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本地郵政史的情結與優勢
(一)我對秦皇島郵政史情有獨鐘
集郵者研究地方郵政史,最初的動因除了喜歡集郵這個必要條件外,往往是個人與這個地區的關系,或者是生于斯、成長于斯,或者是熟悉、熱愛和關注。總之,是對于斯地懷有特殊的感情。就像鄉土文學作家總是鐘情于描寫家鄉事物,有愛心的成功人士總是忘不了為家鄉的發展助力一樣。我的出生地是河北盧龍,以前叫永平府,現在是秦皇島市所屬的一個縣。我在秦皇島生活多年,對于荷載秦皇島地區郵政史信息的郵品十分感興趣,對于秦皇島地區郵政史的各種故事總想弄清楚。這大概就是忘不了的鄉情鄉愁。
(二)研究本地郵政史具有的優勢
中國人辦事,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集郵也是如此。本地人研究本地郵政史,明顯占了地利、人和兩大優勢。“近水樓台先得月”,為了弄清某件郵政史實,除了查找資料、案頭考據之外,還可以近距離的訪問當事人或者進行實地考察。對此,我有過切身體會,正是本地優勢,讓我解開了多個本地郵政史疑問。
例如,1935年初關内外通郵設立彙通轉遞局,這是海内外衆多華人集郵者感興趣的問題。台灣著名郵學家潘安生對關内外通郵曆史研究精到,但其對通郵的重要角色山海關彙通轉遞局局址的具體位置則留有遺憾,未能明了。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秦皇島郵電志》上有一幅曆史照片,原書說明文字為:“原南綏中郵局、彙通轉遞局舊址”。我曾一度直接采信了這本志書的說明,經天津集郵家張家祿先生提出疑問後,我首先訪問了秦皇島市郵電局史志辦原副主任範玉良先生。在他的建議下,我輾轉聯系到當年在南綏中郵局工作過的霍世澤老先生。也是在範玉良先生推薦下,我和市集郵協會副秘書長馬軍一起訪問了1950年在山海關郵局參加工作的丁寶良先生。終于得出正确解釋,照片上的兩層樓房在關城南門外,興隆街與趙家胡同交叉處,是一座“人”字型樓房,大門朝向西北。僞滿時期,北臨興隆街一面為南綏中郵局用房,西臨趙家胡同一面為海(稅)關用房,彙通轉遞局租用趙家胡同一家客棧辦公,從僞海(稅)關這一面可以看到位于趙家胡同客棧的平房。丁寶良帶我和馬軍到興隆街做現場考察,可惜興隆街以南、趙家胡同東西兩側,包括原僞滿海(稅)關大樓在内的老房子都拆掉了,成了新興的商住區。這是我找到的一幅1988年繪制的山海關街區圖的局部,圖中興隆街與趙家胡同交叉形成的銳角處為僞滿海(稅)關大樓暨南綏中郵局舊址,箭頭所指處為彙通轉遞局舊址。據此,我寫成《山海關彙通轉遞局舊址調查記》一文,2005年刊載于台灣地區的《中國郵刊》第79期。
(三)研究本地郵政史以小見大
常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有興趣的東西,不僅學得進,而且學得快、記得住。集郵者不管初學還是深入研究,都不妨從地方郵政史入手。地方郵政史是國家郵政史的一部分,是國家郵政史的縮影,研究地方郵政史,就是“解剖麻雀”,從個别到一般,從局部到整體,舉一反三,推而廣之,可以熟悉更大範圍乃至整個國家的郵政史。圖2山海關街區圖(局部)
圖3河北内邱郵局鄉郵排單二、研究地方郵政史的特殊意義和方法
(一)研究地方郵政史,其意義不僅限于以郵論郵
研究地方郵政史,不僅是集郵的課題,還可以通過拾遺補缺,鑒古存今,起到以郵資政的積極作用。
我用心研究秦皇島地區郵政曆史,查閱大量史志和檔案資料,努力收集相關郵品,通過用文獻記載與實寄封片相印證的方式,寫出《秦皇島郵話》系列文章,在《中國集郵報》上連載,不僅對集郵者的收集和研究産生了一定影響,也受到了秦皇島市政協的重視,其中多篇文章入選《秦皇島文史資料選編》,起到了鑒古存今的資政作用。
(二)學習集郵基礎知識,是研究地方郵政史的必修功課
贈我郵票,不如傳我郵識。這句話常常用來說明集郵知識的重要。如果一名集郵者有心研究地方郵政史,不妨先學習積累一些集郵基礎知識。根據我本人的體會,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是擁有必要的工具書,掌握郵票知識,要準備不同曆史時期、不同版本的郵票目錄。像《清代郵票目錄》《中華民國郵票目錄》《中國解放區郵票目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等必不可少。通過查閱郵票目錄,可以掌握郵票的品種、規格、發行時間等重要信息,懂得什麼時間使用什麼郵票;好的郵票目錄還會附有不同時期的各類郵件郵資表,以便查對實寄封片是否符合當時的郵資。此外,還要掌握郵戳知識,像孫君毅的《清代郵戳志》、張恺升的《中國郵戳史》都是必備的參考書。
二是要注意學習消化前人、他人的研究成果,豐富自己所研究領域的集郵知識。如果集郵者已經掌握相當多的宏觀的郵票、郵資、郵戳的知識,有了相當深厚的集郵知識儲備,再來研究地方郵政史,會更加得心應手,在研究課題、闡述觀點方面,就會減少局限性,避免顧此失彼、以偏概全;在藏品收集時,就會減少盲目性,避免上當受騙。
三是收集與研究并重,不尚空談。研究地方郵政史,不能空對空,泛泛而論,而要實打實,盡量用相應的郵品說話,努力做到“有圖有真相”。有了好的郵品,不要壓箱底,要研究它的來龍去脈,與同好分享。所以,一方面積極地收集郵品,一面方重視對郵品的研究,二者并重,地方郵政史研究才能做得更加紮實,走得更遠。郵品的不斷豐富,是進行集郵學習和研究的客觀基礎。
(三)從大處着眼、從小處着手
前述“秦皇島郵話”系列郵文,是我在集郵知識和藏品兩方面都有了一定積累和儲備的情況下寫成的,寫作時大多注意到從小處選題,然後深入開掘,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努力做到言之有物,目标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不斷豐富,增加篇目,有朝一日成就一本《秦皇島郵政史譚》郵文集。而有的短文,也是我偶有所得後臨時發揮的結果。2007年,秦皇島本地一位郵友贈我一張民國26年(1937年)8月27日河北内邱郵局鄉郵排單,當時覺得十分難得,這張排單具簽使用時,“七·七事變”已經爆發,日本侵略軍開始大舉進攻華北。排單不僅揭示了一名鄉郵員的巡郵路線、村鎮信櫃戳記等情況,還證明了中華郵政在險惡的形勢之下,仍在維持運營。興之所至,于是寫了一篇《一張鄉郵排單記錄的一段郵史》便成文。
三、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的關系(一)突出地方特點,從共性中找出個性
不同的地區,由于所處地理位置不同,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均衡,以及特殊事件的發生,對郵政都會産生不同的影響,從而産生“個性”。地方郵政史研究,就是要找出“個性”形成的具體原因,不僅要發現不同于共性的個性,而且還要揭示不同于一般共性的理由,做出合理解釋,例如一枚對剖票非同尋常使用原因的揭示,一段特殊郵路形成的前因後果,一枚特殊戳記背後隐藏的故事,等等,都顯示了個性研究的魅力,展示了地方郵政史的特殊性。這些研究成果對國家郵政史是很好的補充。圖4加蓋河北臨榆(山海關)簽資戳實寄封
圖5加蓋彙通轉遞局戳記實寄封
圖6山海關轉彙辦事處核對據(二)秦皇島地區郵政曆史的地方特點
在收集和研究的過程中,我認為秦皇島地區郵政史可以研究、需要研究的課題很多,但最具地方特點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我國第一個火車郵局——北京至山海關郵政信車。1893年,津榆鐵路修到山海關。1902年,大清郵政開始在北京至山海關的火車上試辦郵局,這是我國火車郵局之肇始。
2.北京—北戴河旅遊航線與航空郵件。20世紀20年代初,北戴河海濱已經是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避暑地。1921年8月12日開通了北京—北戴河旅遊航空專線。這條航線自1921年首航,到1924年停航,共運營了4個暑期。
3.關内外斷郵與通郵,此乃重中之重。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占了東北全境,扶植建立了僞滿洲國。1932年7月24日起奉郵政總局令,關内外斷郵。後于1935年1月,變通設立“山海關彙通轉遞局”,負責經傳關内外郵件。關内外斷郵後加蓋特殊款式“河北臨榆(山海關)”欠資戳記和通郵後加蓋“山海關彙通轉遞局戳記”的郵品,真實記載了這段特别郵史(圖4、圖5)。
4.山海關轉彙辦事處。新中國成立以後,因為币制不同,華北與東北兩郵政總局于1949年11月4日分别在山海關設立轉彙辦事處,1950年3月,兩處合并為“郵電部郵政總局山海關轉彙辦事處”,統一辦理東北與華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各區通彙。
我認為以上幾段秦皇島地方郵史,在全國範圍内絕無僅有,其相關事實和郵品,都是秦皇島地方郵政史特有的地方特點,是集郵者收藏的熱點,也是我個人研究的重點。
(三)地方郵政史郵集參展的重要性問題
郵政曆史類郵集的題材有寬範圍和窄範圍的區别。一般說來,在競賽性集郵展覽上,寬範圍展品重要性、珍罕性得分高;地方郵政史屬于窄範圍的展品,重要性要低一些,但在處理上相對容易展示完整性,從而也能得到較好的分數。
2016年4月8日至10日舉辦的西安2016第17屆中華全國集郵展覽上,地方郵政史題材展品有所增加,共有7部展品參展,而且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77—86分)。我的《秦皇島地區郵政史》獲得鍍金獎。其中重要性得7分,處理得16分,知識和研究得30分,品相得8分,珍罕性16分,外觀得4分。目前這部展品的完整性還不盡如人意,最早的和最好的素材還嫌單薄,關内外通郵相關郵品因特殊原因未能在郵集中展現;在處理上也難以深入展示集郵知識的學習與研究。從郵集的前景看,經過充實和提高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特别是更多的獲取重要性以外的分數。
我的參展體會是,既然地方郵政史屬于窄範圍題材,由于選題重要性和處理難度、珍罕性評價等因素,一般難以得到較高的分數。地方郵政史郵集在參展時要有一個客觀的目标,不能好大喜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