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祈禱138×178cm紙本設色1996年吳冠中是當代中國藝術發展進程中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典型意義的卓越藝術家。他的大學教育是在杭州國立藝專完成的。杭州國立藝專是民國時期一所辦得非常有特色的藝術學校,林風眠是創辦者和第一任校長。吳冠中先是在杭州藝專學習,後又到法國留學,并于1950年學成歸國。後一直在高校從事藝術教育和創作,先後任教的學校包括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系、北京藝術師範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最後又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從這種教學經曆來看,吳冠中是伴随着新中國的高等藝術教育走過來的,和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發展緊密相關,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吳冠中的藝術語言形式,特别是在中國畫形式探索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吳冠中說過一句話:一個藝術家不搞形式就是不務正業。1979年至1980年前後,吳冠中先後發表過三篇文章:《談抽象美》《談形式美》,還有《内容決定形式?》。在改革開放初期,對造型藝術形式進行理論探索、解放思想,吳冠中可以說是第一人。當時武漢大學美學家劉剛紀在1981年的《美術》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談抽象美》的文章,吳冠中和劉剛紀是改革開放後最早談抽象美的。劉剛紀還認真讀了吳冠中談抽象美的文章,評價很高。美術創作領域最早的解放思想的文章不是美術理論家寫出來的,而是畫家寫出來,是吳冠中寫出來的,這很了不起。吳冠中是改革開放之初,新的美術思想、美術思潮的開拓者,他在《繪畫的形式美》一文中說:“我認為形式美是美術教學的主要内容,描繪物體的能力隻是繪畫手法之一。而如何認識、理解物件的美感,分析并掌握構成其美感的形式因素,應是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美術院校學生的主食。”他對繪畫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實踐是和他的藝術觀念相連的。
可以說吳冠中是一位形式主義大家。說他是形式主義大家不是說他不要現實内容,他十分重視畫面上形式語言的探索,但和西方的抽象主義不一樣。吳冠中形象地将他的作品比喻為“風筝不斷線”。吳冠中是善于思考的藝術家,他寫了300多萬字的文章。與别的形式主義畫家搞形式不同,吳冠中是經過研究的,他的形式表面上看很感性,但實際上是經過安排的,是在理性的指導下完成的。形式和内容、感性和邏輯、圖像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吳冠中的高妙就在這裡。他的繪畫創造了獨特的形式。
首先我們注意到,吳冠中祖籍江蘇宜興,江南的民居建築就是白牆黑瓦。吳冠中早期油畫也畫過這些江南民居,後來把這種題材畫到中國畫上,做了一些新的創造。江南故鄉那些白牆黑瓦建築塊面形式,正是他進行抽象繪畫形式創作的絕好題材。他的中國畫,白牆就是留白,黑瓦用墨來畫,黑白這兩種主要的顔色,夾雜一些别的顔色表現樹木,還有小橋河流,這些景物用大塊面畫出,黑白對比強烈,用以表現江南的民居和風景,形成了他作品中特有的簡明與清麗,而且帶有幾何性、抽象性,這和傳統意義上的水墨畫是不一樣的。所以,他的作品表現出黑白對比強烈、造型簡潔、既有抽象性又有現代感的總體特征,而且這種現代感又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有生活基礎。1985年,他以周莊印象為基礎創作的《家》,将民居的建築作為畫面主體形象,大片黑屋頂,大塊黑門窗,方正的白牆,斜橫的山牆線……這些抽象塊面共同組成了《家》。2001年他創作的《故宅》,全畫幾乎被幾大塊墨瓦組成的塊面占滿,留出幾塊被擠壓的三角形牆面,整幅畫用幾何塊面抽象構成。吳冠中将民居建築的外形和抽象幾何構成巧妙結合起來,創造出既沒有完全脫離物象和生活,又具有強烈現代感的抽象形式繪畫,且富有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是一種顯然不同于蒙德裡安和康定斯基的東方抽象畫。
吳冠中大江東去92×180cm紙本設色1984年
吳冠中水上人家紙本設色1995年其次,他把中國畫的水墨書寫、書法的線條這些元素抽象出來畫出藤蔓、枝條、松樹,把它們組成流轉的線條,構成帶有抽象表現性的畫面。這種方式可能受到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波洛克滴色的行動畫派的影響,将波洛克抽象表現主義的某種意象和中國書法的線條運用結合起來構成新的畫面,進而創造出中國水墨畫的新形式,如吳冠中捐給大英博物館的《小鳥天堂》就是這一類的作品。五代畫家荊浩在《筆法記》裡講的“六要”,把“筆”和“墨”也歸入其中,就已經把中國畫的筆、墨語言抽象為形式化的因素了。因此,吳冠中把中國書法藝術的線條運用到他的現代水墨畫創作中是有傳統藝術基因的。此外,他的這類作品也還有樹木、枝條等形象因素,和波洛克的抽象主義不一樣。吳冠中在“文革”中曾到河北下鄉勞動,這使他有機會仔細觀察植物藤蔓、菜地裡的瓜藤和穿插的樹枝,從中發現線的世界,而毛筆畫出的線和這些景物正好有某種對應關系。用線條組織畫面,成為他創造形式美的另一種方法,代表作有《漢柏》《松魂》《紫藤》《樹叢》《春如線》等,這些作品呈現線的世界,或柔嫩的細線輕飛,或粗壯的墨線狂舞。加之滴灑的墨點和彩點,畫面成為點、線、色組成的交響曲。這些作品運用了中國書法“多力豐筋”的筆力和線條,形成謝赫“六法”之一“骨法用筆”所形成的線條美。其中包含有東方藝術中的“漢柏”“松魂”之神韻與中國書畫線條之節奏,這是吳冠中對抽象繪畫的新貢獻。
吳冠中繪畫形式第三個方面的特征是裝飾美。1964年,吳冠中同衛天霖一起調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當時工藝美術學院的整體學術環境對形式探索是非常有利的,這種有利的環境對吳冠中的藝術探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繪畫創作具有裝飾的特點,龐薰琹、張仃、祝大年等教授都是研究裝飾繪畫的,吳冠中和他們在一起,必然會受到裝飾畫中形式因素的影響,當然他不一定直接畫裝飾畫。吳冠中後來有一些表現花卉、草地的作品裝飾性就很強。他本來是畫油畫的,要表現三度空間,但在他的水墨花卉畫中,他抑制空間,将花卉草木作平面化處理。另一些作品就是由色彩構成平面的畫面效果。這些作品的裝飾性特别強,具有很漂亮的形式。這種形式既有抽象美,也具平面裝飾美。吳冠中借助自然中的草木花卉尋找整齊、對稱、多樣統一之形式美規律。他創作的《新苗》《高粱》《野草》《春風桃柳》《花草地》,采用飽滿的構圖,用花草、綠苗、枝條組成畫面,平面裝飾性強,在景物有規律的組合中呈現空間感。這些畫面形式既有強烈的抒情性,又有整齊的秩序感,這可能和吳冠中早期在浙江大學學習過兩年工科,具有較好的邏輯理性思維有關。
吳冠中是創造形式美的大家,他用三十年的時間創造了水墨形式中的嶄新風格。他的作品對中國畫的現代形式變革與發展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他是“油畫民族化,國畫現代化”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他的作品既有強烈的現代性,但又不搞變形等怪誕手法;既有明快的抽象性,又能“風筝不斷線”,和自然景物、故鄉水土緊密相連;既能被國際藝壇高度贊頌,又有強烈的本土文化特征。吳冠中創造了鮮明的中國當代藝術風格形式與獨特的藝術語言特征,将中國油畫與水墨畫推向新的高峰。
(作者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責任編輯:陳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