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珍館長
時間:2024-11-07 07:15:20
2016年12月,在拉薩冬日的暖陽中,西藏博物館閉館了。r館長。r我是西藏博物館的常客。2012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那天,我正在籌備西藏牦牛博物館,帶着籌備辦僅有的五個人,專門去西藏博物館參觀學習。在此後的籌備過程中,我與曲珍成為好朋友,她給過我很多幫助。她是自治區文物局的副局長兼館長。我不知道該稱呼她局長還是館長,因為她管我叫大哥,我就叫她小妹。r曲珍是新西藏的幸運兒。她從小就在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則長大,小時候跟着父母在地區行署的機關大院,周圍的同學也都是機關幹部的孩子,他們在無憂無慮中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日喀則最有特色的建築當然是紮什倫布寺,可曲珍記得隻是在小學時跟着母親去過一次,近距離地見過那尊著名的強巴佛像。r1988年高中畢業,曲珍因為自己的曆史成績一直最好,所以報考了四川大學曆史系文博專業。她當時的班主任,就是當今著名的考古學家、文博專家、長江學者霍巍先生。現在,霍巍老師和李永憲老師等那批四川大學老師,已經成為西藏考古研究的“師爺”了。西藏雖然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滞後,卻是全國的文物大省區。由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确定西藏自治區的不可移動文物有四千二百七十七處。這個數字一直沿用到今天,即使後來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實際數量已經超出這個數字。四川大學曆史系文博專業的這批西藏學生,如今已成為西藏文物界的中堅。西藏的文物工作者是幸運的,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跟西藏的先人創造的輝煌燦爛的文化遺存打交道,多麼令人羨慕啊!r曲珍從四川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日喀則地區文物局隻待了一年,就被借調到當時的西藏博物館籌建辦公室。在這裡,她遇到了她職業生涯當中另一位恩師——西藏曆史學家、文物學家、作家、翻譯家赤列曲紮,他被晚生們稱為“赤頭”。r赤列曲紮先生早在1988年便出版過《西藏風土志》,成為當時極少的外界了解西藏的權威讀物。西藏可能是當時中國唯一沒有省級博物館的省區,赤列曲紮出任籌備辦主任和創館館長,可以說是承擔了一項前無古人的曆史重任。雖然有在當時可謂天文數字的九千九百萬元巨額撥款,但從基本建設的規劃施工、文物的調撥征集、人員的調配和培訓、布展的設計與陳列,一切的一切都要從零開始,這對于原本更多從事文字工作的赤列曲紮是難以想象的。更為困難的是,他們還要通過這座博物館向西藏社會傳遞一種新理念——“博物館”,對于西藏來說,這絕對是一個新名詞。那時的人們普遍認為,西藏的布達拉宮、羅布林卡,還有那麼多古建寺廟等等,不就是博物館嗎?赤列曲紮和他的部下們的工作使命,不僅是建立一座博物館,而且要把現代博物館的理念植入當代西藏社會。赤列曲紮以自己的嚴謹、勤勉和憂患意識,每天要處理重大事務和數不清的雜務。曲珍說,我們每天就是跟着“赤頭”學,一件件、一樁樁,建築的每一個部位、入館的每一件文物。赤列曲紮是一位嚴厲的先生,又是一位慈善的長者。跟着他,曲珍經曆了籌建西藏博物館的幾乎全過程,也飽嘗了其中的艱難與成就、辛酸與喜悅。r曲珍是一位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博物館工作者,不但有文博專業知識,而且善于組織協調。她到歐美的博物館去做展覽,默默地記下了人家的經驗和做法;她到國内兄弟省市的博物館,到處拜師交友;她一次次嘗試新的展覽方式,帶出了一批批業務骨幹……似乎這一切,都是為了今天——r曲珍。r我對曲珍說,你簡直太幸運了!做博物館的人,誰能像你這樣,趕上了老館的籌建,還趕上了親手去重建一個新博物館!r曲珍把我請到改擴建辦公室,要我做一個講座。雖然我是一個博物館外行,隻是創建了一個小小的牦牛博物館,我還是硬着頭皮去講了一次《牦牛走進博物館》,講了我隻身一人,從物理形态、内容形态、組織形态籌建牦牛博物館的過程。曲珍在我講座後,向她的部下提出:“要以牦牛精神建設新的西藏博物館!”r我知道,曲珍肩上的擔子,一點也不輕于她的老師赤列曲紮當年籌建老館。如此巨大的工程、如此艱巨的任務、如此繁雜的事務,無論對于既有的經驗,還是對于現有的團隊,都是極為嚴峻的挑戰。r但曲珍對自己的團隊、對工作的布局,還是有相當的自信。在處理繁雜事務的同時,她想得更多更遠——r式……r現在曲珍每次見到我,都會興緻勃勃、滔滔不絕地講述她對未來西藏博物館的宏觀和細節的設想。我知道,她是在不斷地用述說來整理自己的思路,激發自己的想象力。r人,是多麼難得對自己的職業保持永不停息的激情、想象力和創造力啊!r我對曲珍的2021年新西藏博物館充滿了期待。(中國西藏網文、供圖:亞格博)r[桑旦拉卓讀後感]r一座了不起的博物館背後都會有一個了不起的領導者和一個了不起的團隊。對一個對博物館概念了解相對較少的區域而言,建設一座博物館是要從零開始,什麼都是新鮮的,要在不斷的摸索、推敲中找到方向。r就像曲珍館長當初經曆過的那樣,我們的工作人員當初在亞格博的帶領下籌建牦牛博物館時,也經曆了很多艱難。當時,籌建頭緒衆多,團隊中又沒有一個人是學過博物館專業的,但幸運的是,我們這群人有着共同的願望,共同的熱愛。r在亞格博的帶領下,我們從接受第一件藏品開始,就全身心地投入。給藏品拍照、登記、入庫,還給捐贈者頒發捐贈證書。為了紀念捐贈者們的付出,我們總會在各大媒體、刊物當中記錄他們的事迹,在講解的過程中,向觀衆講述捐贈者和藏品的故事。r從籌備、試運行、開館,到社會各界人士慢慢知曉牦牛博物館,我們也漸漸作為博物館的一員而感到驕傲。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充滿慈愛、智慧、自信的領導者,并在他的帶領下,我們的團隊共同努力,盡可能地發揮着自己的力量完成了各自的任務,最終建成了牦牛博物館。r我想,這就是兩座博物館一個共同的特點吧,一個充滿信心的領導者和一個充滿力量的團隊,在熱愛和努力的驅動下碰撞出燦爛的火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