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朋友不是人脈

朋友不是人脈

時間:2024-11-07 01:25:19

幾乎每星期都見面,總是一同飲酒作樂的人際關系,我不認為這是人脈。

再怎麼親密,朋友關系和人脈都是兩回事。幾乎每星期都見面,總是一同飲酒作樂的人際關系,我不認為這是人脈。

例如,你有一個很棒的點子,想要開創一番新事業,無奈資金無論如何都不夠。在這個時候默默拿錢出來的不是朋友,而是信任你這個人的人。

而且,親密和信賴也不同。如果說“作為一個人,你喜歡他嗎?好相處嗎?”是親密的話,信賴就是:“作為一個人,你肯定他嗎?信任他嗎?”這也可以說是朋友與人脈的基本差異。

就算現在有好幾個親密的朋友,但如果沒有人脈就無法工作。而且,可以信任的對象不可能有好幾十人、好幾百人。這就是我對人脈的解釋。

越來越多的人在社交網站中為建立起“類似人脈的東西”而感到滿足。但是,試問這其中有信賴關系嗎?增加“粉絲”或是信息交換的對象,頂多,說難聽一點,隻是增加“以熟人為名的裝飾品”罷了。

“我認識很多人,因為我搜集了這麼多的人際關系,所以我是個有價值的人!”

向不特定的、多數的人顯擺這件事,我覺得一點幫助都沒有。而如果擁有“真正可以信賴”的人脈,通過他們向不特定的、多數的人發送自己的信息,也是可以做得到的。

例如,我把一些重要的信息,傳達給十個可以信賴的人。這十個人,又如實地把這個信息傳達給各自可以信賴的十個人。僅是這樣,就已經傳達給一百個人了。

這個例子或許極端,但是我認為,如果人脈的漣漪能像這樣不斷地擴散,最後就連沒見過面的人,也會助我們一臂之力吧。

這也代表我們受到了社會的信賴。所以人脈的有無,取決于“社會有多信任你”。

或許也有人覺得,“我想知道的,不是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這種抽象的事情,而是關于對工作有幫助的人脈”。過去的我,也是這麼想的。這種對于人脈的觀念轉變,我是從三十五歲左右的時候才開始的。

一直到三十五歲左右為止,不論什麼工作,我都是為自己而做。為自己的生活、自己想要的東西、為了追求自我評價的提升。

當這麼做行不通的時候,我才察覺到“隻考慮自己的好處,事情是不會順利進行的。應該把自己視為構成社會的一分子,做些讓更多人開心的事”。

原本我就有不喜歡社交的傾向,現在的我,則幾乎完全沒有社交活動。

令人感恩的是,即便如此,我還是有許多與人結識的機會。這是因為我所珍視的、僅僅十個人的人脈,都會介紹新朋友給我認識。

“松浦先生,你一定要認識這個人。”

“我覺得你們兩個一定合得來,所以想介紹他跟你認識。”

不是偶然的邂逅,而是有人接二連三地把人介紹給我。

運氣是别人帶給我們的,邂逅人脈也是這樣。

所以,不要再漫無目的地為了認識大量的人而四處奔走,而是要持續與每天相遇的人進行真誠的溝通。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