德的看法,正是對思想之用的重視,他在提醒我們要糾正我們所忽視的曆史思想之價值。
曆史思想是這樣,編輯活動中的編輯思想也是這樣。從這個角度來講,這部書的出版,正是對中國編輯曆史的“思想重構”和文化賦值,具有不可忽視的曆史價值、現實價值和學術價值,是一部編輯學研究的厚重之作。《中國編輯思想史》主要體現出了如下特點。
一是拓展了編輯理論的認識視野。編輯活動是一項主客體交互作用的文化創構活動。編輯活動的展開,離不開由文本、稿本和定本構成的編輯客體,也離不開極具積極性、能動性的編輯主體。編輯主體的編輯實踐,總是在一定的觀念、認識的指導下展開。編輯思想就是編輯主體“在對編輯活動的客觀事實的認識上所具有的獨創性見解”,是編輯主體指導編輯實踐的認識、觀念和方法。編輯思想是編輯活動的靈魂,它規定着編輯活動的目的、方式、類型和範圍,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編輯實踐的優劣、成敗、得失。中國的編輯活動自古以來曆史悠久,實踐豐富,蘊含了深刻的編輯文化和編輯思想。古代編輯思想,尤其是自成體系的編輯思想,不僅對編輯實踐的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而且本身極具理論價值,構成了編輯理論的基礎。《中國編輯思想史》,通過對中國古代編輯活動上下幾千年的文本鈎沉、學理探究和思想分析,總結了中國古代編輯思想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概括、歸納了影響編輯實踐發展的主觀性因素,梳理、把握了編輯主體思想形成和演變的基本規律,這無疑是編輯理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編輯理論建設的重要途徑,極大地拓展了現有編輯理論研究的認識視野。
二是确立了編輯主體的精神坐标。曆史和現實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現實是在曆史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編輯活動的發展也是如此,現實的編輯實踐和曆史的編輯實踐是有機統一的。現實的編輯實踐,是對編輯實踐幾千年曆史的發展、創新,同時依托于幾千年編輯實踐的曆史積澱。編輯思想史研究,屬曆史研究的範疇,但對現實具有借鑒意義。首先,通過對古代編輯思想發展源流的考察,深化了我們對編輯活動發展曆史的認識,從而更好地指導現實的編輯實踐,推動編輯工作的改革和發展。比如,書中論述的南朝蕭統編輯《文選》,編選佳作,創造“選本”,不僅成為一種編輯範例,而且對後世文學總集編輯影響甚大,為後世競相效法,這對于做好當代文學總集的編輯不無借鑒意義。其次,通過對古代編輯思想的認識和挖掘,有利于我們繼承和弘揚古代編輯人優秀的編輯精神,有利于提高和改進當代編輯工作方法,有利于提升和改善當代編輯人的思想境界,有利于樹立和建設當代編輯人的文化理性,從而增強現實編輯工作的自覺性、科學性和藝術性。中國曆朝曆代編輯成果豐碩,編輯大家衆多。很多編輯家編輯作風優良,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編輯境界高遠,編輯工作求是求真、精心研解。這些優秀的編輯精神、編輯作風是一種曆史存在,也是一種優秀的編輯文化傳統。當代編輯工作者應該認識、學習這些偉大的編輯思想,繼承和弘揚這些優秀的編輯文化傳統。從這個角度來講,這部編輯思想史實際上為當代編輯人主體精神的修煉,提供了一個新的具有豐厚曆史文化内涵的精神坐标,對于我們更好地傳承優秀的編輯文化傳統具有重要的啟示價值。
三是推動了編輯學學科的進一步完善。編輯學是在20世紀80年代誕生于中國的一門新興學科。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編輯學研究結出了豐碩成果。學界圍繞編輯學學科性質、研究對象、編輯活動規律、編輯工作方法、編輯心理、編輯工作改革等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不同的編輯學研究領域和編輯學研究流派。研究領域有編輯社會學、編輯心理學、編輯方法論、編輯文化學等,研究流派有“文化締構”編輯觀、“信息智化”編輯觀和“選擇和優化”編輯觀等。在編輯學研究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在研究中比較重視對現實編輯實踐的研究,而忽視對編輯曆史的研究;在編輯曆史的研究中,比較重視對現當代編輯史的研究,而忽視對古代編輯史的研究;在古代編輯史的研究中,比較重視編輯實踐成果的總結,而忽視對編輯實踐背後所蘊含的編輯思想的研究、編輯活動規律的研究。[1]《中國編輯思想史》,正是基于編輯學研究的現狀與問題,而提出的深化編輯學研究的重大課題。從編輯主體視角來認識紛繁複雜的編輯活動背後所蘊含的編輯主、客體關系,尤其是編輯主體思想之于編輯實踐發展的重大作用。編輯思想史研究視角的提出,目的在于拓展編輯學研究領域,深化編輯曆史研究内涵。這部編輯思想通史的出版,可以說填補了編輯學研究領域的空白,拓展了編輯學的學科框架,豐富了編輯學學科的文化含量,提升了編輯學學科的學術内涵,無疑将對加強我國編輯學學科的建設,推動編輯學學科的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這部書的出版也有着一些不可忽略的問題。比如,由于該書成于集體合作,前後語言風格顯得不太一緻,此外,在叙述結構上,晚晴和近代的以人為結構的邏輯安排,似乎與前面以圖書類型為中心的體例相悖。相對于此書出版的浩大工程,這些問題隻能說是遺珠之憾。正如作者在後記所言,這部書的出版隻是中國編輯思想史研究的一個段落的結束。中國編輯活動的實踐永無止境,中國編輯思想史的研究也永無止境。我們有理由相信,該書的作者一定能夠在不遠的未來為編輯思想史的研究事業作出更多的貢獻。
注釋:
[1]編輯學的未來要“泛化”還是“窄化”.編輯之友,2014(4):10-15.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