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庵的革命曆史悠久。近代以降,内憂外患的中國大地上,革命大潮明流暗湧。小小的慈悲庵因僻處北京城南,幽靜雅緻,人煙稀少,成為許多愛國志士和革命家的秘密集會之所。鴉片戰争時期的林則徐、龔自珍、魏源、黃爵,戊戌變法時期的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辛亥革命前的秋瑾,民國初年的孫中山等,都将名字與慈悲庵聯系在了一起;更有毛澤東、李大钊、周恩來、鄧中夏等著名共産黨人在此留下革命足迹,為這間清靜古刹塗上了鮮紅的時代色彩。陶然亭慈悲庵以“國民革命的搖籃”之稱,在人們的心目中成為北京的一處革命聖地。
1920年1月18日,毛澤東與“輔社”在京成員來此集會,商讨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鬥争,會後于慈悲庵山門外槐樹前合影留念。1920年8月16日,周恩來率領11名覺悟社社員來京,請李大钊指導并幫助聯絡進步團體,在慈悲庵北廳舉行的天津覺悟社、少年中國學會、曙光社、北京工讀互助團、人道社五團體會議,商議改造聯合問題。1921年李大钊,租賃慈悲庵兩間南房,在此進行秘密活動,鄧中夏、恽代英、高君宇等常來此參加會議。
解放後,依據毛澤東主席“陶然亭是燕京名勝,要妥為修繕保留”的指示,于1952年對陶然亭地區進行全面整理,辟為人民公園。1978年8月,陶然亭慈悲庵因其曆史文化價值和革命意義,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同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重修慈悲庵,并設立陶然亭革命紀念館,保留了古建原貌及李大钊、毛澤東、周恩來等近現代曆史上進步人士和革命家在此活動的舊迹,按原狀恢複了李大钊居住舊址、周恩來紀念室(即五團體會議舊址)、補植了山門前的古槐。1979年10月29日,中國革命博物館和首都博物館聯合在此紀念李大钊誕辰90周年。
2015年,為加強文物古建再利用,以慈悲庵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紅色文化精髓,陶然亭公園籌辦“紅色夢·慈悲庵革命史迹展”。此次舉辦的“紅色夢”展覽共分為五個展廳,也對觀音殿和文昌閣的場景進行了曆史複原。展覽回顧了中國共産黨成立前的早期革命活動,揭示當時志士仁人探索、追尋、實踐拯救中國的坎坷之路的精神風貌,激勵中國人民追逐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夢想。
第一展廳主要介紹近代進步思想進入中國背景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鴉片戰争爆發,止于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曆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曆史。鴉片戰争後,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時中國也在資本主義列強的入侵和不平等條約的屈辱中開啟了現代化之門,不斷傳入的外國思想文化對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從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是民族覺醒和民族複興的大跨越階段。在這個階段,階級大對決,社會大動蕩,曆史大變革。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民國建立;随後的幾年中,中國思想界處于抑郁和迷茫之中。
1915年,中國滿布陰霾的天空中響起一聲春雷,爆發了一場崇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猛烈抨擊幾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中華民族的大覺醒,是中華民族複興力量的大提振,對中國現代和當代曆史都具有深遠影響。伴随着翻天覆地的曆史巨變,中華文化經曆了劇烈碰撞和曲折發展。在現代中國的一系列文化運動中,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及中國共産黨主導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實踐,代表了中國新文化的發展方向。經過五四愛國運動,中國人民有了新的覺醒。特别是青年中的一批先進分子,以救國救民、改造社會為己任,重新考慮中國的前途,探求改造中國社會的新方案。他們紛紛撰寫文章、創辦刊物或成立社團,以介紹、傳播和研究國外的各種新思潮。五四運動後,在新思潮大量湧現、諸多學說流派争鳴鬥勝的形勢下,馬克思主義以其高度的科學性和革命性逐漸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早在清末民初,一些來華的外國傳教士、中國資産階級知識分子和中國無政府主義者就在報刊上對馬克思、恩格斯及其理論作過零星的介紹。但他們對這一科學理論的了解和認識是非常膚淺和片面的,他們的介紹一直沒有引起人們的特别關注。毛澤東曾指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甯主義。”十月革命後,以李大钊為代表的先進分子開始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
第二展廳主要複原了李大钊生前居住的舊址場景,并且圖文并茂的介紹了李大钊的生平。李大钊是中國第一個傳播馬克思主義并主張向俄國十月革命學習的先進分子。1918年,他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論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與1789年法國資産階級革命的本質區别,指出:“俄羅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紀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會主義上之革命”,同法國大革命預示着世界進入資産階級革命時代一樣,俄國十月革命預示着社會主義革命時代的到來,是“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他在同一年寫的《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克的勝利》兩篇文章中,熱烈地贊揚十月革命,指出無産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是世界曆史的潮流。1919年10月、11月,李大钊分兩期在《新青年》上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該文充分肯定馬克思主義的曆史地位,稱其為“世界改造原動的學說”。與以往一些文章對馬克思主義所作的片斷的、不确切的表述不同,李大钊的文章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該文的發表,不但表明李大钊完成從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而且标志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進入比較系統的傳播階段。
第三展廳主要介紹五四時期的進步團體。在中國反帝反封建革命風起雲湧的五四時期,全國各地湧現出一批進步社團。這些由當時先進青年組織的團體積極研究和傳播新思潮,探索社會的改造,開展愛國活動,推動了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愛國運動的發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五四時期,人數較多、影響較大的社團有新民學會、少年中國學會、國民社、新潮社、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覺悟社等。新民學會是五四時期出現較早的一個社團,其成員雖都是湖南青年,但影響遠遠超出了湖南省界。毛澤東、蔡和森是新民學會的主要發起人,成員還包括李維漢、向警予、蔡暢、謝覺哉等為創建共産黨做理論上和組織上的準備。在他們的影響下,不少會員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後來參加了共産黨。少年中國學會是“五四”時期一些不滿現狀、主張社會改造的青年組成的,發起人是王光祈、周太玄、李大钊、陳愚生、曾琦、雷寶菁、張夢九。國民社團結了許多具有愛國思想的青年知識分子,其中許多人都是五四學生愛國運動中的骨幹和組織領導者。此外,北京大學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武漢的互助社、利群書社、北京工讀互助團等,在五四時期也都比較著名,影響較大。
準提寶殿
五團體會議舊址
李大钊紀念室
李大钊與憲法公言社同仁合影
少年中國學會部分會員合影
1920年,毛澤東與輔社同人在陶然亭第四展廳複原五團體會議場景。1920年8月16日,周恩來攜覺悟社會員來京尋求幫助,在李大钊的促進下,覺悟社與少年中國學會、曙光社、青年互助團、人道社在慈悲庵召開會議,商量各團體加強聯絡事宜。鄧穎超報告了覺悟社的組織經過和一年多的活動,周恩來闡述了覺悟社年會上提出的“聯合改造”的意義,李大钊在會上作了指導。會後發表了《聯合改造的宣言》和《改造聯合約章》。在五團體會議上,李大钊提議各團體應标明主義,以後應大力加強聯絡等。由于在謀求主義問題上不能統一,實際上這種聯合并沒有實現。但李大钊提出的統一思想、明确主義的主張,促進了社團在思想信仰方面的團結和統一,促進了以馬克思主義以及其它各種新思想的廣泛傳播。
第五展廳主要介紹中國共産黨成立。俄國十月革命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中國的先進分子李大钊、陳獨秀、毛澤東等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并把它與中國正在發展的工人運動結合起來。他們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講解革命道理,組織工人進行鬥争。在這個基礎上,各地先後成立了一些黨的早期組織,這些地方分别是上海、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此外,旅居日本和法國的中國共産主義者也成立了共産主義小組。各地共産主義小組建立後積極開展工作,推動了馬列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由此,正式成立中國共産黨的條件已經成熟。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裡3号(後稱望志路106号,現改興業路76号)召開。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2人;後因有法國搜查人員介入,會議被迫終止,轉至嘉興南湖一艘船(紅船)上進行,最終圓滿落幕。黨的“一大”通過的黨綱主要内容有:确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産黨;黨的性質是無産階級政黨;黨的奮鬥目标是以無産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産階級的政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承認無産階級專政,直到階級鬥争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黨的組織方面的規定為,在全黨建立統一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地方組織必須接受中央的監督和指導等。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以馬克思列甯主義為其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産階級政黨。中國的無産階級因此有了戰鬥的司令部,中國的勞苦大衆從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紅色夢—慈悲庵革命史迹展”的曆史場景複原包括觀音殿和文昌閣,根據張次溪《陶然亭小志》提到的“觀音殿,凡三楹。殿内正奉三大士泥塑像”并參考北京地區同時代的三大士(觀音、文殊和普賢)與文昌帝君造像,陶然亭公園以19世紀20年代的慈悲庵(延續清朝破舊寺廟風格)為背景,本着修舊複舊的原則,對觀音殿和文昌閣進行了複原,包括佛像、供桌、祭品等室内場景。曆史場景複原的主要目的是渲染1920年前後毛、周、李等在此時的破敗風貌,使此二殿成為本展覽的最大的環境背景,讓曆史場景具象化,展示建黨早期革命者在慈悲庵探索、追尋拯救中國坎坷之路,開展秘密革命活動的曆史,同時激勵現代人沿着前輩足迹,追逐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北京市陶然亭公園管理處供稿)
責任編輯:韓少玄
第二展室
第四展室
李大钊緻周作人信劄
李大钊、周恩來等在“五團體”聯席會議上
覺悟社社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