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二五”時期,傳統出版機構在融合發展方面分别取得了機構設置、人才引進、高新技術應用等成果,也适時地推出了部分融合型産品;在未來的五年,出版企業坐擁政府财政支持的利好政策,紛紛在進行融媒體、數字視聽、數字動漫等方面的規劃布局。要想真正實現傳統出版、新興出版融合性的發展狀态,出版企業應該在堅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導向的前提下,不斷創新生産管理流程,力促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生産流程的一體化;應該努力開創覆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新型數字産品服務體系;應該持之以恒地學習新技術、應用新技術,以大數據、增強現實、虛拟現實等新技術催生出數據出版、智慧出版等出版新業态;要以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人力、财力、物力資源為出版融合保駕護航,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直至實現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和相得益彰。
[關鍵詞]出版融合新興出版數字出版複合出版
[中圖分類号]G23[文獻标識碼]A
遵循新聞出版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運用傳統出版的内容優勢和渠道優勢,發揮新興出版的新媒體優勢和技術優勢,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是當前新聞出版業的主要方向,也是“互聯網+”時代新聞出版業轉型升級的最終目标。“十三五”時期是形成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格局的重要階段,是出版企業貫徹雙創理念、落實融合發展的重要五年,也是多元化經營戰略執行、新型傳媒集團組建、轉型升級見成效的關鍵五年。
筆者2015年曾撰文指出:“從媒體融合發展到出版融合發展,短短的一年時間,在政府信息層面,先後經曆了三個階段:2014年4月,人民日報刊登了《加快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文章;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2015年4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财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1]
繼上述融合發展的“三步走”之後,2016年,關于出版業融合發展的政策、項目頻出,宏觀形勢利好的趨勢依然保持——财政資金支持的力度不斷加大,财政項目支持的比例不斷提升,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政策也适時推出……這一切都預示着出版業融合發展步入了深水區,融合新政策應運而生,融合新思路層出不窮,融合新舉措遍地開花。
一、“十二五”時期融合發展的成績與不足
經過“十二五”時期的發展,國内的出版企業在出版融合的機構設置、業務布局、産品創新、高新技術和人才引進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部分成績,實現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一定的經濟效益。
(一)機構設置有所創新
例如,2014年2月,人民交通出版社成立文化創意發展中心,宣布進軍影視産業引起傳媒業震動。又如,地質出版社于2015年專門成立了融合發展事業部,分别由大衆出版中心、科普出版中心、國際出版中心、新媒體中心和影視中心等部門構成,在機構設置方面已經基本實現了全媒體、多層次的布局和安排。
(二)業務布局已經展開
出版融合的業務布局已展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就出版與視聽融合而言,諸多出版企業紛紛進軍影視産業或者動漫産業,成功拍攝并推廣電視劇作品、電影作品或者是動漫原創作品。就出版與國民經濟各行業的深度融合而言,各專業出版機構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統一部署下,2015年完成了專業出版領域的8項知識服務通用标準研制,并将結合醫藥、法律、建築、交通等國民經濟各領域的具體特點和規律,開展知識服務模式的探索工作。
(三)創新性産品成功研發和推廣
在“十二五”期間,出版企業勇于創新,積極嘗試,先後推出了一批代表性強、示範性效應突出的融合型産品。例如,中國财政經濟出版社投資拍攝電視劇《大熔爐》并于2015年7月在北京影視頻道上映;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投資拍攝30集中英文3D動畫片《中國治水故事》,并于2016年4月舉行了驗收會;地質出版社自主策劃、自主編劇和自主導演的4D特效電影——《會飛的恐龍》于2015年進行了首映,并于項目驗收前取得了7個國家級、行業級大獎,實現了逾百萬元的市場收入,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方面産生了良好的示範效應。
(四)高新技術應用有所突破
“十二五”時期,出版企業都在為自身的轉型升級積極思考,努力探尋,以文化産業的視野、文化産業與其他領域相結合的視野來謀求轉型出路。就技術而言,相當多的出版人,尤其是數字出版人,已經跨越了傳統出版技術的範疇,打破了傳統出版技術提供商的束縛,分别在移動互聯技術、多維特效電影技術、大數據分析統計技術方面進行了嘗試和布局,成功獲得了國家财政項目的有力支持,為出版機構進一步在互聯網高新技術、移動互聯傳媒技術的應用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五)人才引進與調整基本到位
過去的五年,是複合型人才流動的五年,也是數字出版人才格局重整的五年。具備戰略眼光的出版企業,往往通過豐厚的薪資聘任人才、通過科學的機制吸引人才、通過和諧的環境塑造人才、通過廣闊的發展空間留住人才。這種全方位、立體化的人才策略,為部分出版企業彙聚了新媒體出版、數字化出版、智慧型出版、數據化出版等大批次人才,為出版社的轉型升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出版融合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源。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十二五”時期,出版業融合發展面臨着一些不足:部分出版企業的認知還不夠清晰,資源互融、渠道通融、技術兼容的布局和規劃尚不到位;在機構組織設置方面,大部分出版機構還沒有成立單獨的出版融合領導小組或者工作小組,遑論獨立的融合發展部門;在高新技術應用方面,許多出版企業申報了相關高新技術的項目并已獲批準,但是科技與出版融合的示範性項目還沒有大規模的出現,技術應用于出版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二、“十三五”融合發展的行業形勢分析
“十三五”時期,在媒體融合、出版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出版、廣電等文化産業領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基本格局,新聞出版逐漸涉足影視動漫,廣播電視逐步布局新聞出版,文化産業内部的深層次融合将不斷提升。總體而言,出版融合面臨着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形勢:
第一,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将不斷加大。“十三五”時期,有關主管部門将繼續發揮财政引導示範和帶動作用,着力改善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環境。通過完善和落實項目補助、貸款貼息、保費補貼、産業基金、股權投入、績效獎勵等措施,實現财政政策、産業政策與企業出版融合需求的有機銜接。同時将繼續實施新聞出版業轉型升級重大項目,探索将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納入重大項目支持範圍,突出重點、分步實施、逐年推進。值得注意的是,《關于申報2016年度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支持範圍由以前的主要支持項目,轉變為一方面支持市場化配置資源,另一方面支持重大項目。《通知》中明确規定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負責媒體融合項目的征集和遴選,包括對出版業融合項目的征集和遴選。近日,随着财政部下達2016年度44.2億元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今年文化産業資金撥付的重大特點之一便是:“首次取消一般扶持項目,其他28.6億元全部投入重大項目,聚焦媒體融合、文化創意、影視産業、實體書店等八個方面,着力提高财政推動文化領域供給側改革貢獻度”。[2]由上可以看出,媒體融合是文化産業資金的重點支持方向,并且支持的範圍、支持的力度與其他領域相比都名列前茅。
第二,新聞、廣電行業将深入推動融媒體建設。在“十二五”的基礎上,“十三五”時期新聞報刊行業、廣播電影電視行業将深入開展融媒體建設,采取單體企業設立融媒體中心、集團企業成立融媒體集團的方式,分别在行業性融媒體、區域性融媒體和品牌性融媒體的構建方面持續發力、有所作為。例如,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系統成立了大象融媒體集團,浙江報業集團推出了“媒立方——融媒體傳播服務平台”,《光明日報》則較早地創建了融媒體中心,布局媒體融合的産品和業務。
第三,出版行業進軍數字視聽領域是大勢所趨。傳統出版企業在進軍電視劇、院線電影、動漫作品、娛樂節目等數字視聽領域的基礎上,仍将繼續運用資本投資、自主拍攝、版權授予、紙電互動等多種方式,不斷推動傳統出版、數字出版與數字視聽的産品互融、技術共融、渠道通融和業态創新。在2016年所申報的文化産業資金、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金等項目中,為數不少的出版企業選擇将“動漫IP”作為申報重點,這表明出版機構在未來的發展蓄勢方面,已經開始着手數字視聽領域的布局了。
第四,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多層次、立體化互融勢不可擋。“十三五”時期,傳統出版業務與數字出版、數據出版、智慧出版、全媒體出版等多種新興出版業态将在資源互融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内容、平台、渠道、人才、經營、管理等産業鍊各環節的深度融合與高度協同。
三、出版融合的策略機樞與發展保障
在發展新興出版的過程中,出版企業必須始終把堅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出版導向貫穿到出版融合發展的各環節、全過程,自覺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堅持正确處理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關系,以傳統出版為根基實現并行并重、優勢互補、此長彼長;奉行“創新驅動發展”和“項目驅動發展”的雙驅動戰略,充分發揮财政項目在融合發展推進中的重要作用;堅持強化互聯網思維,積極推進理念觀念、管理體制、經營機制、生産方式創新;堅持一體化發展,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實現出版資源、生産要素的有效整合;堅持多元化并行,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相結合,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将創意創新與出版融合緊密結合、有序銜接。
出版業的融合發展,需要在傳統出版生産管理流程向現代出版生産管理流程方面進行轉型和升級,需要開創覆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數字産品服務體系,需要将大數據、虛拟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态及時與出版産業相結合,更需要在發展模式方面逐步實現部門制向公司制、股份制方面的疊代和演進。
(一)創新生産管理流程
流程融合是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的題中應有之意。一直以來,數字出版都是在傳統出版制作出産品的基礎上,再進行内容資源的數字化、碎片化和數據化工作。所用的生産管理流程也是兩套,傳統出版自有傳統的ERP系統,數字出版有獨立的内容資産管理、編輯加工和産品發布系統。這種流程方面的滞後性、生産管理系統的雙重性,導緻了出版企業的生産方式較為落後,生産力沒能得到解放和提高。
故而,創新生産管理流程的關鍵在于實現出版生産流程的一體化改造。出版企業要積極探索和推進出版業務流程數字化改造,建立選題策劃、協同編輯、結構化加工、全媒體資源管理等一體化内容生産平台,推動内容生産向實時生産、數據化生産、用戶參與生産等方面轉變,實現内容生産模式的升級和創新,最終實現紙質圖書産品與新興出版産品的生産過程同步化、生産流程統一化、上線發布協同化。在生産管理流程一體化這個問題上,主管部門通過推動複合出版重大工程,為出版企業研發和配置複合出版系統;而市場推動層面,也不乏Advance[3]等複合出版生産管理系統可以作為有益的借鑒和補充。
同時,創新生産管理流程,要實現流程的一體化,必不可少的是要建立健全績效考核一體化體系。部分出版企業已經開始嘗試采取“部門試點、有序推進、全員轉型”的思路,在單品種圖書産品、某部門圖書産品的業績考核方面,實現紙質圖書考核與數字産品考核的一體化推進,既考核單品種圖書的利潤績效,也考核該圖書的數字産品利潤績效,将數字化績效分配到每位策劃編輯。從長遠來看,全員、全社、全流程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必然要通過績效考核的一體化推進來實現。
(二)開創産品服務體系
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的融合發展,必然呼喚融合型産品和服務的出現和普及。傳統出版的産品不必贅言,新興出版的産品領域較為寬廣,涉及數字遊戲、數字動漫和數字視聽,也包括基于移動互聯所研發的數字新聞資訊等産品。
融合型産品服務體系的研發要遵循“七個一”原則,要在變革和融合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生産經營模式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一個内容、多種創意,一個創意、多次開發,一次開發、多種産品,一種産品、多個形态,一次銷售、多條渠道,一次投入、多次産出,一次産出、多次增值。”[4]的生産經營運行方式,激發出版融合發展的活力和創造力。需要說明的是,筆者以為,“七個一”原則應該說是較高或者很高的要求,出版企業如果能在其中三四個環節實現互通互融,則出版融合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就顯得較為可觀了。
具體而言,出版企業将要或者正在研發的融合型産品服務體系主要如下:
1.構建移動互聯型的數字新聞資訊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微信、微博等移動互聯型産品的傳播優勢,面向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精準化的數字新聞資訊服務,通過新聞資訊服務的開展,提升融合出版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健全數字視聽産品體系。在傳統出版資源優勢的基礎上,以IP打造為核心,嘗試在特效電影、動漫産品、網絡視頻、網絡劇、微視頻等領域進行突破,充分運用出版社的大衆出版、科普傳播、幼兒教育等方面的優勢資源,面向廣大公衆用戶,提供喜聞樂見、普及性強的科普動漫、視聽類産品。
3.嘗試進軍數字遊戲領域。在紙質圖書、數字産品、特效電影、動漫作品的基礎上,繼續衍生出版融合産業鍊,探索網頁遊戲和手機遊戲開發,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數字遊戲類産品。
(三)推動新技術新業态
作為一種發展狀态,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其實現的關鍵是借助科技的翅膀,讓出版業實現騰飛和躍升。不斷地将新技術應用于新聞出版業,不斷地開拓和實現出版新業态,對于融合發展的實現将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新技術所催生出來的新業态如下所述:
1.以大數據技術領銜數據化出版。在技術層面,出版企業要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知識标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加強用戶數據、内容數據、交互數據建設,提高數據采集、存儲、管理、分析和運用能力;在硬件建設方面,要重視信息化建設,購置足夠數量的硬件設備,形成完善的數據安全機制,為數據出版奠定紮實的物質基礎。
2.以增強現實、虛拟現實技術推動智慧出版。增強現實技術、虛拟現實技術的應用主要在大衆出版領域。出版企業不妨在認真學習、積極研究、嚴肅論證的基礎上,運用财政項目支持,結合大衆、科普傳播優勢,分别在增強現實、虛拟現實等産品和技術方面實現突破和開創。
3.以移動閱讀技術推升移動出版。随着咪咕公司的成立和數字閱讀白皮書的發布,以中國移動手機閱讀為代表的移動出版,已經步入了發展新階段。對于那些立足市場、以大衆讀者為用戶的出版企業而言,移動出版始終是轉型升級的出路之一。
(四)嘗試體制機制革新
2016年6月16日,中地數媒公司正式入駐新的辦公地點,這标志着地質出版社的數字出版由“分社制”成功實現了向“公司制”的疊代和升級。在未來的發展曆程中,“公司制”的發展格局中能否探索和實現股權激勵,又是考量數字出版人智慧和能力的一道論述題。
筆者以為,要想真正達到傳統和新興融合的發展狀态,就要堅持行政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探索以資本為紐帶的出版融合之路,增強出版企業的市場競争意識和能力,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探索建立股權激勵機制,逐步形成“部門制+公司制+股權制”的市場化出版融合發展機制。
(五)強化配套保障措施
要保質保量地實現上述流程創新、産品開創、技術應用和機制革新,必然要求有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隻有保障措施到位,出版融合才能盡早到來。
1.一崗雙責确保融合導向。2015年,地質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和知識産權出版社聯合開展了“三嚴三實與數字出版主題活動”,在數字出版黨建、開放式黨建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也取得了業界廣泛參與、高度認可的積極效果。在全新的形勢下,新興出版需要建立健全一崗雙責機制,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以黨建工作提升業務工作,以業務工作深化黨建工作;需要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則,堅持正确的輿論導向;需要堅持以創新為根本發展理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按照“工匠精神”的要求,确保出版精品文化内容。
2.以資金、基金保障發展。在政府大力推動文化産業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作為出版企業,應該牢牢抓住政府宏觀調控的機遇,以文化産業基金、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金、原動力動漫工程等項目為支撐,以出版社企業基金為助力,發揮财政資金的撬動作用,積極提高項目成果轉化能力,确保融合型産品的研發、融合性技術的應用和融合型人才的培養。
3.強化融合人才隊伍建設。融合型人才是推動出版融合,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和中堅,出版機構應制定出版融合發展人才培養規劃,按照“政産學研一體化”的思路開展出版融合發展人才培養,嘗試與高校合作成立出版融合研究基地;加大新興出版内容生産人才、技術研發人才、資本運作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引進力度,進一步優化人才結構;設立出版社融合型人才基金,加強領軍人才和複合型人才隊伍建設;最重要的是,靠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創新項目用人機制,探索出版融合發展條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徑。
注釋:
[1]張新新.融合發展的現狀認知與路徑思考——以傳統出版單位為視角.科技與出版,2015(5):18.
[2]财政部下達44.2億元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EB/OL].[2016-08-17].http://wzb.mof.gov.cn/pdlb/gzdt/201608/t20160805_2376596.html.
[3]Advance複合出版生産管理系統,系英國出版科技集團旗下的技術産品,由英捷特數字出版技術公司引入國内,中文名稱為“領先”複合出版生産管理系統。
[4]蔣建國.加快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中國編輯,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