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姜漢忠[摘要]翻譯圖書,必須把握好以下幾.."/>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圖書翻譯到位的幾個條件

圖書翻譯到位的幾個條件

時間:2024-11-08 02:06:15


    口姜漢忠

[摘要]翻譯圖書,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表達充滿韻味,準确理解原文,熟悉相關專業,掌握原文的内在邏輯,翻譯習慣必須符合要求等。

[關鍵詞]圖書翻譯質量

[中圖分類号]G23[文獻标識碼]A

編輯經常會處理引進版圖書,特别是從英文譯成中文的書。處理這類圖書時,有幾個方面的事情需要把握好,一是表達是否充滿韻味,二是對原文理解是否準确,三是相關專業是否熟悉,四是要掌握原文的内在邏輯,五是翻譯習慣必須符合要求。如果編輯親自做圖書翻譯,就更需要了解、掌握這些方面的要求。

一、母語表達地道

做翻譯,尤其是将英文翻譯為中文,精通中文肯定是首要條件。一說“精通中文”,很多人就以為會寫會說中文就行了。在我看來,完全不是這樣。精通中文意味着中文表達要地道。要想中文表達地道,就必須具有厚實的古詩文底子,因為中國的語言文字是從古代發展過來的。不尋根,不懂根,你的中文水平一定是高不到哪兒去的。從另一個角度看,古詩文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表達方式,不僅簡練,而且意味深長。

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寫過一篇著名的《論讀書》,其開頭幾句是這樣的:Studiesservefordelight,forornament,andforability.Theirchiefusefordelight,isinprivatenessandretiring;forornament,isindiscourse;andforability,isinthejudgment,anddispositionofbusiness.已故北京大學教授王佐良的譯文不僅經典,而且韻味十足:“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于獨處幽居之時;其博彩也,最見于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際。”

如果我們用現代白話文來翻譯,有可能是如下這個樣子:讀書能給人樂趣、文雅和能力。人們獨居或退隐的時候,最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談話的時候,最能表現出讀書的文雅;判斷和處理事務的時候,最能發揮由讀書而獲得的能力。

兩個譯文與原文對比,意思都講出來了,然而就文采來講,王先生的譯文更有可讀之處,讀起來也更有味道。

荷蘭人高羅佩撰寫了一系列中國古代探案的故事,結集後名之為《狄公案》,享譽西方,讓中國古代的神探狄仁傑走向國際。想當年這本書沒有全套譯本時,中國人極少有知道狄仁傑是何許人也。在王來元等根據高羅佩原本翻譯的《大唐狄公案》問世後,狄仁傑才開始為中國讀者所熟知。其後出現的電視劇更是讓這個福爾摩斯式人物在中國家喻戶曉。一本外國小說為何會産生如此效果?依我之見,主要是王來元等人的譯本味道十足。閱讀之中不僅能讓讀者領略狄仁傑的機智神斷,還能了解公元7世紀中國的風情。所有這一切都離不開譯者的神來之筆。更為可貴的是譯作語言帶有明代小說的意思,讓人讀起來很有曆史感與滄桑感。如果不加以說明,讀完之後,将其當成中國明代小說家的作品也未可知。由于我手中沒有譯者翻譯時依據的原文,所以無法舉出具體例子說明。

不論是《論讀書》的譯者王佐良,還是《大唐狄公案》的譯者王來元等,相信其中文語言功底,特别是古詩文功底應該都是很深厚的。正是他們深厚的古詩文功底,才使他們得以為讀者奉獻了如此經典、耐讀的譯作。

當然,中國近代史上還有一些與其比肩或者成就更大的翻譯家,比如蘇曼殊、魯迅、郭沫若、梁實秋,無一不是在古詩文方面頗有造詣的人物。甚至還有翻譯家根本不懂外文,然而仰仗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娴熟掌握,居然在翻譯界占有一席之地,這便是著名的翻譯家林纾。看來,中文修煉得如何還真是一個做好翻譯的關鍵因素。

我們無法苛求每一位譯者都按古典風格從事翻譯工作,但是深厚的古詩文功底會讓譯文更簡潔、更有味道。請看下面幾個例子,是不是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IwantamanwhowillthrowhishatovertheChindwinandleadhistroopsafterit.我要的是這樣一個人,他決心在欽敦江(緬甸的河流)破釜沉舟,然後率領部隊前進。

“Hewaspoliteandalwaysgaveadvicewillingly.”sherecalled.她回憶說:“他彬彬有禮,總是誨人不倦。”
    “破釜沉舟”“彬彬有禮”“誨人不倦”無一不是來自中國曆史上的典籍。如果你對古詩文沒有研究,估計你是很難在此時此地使用這些詞語來翻譯這兩個句子的。如果你改用一般語言,估計翻譯出來的句子不僅冗長,耐人尋味之處也蕩然無存了。

二、原文理解透徹

說到做英中翻譯,肯定離不開對英文原文的理解。像林纾那樣完全不懂英文,在現代社會肯定不行。别說完全不懂,即便是一知半解,也是無法勝任翻譯工作的。不過,常有這種情況出現,很多人自以為讀懂了原文,可是拿到行家面前一看,就露了餡。那麼,怎樣做才能判斷對原文的理解沒有重大失誤呢?

先要看原文之中有沒有習慣表達方式。如果有,就要小心,望文生義一定會弄錯的。如上文例句中的throwhishatover就是一個習慣表達法,這類表達法在一般英文詞典中都能找到。

如果習慣表達法都搞清楚了,還是有些地方理解不通,就要請教作者。如果請教作者不方便,也可請教身邊的高人。如果還是解決不了,就隻好結合上下文,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想想這句子描繪的是什麼情景。一旦描繪的情景想出來了,你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Presumablyyouareinthisbusinessbecauseyouhavesomeenthusiasmforsomethingthatcanbefoundinbooksgenericallyandintheparticularbooksyouarepublishing.Inmyofficialroleasyourmarketingguideforthedurationofthisbook,Ineedtopointoutthatyourenthusiasmisnotenough.Youneedreaders-andmorespecifically,bookbuyers-whosharethatenthusiasm.也許你來到出版業,是因為對圖書通常存在的東西以及某些在編圖書存在的東西抱有熱情。我是你閱讀這本書的營銷指導,為此我要指出隻有你富于熱情還是不夠的。你需要讀者,具體來說就是圖書購買者同樣富有熱情。

Thismethodoftitlingandsubtitlingiseffectiveforthebookstore,whereabookwillbeshelvedbycategoryandthebrowsercanquicklymakeoutthetitle,subtitle,andevenseverallevelsofsellcopy.給書起主副書名的這種方法放在書店很有效,因為書店中的書是按類上架的,讀者會很快看見主副書名,甚至還能看見幾行廣告語。

上面這兩個句子來自一本講出版營銷的專著。這兩個句子按說難度都不大,沒有什麼習慣表達法,可是有兩個很不起眼的詞成了陷阱,翻譯時,一不小心就會出現問題。一個是yourenthusiasm中的your,另一個是forthebookstore中的for。我可以告訴各位讀者,即便你把詞典翻爛了,隻要你不結合上下文想象,這兩個詞你肯定是翻譯不對的。

如果結合上下文還解決不了,就要繼續擴大思考範圍。想一想這部作品的作者是什麼樣的,受過什麼教育,行文風格如何。也可以回顧一下整部作品産生于什麼時代,時代特點是什麼。如有必要,還要想一想這部作品所要表現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前一陣子我讀《論語》,遇到實在讀不懂的地方就看名家的注釋或者譯文,可是讀過譯文之後并不是盲目信服,而是聯系作者的風格、作品誕生的年代以及作品所要表現的思想去判斷,這麼一聯系不要緊,很多段落的翻譯似乎都有問題。檢查對原文的理解是否正确也是這個道理。閱讀原文時一定要随時想着作者的行文風格、作品誕生的時代背景以及作品所要表現的中心思想去思考,這樣理解出來的原文意義就不會出現重大失誤。下面有兩個句子,不算長,也是來自講出版營銷的專著。如果不問作品所處時代背景,如果不結合書中表達的思想,我相信這兩句話還不是那麼好翻譯的。

Asthesechangescontinuetotakeplace,thebookpublishingindustrylooksoveritscollectiveshoulderattheworldofelectroniccommerceandinformationexchangeandtriestoreadthefutureofthebook.變革在繼續,整個圖書出版業都在戰戰兢兢地注視着電子商務與信息交流世界,借此發現圖書出版未來何在。

Withitsoptimistictitle,thisbooktriestoofferathoroughintroductiontobasicbookmarketingtechniqueswithinourchangingworld.盡管書名很“全”,讓讀者大有如獲至寶之感,可實際上本書深入介紹的還是這個巨變行業中的基本營銷手段。

當然,要提高對原文的理解能力與準确性,根本之法是廣泛閱讀原文。這個“廣泛”是有特别意義的,那就是不能什麼都閱讀,一定要多閱讀與你經常翻譯的圖書類型一緻的原文作品。經常、廣泛閱讀這類書,你對這類書的行文風格、表達方式等就比較了解、熟悉,進而對原文作者的思維方式也更加了解。一旦對原文的内在行文方式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你對原文的理解一定會有質的飛躍。

三、相關專業熟悉

做翻譯,隻要稍微有點篇幅或者難度,那一定會涉及專業。如果有人請你翻譯“Ihadmycarrepaired”,那一定是很容易的:“我的車送去維修了”。如果取車的時候,維修工詳細介紹維修過程,翻譯起來就難了,因為維修工說的話中含有大量的汽車維修專業用語。專業問題對很多翻譯是個難題,這是因為“穴深尋,則人之臂必不能極矣”。

如果你本身有專業,那就進一步發展你的專業,你翻譯的題材也應該局限于你的專業,這時候你的翻譯就比較有把握,也不容易出現重大失誤。有一家出版社委托我幫助購買日本一家出版公司的圖書版權。條件談妥了,海外代理商将合同發給我,合同譯本隻有日文。沒有辦法,我隻好自力更生,利用周末将合同譯成中文。我的日文水平有限,想找人把一下關。找了位在日本留學七年的朋友,對方回答不懂合同,又找了位對版權有所了解的朋友,對方審閱了兩天,給我回複,說我的譯本還可以。我的日文并不很好,可是翻譯出來的合同為什麼會“還可以”呢?我想隻有一個原因,那是因為我在版權合同方面是行家。即便有些地方我看不懂,但我知道合同通常如何表述,我仍然可以将其譯成中文。這個例子說明,透徹掌握專業有多重要,能起多大作用。

有時候還會遇到另一種專業問題,那就是一部作品的整體内容在翻譯掌握的專業範圍之内,可是零星出現的問題涉及其他領域,這個時候就要請教相關人士。比如,前文提到的severallevelsofsellcopy,有人将其譯成“讀物的等級”。從上下文來看,這個譯法令人不知所雲。細查之下,發現sellcopy是“銷售文案”的意思,“severallevelsofsellcopy”便是“幾行廣告語”。

有時候,“專業”并不是通過專門詞彙或者表達方式來表現。這個時候,普通詞彙往往大派用場。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要格外小心,翻譯時絕對不可使用普通詞彙。

Ifacomputerweredeliveredwiththestorecompletelyempty,wecouldnotuseit,foritwouldnotknowhowtotakeininstructionsornumbers.計算機交付之後,如果其存儲器是空的,便無法使用,因為計算機無法接收指令或數據。

上文中的“store”是個普通詞彙,在這裡意為“存儲器”,“takein”也是一個普通詞彙,在此則當“接收”講,“numbers”在此要理解成“數據”。

再看兩個例句:Thiswillnaturallyvarywiththekindoftitleathand.Mostfictiontitlesrelyonasimpledescriptionofthesettingandplot.

上面這個句子中的“kind”在此有點專業味道,切勿按照普通詞彙翻譯。全句可翻譯成:“這(在此指封面文案)自然會因你拿來的題材不同而不同。多數虛構類圖書的封面文案則仰仗着對故事背景與故事情節的簡單勾勒。”請注意“kind”譯成“題材”比較妥當。

Yourblack-and-whitecopymachinewilllosealotmoredetailthanaprintedphoto,anditwillprobablysmudgecontrastinghuesmore,too...

這個句子中的專業詞彙也不多,不過譯成中文可要注意使用專業詞彙:“經過黑白複印機複印,打印圖片會失真不少,對比度也會很差……”這個句子中的“losealotmoredetail”譯成“失真不少”比較妥當。

還有時候,遇到一些句子也知道該用專業方式來翻譯,可是限于知識儲備不夠,不知道怎麼表達。這個時候,除了咨詢專業人士,還可以采用查找相關專業文章的方法,看看别人撰寫的專業文章中有無類似場景描寫,以便從中得到啟發。

四、邏輯思維缜密

除了語言和專業問題以外,翻譯還有邏輯思維問題。翻譯大家為什麼會翻譯準确?我以為,很多情況下他們靠的不是語言本身,而是靠缜密思維。一方面,邏輯思維能彌補語言修煉的不足;另一方面,有些時候原文并非完美。遇到原文“有病”的時候,邏輯思維的優勢就會大顯身手。要在邏輯方面把握原文,可從下面幾個方面着手。

首先看文字與意思之間。有些文章從文字角度分析理解起來沒有問題,可是從邏輯角度考慮就有不通之處。所以我們經常發現原文中的很多句子成分譯成中文往往變成另一種句子成分。

Beingneitherinclinednorequippedtolayoutaestheticprinciplesforcoverdesigns,Iwouldliketoofferafewpracticalconcernsthatpublishersshouldkeepinmindwhenworkingwithdesigners.我對封面設計,既不想也無法給出審美原則,不過我倒願意提出實際上人們比較關心的幾個問題,供出版者與設計人員合作時參考。
    “Beingneitherinclinednorequippedtolayoutaestheticprinciplesforcoverdesigns”在原文中處于附屬地位,譯成中文時則成了句子中的主要部分,否則就會文義不通。

其次看上下文之間的邏輯關系。前文曾提到過上下文問題,當時重點在意義上的聯系。這裡我們要談的是邏輯方面的聯系。邏輯聯系比意義聯系可能更難發現,這需要我們不斷地訓練。下面的兩句話都有“effort”,但是指代卻完全不同。

Thesameistrue,ofcourse,withyourpublicrelationsefforts.公關營銷同樣如此。

TheproprietorofTheTimesandtheDailyMail,thetwomostinfluentialnewspapersinthecountry,haddonehispatrioticbest-ashesawit-tosupportLloydGeorgeandthewareffort.作為英國最具有影響的兩家報紙——《泰晤士報》和《每日郵報》已經盡了作為一個愛國者應盡的力量,支持勞合·喬治以及在扭轉戰局方面采取的行動。

這兩個句子中的“effort”在英文中屬于抽象概念名詞,然而卻有複數形式。這類名詞經常用于一些特殊場合,這個時候,翻譯effort就要靈活機動,故而在前一個句子中譯成“營銷”,在後一個句子中譯成“采取的行動”。英文中還有一些詞有這樣的功能,比如difficulty,burden,place,material。這類詞彙特别需要注意。

再次看主題與文字之間。主題與文字之間經常具有不可忽略的聯系,這種聯系隻有順着主題與文字之間的邏輯關系才能搞清楚。請看下面這個句子:

Small-andmedium-sizedpublisherstendtobespecialtypublishersalmostbydefinition,stakingoutanindividualnicheorafewnicheswithsharedcharacteristicsandoverlappingaudiences.中小型出版商往往是傳統意義上的專業出版商。這類出版商雖然有一個乃至數個自己的擅長領域,可是卻特點相同,讀者重疊。
    從詞典上看,bydefinition是“從定義上講”的意思,如果照此翻譯,就很别扭。如果我們從全書的主題——營銷來分析,我們就知道這應該是指那些很傳統的出版社,故而譯成“傳統意義”。另外,“niche”原本是“suitableplace”的意思,在此處就要收窄其意義指代,從而譯成“擅長領域”。

最後看潛在邏輯之間。潛在邏輯關系更不易發現,這需要揣摩。有時候一次揣摩不出來,可以先擱置一旁,幾天後再揣摩,興許就能有所收獲。

Possiblythehottestconceptinpublishingtoday,“branding”isneithernewnortheexclusiveprovinceofthecorporategiantswhoareleadingthecurrentchargetowardnamerecognitionfortheirbooks.在當今的出版業中,“品牌”也許是最炙手可得的概念。然而,這個概念既不新鮮,也不是大公司的專利,盡管大公司在圖書品牌認可方面奮力前行。

上面這個句子中的“leadingthecurrentchargetoward”到底指什麼意思,靠詞典、上下文都不行。此時隻有一條,那就是整個章節以及整本書的潛在邏輯在這個句子中的體現,這樣興許會得出上面這個短語比較接近實際的意義。

這個部分講的缜密邏輯分析有着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是進一步準确理解原文,另一方面是為接下來的意思以及句子組合作準備。一旦我們的邏輯分析得出結論,我們對原文的理解便有了着落,對譯文的組織也就有了基礎。

有些讀者會覺得如此翻譯太複雜了,太難做了。但是,既然我們要把翻譯做好,既然我們不是生活在英文社會中,很多一手材料和感受我們沒有,我們所能做的就隻剩下上面提到的這些輔助手段。綜合運用這些手段,用古人的話講就是“一疑一信相參勘,勘極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五、翻譯習慣正确

最後一個問題是講習慣,這個部分也是為了保證譯文質量不走樣的一個條件。如果我們前面都做得不錯,隻因最後沒有遵守應該遵守的習慣或者程序,質量依然無法保證。

第一,弄清作者和作品出版背景。領到翻譯任務,先不要急于下手翻譯,而是抓緊時間搜集有關作者和該書出版的資料,盡量詳細。如果能搜集到相關評論則更好。如有可能,還可以搜集作者此前出版的一些作品的信息,這對全面掌握作者風格有極大好處。當年我翻譯《鏡廳——巴黎和會内幕》時就是這樣做的。

第二,弄懂圖書的核心内容。核心内容,再加上作者介紹和作品出版背景,基本上可以為一本書的風格與特點确定基調。了解了這個基調,會為我們從大方向上掌握這本書中的一些細節翻譯提供極大的方便。英文中有不少詞彙,意義龐雜,如果沒有方向,缺少限制,确定意義就很難,尤其是兩個意義相差不大,從上下文講都講得通的時候,尤為如此。

第三,翻譯重組。翻譯不是逐字逐句進行,而是先将句子分解成若幹部分,再從中找出核心詞彙,将這些核心詞彙的意思弄清楚,根據邏輯關系進行組合。如此組合出來的句子也許與原文結構大為不同,但隻要意義和邏輯上恰當,譯文就站得住腳。不過也要小心,有時候邏輯上通,但是意義上不通。所以要從多方面考慮、判斷才能讓譯文經得起推敲。組合之後,将原文放在一邊好好念一遍,念完之後再對照原文讀一遍,看有無遺漏或者錯誤,以保證譯文完整、通順。

第四,翻譯完成後擱置數天再讀。翻譯完成後不要急于交稿,而是要放置幾天。幾天後再讀你的譯文,說不定你會有新的想法。此時再去修改,說不定會錦上添花。

第五,檢查文風是否一緻。譯者對譯文基本滿意之後再次進行檢查,看看有無錯譯或者漏譯。還要檢查風格是否前後一緻,尤其在用詞與造句方面。如果是很正式的問題,就要注意用詞的嚴肅性;如果是小說,就要注意語句的簡短和味道。

可以這樣說,養成良好習慣是保證翻譯作品質量的最後一個關口。這個關口守得住,譯文質量便有了更有力的保證。

(作者單位:新世界出版社)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