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變女?——“惹喇嘛”的傳奇人生
時間:2024-11-07 07:19:54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在藏北工作時,聽說有一批曾經遷往新疆的牧民要回遷,那曲地區為此做了很多的安置工作。當時,因為不在我的工作範圍,我并沒有特别注意。r而去。r日前,在索南航旦老師家聚會,我們又講起尋找烏金貝隆的故事。索老師說,你想知道更多的情況,我現在就可以找個當事人來。他打了個電話,半個小時後,羅布多吉和雲登兩位便出現了。羅布多吉是一位退休的老公安,他1952年出生在遷徙的途中,而雲登則是1959年出生在巴音布魯克,後來從那曲地區小學退休的教師。我們在交談中,再次回溯這個故事,兩位都說,當時年齡太小了,很多事情記不清楚了。那位“惹喇嘛”現在就在拉薩郊區呢,你們要有興趣的話,我們可以聯系一下。r第三天,我和著名紀錄片制作人鄭義、李建民等幾位友人約定,到拉薩西郊的堆龍德慶縣的一處居民小區外。他們告知說,“惹喇嘛”本來是定居在藏北的雙湖縣措洛鎮,近年來因為身體有病,為治病方便,在這裡租了個小房子。租房太小,隻好把“惹喇嘛”請到外面來,安排在一家小餐館見面。r“惹喇嘛”走出小區來,我們一看,怎麼是個老太太啊!r這就是那位當年騎着山羊傳播“天書”的“惹喇嘛”啊?她走出來跟我們握手時,似乎還有一點老幹部的感覺呢。r老人今年七十一歲,本名次仁雲登,意為長壽功德者,這當然是一個男孩子的名字。當我們問到她,四歲時騎着山羊傳播“天書”是怎麼回事,她說,是有這事,但當時年齡太小,記不太清,現在年齡太大,又想不起了。不過,“烏金貝隆”是知道的,大家都知道,就是夢想中的好地方嘛。次仁雲登的父親、母親、兄弟姐妹共七人,與本部落的七戶人家,共有四十多人,決定去西方尋找烏金貝隆。遷徙,對于一個遊牧部落來說,本來是常事,他們每年都要在夏季牧場、冬季牧場、秋季牧場往返遷徙,但是,像這樣沒有具體目标、不知确定路線的遷徙,卻是曆史上罕見的。也說不清究竟是四歲的“惹喇嘛”帶領着部落、還是這位四歲的孩子跟随着部落,他們趕着自家的牛羊,把帳篷卷起來放在牦牛背上,把尚不能遠行的孩子放在牦牛背上或者馬背上,便開始長途跋涉。每走一兩天,找到有水草的地方,便紮下帳篷,讓人群休息、牛羊吃草,過一兩天,再行上路。一路上有風有雪,甚至有盜匪,還會有内部的争鬥,但他們按照既定的目标,往西往西,走過了冬天、走過了夏天,有的老人在途中去世,有的嬰兒在路上誕生——那位老公安羅布多吉就是在這條路上、在遷徙的第二年、在新疆境内出生的。走了兩年,這支遷徙的隊伍,走出了西藏,到達了新疆的若羌。但若羌的地形地貌、氣候環境,顯然還不是像烏金貝隆傳說的那樣,這裡還不是烏金貝隆。他們繼續前行,到達了巴音布魯克。r這裡才是他們夢想中的烏金貝隆啊!r巴音布魯克草原是中國最美麗的草原之一,開都河蜿蜒曲折,天鵝湖幽靜迷人,縱橫幾萬平方公裡的草原,水草齊腰,四周還有雪山環繞,真的是他們幾年來夢中的“蓮花秘域”啊!這些尋找烏金貝隆的外來人,跋涉了不知多麼遙遠的路途,終于在這裡找到了歸宿,甚至他們帶來的牛羊,也貪婪地在草地上打滾……r當時的新疆已經解放,各地成立了人民政府。巴音布魯克草原上多為蒙古族同胞,他們熱情地接納了這批遠道而來的藏族同胞——在“惹喇嘛”這批遷徙者之後,又接連有三批遷徙者,同樣為了尋找烏金貝隆的目的先後到達,總共有上千人。巴音布魯克草原以遼闊的胸襟,包容了同為藏傳佛教信徒的藏族人。這裡的牧民,家家都有一兩千隻羊,四處飄着奶香,讓遠來的藏人非常高興。r此時的“惹喇嘛”已經七歲了。r羅布多吉記得,幾年之後,他們與蒙古族同胞相處融洽,在他五歲時,他與十一歲的“惹喇嘛”,一起進入了當地蒙古族同胞的學校,在一位名叫雲龍傑的蒙古老師的啟蒙下,開始學習蒙古語文。次仁雲登說,我們都會蒙語,還會一點蒙文。因為都是孩童,羅布多吉和“惹喇嘛”甚至還鑽在一個被窩裡睡覺呢。r1962年,十六歲的“惹喇嘛”,已經是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的政協常委了,作為新疆少數民族代表,與其他古十二名民族代表一同,聚會在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前往首都北京,受到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的接見。次仁雲登對我說,并且掰着手指頭,一個一個念着幾位領袖的名字。r但是,到十七歲,“惹喇嘛”生了一場大病,三年才得以痊愈。可愈後的次仁雲登卻不再是剃着光頭、披着袈裟的“惹喇嘛”了,而成為一個女人了!r我驚訝得不知道說什麼才好,我問羅布多吉,你不是說你們一起上學還睡一個被窩嗎?羅布多吉說,是啊,可那時候我也隻有五歲,啥也不知道啊!我問次仁雲登,你那時候真是個男孩嗎?她說,是啊!r完全不可思議!r此後,還聽有人說,他們尋找烏金貝隆,其實是因為共産黨、解放軍要進軍西藏而逃亡,所以才讓次仁雲登女扮男裝……次仁雲登很肯定地說,那時候根本不知道什麼共産黨解放軍。是啊,舊西藏政府對于藏北西部一帶,基本上難以企及,而達爾果山一帶人煙更是稀少,信息更是封閉,根本不可能在1950年就知道解放軍進軍西藏的消息。r我不知道是自己的理解力出了問題,還是這個故事本身就那麼離奇。“惹喇嘛”怎麼就變成了女兒身呢?r此後,在次仁雲登二十三歲時,與一位藏族牧民結婚,并生養了五個孩子。1982年冬天,這位丈夫因為到鄰村喝酒喝醉了,獨自騎着馬回家,掉進了路上的一個冰窟窿,不幸去世;後來再婚,還是嫁給一位藏族牧民,生養了一個孩子,前幾年也去世了。r不用說,當“文化大革命”狂潮襲來,美麗的巴音布魯克草原也沒有幸免于難,這位“惹喇嘛”遭到當地紅衛兵造反派的無情批鬥。r三十多年過去了,前來尋找烏金貝隆的近千人,已經繁衍到三千多人了。1984年,複出的十世班禅大師視察藏傳佛教地區,來到了巴音布魯克。羅布多吉作為公安人員,當時還擔任班禅大師的警衛任務。蒙藏同胞蜂擁而上向大師叩拜,班禅大師很驚訝此地居然還有常居的藏族,感到十分親切,年老的藏族同胞則向大師訴說對故鄉的思念,希望能夠回到西藏。大師還告訴他們,這裡的條件多好啊,你們留在這裡不好嗎?但那些藏族老人還是希望能夠回遷西藏。我們是藏族人,還是要回到西藏去。r于是,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一批批牧民又從新疆陸續遷回西藏,被安置在他們原來的家鄉一帶,分布在那曲地區、日喀則地區的幾個縣。羅布多吉和雲登他們都用上了智能手機,有幾十個人建了一個微信群,群的名字就叫作“烏金貝隆”。r尋找烏金貝隆的故事已經過去60多年了,但人們說起這個故事,仍然不無感慨。因為踏上遷徙之路的時間不同、各人經曆的不同,故事也有了多個版本,衍生出很多傳說。羅布多吉和雲登倒是很希望能夠把這個故事真實地記錄下來,免得以訛傳訛。“惹喇嘛”——次仁雲登因為身體不好,不能接受長時間的采訪,她隻是對我們的訪問一再地表示感謝,最後,還用那曲牧區話跟我們告别:“次仁!次仁!”——意即“長壽!長壽!”r桑旦拉卓讀後感r曾經有一首歌中唱道“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人們都把它向往,那裡四季常青、那裡鳥語花香、那裡沒有痛苦、那裡沒有憂傷、那裡月朗風清、那裡一片安甯、那裡人兒善良、那裡一片吉祥、那裡一片清香,它的名字叫香巴拉,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啊…香巴拉并不遙遠。”r這首歌的歌名為《香巴拉并不遙遠》,烏金貝隆與香巴拉都是人們所向往的一個美好的地方,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在那裡,人們大多時候喜歡把美好的事物寄托在遠方,對于身邊的人和事,對于當下所處的環境認為隻是苟且,僅此而已。我自己也是如此。r故事中的主人翁不論神奇的男變女的身份是否屬實,不論遷徙的真實目的是什麼?但他(她)帶領上千人千辛萬苦地尋找“烏金貝隆”遷徙至遙遠的巴音布魯克是真實的。說明人們對于人間天堂是多麼的向往。r如春。r就像歌中所唱,香巴拉并不遙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