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何紹基年表

何紹基年表

時間:2024-11-07 10:43:15

□劉剛[清]何紹基臨《夏承碑》(局部)25.1×3095cm紙本遼甯省博物館藏釋文:累葉牧守,印绂典據十有餘人,皆德任其位,名豐其爵,是故寵薰。著于曆世,策祿傳于王室。君鐘其美,受性淵懿,含和履仁,治詩尚書,兼覽群籍,靡不尋暢。州郡更請。子貞何紹基。1799年嘉慶四年己未1歲

何紹基與孿弟紹業于十二月初五日寅時生于道州東門外東洲農舍。父何淩漢(1772-1840)課徒鶴鳴軒中,每年所入三四十金。母廖夫人(1767-1849)勤儉持家。

1801年嘉慶六年辛酉3歲

父何淩漢拔萃入京都取貢生。紹基與兩弟随母住西鄉小坪村舅父廖輯侯家。

1802年嘉慶七年壬戌4歲

随母仍寄居舅父家。父淩漢朝考一等,為吏部七品小京官,文選司行走。

1805年嘉慶十年乙醜7歲

父淩漢中一甲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假歸東門村。

1806年嘉慶十一年丙寅8歲

随父母入京,依父讀書。“憶我八歲時,便上長安道”(《送黃惺溪太史南旋》)。

1807年嘉慶十二年丁卯9歲

在京濡染家學。“是年吾九齡,初來自鄉谷,尚記誡兒語:不許出書屋”(《飛來寺敬觀先公丁卯年詩卷次原韻書後》)。父淩漢充任丁卯科廣東副考官。

1811年嘉慶十六年辛未13歲

以錢塘孫鏡塘為師。冬《送孫鏡塘師就館灤州》句有“回思教愛深,牽衣淚如注”。

1812年嘉慶十七年壬申14歲

始露才華,得阮元、程恩澤賞識。

1814年嘉慶十九年甲戌16歲

在京濡染家學,“憶餘十六歲時,先公官少司成,十八省癸酉科選拔生肄業成均者彬彬然執贽門下,餘得盡識其才俊,為餘有交遊之始”。(《徐柳臣前輩壽詩并序》)

1816年嘉慶二十一年丙子18歲

“應京兆試取謄錄。”(何慶涵《先府君墓表》,以下簡稱《墓表》)拜張掖垣為館師。

1817年嘉慶二十二年丁醜19歲

在京就學于張掖垣師。秋,張掖垣歸湘。詩有《生日書懷》,中有句雲:

“唯書愛最真,坐卧不離手。架上三萬簽,經史任所取。”“少小不努力,老大呼負負。讀書須及時,吾年已十九。”

1818年嘉慶二十三年戊寅20歲

仍居京。所聘張氏女,未婚而逝。“始讀《說文》,寫篆字。”就學于顧耕石師。(《書鄧頑伯先生印冊後》)

1819年嘉慶二十四年己卯21歲

父淩漢典福建鄉試。

冬,就姻鳳台縣署。“配陶氏甯鄉候選知縣陶章泗女”(《宗譜》)。

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庚辰22歲

春,攜妻陶氏自山西鳳台縣入都。詩有《為朱叔明題畫蝦》《題盛尹齋清溪遇鶴圖》等。

1821年道光元年辛巳23歲

秋,回湘應鄉試。與弟紹祺回故鄉道州。七月二十日得子,取名慶涵,字伯源。詩有《身中無事出手镌印觀之》。

1822年道光二年壬午24歲

父淩漢任壬午科山東主考官,留督學政。

秋,與包世臣、龔定庵、黃修存、弟紹業嘗聚陳秋舫處,有《陳秋舫屬題秋齋餞别圖》。秋杪,紹基與兄弟奉母出都至山東。

1825年道光五年乙酉27歲

春,于濟南得孤本《張黑女墓志》及《石門頌》拓本,并常攜帶在身邊欣賞。秋初,回湘參加鄉試未中。詩有《書韓蘇石鼓歌後》。

1826年道光六年丙戌28歲

春,父淩漢任順天府尹,舉家移京。何紹基在湘補諸生,後返京。(《墓表》)

1827年道光七年丁亥29歲

第二次回故鄉道州。是夏,與弟紹業出遊開封,于汴中獲《宋拓薛少保書信行禅師碑》孤本,冬初獲《天發神谶碑》拓本。書《郏縣歐陽公祠碑》。

1828年道光八年戊子30歲

與紹祺第三次回道州。回湘應鄉試,“秋間,補廪膳生”。(《墓表》)詩有《大人命題顧南雅丈畫唐梅》《武侯八陣圖》等。

1829年道光九年己醜3l歲

居北京,包世臣為何紹基跋《張黑女志拓本》數則。與林則徐、魏源、顧莼、徐松、陳潮等交往。赴龔自珍家觀龔重摹《宋刻王獻之洛神賦九行》。

1831年道光十一年辛卯33歲

為回湘應鄉試,春間與弟紹祺歸湘,曾駐吳門。得《道因碑》。秋,取優貢生,學政為邵甲名(丹畦)。詩有《明窗小楷》《楊紫卿祝融峰觀日出圖》等。

父淩漢署兵部右侍郎,旋遷工部右侍郎,署禮部左侍郎。典辛卯科浙江鄉試,留督學政。紹基随侍。

1832年道光十二年壬辰34歲

春仲,随父按試甯波,登範氏天一閣欣賞《圉令趙君碑》及《劉熊碑》等。秋,回京應試,時十八省貢生以朝考鹹集京師,一時交遊極盛。試畢南行,至焦山,冒雪手拓《瘗鶴銘》。跋《小字麻姑仙壇記舊拓本》,詩有《題張淵甫靜觀齋四圖》,作楷書《泉山墓表》。

1833年道光十三年癸巳35歲

春仲,遊杭州定香亭,結識釋達受(六舟);旋過吳門,訪徐問遽、陳碩甫、江鐵君、李也卿等,獲睹《智永千字文》宋人初拓本。

1834年道光十四年甲午36歲由京回湘應鄉試,秋居長沙,卧病逾十旬。冬至吳門,谒林則徐,相與論書。跋《宋刻十七帖》。詩有《題熊雨胪同年讀書延年圖》,并書楷書橫額。

1835年道光十五年乙未37歲

夏,回湘應鄉試,榜發得中解元。“乙未恩科主試吳晴舫、王春绶兩先生以府君後場精博,拔置第一。”(《墓表》)谒吳榮光,得觀其所藏金石書畫,并為題跋數十件。納妾王氏瓊箫。(《何蝯叟乙未歸湘日記》)詩有《湘臯丈命題賢祖松堂讀書圖》,跋《小字麻姑仙壇舊拓本》,作《江南河道總督張公墓志銘》。

1836年道光十六年丙申38歲

“丙申恩科成進士,廷對策為長文襄、阮文達兩相國所激賞,已置大魁,因語疵抑落二甲第八名,改庶吉士。”(《墓表》)入庶常館學習。阮元、穆彰阿為教習。女(王氏所生)韶雲出生。作楷書七言聯“祝歐陽坦齊壽”,跋《魏氏重刻争座位帖》。

1837年道光十七年丁酉39歲

是年在翰林院庶常館學習。撰《兵部左侍郎史公墓志銘》《贈光祿大夫劉公神道碑銘》。臨《顔真卿争坐位帖》。

1838年道光十八年戊戌40歲

初夏,散館一等,授翰林院編修、武英殿協修。五月作序送阮元予告歸裡。書贈《問鷗十二言聯》。

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4l歲

上半年任職史館,充武英殿總纂。五月奉命典福建鄉試正考官。父淩漢調任戶部尚書、充順天鄉試副考官。父子同持文柄,時論榮之。

孿弟紹業卒于十一月二十日,年僅41,紹基作《仲弟子毅哀辭》。跋《黃忠端公榕壇問業手稿冊》。

1840年道光二十年庚子42歲

父淩漢于二月五日病逝,特旨贈太子太保,賜祭葬,谥文安。

“其年八月,孤子紹基等奉柩由潞河舟行南歸。十二月二十一日抵長沙,二十四日厝居于南門外洪恩寺。”(《夢地記》)楷書宣宗遣太常寺卿元祿《谕祭兩江總督陶澍碑文》。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辛醜43歲

四月,紹基等葬父于長沙河西谷山九子嶺(今望城)。行書《蘇東坡詩四屏》。撰書《贈資政大夫王公槐康墓表》。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壬寅44歲

是年冬,入都供職國史館。“服阕後直國史館兼辦傳志,每三六九館期風雨無間”(《十九日到史館作》)。得長孫于金陵。“慶涵公長子諱維樸生道光壬寅四月二十八日辰時。”(《宗譜》)為曾國藩祖父母作壽文屏。跋《敦煌太守裴岑紀功碑考》《皇甫君碑宋拓本》。詩有《題虞文靖書訓忠碑記後》。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癸卯45歲

供職國史館。夏,集同人創建顧炎武先生祠“于城西慈仁寺之隙地,軒亭靜奧”。(《重刊宋元學案書後》)為湘陰李概仲雲書小楷《太上黃庭内景玉經》冊。詩有《倪雲林詩草冊為羅六湖題》《題宋人九老圖》。為叙齋行書“涪老詩”卷。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甲辰46歲

供職國史館,顧亭林祠二月二十五日舉行初祭禮。與祭者有何紹基、苗夔等14人,俱為當時名士。五月初一,奉命充貴州鄉試副考官。九月榜發,得四十賢,黔中人士盛稱得士之盛,前所未有。七月至沅州阻雨,種竹于行館,書“玉筍堂詩”刻石。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乙巳47歲

任國史館纂修。是年,《使黔草》刻印成書,為詩集作序者有朱琦、梅曾亮、苗夔、張穆等七人。詩有《題瘗鶴銘寄還楊龍石》等。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丙午48歲

供職國史館,充提調。“因館中照例進書,皆一品二品大臣傳,無三品以下傳,雖經高宗屢次嚴旨申谕,史館仍因循至今。因創拟條例,欲遍搜官書及前人文集,補辦國初以來三品以下名臣各傳,商之總裁穆師相,堅不見允,餘即日辭提調矣。”(《十月十二日約黃海華等小集吾齋為消寒第一集》)元旦作小楷《封禅書》冊。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丁未49歲

大考二等,贈文绮;紹基與吳式芬審定的《簠齋印集》出钤印本。為李恩慶寫舊作詩于《蓬樵三吾勝異圖》後。戴熙為何紹基作山水冊。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戊申50歲

元配陶安人六月十二日卒,享年53歲。“生子一慶涵,女二殇。”(《元配陶安人傳》)。詩有《集禊帖字題伍燕堂文流觞圖》《西溪銷夏圖詩》《戴醇士前輩為畫瓦壽軒圖》等。是年冬,始臨歐陽通《道因碑》。

1849午道光二十九年己酉51歲

五月被任命為廣東鄉試副考官,正考官為翰林院侍講楊式谷。母廖夫人于十二月初五寅時去世,享年82歲,紹基等扶柩南歸。臨《道因碑》第五通。

1850年道光三十年庚戌52歲

三月,扶母柩南下歸湘;六月,過杭州,與方丈僧六舟“晨夕談藝者五六十餘日”。(《僧六舟金石書畫編年錄序》)書《張穆墓志銘》《題李仲雲藏瘗鶴銘舊拓全幅》,跋《文衡山拙政園圖冊》《王覺斯蘭竹草石圖卷》。

1851年鹹豐元年辛亥53歲

正月十五日,葬母于長沙縣北元豐壩之回龍坡,旋回道州。篆書《顯妣何母廖夫人墓表》《顯妣何母廖夫人墓志》。為姻親李季眉作《水墨蘭石圖》橫披。

1852年鹹豐二年壬子54歲

三月,母喪服阕後。七月入都,以侍郎張芾保舉,鹹豐帝召對圓明園。八月初六日簡放四川學政,行前為四弟畫菊作别。初九日,鹹豐帝複于乾清宮召見。十一月十日抵成都上任視事。發布《四川學政任通行告示》。跋《麓山寺碑并碑陰舊拓本》《張宛鄰臨書譜》,行書《陳恪勤公生日詩》。

1853年鹹豐三年癸醜55歲

在四川學政任上力求整頓,正月在成都主持考試,四月十八日奏《恭報歲試成都省垣情形折》;七月二十四日上《捐輸軍饷奉旨從優議叙謝折》,十一月初七根據按試各州了解弊端,奏《請旨饬查川省捐輸廣額各數暨辦理土匪事涉及兩歧并參将擅造關防需索騷擾折》。詩有《眉州試畢敬谒三蘇祠》《酉陽歲科兩試頻得佳士喜成一律》《忠州道中閱石濤畫》《萬縣流杯寺題涪翁記後》等。

1854年鹹豐四年甲寅56歲

在四川學政任上。正月起按試江油、灌縣、龍安各地,曆時四月。五月二十四日上《請旨交議整頓考試力除弊窦折》《請旨更正灌縣二郎神廟祀典折》,二十六日上《請旨饬裁陋規折》,二十五日上《恭報通省歲試及歲科并試等處完竣情形折》《請旨饬行速辦土司争襲案折》。七月複出,舉行邛州、雅州府、甯遠府歲科并試。十一月二十二日上《敬陳地方情形折》。是年作《猿臂翁》詩,從此自号“猿叟”(蝯叟)。楷書《孔昭傑墓碑》。

1855年鹹豐五年乙卯57歲

初春,外出按試,經眉州(再谒三蘇祠)、嘉州。五月二十四日回至成都,得知由于四月縷陳時務十二事,鹹豐帝責以肆意妄言,由部議以私罪免除其學政職務,六月八日交印于四川總督黃壽臣。七月初一日,出遊峨眉瓦屋,紀遊之作編為《峨眉瓦屋遊草》。作行草書《重谒三蘇祠》冊。為黃濟川、胡錦泉、朱眉君畫蘭。

1856年鹹豐六年丙辰58歲

正月初九曉發西安,出遊華山,旋遊泰山。五月至江蘇興化,遍觀吳雲所藏金石書畫。六月,山東巡撫崇恩聘請主山東濟南泺源書院,秋間至靈岩訪李北海所書《靈岩寺碑》未得。冬初再訪,于魯班洞中訪得半截殘石。詩有《題鄭闆橋詩墨卷》《題畫蘭扇贈汪枚》《訪得李北海書靈岩寺碑殘石》等。作《善化黃氏藏先文安公墨迹書後》。楷書《前後赤壁賦》。

1857年鹹豐七年丁巳59歲

三月由濟南至北京,九月下旬回濟南,移住泺源書院,秋第三次納妾王氏(為詩齡少宰之贈婢);冬經蘇州至杭州,看紹祺弟,并在杭州度歲。詩有《為子俊畫蘭扇》,撰書《靈石楊君兄弟墓志銘》,題《王文成疏稿冊》,跋《張黑女墓志拓本》《朱筱漚藏文衡山墨蘭冊》。為李仲雲作《楷隸雜書冊》,為程小松、祁叔和、葉笙林畫蘭。

1858年鹹豐八年戊午60歲

在杭州度歲後,暮春返濟南,仍主講濟南泺源書院。子慶涵中順天鄉試舉人。是年,始專習隸書,漢唐諸碑,次第臨寫,如《禮器碑》《石門頌》《史晨前後碑》《曹全碑》《張遷碑》《李元靖碑》《道因碑》《麓山寺碑》等。詩有《題湖舫延秋圖》《題漸江和尚畫卷》《題智師千文》《題宋拓争坐位帖》《題聖教序第二本》等。跋黃小松舊藏《衡方碑》拓本。

1859年鹹豐九年己未61歲

主講濟南泺源書院。陳弼夫重修古曆下亭,六月十六日落成招飲,紹基遵囑撰寫“曆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楹聯和《重修曆下亭記碑》《曆下亭詩碑》。詩有《題華山碑》等。跋《法華寺碑》,為張小蓬太守《畫蘭扇》。書臨《禮器碑》《張遷碑》等漢碑十種。

1860年鹹豐十年庚申62歲

春夏間,仍主講泺源書院。九月,思歸心切,旋别濟南返湘。書《易林》隸冊、行書《雪堂度歲·獨遊》詩軸等。

1861年鹹豐十一年辛酉63歲

二月回長沙,主講長沙城南書院,僦居于長沙化龍池寓齋;秋間,修葺九子山墓廬,将移居焉。臨《史晨碑》《曹全碑》《餘谷碑》《張遷碑》《西狹頌》等,為李季眉繪《水墨山水》橫披等。

1862年同治元年壬戌64歲

正月初九日起程遊桂林途經祁陽遊浯溪,旋至永州、甯遠遊朝陽岩和九嶷山,第六次回故鄉道州,楊翰等陪遊,三月中旬返回長沙。詩有《中興頌題識》《題蓬樵癸醜畫冊》等。臨《禮器碑》《張遷碑》,跋《道因碑》等。作隸書《小影珠吟館》橫額、行書《遊九嶷詩》軸、《遊朝陽岩詩》軸等。

1863年同治二年癸亥65歲

二月初自長沙起程,遊嶺南,三月乘火輪船遊澳門、香港,旋又至南海神廟觀韓碑,七月從廣州返回長沙。詩有《題羅兩峰鬼趣圖戲呈德畲》《題山谷鹭鸶帖》《南海神廟觀韓碑》《為伍紫垣題化度寺碑宋拓本》等。作行書《次韻答裴澍田五古詩》冊、小楷《李義山為金松園畫扇頭小景詩稿》、行楷《秦興縣襟江書院記》等。

1864年同治三年甲子66歲

十月收課後買舟東下,作金陵之遊,旋遊揚州、鎮江。詩有《題戴文進長江萬裡圖》等。是年冬作《金陵雜述四十絕句》行草長卷等。

1865年同治四年乙醜67歲

長孫維樸中北闱副榜。初春至蘇州,繼而至上海、杭州,五月回長沙。十月十二日約胡恕堂、李次青、黃海華等作消寒第一集。詩有《平齋囑題抱罍室綴二十八字》《題豐考功草書千字文卷》《題仇十洲畫桃花源圖》。仲秋楷書《鄧石如墓志銘》、行草書《蘇轼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詩》。跋《秦泰山二十九字拓本》《麓山寺碑宋拓本》《李北海端州石室記》。楷書《原任湖北巡撫胡林翼碑文》。

1866年同治五年丙寅68歲

為長孫維樸新辟書齋,就居辟“無園”種菜。秋病一場,“今年詩事苦蕭寂,東洲居士養屙久”(《九月廿六日即事柬楊性農》),楷書《贈光祿大夫劉公象謙神道碑銘》。

1867年同治六年丁卯69歲

春,病後體漸康複,十一月,《東洲草堂詩鈔》28卷刻竟,親撰序言。孫維樸以副貢為内閣中書。詩有《題錢南園為羅慎齋畫劣馬》。撰書《原雲南巡撫牧庵劉公神道碑銘》等。

1868年同治七年戊辰70歲

弟紹祺于二月病逝于小橋山莊,紹基因過度憂傷,胃痛甚劇。詩有《題陸劭聞金石續編後》。

1869年同治八年己巳71歲

因年老病多,辭去長沙城南書院講席,冬薄遊皖城。

1870年同治九年庚午72歲

早春,應丁日昌中丞約,赴吳門,寓蘇州金獅橋巷。“時适吳氏女(韶雲)随婿(吳觀禮)侍母在蘇,相見歡甚。複經相國曾文正公、中丞丁雨生先生延主蘇州、揚州書局,校刊《大字十三經注疏》。浙江楊石泉中丞亦聘主孝廉堂講席,府君往來吳、越,觞詠留連,意興頗适。”(《墓表》)詩有《題竟甯雁足燈款識拓本》《得觀黃小松舊藏熹平石經殘字拓本》《為壽蘅題端州石室記古拓本》《題文衡山大幅字》。春臨《麓山寺碑》第二通、篆書杜詩四屏、仲秋為召亭書漢隸八屏、楷書《東坡語》橫披等。

1871年同治十年辛未73歲

主蘇州書局、揚州書局。夏,曾國藩以閱武至揚州,見紹基校刊大字《十三經注疏》已有端緒,為之甚喜。是年,大字《十三經注疏》校定完竣。詩有《題費廉卿太史畫卷》。作隸書《五言聯》、為笙漁臨《漢複民租碑》軸及行書《石天語》軸等。跋《王蓬心仿宋元人山水粉本卷》。

1872年同治十一年壬申74歲

主蘇州書局、揚州書局兼主孝廉堂講席,身體狀況不佳,“手顫腰疲百體慵,豈知心氣更惺忪”(《答恩竹樵中丞詩》)。詩有《題應敏齋方伯申江輿誦冊子》《題鲽硯庵圖卷》。

1873年同治十二年癸酉75歲

寓蘇州養閑,撰有《養閑草堂記》。是年,在蘇州病逝。“癸酉七月初旬,忽患痢下,晝夜數十起,元氣驟虧,至二十日醜時,遽告終于蘇州省寓”(《墓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子慶涵扶柩葬于善化(長沙)縣南鄉八都石人沖内苦竹坡之原。

(作者單位:湖南省博物館)

責任編輯:鄭寒白

注:該《年表》系依據崔偉《中國書法家全集·何紹基年表》(河北教育出版社)、王啟初《何紹基詩文書法創作年表簡輯》(紀念何紹基二百周年誕辰海峽兩岸學術研讨會論文集)、錢松《何紹基年譜長編及書法研究》(博士論文)及何紹基作品相關資料編輯修訂。

[清]何紹基論書60.5×119cm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大字鶴銘與小楷黃庭,意度無二,唐人得髓者,惟化度及砥柱銘耳。何紹基。钤印:何紹基印(朱)子貞(白)

[清]何紹基待船沽酒七言聯126×28cm×2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待船客子思同濟;沽酒人家竟獨醒。小柏一兄屬,子貞何紹基。钤印:何紹基印(朱)子貞(白)

[清]何紹基題華燕郭尚父圖156.2×81.7cm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凡書畫當觀韻,往時李伯時為餘作李廣奪胡兒馬。挾兒南馳,取胡兒弓引滿以拟追騎,觀箭鋒所直發之,人馬皆應弦也。伯時笑曰,使俗子為之,當作中箭追騎矣。餘因此深悟畫格與文章同一關紐,但難得入人神會耳。子迪世兄屬,猿叟何紹基。钤印:何紹基印(朱)子貞(白)

[清]何紹基黃庭内景經(之一)20.6×10.7cm紙本1843年湖南省博物館藏

[清]何紹基黃庭内景經(之二)20.6×10.7cm紙本1843年湖南省博物館藏

[清]何紹基黃庭内景經(之三)20.6×10.7cm紙本1843年湖南省博物館藏

[清]何紹基黃庭内景經(之四)20.6×10.7cm紙本1843年湖南省博物館藏款識:仲雲姻世講索作小字,因寫此經,并節錄香光跋語,殊多草草為愧也。癸卯仲春月,道州何紹基。钤印:何紹基印(朱)子貞(白)

[清]何紹基争座位集聯168.5×45.5cm×2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行路有何難,我曾從天柱、九疑、三塗、太室、紫閣、終南,直到上京王者地;得師真不易,所願與高堂、二戴、安國、子長、相如、正則,同依東魯聖人家。鬥南仁世兄屬,紹基集坐(座)位帖字。钤印:何紹基印(朱)子貞(白)

[清]何紹基黃庭堅書論125×55cm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步自張園看酴醾回,燭下試宣城諸葛散卓,覺與黔州時書李太白《白頭吟》筆力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後百年有别書者,乃解餘語耳。長史折钗股、太師屋漏法、右軍錐畫沙,同是一意也。岚谷六兄屬,何紹基。钤印:何紹基印(朱)子貞(白)

[清]何紹基杜甫《秦州雜詩》138.3×61.5cm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傳道東柯谷,深藏數十家。對(月)門藤蓋瓦,映竹水穿沙。瘦地翻宜粟,陽坡好種瓜。船人近相報,但恐失桃花。小山仁兄屬,弟何紹基。钤印:何紹基印(朱)子貞(白)

[清]何紹基四面一庭七言聯121×30cm×2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四面雲山供點筆;一庭花鳥助吟詩。何紹基。钤印:子貞(白)何紹基印(朱)

[清]何紹基銅鼎文屏133×30.3cm×4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惟甲午八月丙寅,帝盥清廟,作禮盨,吉蠲明神,神鑒□德,畏(威)帝萬年,永綏受命。帝受元命,天賜帝盨,用綏于神祇,網弗各,惟萬世無攴。芸閣十二兄屬,何紹基。钤印:何紹基印(朱)子貞(白)[清]何紹基典冊紫芝八言聯326.2×51.6cm×2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典冊法書,衆英聚集;紫芝朱草,太平機關。子貞何紹基。钤印:臣紹基印(白)子貞(朱)

[清]何紹基安得壯哉七言聯337×51.3cm×2紙本1835年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安得仙人九節杖;壯哉昆侖方丈圖。集杜句恭介坦齋老伯大人雅壽,即請誨書,姻愚侄何紹基頓首拜。钤印:何紹基印(朱)子貞(白)

[清]何紹基高啟詩124.5×29cm×4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騎馬尋幽度嶺遲,老僧不識使君誰。門垂紅葉林間寺,泉浸青山石上池。殘果已收猿食少,枯松欲折鶴巢危。壁間不用題名字,無限蒼苔沒舊碑。高青邱《陪臨川公遊天池》詩。蝯叟何紹基。钤印:何紹基印(朱)子貞(白)

[清]何紹基道契竦同八言聯165×34.3cm×2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道契書繩,祥摛戴玉;竦同跂鶴,蔚若據龍。紹基。钤印:何紹基印(朱)子貞(白)

[清]何紹基鵬鹗龍鸾五言聯120×28.6cm×2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鵬鹗厲羽翼;龍鸾炳文章。何紹基。钤印:何紹基印(朱)子貞(白)

[清]何紹基蕉鹿莼鲈七言聯124.5×30.5cm×2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蕉鹿夢回天地枕;莼鲈興到水雲舟。季和四兄屬,子貞何紹基。钤印:何紹基印(朱)子貞(白)

[清]何紹基如寫若納八言聯165.2×34.7cm×2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如寫陽春,識者已領;若納水輨,來之無窮。北海三兄雅屬,子貞何紹基。钤印:何紹基印(朱)子貞(白)

[清]何紹基杜甫詩28.6×118cm絹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當代論才子,如公複幾人。骅骝開道路,鷹隼出風塵。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深。天涯喜相見,披豁對吾真。荒村建子月,獨樹老夫家。霧裡江船渡,風前徑竹斜。寒魚依密藻,宿鹭起圓沙。蜀酒禁愁得,無錢何處賒。釣艇收缗盡,昏鴉接翅歸。月生初學扇,雲細不成衣。钤印:子貞(白)何紹基印(朱)

[清]何紹基詩稿24.5×77.5cm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東洲居士老忘懶,三冬溫習舊日書。歲闌意動忽掩卷,連旬冒冷尋邨墟。最憐叔弟手烹饪,喜見猶子勤陪趨。歸途大雨八十裡,小橋直到東門衢。會垣鱗比成浩穰,吾廬況在東南隅。門徒雜遝隻自愧,科目排擠稱師儒。軍興未敢廢文藝,小醜何久稽天誅。欣聞朝列有簪盍,自笑孱軀憑杖扶。同治紀元慶二載,望阙九叩嚴紳裾。門前賀客且莫問,室中鬥酒幸已儲。長沙又度安靜歲,盛事回憶春明居。詞垣早朝每獨拜,千家荼壘尤揶揄。我于賀歲特勤摯,童仆未許相欺誣。長街曲巷必躬詣,上元燕九翩易徂。(元旦朝賀,編檢到者極少。或止小臣一人,餘于賀年,不攜仆,手自投剌,恒至二月方畢,人多笑之。)其間廟肆有十日,百寶湧出看紛鋪。鼎彜圖史混真赝,畫迷董巨書歐虞。吾徒冷交三五輩,不期而集鼓應枹。縱觀群籍目不轉,偶有一得氣為舒。傳觀互賞接談晏,此樂殊不思江湖。歸來朋舊頗不乏,幽懷崷崪何由摅。羨君蹤迹亂荷芰,正勤文獻搜枌榆。敲門借書亦有應,藏數萬卷人家無。謂餘相距太遼遠,旬難一見煩鴻魚。會合雖少味轉勝,每念片語如追逋。毋因頹老遂舍我,中流尚賴千斤壺。連晨捷音喜狎至,今茲民氣其當蘇。(君方輯《沅湘耆舊文征》,又以寓居遠隔,難于借書為苦。)梅根居士見示荷花池度歲之作,次韻奉和,即正之。時癸亥新正四日燈下,紹基漫草。

[清]何紹基天下一時八言聯167×36.7cm×2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一時賢士皆從之遊。何紹基。钤印:何紹基印(朱)子貞(白)

[清]何紹基茂林流水七言聯126×31cm×2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茂林修竹蘭亭叙;流水桃花笠澤詩。何紹基。钤印:何紹基印(朱)子貞(白)

[清]何紹基蘇轼論文語163×30cm×8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歐陽文忠公嘗謂:晉無文,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餘亦以為:唐無文章,惟韓退之《送李願歸盤谷叙》一篇而已。平生願效此作一篇,每執筆,辄罷,因自笑曰:不若且放退之獨步。俗傳書生入官庫,見錢不識,或怪而問之,生曰:固知其為錢,但怪其不在紙裹中耳。餘讀淵明辭雲幼穉盈門,瓶無儲粟,乃知俗傳信而有征。使瓶有儲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隻于瓶中見粟也耶!書坡語,西汀二兄屬。子貞何紹基。钤印:何紹基印(朱)子貞(白)

[清]何紹基詩稿(之一)24.7×13.8cm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

[清]何紹基詩稿(之二)24.7×13.8cm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

[清]何紹基詩稿(之三)24.7×13.8cm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

[清]何紹基節錄《南安長王君平鄉道碑》137.5×33.5cm×8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款識:庚午秋仲,書應召亭世二弟雅屬,何紹基時在吳門。钤印:何紹基印(朱)子貞(白)

[清]何紹基節錄《西狹頌》117×47.5cm紙本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君昔日在黾池,修治崤嵌之道,德治精通,緻黃龍、白鹿之瑞,圖畫其像。竹湘世講屬,何紹基。钤印:何紹基印(朱)子貞(白)

[清]何紹基詩稿24.5×104.8cm紙本1863年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太初有文蓋無字,僅類畫卦分陰陽。緣玉為圭璋璧琮,厥貢集瑤琨琳琅。金石刻畫乃漸起,文字孶乳不可量。稽古同天炳群聖,鈎河擿洛歸素王。當時六經雖手定,傳道難遍諸狷狂。曾商蔔左數子耳,抱經講授各異鄉。漆書竹簡虞俄空,藏壁過江多悚惶。聖人如列五等爵,胙土得分青赤黃。定取吉金與樂石,古文刻經天府藏。能令赢焰永消滅,更轶禹鼎騰芬芳。豈比河圖與大訓,簡重隻宜陳序房。巍巍之德竟無位,禮殿俎豆長馨香。俗書寫經大容易,直似衣食憑農桑。聞疑孰叩渡河豕,糾誤難窮白下羊。或挾訛文騁臆見,敢訾古誼甘面牆。傳言遺經在海東,有類佛典淪烏苌。籲嗟聖道久淩替,三古舊聞誰辨章。布帛菽粟化銀币,井田封建如收皇。金石一線幸未泯,大比竹漆意法長。歐趙洪薛功豈小,非僅饋貧馀古糧。為文詞宜略識字,退之斯語頗審詳。吾子于韓有微尚,視它作者皆秕糠。宜繹聖言溯初訓,周前秦後别界疆。既知杜舉當志過,豈可信筆為橫翔。近者粵東及鄂渚,夷艘群竄如奔狼。寇氛四路伏且懾,彗孛三旬戢厥光。沅湘水潦亦斂縮,計子來過秋當涼。相與從容究倉雅,六書大義如莊康。楊性農寄示近詩,有《夙不喜金石》一篇,中有“欲罰杜舉志吾過”之句,蓋自知不足者,因用原韻奉答,冀勉進此道也。七月十七夜。

[清]何紹基雜書字冊(之一)32.6×26.8cm×12紙本1847年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和子由論書》。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好之每自譏,不謂子亦頗。書成辄棄去,謬被旁人裹。體勢本闊落,結束入細麽。子詩亦見推,語重未敢荷。迩來又學射,力薄愁官笴。多好竟無成,不精安用夥。何當盡屏去,萬事付懶惰。吾聞古書法,守駿莫如跛。世俗筆苦驕,衆中強嵬騀。鐘張忽已遠,此語與時左。《和子由寒食》。寒食今年二月晦,樹林深翠已生煙。繞城駿馬誰能借,到處名園意盡便。但挂酒壺那計盞,偶題詩句不須編。忽聞啼鵙驚羁旅,江上何人治廢田。《中隐堂詩》。去蜀初逃難,遊秦遂不歸。園荒喬木老,堂在昔人非。鑿石清泉澈,開門野鶴飛。退居吾久念,長恐此心違。徑轉如修蟒,坡垂似伏鳌。樹從何代有,人與此堂高。好古嗟生晚,偷閑厭久勞。王孫早歸隐,塵土污君袍。二月驚梅晚,幽香此地無。依依慰遠客,皎皎似吳姝。不恨故園隔,空嗟芳歲徂。春深桃杏亂,笑汝益羁孤。翠石如鹦鹉,何年别海堧。貢随南使遠,載壓渭舟偏。已伴喬松老,那知故國遷。金人解辭國,汝獨不潸然。都城更幾姓,到處有殘碑。古隧埋科鬥,崩厓露伏龜。安排壯亭榭,收拾費金赀。岣嵝何須到,韓公浪自悲。《石鼓歌》。冬十二月歲辛醜,我初從政見魯叟。舊聞石鼓今見之,文字郁律蛟蛇走。細觀初以指畫肚,欲讀嗟如箝在口。韓公好古生已遲,如今況又百年後。強尋偏傍推點畫,時得一二遺八九。我車既攻馬亦同,其魚維鱮貫之柳。古器縱橫猶識鼎,衆星錯落僅名鬥。模糊半已似瘢胝,诘曲猶能辨跟肘。娟娟缺月隐雲霧,濯濯嘉禾秀莨莠。漂流百戰偶然存,獨立千載誰與友。上追軒颉相唯諾,下揖冰斯同鷇彀。憶昔周宣歌鴻雁,當時籀史變蝌蚪。厭亂人方思聖賢,中興天為生耆耇。東征徐鹵阚虓虎,北伐犬羊随指嗾。象胥雜沓貢狼鹿,方召聯翩賜圭卣。遂因鼓鼙思将帥,豈為考擊煩蒙瞍。何人作頌比崧高,萬古斯文齊岣嵝。勳勞至大不矜伐,文武未遠猶忠厚。欲尋年歲無甲乙,豈有名字記誰某。自從周衰更七國,竟使秦人有九有。掃除詩書誦法律,投棄俎豆陳鞭杻。當年何人佐祖龍,上蔡公子牽黃狗。登山刻石頌功

[清]何紹基雜書字冊(之二)32.6×26.8cm×12紙本1847年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烈,後者無繼前無偶。皆雲皇帝巡四國,烹滅強暴救黔首。六經既已委灰塵,此鼓亦當遭擊剖。傳聞九鼎淪泗上,欲令萬夫沉水取。暴君縱欲窮人力,神物義不污秦垢。是時石鼓何處避,無乃天工令鬼守。興亡百變物自閑,富貴一朝名不朽。細思物理坐歎息,人生安得如汝壽。丁未夏至後一日甚熱,揮汗錄此。子貞。(臨《十七帖》)便大熱,足下晚可耳。大患此熱,力不具。王羲之上。此書因周常侍,想必至。中郎女頗有所向不?今時婚對,自不可複得。仆往意君頗論不?大都此亦當在君耶。發瘧,比日疾患,欲無賴。未面邑邑。反不具。王羲之。得書知問,腫不差,乏氣。勿勿,面近。羲之報。足下各如常,昨還殊頓,匈中淡悶,幹嘔轉劇,食不可強,疾高難下治,乃甚憂之。力不具。王羲之。周益州送此邛竹杖,卿尊長,或須,今送。不得執手,此恨何深。足下各自愛,數惠告,臨書怅然。家月末當至上虞,妹亦俱去。此蒸濕,難為人。得示,知足下故爾堪行,想不成病耳。吾至無賴。行刻,王羲之頓首。不得西問,耿耿。不審複何似永日,多少看未?九日當采菊不?至日,欲共行也,但不知當晴不耳。倫等還,殊慰意增慨。知足下疾患小住,當惠緣,想忘(亦)能果遲,此善(蓋)散,非直思想問已也。尋複有問,足下以數示,由為諸。力不具。《息暑岩》。水墨古畫山石屏,雷起龍蛇枯木藤。石囊嵌空自宮室,六月卷簟來曲肱。松風琴瑟心可寫,冰寒瓜李嚼明水。卻登夏畦視耘耔,烘顔炙背栖蒼蠅。聞道九衢塵作霧,烏靴席帽如饋蒸。歸嘗玉粒不敢飽,高車驷馬何能乘。《戲贈王晦之》。故人迩在登封居,折腰從事意何如。月明曾聽吹笙否,我亦未見缑山凫。栖苴世上風波惡,情知不似田園樂。未知嵩陽禅老之一言,何似黃石仙翁之三略。子貞何紹基。钤印:子貞(朱)何紹基印(白)惜道味齋(朱)何紹基印(白)子貞(朱)東州草堂(朱)

[清]何紹基種竹日記27.5×22.4cm×4紙本1847-1848年湖南省博物館藏釋文:道光廿七年六月,初一日晨靜,飯後,何傑夫來晤,邢子尹來便飯,寫大字。初二日早,李曉村來晤,為書志銘事,午過廠肆,赴陳酉峰席,頗熱,晚靜。初三日,未到館,因送禮者已紛紛至也。黃蒨園來晤,竟日未出。初四日晨,過廠肆,午後寫大字多,北院搭戲台,為六七八九四日彩觞也。初五日,挂屏幛各件齊,晡時雨,夜大雨,奇熱。初六日,雨未住,熱亦甚,乙未會榜送戲,不能開台,拜壽者絡繹,早面午酒,均兩席而已,是日,本定春台郎。初七日,母親八十壽辰,客極盛,演春台郎,至子初方散,天色大晴而熱,是日乙未,鄉榜送戲價。初八日,演三慶郎,是日己亥,世兄送戲,客比昨少多了,甚熱。初九日,演三慶郎,各榜及諸友送戲,客更少,略得清疏,熱未解也,連日餘兄弟公服陪客,今晚便服,酌薄醉矣。初十日,奇熱,似比前幾日為甚,賴仁宅從河南來,徐輔亭補拜壽,今日之熱,京師所罕見也。十一日早,過廠肆,甚熱,晚出便門,到園住蘊蘭墅寓園,亥初後始到,而熱不可耐,徹夜不能睡也。十二日早,引見于勤政殿王雁汀學士,得講官,涼風忽起,餘即趁涼歸,子裡生日,尚趕上早面也。望如、麟洲來晚酌。十三日,出門謝客,晚集蕭史樓寺寓。十四日晨靜,午間寫大字,晡出謝客,至迪齋處,留便飯,陶子立着人來。十五日晨靜,午出謝客,拜俞麟士慈壽,晚招飲,月色佳。十六日,劉豫川、張曉峰、唐鶴九、葉介唐、孫芝房,先後來,看帖看畫,遂彷徨至暮,一快事也。十七日,進城謝客,歸甚倦。十八日晨靜,午刻赴顧湘坡席,未刻歸,少憩,又赴周芝台少寇席,遂至夜。十九日,進城謝客,由廠肆歸,連東城北城全到矣。晚靜。廿日晨靜,送李曉村行,午初赴丁饴伯,請陶然亭,頗熱,歸寫大字多,晚飲王雁汀新居,與林章浦同請也,酒後大雨如注,碁字不絕,雨少歇,即歸,己醜初後矣,雨遂竟夜。廿一日早,聞仆人水聲,知庭院水高尺餘矣,少頃雨複至,遂竟日,北院屋多漏者,子裡買鶴二隻,甚有風趣。廿二日,雨不住,午刻晴片時,往天和館,拜葉東卿丈壽,來往雨中,過麟士處,看園中積水,大有野意,但少蘆雁等等耳。十八日晨靜,複石梧書,午寫大字,未刻至才盛館,小蓉請也。歸仍寫大字,早間吊張石州兄喪,晚朱霞峰處同年銷寒集。十九日晨靜,午出吳師署少司馬道喜,過王雨樓陳淮生話歸,晚靜。二十日晨靜,午寫大字,晡請向筠舫、蔣老九、周荇農、袁漱六、張潤農、王鹿平飯,晚看鄭小山,由河南查赈歸也,今日毅弟忌日。廿一日晨靜,午寫大字,風大甚冷,戚小蓉、吳冠英來話于北齋,遊廠肆,晚吃梁海樓、路小洲兩同年生日酒于海樓處。廿二日,冷而風定矣,午間寫大字多,晡出過王雁汀、韋竹坪話,竹坪亦同河南差旋也。廿三日晨,作書,與陶子立有來差,并帶銀件去,午入城,拜湯協揆丈壽,即回拜萬棣山、黃辛農、蔡小石、方伯熊,出城到蔣九、向三及沈朗亭處話,歸家,遂暮矣。廿四日晨靜,午進城,拜杜石樵太翁壽,過許信臣處看畫。毛西河山水幅,自題一段,論皴字。仇石州工筆,大幅二合為一,真奇觀,谛視之,疑是唐明皇同諸王看鹡鸰也。又石濤、冬心幅,俱佳。陳小蓮、崔青蚓冊均精。持歸靜。廿五日,大風可怕,呂鶴田來話,午間寫大字,晚拜孫芝舫慈壽,赴黃琴塢銷寒集。廿六日,風定,晨午靜,晡出吊蘇松龛丁卯艱,即到玉泉處,借其地,作丙申銷寒弟(第)六集也,謝方齋、路小洲、李晴川、伍瓊甫、朱霞峰、翁玉泉、王笑山、呂堯仙均至,梁子恭不至。廿七日晨靜,戴醇士來話,午刻至文昌館,吳次平、何伯英同請也。看劇至晡而散,以坐間,皆素心也。廿八日晨,過廠肆,午刻請蔡小石、黃莘農、葉棣如、沈朗亭、張小浦、方伯熊酌,遂至暮。廿九日晨,過石州話,酌酒數杯,不設肴果,殊足取暖,賀喬星農記名,歸寫大字,晚辱翁玉泉、朱霞峰、梁子恭、樊子安四君為我做生日。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