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在新中國郵票中,多次出現雞的形象。但是,它們極少以畜牧業題材出現,而絕大多數是雞的藝術形象。郵票設計師早已讓雞脫離了圈舍中的自然面貌,而是賦予它更多的吉祥元素和理想化色彩。
圖2雞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家禽
在遠古時期,人們根據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對動物世界的認識程度,先後選擇了馬、牛、羊、雞、狗和豬進行飼養馴化,經過漫長的歲月,逐漸成為家畜。六畜各有所長,在漫長的農業社會裡,六畜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圖3雞作為一種最普及的牧業,飼養相對簡單,有成本低、見效快的特點。人類将野生雞馴養成家禽已有四五千年的曆史,現在凡是有人類居住的地方就有雞的養殖。從南宋時期保存下來的重慶大足石刻中的“養雞女”可以看出當時家禽飼養的情況。雞肉和雞蛋是人們餐桌上重要的動物性食品之一。雞肉經過烹調加工後味道很鮮美,容易被多數人所接受。因此,雞也成為農貿市場中不可或缺的禽類。因為“雞”與“積”諧音,“魚”與“餘”諧音,人們期盼自己的生活有“積餘”,所以雞和魚經常在一起成為人們的吉祥符号。
圖4
圖5雞在中國地名中的神話
雞對人類生活産生了重要影響,日久天長勢必形成一種文化。這種以“雞”為核心的文化最先體現于地名之中。其中脍炙人口的當屬陝西省的寶雞市。寶雞古稱“陳倉”、“雍城”,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發源地,也譽稱為“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公元757年因“石雞啼鳴”之祥瑞改稱為“寶雞”。著名的西周青銅器“何尊”1963年出土于此。1982年發行的何尊郵票上帶有“寶雞”地名。
圖6傳說春秋末期,河北省懷來縣百姓因為敬佩代國的代夫人肝膽忠烈,在當地的一座山下為她築墓地,并修祠堂和雕像以示紀念。後來這裡常有雉雞鳴叫,故将該山更名為“雞鳴山”。明代在雞鳴山腳下建築了一座驿站取名“雞鳴山驿”。
位于河南省信陽市的雞公山,也有傳奇的故事。傳說在遠古的一年,這裡鬧蝗蟲災害。天庭便派金雞大仙,幫助百姓滅蝗。為了不讓蝗蟲再禍害百姓,金雞大仙就永遠留駐此地,變成這座“雞公山”,守護着一方百姓的平安。報曉峰是雞公山的象征,它酷似一隻報曉的公雞。圖7
圖8雞足山位于雲南省賓川縣,其山形前列三峰,後拖一嶺,形狀如同雞足,故而得名。雞足山是國内著名的佛教名山,也是佛教文化荟萃和交流之地。
圖9雞在曆史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古代的計時器尚未發明前,早晨的雞鳴一聲,向人們報告新一天的開始,它不僅是莊戶人家的時鐘,也是公共生活的時鐘。“聞雞起舞”的典故就與雞鳴相關。傳說祖逖和劉琨都是晉代著名将領,兩人志同道合,氣意相投。經常雞鳴頭遍就起來習武,由于認真刻苦。他們練就一身本領,戰功卓著,兩人都被皇上加封。為了贊頌他們的刻苦精神,就形成了“聞雞起舞”的成語。
圖10京劇《拾玉镯》也稱作“玉镯買雄雞”。該故事講述了明朝年間陝西孫家莊少女孫玉姣在自家門前織繡時,被男青年傅朋看到,并愛慕上孫玉姣。傅朋以買雞為由,與孫玉姣搭上話。傅朋的潇灑多情也打動了孫玉姣的心。傅朋故意将一隻玉镯丢落在她的面前,她便含羞地拾起,表示願意接受傅朋的情意。在這個故事中,雄雞成為一種傳情的信物。
圖11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表現的是194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某小分隊在東北地區剿匪的故事。偵查排長楊子榮化妝成土匪,隻身一人深入匪巢,機智巧妙地利用土匪之間的矛盾,趁匪首座山雕在農曆大年三十設“百雞宴”慶賀自己六十大壽之際,與小分隊裡應外合一舉全殲座山雕匪幫。百雞宴就是土匪從一百戶老百姓家抓來的一百隻雞做成的宴席。
圖12雞在古代文物中的神韻雄雞被人們視作善鬥的勇士,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鬥雞的競賽性遊戲,而且長盛不衰,一直流傳至今。出土于漢代的畫像磚上十分生動地記錄了當時的鬥雞場景。鬥雞的風氣在唐代很盛行,尤其是特權階層的人物——寵信宦官、王孫公子。鬥雞後來推廣到軍中,用以激勵戰士的勇氣,提高兵卒的鬥志。
圖13重慶大足石刻中的養雞女,是經典的石刻作品之一。該石刻非常生動地表現了一位農家婦女掀開雞籠的瞬間情景,兩隻雞出籠在争食,另兩隻伸出頭頸即将出籠。雞的形象惟妙惟肖。
圖14
天雞作為一種傳說中的神鳥由來已久,具有吉祥之意。古代漢族傳說中的天雞又稱神雞,有“天雞降臨造福于民”之說法。清代的景泰藍“天雞尊”是經典的藝術品,現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此掐絲琺琅天雞尊器形優美、形象生動、色彩富麗、金碧輝煌,體現出乾隆時期琺琅制作工藝的精湛水平。
圖15雞在現代工藝品中的“顔值”一年365天,公雞每天清晨啼鳴報曉,從不懈怠或誤時。因此,得到“雞有信德”的美譽。在漢語中,“雞”與“積”、“吉”諧音,人們借此期盼雞能給自己帶來财富和好運。在各類吉祥動物中,雞的“顔值”較高,因此它在藝術品中“出鏡率”也較高。
圖16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品,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有貼窗花的習俗。在大紅色剪紙中,公雞是必不可少的題材。民間有“雞王鎮宅”的說法(圖17、18)。
圖17
圖18雞是兒童較常見的、較溫和的小型動物之一。因此,民間玩具中也不乏公雞的身影。在一套9枚的郵票中出現了15件玩具,其中就有3件是公雞(圖19、20、21)。
圖19
圖20
圖21竹編是民間編制藝術的一種,具有成本低、創作難度大的特點。在1978年舉辦的全國工藝美術展覽中,有一件浙江省嵊縣竹編工藝廠創作的“竹編雞”,表現的是一隻英姿勃勃的雄雞。
圖22雞是平面藝術中的吉祥元素中國民間把雞作為神靈推崇。雞在世俗觀念中,是辟邪的吉祥之物。雞自古以來就深受畫家們的賞識,并經常出現在藝術作品中。
畫家齊白石自幼在家鄉放牛養雞,對雞的感受特别深。他30歲以前多畫雄雞,60歲以後重點琢磨畫雛雞。在他的筆下,寥寥幾筆将小雞表現得栩栩如生。
圖23中國民間過春節有貼年畫的習俗,門畫是其中的一類。河北武強年畫《五福臨門》畫的是兩個童子各騎一隻大公雞,各持的條幅上分别寫着“功名富貴”、“吉星高照”。借“公雞鳴唱”的“公鳴”取“功名”之諧音。
圖241993年是中國農曆的“雞年”,第一屆東亞運動會在中國上海舉行。本屆運動會的吉祥物為一隻雛雞,取名“東東”,寓意了“東方欲白、金雞報曉”,為本屆運動會增添了諸多的中國文化元素。
圖25因雞而精彩的中國文化我國甲骨文中有“雞”字,說明遠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認識雞。中國的“雞文化”源遠流長,内涵豐富多彩。中華民族是一個崇敬雞的民族,這不僅體現在具有悠久的“雞文化”,還體現在漢字“雞”是從象形字演變而來。特别是篆書“雞”字更加接近雞的形态。從中國的地圖還可以看出,其形狀酷似一隻雄雞。雞是勤勞和勇敢的象征,這種象征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此外,在中國的生肖文化中,屬雞的人被認為具有性格開朗、聰明伶俐、直覺敏銳、組織力強等特點。其實,這些都是生肖文化對人們寄予的美好期望。
圖26
圖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