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黃宗羲傳略 麟兒

黃宗羲傳略 麟兒

時間:2024-11-07 01:11:10

紹興古稱越,甯波古稱甬,餘姚大緻居它們中間。如今餘姚隸屬甯波市,四百年前卻在紹興府治下。本書主人公乃餘姚人氏,他一生許多故事與以上三地有關,故而我們先取得一點地理的概念。

餘姚東南一帶,眼下稱梨洲街道,那是2001年為了城市化,将梁輝鎮、餘姚鎮等十餘村合并後新改的名稱。四百年前,這裡的古名乃是通德鄉。

通德鄉有座橋,叫黃竹浦。它還有别的名字,“黃家竹橋、竹橋、黃竹浦是一座橋名的不同說法”。橋至今仍在,石制;從那個“竹”字來看,原來大約是竹造的,後來變成了石橋。至于黃竹浦中的“黃”字,則确因周圍住着一支黃姓宗族。他們分布于一個較大範圍,包括周家埠、後新屋、前園、李家塔幾個自然村,黃竹浦本身并非村落,但黃氏以之為中心點,來指代全族的聚居區域。

明萬曆三十八年八月八日(1610年9月24日),黃氏李家塔一支的長媳姚氏臨盆。戌時,暮色剛落,誕一男嬰。孩子的父親預先做過推算,“年月庚戌乙酉,得日時庚辰丙戌”,實際竟然分毫未爽。

乳名也早就起好,單喚一個“麟”字。

它得自姚氏一個夢,夢見自己生了一隻麒麟。這是很好的夢。古以麒麟為仁獸,“聖王之嘉瑞也”。魯哀公十四年有獵獲麒麟一事,《春秋》記之:“春,西狩獲麟。”寫完這一句,孔子便辍筆了。杜預于此注道:“時無明王出而遇獲,仲尼傷周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故因《魯春秋》而修中興之教。絕筆于‘獲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為終也。”說孔子本是為發揚周的道德而作《春秋》,現實卻很令人失望,故對“時無明王”而仍有“獲麟”之事發生,孔子感到無法解釋,灰心而且傷心,索性就此擱筆。其後至哀公二十七年這段尾聲,非其親筆,由門徒續完。

姚氏是否果有“獲麟”之夢,無從考究。據說,新生兒“額角有紅黑痣如錢,左右各一”。我們知道麒麟是頭上生角的,這描寫自然意在印證“夢麟”之确。還有人查閱宋濂《孔子生卒歲月辨》,發現“與孔子生歾,隻差一字”。凡此種種都預示着,降生在黃家的這孩子,非比尋常。古時對一般所謂“人傑”,喜歡就其身世搞一點穿鑿附會,我們姑妄聽之。但無論如何,男嬰乳名叫“麟”卻是事先起好的,并非後來另改。

說起黃竹浦黃家,嗣胤雖繁,在當地卻還稱不上望族。宗譜上所載前十世,似乎都無名諱,僅以排行相稱,如“萬二”“亞一”“從二”“辛六”“端十四”“福十”“順六”等。這是門戶低微的特征。古時村野之夫,除有姓氏之外,隻以排行區分,非得具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家,才有專門起名的必要。

黃家這一支,到了第十一世,始有确切名諱。不過仍不穩定,有時又“失諱”無載,僅具排行。至第十四世,終于穩定下來,族中不僅各有名諱,甚至可以知道他們的表字。第十五世,出現第一個讀書人,諱曰坤,字龍蟠,是“郡庠生”府學學生。第十六世,出現首位為官者——此人非他,正是麟兒的父親黃尊素。

黃尊素,表字真長。生麟兒那年,他二十六歲。這是他初次得子,他本人是長房長子,他的父親黃日中也是長房長子,到麟兒這兒,連續三代長房有子,從倫序角度說,意義非常,十分可喜。這種好兆,很快有了進一步的驗證。麟兒出生的第六年,黃尊素“舉于鄉”。明清兩代,當上舉人便有做官的資格。過去族中無人中舉,學曆最高的叔父黃日坤,僅為府學生。黃尊素中舉後,絲毫沒耽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翌年會試一舉再登進士第。科舉途中,能從鄉試而會試連捷,甚是難得,多少人都蹉跎不已,屢試屢敗。

不單功名得意,黃尊素子息也來得旺盛。成進士當年,次子出生,隔一年,又得第三子。這三個兒子,日後名望都很高,人稱“浙東三黃”。他們便是長兄黃宗羲(表字太沖)、仲弟黃宗炎(表字晦木)、叔弟黃宗會(表字澤望)。後又有第四、五子黃宗轅、黃宗彜。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