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新形勢下出版企業編輯人才培養機制探析

新形勢下出版企業編輯人才培養機制探析

時間:2024-11-08 01:40:02

[摘要]随着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和其他産業的融合發展,出版業的競争生态将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對出版企業編輯的從業素質也相應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準。文章着重從編輯職稱體系、編輯崗位體系、編輯培訓體系、編輯激勵體系、編輯考核體系五個方面闡述如何建立科學、系統的人才培養機制,從而更好地推動編輯轉型。

[關鍵詞]出版企業編輯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号]G23[文獻标識碼]A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的視野和能力決定了企業的核心競争力,對于文化創意産業而言,人才更是企業長遠發展的無形資産。2015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财政部聯手推出《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創新内容生産和服務,加強重點平台建設,擴展内容傳播渠道,拓展新技術新業态,完善經營管理機制,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等六大重點任務,強調要将傳統出版的專業采編優勢、内容資源優勢延伸到新興出版,引導市場加快發展新業态。這将深刻影響圖書出版行業的競争生态,同時對編輯人才的從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大背景下,遵循編輯成長規律,建立科學、系統的人才培養機制,推動編輯成功轉型,是出版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編輯職稱體系建設

職稱是影響編輯職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完備的編輯職稱體系,有助于企業整體人才素質的提升。可從兩方面入手加強編輯職稱體系建設。

一是重視現有的職稱體系。1986年,中央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出台了《出版專業人員職務試行條例》,對編輯的職稱序列進行了明确規定。随着行業發展,職稱體系進一步完善。2001年8月起,國家對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實行職業資格制度,正式将其納入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制度的統一規劃,并規定初級資格為行業上崗證,可聘任助理編輯(助理技術編輯或二級校對)職務;中級資格為出版企業某些關鍵崗位工作的必備條件,可聘任編輯(技術編輯和一級校對)職務;高級資格(編審、副編審)則實行考試與評審結合的評價制度。職業資格制度的實施,是順應市場化運作需要的結果。随着出版單位轉企改制進程的推進,原事業體制下傳統的職稱觀念在弱化,而行業對編輯隊伍的要求卻日益提高。規範化的人才評價标準體系出台,為産業發展提供人才評價服務,有助于行業整體人才素質的提升。從近16年來的實施情況看,出版企業在逐步适應這一行業變化和要求,強化職稱意識和職稱管理。例如,有的出版企業認識到職稱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同時因為初、中級職稱相對普遍,不僅對通過率有嚴格的指标要求,而且為編輯提供備考培訓。但是從行業目前普遍情況看,高學曆人才比比皆是,高級職稱占比卻不高,具備二、三審資格的副編審、編審人員成了一些出版單位的稀缺人才。從這一角度來說,人才隊伍建設既要進一步夯實人才底座,擴大初、中級職稱人員的規模數量,也要通過相應的措施,有計劃地提高高級職稱人才的比例。

二是緊跟行業發展,鼓勵和支持編輯參加一些新的職業能力考試,為人才能力的評定提供多個參考維度。例如,數字傳播産業的發展,催生了數字編輯這一新興職業。據了解,目前國内數字編輯大多分為兩種:一種是由傳統編輯轉型而來,他們憑借在出版企業或傳媒公司的工作積累獲得了足夠的編輯經驗,在數字出版時代因對新的傳播方式躍躍欲試而選擇成為數字編輯。另一種則是來自互聯網公司,這些人擁有較多的互聯網運營經驗,對數字化産品、市場較為敏感。[1]但是對這類人才存在“招聘主要憑經驗,評價缺乏科學标準”等問題。2016年,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采用“個人申報、社會評價、單位擇優聘任”的方式,在全國率先開展數字編輯職稱評定工作,為北京地區數字編輯領域專業技術人員開辟人才評價通道,惠及數十萬的從業者。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為數字編輯人才提供發展的空間和平台,同時為數字編輯建立了準入機制。

從這一角度而言,企業的編輯職稱體系建設需要與時俱進,吸納和借力最新的評價指标,實現人才的有序培養、引導、發現、吸引和選拔,達到激活存量、實現增量的目的。

二、編輯崗位體系建設

編輯崗位體系涉及人力資源的有效分配、人才梯隊建設等多個方面,是出版企業穩定運營的有效保障。科學合理設置崗位序列,使人才縱向可以向本序列高層次崗位發展,橫向可以在不同崗位序列間競争,從而形成縱向暢通、橫向貫通的崗位發展通道。在這個體系建設中可重點參考兩個維度。

一是業務能力維度。雖然不同出版企業對于編輯崗位的職責劃分不盡相同,但編輯的職業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需要通過最基本的學習積累,才能一步步成長為優秀編輯。一般而言,新入職編輯經過兩三年的曆練,可以成長為合格的基礎編輯;基礎編輯經過三五年的摸爬滾打,基本達到成熟編輯水平;成熟編輯再經過五到八年的時間,可實現向優秀編輯的躍升;而優秀編輯經過時間的沉澱,人脈資源積累、綜合素質提升等達到一定高度和層次,逐漸成為相應業務領域的行家裡手,樹立起在業内的影響力。

二是知識結構維度。出版産品的門類豐富多樣,每一個細分領域都需要相應的專業知識背景作為支撐,因此在産品建設方面,需要根據産品闆塊的近、中、遠期建設規劃,有針對性地招聘、培養專業人才,統籌專業人才的配置結構,實現編輯力量與産品闆塊發展的最優配比。專業體系架構精幹或完備的編輯團隊,往往表現為産品闆塊的發展前景好或者後勁足。為了充實編輯隊伍力量,也有不少專業性強的出版企業以外聘專家顧問團的方式,通過内外部編輯合力,确保出版物的内容質量和專業水準。

結合編輯的職稱情況與實操能力,出版企業由此可以确定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崗位體系。通過老、中、青編輯力量的有序銜接,團隊知識結構的均衡布局,使人才儲備處于良性循環狀态,為出版企業發展提供持續、優質的人才保證。

三、編輯培訓體系建設

培訓是開發和提升人才價值的基本手段。出版企業的培訓不僅要立足編輯基本技能,更要緊跟“互聯網+”的發展趨勢,結合新技術、新媒體的應用,建立科學、全面、立體化的培訓體系,切實增強編輯的業務能力、管理能力、經營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人才隊伍向現代企業化和市場化轉型。

一是加強職業基礎素養培訓。編輯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很強的工作,編輯政治水平、思想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編輯工作質量的高低、所編輯的圖書質量的高低。因此,出版企業要将正确出版導向放在首位,不僅要開展好有關行業行規、企業規章制度、工作流程、職場基本禮儀等方面的常規培訓,更要着重地加強政治素養培訓,從源頭、基礎切實增強編輯在時事政治、黨史黨建等方面的理論素養,增強思想政治高度和敏銳度。比如與相關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政府智囊機構等建立聯系、合作,定期邀請專家舉辦理論講座,或者借助這些機構搭建的理論交流平台,讓編輯廣泛參與各類理論研讨活動,熟悉了解最新的政策解讀、理論動态。隻有培養一支思想政治理論過硬的編輯隊伍,才能深刻領會和準确把握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确保出版工作有序、健康發展,在主題出版、重大選題等方面不斷推出有高度、有厚度,并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産生一定影響力的精品力作。

二是加強職業基礎技能培訓。我國的編輯類專業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且源源不斷地培養了一批對編輯規律有系統了解和研究的專業人才,但出版品類的多元,決定了編輯團隊需要具備多元的知識背景。加入出版行業的新編輯往往缺少一定的編校技能,在事業體制下,出版社多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來實現編輯技藝的傳授。在市場化運作的出版企業中,企業内部培訓成為主要方式,更重要的是依靠日常工作經驗的長期、持續積累。還有一些企業如中國出版集團、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等将導師制或雙導師制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納入編輯人才培養計劃,并制訂配套的落實制度。除了加強編輯基礎技能培訓之外,相應的拓展技能培訓也要緊跟而上,有針對性地從編輯業務、市場營銷、經營管理、通用職業能力等多處着眼,開展專題、專項培訓。

三是加強編輯輪崗培訓。通過編輯在流程鍊上不同環節的鍛煉、學習,熟悉不同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在換位思考中強化團隊協作,同時通過對前後環節的了解,增強業務全局觀和統籌能力,以此達到技能疊加、開拓思路、提升綜合能力的作用,實現向複合型編輯人才的轉型。常見的編輯輪崗培訓有三種:一是編輯去校對部門輪崗,增進編校互動,有助于強化編輯的質量意識,是提高圖書内容質量的重要一環;二是編輯去市場部門輪崗,增進編發互動,有助于編輯熟悉渠道建設的規律和方法,了解營銷推廣的技巧和手段,建立市場的視角和維度,從而更加精準地指導産品研發;三是強化市場調研甚至去書店店面值崗。

四、編輯激勵體系建設

有競争力的激勵體系是吸引、留住優秀人才,實現企業與員工雙赢的重要手段。激勵體系可從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方面設置關鍵的參考指标。

1.薪酬福利

據北京衆達樸信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發布的《2011年出版行業薪酬福利調研報告》顯示[2],2011年出版行業主動離職率中位值達到15.8%,處于全行業中位以上。其中薪酬福利待遇是離職率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見,要想留住優秀人才,實現出版企業未來高速發展,具有吸引力的薪酬福利體系必不可少。綜觀世界一流企業在這方面的經驗做法,大緻可總結為以下三點:一是有明确的與公司經營戰略、企業文化保持高度一緻的薪酬戰略,二是有透明的、具有活力的薪酬制度,三是福利待遇逐步走向貨币化和社會化。建立與市場化相适應的薪酬福利體系,做到畫好“餅”、烙好“餅”和分好“餅”,對于剛轉企改制的出版企業來說,任重道遠。要在充分借鑒先進企業優秀的、成熟的模式基礎上,認真研究《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等一系列改革文件中有關人力激勵方面的最新精神,搭乘利好政策的快車,在薪酬體制改革方面順勢而動,積極有為,真正建立起适合創意人才聚攏、培養和長期發展的薪酬體系。例如中國出版集團針對優秀編輯人才,就嘗試實施文化津貼、學術休假、帶薪考察、“崗位特區”“薪酬特區”等傾斜政策,探索智力入股、期權激勵、個人項目持股等激勵方式。[3]

2.編輯榮譽

榮譽是職業尊嚴的體現,從行業整體來看,宣傳系統、文化系統等針對編輯成就或圖書内容質量設定了各類、各級榮譽稱号和獎項,比如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四個一批”人才、韬奮出版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等,這些是區分和評定編輯優秀等級的重要标準,同時是編輯的重要努力目标之一。除此之外,不少出版企業制訂了配套的榮譽制度。例如從2007年以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建立了“首席專家”制度,先後有多位專業人才被任命為首席編輯[4],作為出版社對編輯能力的一種認可。通過在編輯團隊内部樹立标杆,以對編輯隊伍整體産生壓力、拉力和推力。[5]又如,北京出版集團通過出台優秀出版物獎勵辦法、社會獲獎出版物獎勵辦法等配套制度調動編輯積極性。一方面,對榮獲各類社會獎項的圖書給予一定獎勵;另一方面,根據集團情況設置了一些内部獎項,比如優秀暢銷書獎、優秀常銷書獎、優秀品牌拓展(創新)獎、優秀版權輸出獎等,進一步豐富榮譽體系。

除此之外,還應打造編輯品牌。編輯品牌是近年來的新提法。編輯智力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産,同樣需要樹立品牌并有計劃、有步驟地去宣傳推廣,有助于增強編輯的職業榮譽感和歸屬感。圖書品牌的打造主要面向渠道和終端讀者,編輯品牌則主要面向上遊作者。在不斷開發名作品的基礎上推出編輯名家、編輯大家,以名家、大家的号召力和影響力,聚攏優質内容,聚攏優秀作者,策劃推出引領市場、引領閱讀風潮的扛鼎之作,進而廣泛聚攏讀者,是出版企業内容建設的重要一環,是建立企業編輯品牌體系的要義所在。近年來,一些出版企業開始在打造編輯品牌上有所發力。例如,社科文獻出版社提出“名編輯工程”,截至2015年11月,已有4位名編輯和8位後備名編輯人選。[6]中國出版集團提出了主業發展“創新十策”,其中就有“百名優秀編輯人才計劃”,明确提出要在三至五年内,通過公平遴選、重點培養、動态調整等多種手段,努力造就100名思想導向正确、文化情懷深厚、市場眼光敏銳、職業品質優秀的編輯;培養一定數量的具有冷思維、冷眼光、坐得住冷闆凳,專注于精品力作、扛鼎之作的“三冷”編輯。[7]北京出版集團則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确提出以産品品牌、編輯品牌、活動品牌、閱讀品牌、出版品牌構築企業品牌的戰略思路,以提升市場競争的附加值。

五、編輯考核體系建設

圖書産品的雙重屬性決定了出版企業要從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角度制訂切實可行的考核指标。既要通過各類獲獎和重點項目數量來體現精品生産的貢獻和價值,又要考量每一個産品的投入産出比,通過印數、回款等一系列可量化的經濟指标來反映編輯的工作成果。

1.社會效益指标

側重精品生産力,考量産品在服務大局、文化傳承方面的作為和貢獻。可重點參考以下指标:一是入選重點出版物、重點出版項目的數量。可依據項目的獲批級别和獲批金額,确定權重分配比例。例如國家級的有國家出版基金、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入庫項目、“三個一百”(人文社科、科學技術、文藝少兒)原創圖書工程、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絲路書香工程重點翻譯資助項目等,市級的有由各地新聞出版廣電局或者文化監管部門支持的原創文學工程、文化産業發展專項扶持項目等,企業内部也有年度重點選題或者董事長基金、總編輯基金支持的重大出版工程等。二是國家級、地市級以及行業相關獎項的獲獎數量。如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等大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年度“大衆喜愛的50種圖書”、年度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活動等,根據獎項的影響力和重要性确定評分标準。

2.經濟效益指标

側重産品的市場傳播力,考量産品在渠道中的影響力和讀者中的受歡迎度。可重點參考以下指标:一是編校字數。這是編輯基本工作量的體現,是考核其他經濟指标的前提和基礎。二是造貨品種、造貨碼洋、總印數。反映的是編輯個人的生産量。綜合前兩者,可以看出編輯對編輯部或者産品線整體品種、規模的貢獻情況。三是圖書銷量。反映銷售能力和大衆讀者喜愛度。可按銷售冊數分為多個等級,設置有梯度的評分線。四是重印書、再版書比例。反映單品效益。五是市場占有率與排名。反映市場覆蓋面,可參考開卷、東方數據等第三方監測數據。這三個指标尤其适合對熱銷圖書或者暢銷圖書的考核,通過綜合各方數據,可以清楚明了地反映出圖書産品在市場的表現情況。六是回款。結合生産投入,可以得出資金周轉率,這是考核投入産出效率最重要的指标,尤其适合項目制的編輯團隊。

總而言之,内容生産非一日之功,需要十年磨一劍的執着和定力。相應地,編輯人才的培養是個系統工程,要從企業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角度出發,尊重編輯成長基本規律,建立蓄水涵養的思路,多方入手、多點着力,為編輯的成長營造良好氛圍,搭建廣闊空間。而編輯的成長,即是企業的成長,通過成熟完備的體系建立起編輯人才與企業的良性互動,亦能成就企業美好的未來。

注釋:

[1]任曉甯.數字編輯:呼喚規範的職稱評定.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04-19.

[2]2012年出版行業薪酬現狀分析[EB/OL].[2012-08-09]http://news.xinhuanet/book/2012-08/09/c_123556089.htm.

[3]譚躍.出版中國夢與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創新十策”.中國圖書商報,2013-05-08.

[4]龔莉.“首席專家”制度與出版品質.中國編輯,2016(3):4-7.

[5]鐘邊.培養編輯人才出版文化精品——中國編輯學會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及全國宣傳部長會議、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工作會議精神座談會紀要.中國編輯,2016(2),83-87.

[6]楊群.做好高質量專業學術出版.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5-11-03.

[7]譚躍.出版中國夢與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創新十策”.中國圖書商報,2013-05-08.

(作者單位:北京出版集團)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