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十年拍攝《零零後》孩子的世界你懂嗎

十年拍攝《零零後》孩子的世界你懂嗎

時間:2024-11-07 03:01:15

作為父母,很多時候,愛卻成了傷害

2017年9月,紀錄片《零零後》在央視九套播出。導演張同道是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用十年時間記錄孩子們的成長,觀衆評價這是一部有溫度的、值得天下父母都去看的紀錄片。

“00後”的世界你懂嗎

張同道,1965年出生,既是教授、博士生導師,也是知名的紀錄片學者和制片人。雖然在工作中一絲不苟,但張同道卻有一顆童心,特别喜歡孩子。每每在小區裡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他都會逗幾下。

2002年,兒子毛毛出生了。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樣,張同道對兒子的未來充滿了期望,設想了無數可能,但更希望自己能成為兒子朋友,而非“嚴父”。

可是,現實總是和理想背道而馳。兒子五歲的一天,張同道打水給他洗臉。毛毛試了試水溫,嘟着嘴說:“爸爸,這水好燙。”張同道用手試了試:“不燙呀,你是不是不想洗臉故意說的?”

毛毛看着張同道,很委屈:“你覺得不燙,可是我覺得燙。”張同道隻得往臉盆裡兌了點涼水。

雖然隻是一件小事,卻引發了張同道的思考:為什麼他和孩子的感覺差别這麼大?

醫生朋友告訴他:“孩子小,對外界的感覺特别靈敏,有時候對你來說不熱的水,可能會燙傷孩子。”

張同道恍然大悟,那一刻,突然覺得有點愧對兒子,為什麼不能站在兒子的角度去想想?

晚上,接兒子回家的路上,張同道聊起了此事。毛毛像個小大人般地笑着說:“沒關系,我已經習慣了,其實很多時候我的想法都跟你們大人不一樣,可說了你們又要發火。”

兒子的話一下擊中了張同道的心。自己都沒有察覺,什麼時候開始,他在慢慢扼殺兒子的想法,讓他變得不敢說話。

到家後,張同道依然在沉思,作為父親究竟該如何去理解兒子?怎樣才是一個好父親?天下父母又該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拍過多部紀錄片的他,第一次有了拍一部關于00後孩子紀錄片的想法。

經過溝通和協商,在征得幼兒園和家長同意後,張同道确定了拍攝對象:位于昌平區的“巴學園”。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

進入巴學園後,大李老師向孩子們介紹張同道。同樣,老師也向張同道介紹了每個孩子:錫坤比較調皮、劉嘉陽是小學霸……每個孩子都各有特色。這是張同道願意看到的,因為不同的教育方式孕育出不同的孩子,拍攝孩子的同時其實也在反映父母。

為了不放過任何一個珍貴的鏡頭,張同道和一個錄音師全天陪伴在孩子左右。怕引起孩子們的反感,張同道努力和他們玩成一片。

張同道回家跟妻子聊起這事,毛毛聽到後不滿地說:“爸爸,為什麼别人調皮你就覺得可愛好玩,我要是那麼做你就會生氣呢?”

張同道摸摸毛毛的頭,歉意地說:“以後我盡量做個不發脾氣講道理的爸爸。”

拍攝時,張同道發現錫坤雖然是班裡最小的孩子,卻也是最活躍的。相比于其他人,他的腦子裡總是有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很多超出成人的想象,就像是浩瀚宇宙中的星星,讓人目不暇接。

錫坤媽媽告訴張同道,從孩子出生後她就告訴自己,孩子就是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作為母親,她絕對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他。而錫坤的調皮搗蛋,在她看來都是對外界的探索,他不懂才想去弄明白,而不是所謂的“惹禍”。每天到家,錫坤就鑽進自己的房間,房間裡都是他平時做實驗的玩具,亂七八糟地放在一起。

錫坤媽媽笑着對張同道說:“這是孩子的私人空間,平時都是他自己收拾,有時候實在太亂,我要幫着理一理,他都會叫着不讓我動。”

有一天,錫坤告訴媽媽,他想做一個關于火的實驗,因為他不明白火是怎麼來的。如此危險的實驗,張同道以為媽媽不會允許,沒想到媽媽對錫坤說:“火很危險,媽媽同意你做,但是你得保證注意安全。”

錫坤找了片空地,自己摸索着,過了一會兒,他高興地說:“媽媽,你看看火能燒着紙,但是卻不能燒着鐵,應該是比較輕的東西才能點着。”

“這隻是其中一點,更多的東西你可以自己思考。”錫坤媽媽進一步引導孩子。

張同道看了,覺得受益匪淺。難怪錫坤總是那麼快樂,因為他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和錫坤不同的是,一一則是班裡最沉默的小女孩。大李老師總是鼓勵她:“一一,你為什麼要一個人玩呀?可以找朋友一起玩,有些東西分享了才會快樂。”大李老師擔心孩子單獨玩慣了,以後會不适應集體生活,對孩子心智發展不利。

很快,幼兒園來了新朋友有有,同樣安靜的一個小男孩。或許是性格相近,有有很親近一一,什麼事都要和一一一起做。兩個安靜的孩子總是一起做手工。

張同道曾問一一:“難道你不喜歡和大家一起玩嗎?”一一搖搖頭:“我喜歡和大家一起玩,我也喜歡一個人玩,如果一個人玩沒勁了,我就去找朋友,和朋友玩累了,我就一個人玩,不愛說話不代表我就是一個孤獨的小孩。”

一一的回答讓張同道不知如何接話,更為孩子獨立的思想點贊。很難想象,在一個喧嚣浮躁的世界,她一個人能那麼安靜,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裡。

兩年過去了,錫坤這些孩子已經順利升入小學,幼兒園的拍攝告一段落。負責小學階段的執行總導演喻溟早已在緊張的籌備當中,從人員的調配到學校的對接甚至是和各個導演的磨合,都要落實好。小學和幼兒園不同,很多孩子去了不同的學校,有的甚至出了國,拍攝難度加大了不少。不過好在他們和孩子以及家長都有感情了,大家都很配合。

張同道記得,一個幼兒園跟進還不錯的孩子,在初中時自我意識增強了以後,再次面對鏡頭反而會不自然。沒辦法,為了尊重孩子,隻能放棄對他的拍攝。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幾個月後,這個孩子竟然給他們寫了一封信,表達了自己還想繼續參加拍攝的意願,因為很想念和他們一起的日子。可惜,嘗試拍攝了一段時間後,孩子依舊沒有辦法克服對鏡頭的抵觸感。最終,張同道隻能尊重孩子的感受,放棄拍攝。

别讓愛成了傷害

毛毛聽張同道說起這事,表示十分理解:“我們其實都很注重隐私權,就像我要求你們進我房間敲門一樣,這是我的權力。”

張同道點點頭:“行,下次老爸一定注意。”

聽爸爸這麼說,毛毛不可置信地看着他:“老爸,你變了,變得我都快不認識了。”

“變得是好還是壞?”

“變好了,變得更像我的朋友了。希望你以後再接再厲,繼續和我做夥伴。”

張同道不由想起讓他記憶深刻的三個孩子。葆葆覺得樂樂搶走了自己的朋友悠悠,便和他發生了一次沖突。沖突之後會怎麼樣呢?按照我們成人的心理,覺得兩個孩子之間肯定會産生隔閡,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一天,三個孩子開始在一起玩了,而且玩得很高興。

不久,悠悠轉學了,樂樂和葆葆還在那個班上,但兩個人從此就形同路人。三個人以前在一起那麼美好,悠悠走後,一切都變了。看來,即便兒童,看似簡單背後也都藏着複雜玄秘的情感和心理。

《零零後》這部紀錄片張同道拍攝了十年,也跟了這些孩子十年。鏡頭下,孩子們一路從幼兒園升到小學、中學,是中國唯一一部長時間記錄孩子成長的紀錄片。

2017年9月,曆時十年的紀錄片《零零後》在央視9套播出。這部紀錄片共分為五集,分别是《愛的方程式》《時光若倒流》《一一的世界》《成長單行道》《朋友這件事》。一經播出,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豆瓣平分高達8.7分。

有人看後,這樣評價:“從這裡,很多父母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樣,會學着理解自己的孩子。走進孩子的世界就會發現,作為父母很多時候,愛卻成了傷害。”

進入2018年,張同道正在籌備下一步紀錄片,主角還是當年巴學園的那些孩子,這次他将去關注孩子的情感和未來以及成長過程中的種種煩惱。張同道說:“拍完這部片子,我和孩子成為了真正的朋友,這是我最大的收獲,我更願意去尊重孩子的個性。可現在的教育,大多是‘模式化’生産,每一個孩子都去學興趣班,學的東西也都差不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潑外向,在學校受老師喜愛,可是如果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變成一樣的,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張同道的理想是拍到這群孩子長大結婚生子,最後他們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兒園,跟孩子拜拜,一回頭,影片就結束了。

責任編輯:陳曉亞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