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聯想中國(1)序曲

聯想中國(1)序曲

時間:2024-11-07 08:03:08

“讓萬潤南來承包計算所,這不是在我的頭上插一根雞毛,把我拿到街上給賣了嗎?幹脆,還是我這個所長來承包計算所吧,我不解雇任何一個人,就算在大街上擺攤修自行車,我也要養活這1500人。”

r1985年夏天,中科院計算所所長曾茂朝給上級打報告,頗有些激憤地說了上述一段話。報告很悲壯,透露出某種壓力,像在懸崖邊上發出的最後籲求。時代是怎麼前進或推動的,從中也可看出一點端倪。那個夏天格外炎熱,高溫熱浪一個接着一個襲擊着北京,而曾茂朝的報告也源于另一種熱浪:科技體制改革。此前幾天,科委一名負責人召開大會,宣布了若幹項異常淩厲的改革具體步驟,當時已名聲大噪的四通的萬潤南也在場,負責人笑着扭過頭問萬潤南,你們敢不敢承包計算所?萬潤南毫不含糊地說四通有能力承包計算所,事後又放出風聲若他承包計算所,他将把90%人員遣散。這個一問一答激怒了曾茂朝:“我不解雇任何一個人,就算在大街上擺攤修自行車,我也要養活這1500人。”

r彼時中關村風起雲湧,以“四通、信通、京海、科海”為代表的“兩通兩海”風生水起,在科學院,在中國,掀起巨大波瀾。科研院所不再是象牙之塔,科學技術要盡快轉化為生産力,産品,簡單地說,以前等項目做項目交項目的日子過去了,國家将減少對科研院所的撥款,有些院所要自己養活自己。具體到曾茂朝的計算所,有消息說這一年财政撥款将銳減20%,五年後甚至将全部取消。如果這個消息是真的,計算所的1500名員工别說科研經費,連飯碗都成問題。

r改革如此激進,誰也沒想到。那天現場的場面對絕大多數人異常冷峻,雖天氣熱浪滾滾,心裡卻寒潮陣陣,更多的人面面相觑,臉上有一種麻木的冷淡,同時覺得不可思議。時代的激流如此迅猛,許多人還轉不過彎來。“文革”十年浩劫,一場全民族的災難,好不容易正本清源,撥亂反正,人們想得最多的是把十年損失的時間奪回來,趕快回到實驗室,回到過去,回到“文革”以前,好好做研究,勇攀科學高峰。粉碎“四人幫”,結束了動亂,好不容易迎來這樣大好的時光,怎麼鬥轉星移,又出現了另一重天——“兩通兩海”構成的天?沒幾年中關村已不是安靜的象牙塔的中關村。一個回國考察的華僑來到中關村,看到了這樣的景象:中關村大街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四通的鐵皮房子,裡面是木頭的,外面包着鐵皮;樓下賣元器件,樓上坐着萬潤南、沈國君、王安時。接下來是信通,京海,科海的招牌。老華僑覺得這景象新鮮,但中關村更多的科技人員可不覺得新鮮,每天看着變化甚至不願正視,隻是側視,視而不見。

r但事實卻是嚴峻的,你不變都不行,對計算所來說,首先來自軍事部門的研究計劃沒有了,接着上面撥下來的資金大幅減少,所裡1000個科技人員和500個工人閑着沒事做,寝食難安。另外再看看計算所的倉庫,曾引以為豪的大型計算機,研制出了一台又一台,凝聚了上千人的智慧、心血與時間,除了一堆獲獎證書相伴着它們,從未批量生産過,也完全談不上什麼經濟效益。所長曾茂朝感到一種雙重的痛心,改是要改,不改不行了,但是怎麼改?就是承包嗎?像農村包産到戶?這是科學院,不是農村。

r曾茂朝的報告落到了周光召手上,周光召本人是一個科學家,又是科學院的副院長,管理者,20世紀80年代初曾出國學習,先到美國,後到歐洲,在明白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之後,回到中關村,主持中國科技改革。

r中國大勢,必須改,這是肯定的,周光召首先大處落筆,尊重了事物的黃金分割原理:把總數不超過20%的研究人員集中于基礎研究,然後讓大多數人去搞應用科學研究。所謂“應用”,就是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産品,投向市場。周光召看到曾茂朝的報告把曾茂朝找來,告訴曾茂朝,他仍将擁有他的研究所和技術人員,讓萬潤南承包,不必當真,這給曾茂朝與計算所的所有人吃了一顆定心丸。但周光召同時也要求曾茂朝必須改革,不能“等靠要”,要為研究成果尋找出路,把它們轉化成人民群衆需要的産品。

r這曾茂朝不反對,完全接受,而且,事實上曾茂朝并非毫無準備。中關村的科技轉化為生産力的大潮他也不是沒有應對,隻是比較穩健——一個科學家怎麼可能不對事物有所反應?也怎麼可能不穩健?曾茂朝嘿嘿一笑,煞有介事地悄悄告訴頗為儒雅的風度翩翩的周光召副院長,他的計算所為了應對今天的局面,實際上去年十一月就已辦了一家公司,是他先期“埋下的一支伏兵”,辦公司的人是所裡的柳傳志。周光召大喜,讓曾茂朝告訴柳傳志立刻來見。這樣一來曾茂朝卻有點慌,因為柳傳志的公司成立不久就挨了“市場”一記悶棍,所裡投的二十萬元啟動資金一下被騙了十幾萬元,正陷于困境,找不着北。

r柳傳志打掉牙往肚子裡咽,見了周院長,信誓旦旦。

r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