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編輯隊伍建設要從編輯崗位培訓抓起

編輯隊伍建設要從編輯崗位培訓抓起

時間:2024-11-08 01:45:34

[摘要]編輯崗位培訓有助于提升編輯力與出版單位核心競争力。文章分析目前編輯崗位培訓的現狀,認為在“互聯網+”時代,采用單一的傳統編輯崗位培訓方式已不能滿足編輯個性化、多樣化、差異化的培訓需求,需要轉變思路、創新模式、優化配置資源,促進編輯崗位培訓健康發展。

[關鍵詞]編輯崗位培訓培訓内容師資力量

[中圖分類号]G23[文獻标識碼]A

出版行業是我國宣傳思想領域的重要陣地,擔負着為實現黨的總任務、總目标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證和良好的輿論環境的重要任務。出版工作關系到繁榮社會主義科學文化,提高國民素質和教育年輕一代健康成長。編輯工作是整個出版工作的中心環節,對促進出版事業的繁榮具有重要意義,而提高編輯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尤其重要的。因此,加強編輯隊伍建設要從強化編輯崗位培訓抓起,從而增強出版單位的核心競争力。近年來,關于編輯崗位的培訓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各方重視,本文梳理編輯崗位培訓的現狀,分析已取得的成效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對策,以期對未來的編輯崗位培訓工作繼續有效開展有所助益。

一、編輯崗位培訓的現狀

首先看已取得的成效。

從國家政策層面來說,出台了一系列有關職業資格和崗位培訓的規定,如:原新聞出版署(現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宣部、國家教育委員會、人事部于1995年頒布的《關于在出版行業開展崗位培訓實施持證上崗制度的規定》,人事部、原新聞出版總署(現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同)于2001年頒布的《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原新聞出版總署于2002年頒布的《新聞出版行業領導崗位持證上崗實施辦法》,原新聞出版總署于2008年頒布的《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管理規定》等。上述系列規定、辦法的頒布,體現出國家層面對編輯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的重視,也恰好強化了編輯崗位培訓的作用,是編輯崗位培訓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運作的有力保障。

從出版單位角度來說,培訓類型日漸多樣化。主要分為入職培訓和職後培訓。入職培訓是目前大部分出版單位會采用的一種崗位人才初級培養方式,培訓對象為新入職員工(通常以應屆畢業生為主),設置的培訓内容能促使新編輯了解出版單位的整體情況與編輯出版業務基本流程,對指導其日後實際工作有一定幫助,因此十分必要。職後培訓可分為三種:一是定期召開交流會,同事之間互相分享編輯工作中的經驗教訓;二是邀請行業内專家學者舉辦專題講座,促使編輯在實踐中學,學以緻用;三是發揮編輯自主學習能力,在滿足一定工作年限後,積極參加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在取得出版專業職業資格後,接受繼續教育(且每年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累計不少于72小時)。出版單位這樣的培訓體系設置是編輯人才培養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培訓質量日益提高、系統性增強的具體體現。

再來看存在的問題。通過逐年開展的編輯崗位培訓,編輯的專業知識、業務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然而,在“互聯網+”時代,采用單一的傳統編輯崗位培訓方式的不足也日益凸顯,主要存在以下五個問題。

1.培訓師資庫建設滞後、缺失

培訓專家是培訓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培訓得以順利實施的根本保障。目前出版行業的培訓師資庫建設相對滞後,較為成熟、完備的培訓師資庫還遠未形成。筆者多年組織編輯培訓工作的體會是,培訓工作的難點在于前期準備階段對培訓專家的遴選與落實。在聯系、協調培訓專家的過程中,因培訓主題、培訓專家的時間與意願、培訓成本等因素,對培訓專家的選擇多處于被動狀态;欲尋找到理論素養較高、實踐經驗豐富、擁有培訓技能的專家絕非易事。近年來,業界有一定影響力的培訓專家頻繁出現在各類培訓活動中,這也從一個側面佐證了培訓專家選擇面偏窄的現狀。滞後、缺失的培訓師資庫建設制約着編輯崗位培訓工作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培訓内容設計“千人一面”

參與文化産品創造的編輯工作是一種具有較強個性化的創造性勞動,不同工作經曆和專業素養的編輯對培訓内容與培訓需求也各不相同。目前“一對多”的培訓内容設計,多是從組織者、培訓者的角度出發,與編輯的實際工作有一定程度的脫節,對受訓者的個性化、差異化培訓需求的關注度不夠。加之某些專家“場場飛”的狀況普遍存在,培訓内容缺乏新意,個别專家的授課内容未能做到及時更新,老生常談情況時有發生,受訓者隻是被動接受,其主體性難以得到有效發揮。作為擁有一定經驗積累的編輯,其學習取向與解決自身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及個人發展目标密切相關,而傳統培訓通常是重理論、輕技能,重講授、輕反饋,培訓者與受訓者之間缺乏積極有效的互動,難以滿足編輯個性化、差異化的培訓需求。

3.培訓方式安排固化單一

随着出版業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編輯需要不斷地學習,以豐富、積澱自身的專業知識,特别是數字出版知識,編輯亟須提升從事數字出版工作的能力,唯其如此,才能使自己盡快融入媒體融合這一大背景中。近年來,筆者在招聘編輯的面試中發現,越來越多的求職者将培訓機會、發展空間、專業成長等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這也說明編輯的職業發展和自我實現需求進一步增強,參與培訓的積極性是較高的。但在曆年培訓活動中,也經常會看到在聽課時看稿子的“一心二用”的編輯,還有相當一部分編輯根本不能保證正常出勤。究其原因,當前普遍采用的培訓時間統一、培訓地點固定的培訓方式,無法兼顧參訓編輯個體的工作任務、時間安排等實際情況,缺乏一定的靈活性。這種固化單一的培訓方式因無法較好地調和工學矛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編輯的培訓效果,也無法實現組織者的初衷。

4.培訓評估實施弱化、缺失

培訓評估是衡量培訓成功與否的關鍵,它有助于客觀地檢驗培訓的實際效果,掌握受訓者的培訓情況并發現存在的問題。科學量化、精準到位的培訓評估有助于培訓質量的提高。目前的編輯崗位培訓已形成前期申報培訓計劃、獲批後組織實施、培訓後提交總結報告、領證發證的封閉循環工作系統,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培訓前的需求分析、培訓中的過程監控,還是培訓後的效果評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或弱化或缺失的情況,未能達到以科學真實的數據統計做支撐,對編輯崗位培訓進行客觀理性、精準有效的評估分析。培訓評估弱化、缺失已成為編輯崗位培訓有效實施的瓶頸。

5.網絡培訓資源浪費

近年來,作為傳統編輯崗位培訓的補充手段,網絡培訓也發揮着一定作用。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網絡培訓隻是把傳統的課程搬到線上,往往是專業性強而趣味性、實用性較弱的“大頭像”模式的講座,加之交互性不強、網絡維護不利等因素,編輯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培訓效率低下,造成培訓資源浪費。

二、思考與對策

《出版管理條例》規定:出版單位實行編輯責任制度,保障出版物刊載的内容符合本條例的規定。由于編輯自身素質對其所生産産品的内容質量有重要作用,因此編輯崗位培訓的規範與合理就顯得尤為必要。針對上述目前在編輯崗位培訓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三點對策以供參考。

1.放管結合,适度強化出版行政主管部門的培訓管理職能

由于現有的編輯崗位培訓工作,缺乏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開發、有實效性的培訓組織開展、有數據分析支撐的培訓評估實施等方面的系統設計和整體規劃,因此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有必要組織培訓課程專家委員會,制定培訓課程标準,做好培訓課程組織與開發的頂層設計,負責培訓課程的開發、遴選及質量認定,為編輯崗位培訓的健康發展提供明确依據,夯實基礎。同時應積極吸納其他行業教育培訓工作的有益經驗,放管結合,采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出版研究機構、出版單位、高校、相關社會機構,培訓課程專家與資深編輯的優勢和作用,使培訓課程的開發工作健康、可持續發展。

2.嚴格按照行業管理要求來進行編輯崗位培訓的設計

出版行業開展編輯崗位培訓,是按照出版行業的崗位規範和培訓要求,對出版單位主要崗位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使受培訓者按相應教學計劃完成規定的全部課程并考核合格。要嚴格按照行業管理要求制定新形勢下的編輯培訓制度,形成從制度建設到内容設計的規範體系。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課程設置。轉變編輯崗位培訓課程固有的設計思路,使培訓課程更加多元化,具有新角度,适應新形勢,這樣有助于形成一批具有較高水準、符合編輯實際需要的培訓課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6年年底舉辦的編輯繼續教育培訓班,在課程設置上就頗為講究。既有“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解讀”“中國全球經濟治理大視野”課程,以開闊編輯的宏觀視野,也有“如何運用積極心理學減壓”課程,以幫助編輯放松身心,減輕工作壓力;既有“那些被忽視的編校知識”“量和單位的标準使用”等傳統編輯業務課程,也有“虛拟現實技術(VR)基本類别介紹及教育應用”“如何做好新媒體”等新技術課程,使編輯不僅學習到了傳統業務知識以便于更好地指導日常工作,也了解了新媒體的運作情況與流程,以适應“互聯網+”環境下的新要求。這樣的課程設置新穎、合理,從政策方向、發展趨勢、業務工作與性格形成和心理調節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綜合培訓,起到了較好的培訓效果,值得借鑒。

其次是師資力量。對于培訓課程教師的選擇,是非常有學問的,因為隻有選擇了“對”的教師,才能達到培訓的既有效果,真正讓編輯學有所得。以中國科學院院屬期刊編輯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為例,他們在編輯培訓中選取了高端權威的師資力量。授課教師包括科技期刊管理部門領導、科技期刊界資深專家學者、中科院院士、“首屆韬奮出版新人獎”得主和“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出版人物獲獎者、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知名教授、著名研究所的學者、我國科技期刊轉企改制典型代表、中科院期刊改革試點單位代表、國際知名出版商等。

再次是轉變編輯受訓角色。目前,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廣播電視領域正在逐漸轉變以往“自産自銷”的節目開發思路,走開門辦節目的路子,注重挖掘民間的豐富資源,将聽衆或觀衆變為節目主角,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不俗的市場反響。出版領域藏龍卧虎,在知識人才密集的出版單位中,編輯群體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編輯自身不斷豐富的工作經驗與專業素養,以及對于新技術手段的掌握與運用,有助于其突破以往隻是單純的培訓課程的消費者的角色,使其參與培訓課程的開發與創造成為可能。“高手在民間”,把潛在的培訓力量激發出來,激活、調動出版單位與編輯個體,甚至讓更廣泛的社會力量參與培訓課程的開發與建設,将會極大地緩解培訓資源稀缺與培訓課程内容建設不足的問題,拓展培訓課程資源、增強培訓課程的選擇性,使其處于不斷補充與豐富、優化與完善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滿足參訓編輯個性化、差異化的培訓需求。同時,會使一批資質好、潛力大的編輯脫穎而出,成長為編輯名家甚至編輯大家。所以,要注重轉變思路,深入挖掘出版一線的培訓資源。

3.創新“職業生涯導向”編輯崗位培訓模式

“職業生涯導向”的編輯崗位培訓,是以編輯職業生涯發展為指導方向的一種多樣性、多層次、個性化的培訓模式。它的核心在于将培訓與編輯的職業生涯發展相結合,強調根據編輯的職業發展需要來進行培訓的系統安排。

首先,發展取向是培訓觀念的更新。改變“培訓僅為面授,形式隻有上課”的固有思維,利用新技術推進編輯崗位培訓。如“慕課解放了知識生産力與知識傳播力”,慕課化的編輯崗位培訓,可以使編輯沖破時空制約的藩籬,從自身的興趣和需要出發,按照自己的步調和節奏,利用相對完整或零星的時間,自主選取适合自己的培訓課程,進行個性化學習。在接受培訓的過程中,編輯不再是靜态、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可以與培訓教師或其他參訓人員積極互動、經驗共享的。他們在網上的培訓足迹還會通過大數據的采集與分析,為培訓課程的調整與優化提供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客觀依據。這種形式從根本上改變了知識獲取的途徑,将會極大地彌補傳統培訓方式的不足。

其次,加強校企合作,促進雙向人才培養。如與相關學科權威高校合作,讓高校教師走進出版單位,成為編輯崗位培訓主講教師,将其理論知識傳授給編輯,使編輯在實踐工作的同時,加強自身理論修養;編輯也可走進高校,将自身編輯工作經驗傳授給在校學生,同時可與教師展開互動交流。這是雙向互動培養的一種方式。2014年1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與武漢大學合作成立“中國教育出版研究中心”,标志着校企合作進一步加強,産學研融合進一步深入。這種合作除了滿足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武漢大學的事業發展,更是為雙方人才培養所需,從而更好地為行業和整個出版事業服務。教學科研領域對實踐經驗不斷的總結與升華提高、對編輯人才的培養和輸出,都會進一步推動出版事業的發展。因此,出版機構和教學科研機構作為出版事業發展的兩支重要力量,應該不斷加強、創新合作方式。

三、結論

2015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這就對編輯出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對編輯隊伍建設和編輯素養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總的來說,我們的編輯崗位培訓制度建設是在不斷完善的,整體培訓形勢是有序的,培訓内容也日趨豐富,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應引起注意。在今後要繼續加強對編輯崗位培訓的重視,因為培訓質量直接關乎着編輯隊伍建設和出版行業的未來。當然,對這種培訓的重視不能僅僅局限于普通編輯,對出版單位的各級管理人員的培訓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要以編輯崗位培訓工作為抓手,提升編輯的基本素養,打造一支強有力的編輯隊伍。

參考文獻:

[1]湯敏.慕課革命:互聯網如何變革教育?.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杜積西,嚴小芳.慕課:重新定義學習.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

[3]陳天祥.人力資源管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

[4]李翠霞,田宏,梁永霞.淺談中國科學院院屬期刊編輯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科技與出版,2015(1).

[5]羅雯瑤.職業生涯導向的期刊編輯培訓模式構建.科技與出版,2015(4).

(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