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微信公衆号提問:我們家孩子今年十二歲,越來越不願意跟家長交流。以前他有什麼事都跟我們說,特别依賴我們。請問家長該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再次打開心扉,聽聽他們的心裡話?
專家觀點(北京燈市口優質教育資源帶心理老師楊旭):孩子滿11歲之前,通常什麼都跟父母說,父母總是他們最先想到的傾訴對象。但是從十二三歲到成年,情況會變得完全相反,他們會先找朋友傾訴,然後也許是老師,最後才輪得上父母。同時,越來越多的父母都感覺到,他們已經很難跟十幾歲的子女進行足夠的溝通。通過衆多教育專家的研究和為人父母者的實踐證明,創設一個安全自由的家庭氛圍是幫助父母消除與子女之間隔閡的好辦法。
随着年齡的增大,許多青少年認為坐下來同父母細訴衷腸是一件很别扭的事。而對于父母來說,必須設法讓子女覺得那樣做是很自然的,其訣竅就是要讓家裡時時有一種“聆聽的氣氛”,這樣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談,自然會來找你。要達到這個目的,一個好辦法就是經常抽空陪伴孩子并做一個好聽衆,而晚飯是全家共聚的好機會。
同時,家長要學會用平行交談的方法跟孩子談話。這種談話方式會讓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輕松自在,例如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或進行體育活動。
此外,需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由父母來控制。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渴望有自己的空間,父母盡量不要擅入他們的房間,不要讓他們覺得隻有跑到外面才會有這樣的空間。
對青春期的青少年進行教育,是一個需要不斷與之進行對話的過程,要不斷地重新調整與孩子間的關系,要進行坦率的溝通,在家裡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一個成熟而明白事理、在他們需要幫助時,能夠立即伸出雙手援助的人。
□9月26日《北京青年報》武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