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做人與處世》
徐長才/文
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做人首要真,真了才有好品質,做好人,有尊嚴,被人尊敬。
北宋的晏殊,少時聰慧,詩詞歌賦令人耳目一新。十四歲時,有人把晏殊作為神童推薦給了宋真宗,真宗讓他參加進士考試。晏殊接到考卷時,發現題目是自己幾天前練習的作文,心想:“做人要誠實,不能文過飾非。我寫這篇文章,肯定能寫得好,但我不能欺世盜名、沽名釣譽!”于是,晏殊便勇敢地向皇帝如實說了真相,懇請換個題目。真宗分外高興,立馬換了個題目讓他寫。考試過後,宋真宗發現,晏殊的确才華出衆、名不虛傳。由于晏殊年幼,真宗便賜給他“準進士”稱号。晏殊頓時譽滿京華。
當時正值太平盛世,朝中大小官員都喜歡外出吃喝玩樂。晏殊卻足不出戶,與兄弟們一道在家讀書。宋真宗知道後,一天早朝,當着衆臣面,誇晏殊的好。晏殊本可順着皇帝旨意,謝主隆恩,但晏殊卻毫不掩飾地說了自己内心的真實想法:“皇上,我也想吃喝玩樂。我不這樣做,隻不過是因為家貧而已。”宋真宗聽了,不僅不怒,反露喜色,誇他能成朝中棟梁之材。人之高貴在于誠。隻要你真心真意,别人就會感受到你的真誠。如果晏殊對宋真宗故作姿态、故弄玄虛、虛情假意,日久,必敗露無疑!
永樂年間,有人在國都北京的大街上撿到一份禮單,上交給了明成祖朱棣。禮單是廣東布政使徐奇所寫。他入朝觐見述職,順便帶了一些嶺南出産的藤席,饋贈給了一些朝中大臣。
朱棣仔細看過禮單後,發現他所信任的幾位重臣赫然在列,唯獨楊士奇不在名單上。于是,朱棣下令召見楊士奇。楊士奇看過禮單,平靜地回答皇上:“臣受命赴廣東時,群臣都作詩文贈給徐大人,為了答謝諸位大臣,徐奇才饋贈了這些藤席。因為當時臣有病在身,未曾作詩文,故此次未收到饋贈,不然也難以幸免。”應該說,這是楊士奇借此提升自己形象的極佳機會,但楊士奇卻沒有乘機擡高自己,而如實道出自己未收到饋贈的原因。楊士奇對人十分坦誠,深得明成祖的好感與高看。楊士奇因此在明朝擔任首輔達二十一年。楊士奇備受器重,仕途順暢,就是因為他在明成祖面前做真人、說真話。由此可見,做真人對自己有益無害。
清代舉人丁腹松,頗有才學,但多次參加進士考試都名落孫山。後來,武英殿大學士明珠把他聘為家庭教師,專教他的兒子成德。有一年,又值會試之期,明珠明裡動員丁腹松去應試,暗裡卻為丁腹松打通關節。如此一來,終于使丁腹松金榜題名。丁腹松得知真相後,大哭着說:“我的一生名節掃地以盡了!”他立即打點行裝,返回家鄉隐居起來。他行前,成德受父之命,送給他萬金彙券,也被他燒掉了。丁腹松把做人要真看得很重。
畫家黃永玉一心在做人方面追求真實,自稱“無愁河上的浪蕩子”。他在草地上遊玩,玩興濃時,還要在草地上翻幾個筋鬥。黃永玉對人有意見,很快地就提出來。他曾向曹禺寫過一封信:“我不喜歡你解放後的戲,一個也不喜歡。你的心不在戲劇裡,你失去偉大的通靈寶玉,你為勢位所誤!命題不鞏固,不缜密,演繹分析也不夠透徹,過去數不盡的精妙休止符、節拍、冷熱快慢的安排,那一籮一筐的隽語都消失了……”這封信對曹禺的批評,用字不多卻相當激烈,還夾雜着羞辱的味道,這封信凸現了黃永玉的真性情和他做人的真。
演員孫濤,未加入總政文工團前,正好遇上全國小品表演大賽,團領導希望他報名參賽,這是關乎他能不能進總政文工團的一大籌碼。當時參賽作品有200個,獲獎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有人勸他:“你應該找人在評委中去疏通一下,關節打通了,你就準赢。”孫濤堅定地說:“作為軍人,我不能這樣做。這次比賽明文規定,不準請客送禮拉關系。我要遵守規矩,憑借實力獲勝。勝了,我興奮;不勝,我也問心無愧。”孫濤成功表演了小品《糾察》,獲得了金獎。做人貴在真,真誠本就是人應有的一種美德。
人真了就能說真話幹實事,就能真心實意地待人,就能自覺地遵紀守法。世間多真人,社會就多了正氣,多了公正,多了溫馨,多了和諧。學做真人,這才是人生真谛,立世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