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玲玲闫偉華
[摘要]中國出版業面臨兩種轉型:一是數字化轉型,二是市場化轉型。文章主要探讨在這兩種轉型背景下,作為重要的出版行業專業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目前的培養模式存在哪些問題,應做的應對與改變。
[關鍵詞]數字化市場化高校出版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号]G23[文獻标識碼]A
一、出版轉型背景下中國出版業對編輯出版人才的新要求
數字技術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讓中國出版業面臨着嚴峻的轉型壓力。一方面,在數字技術沖擊下,傳統出版業發展模式式微,出版社紛紛向數字出版轉型;另一方面,經營性出版社于2010年年底全部完成轉企,出版企業成為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争,在競争中生存和發展成為出版企業工作重心,出版社需要完成從事業單位到現代企業的轉變。
随着我國出版業數字化和市場化轉型,[1]出版産業成為出版市場的主要部分,出版企業成為市場主體。出版企業參與市場競争,出版産品的适銷對路直接影響企業生存,出版産品不是簡單依靠技術标準生産,而是靠“編輯眼光”,而“編輯眼光”屬于天然的人力資本,搶奪高質量的人力資源成為出版企業制勝的關鍵。
出版業轉型對編輯出版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已不是新問題,進入21世紀以來,不斷有學者就這一問題提出多種觀點。但由于市場化和數字化這兩大轉型壓力在近幾年才成為我國出版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大多數研究都是針對其中某一轉型提出了對編輯人才的要求。如肖燕、李琪(2006)認為出版業急需人才,特别是一批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紀律嚴、懂經營、善管理的複合型人才;李立(2012)認為如果說以往的編輯隻懂“編輯六藝”就可以掌握基本功,那麼今天的新型編輯,必須具有适應多媒體融合的能力;柳斌傑(2005)、魏玉山(2008)較早提出新時期出版業同時需要經營管理人才和數字出版人才。
此後,學者們又在“大出版”“大編輯”視野下對高校培養“複合型”編輯出版人才模式進行了探讨。現代的複合型人才标準要求編輯在具備傳統編輯基本功的基礎上有市場觀察的敏銳度,溝通、協調、管理能力,數字化操作能力以及長遠的戰略眼光,這些要求對管理者與一般編輯都适用,見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