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這字不能說

這字不能說

時間:2024-11-06 10:32:02

在曆史劇裡常見到這樣的情境:

“這字不能說。”

“那我換一個。”

與避忌的字做鬥争,仿佛遊擊隊,躲在辭藻的密林裡,尋找替代品。指東打西,含沙射影,在現代已成一種語言遊戲。

然而避忌終究是有用的。實際上,避忌避諱,最可怕的後果,并不是讓人交流不便,而是遺忘和習慣。

比如,相國為什麼叫作相國?其實戰國時,相國叫作相邦。但劉邦稱了帝,“邦”這個字就得避諱了。

開封原來叫啟封。為什麼叫開封?因為漢景帝叫劉啟。

司馬昭并未稱帝,但因為被追封為晉文帝,所以王昭君被改稱王明君——杜甫所謂“生長明妃尚有村”,明妃就是王明君。我們熟悉的蔡文姬,原字是昭姬,就因為避諱司馬昭才改的。

李世民稱帝,“世”與“民”都得避諱了。在柳宗元的《捕蛇者說》裡,有“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人風,其實是民風。乍一看,以為是人中風了呢。

但李世民也逃不了。他弟弟李玄霸,因為在清代犯了康熙玄烨的諱,被改叫李元霸了——現在民間都知道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誰知道他原叫玄霸呢?

最重要的一個細節:《史記》等古書裡,否定詞還常用“弗”,如“弗能禁也”,就是不能禁止。漢昭帝劉弗陵登基後,“弗”這個字便不能用了,都改成了“不”。

所以,如果沒有漢朝那幾位皇上,如今我們說話,該是這樣:

“今天我們要吃個啟封菜,鯉魚焙面!”

“弗弗弗,大正月的,吃點餃子多好!”

所以越到後來,通達人情的天子們,都懂得給老百姓留面子。比如我們可敬可愛的五阿哥永琪,他的十五弟叫永琰,後來成了嘉慶皇帝。皇帝登基後,老百姓不能練字了:書法帖子裡都是“永”字啊。嘉慶皇帝很理智,不折騰,一登基就改名颙琰,讀書人也不用特意避忌了。反正以後大家都叫他皇上,沒人敢直呼其名,改個名字算什麼呢?他兒子綿甯也很聰明,自己一登基,“綿”字怎麼辦?哪個小媳婦說一句“哎喲,你看咱這褂子軟綿綿的”,就立刻拿去開刀問斬,也太不像話,故改名“旻甯”。所以嘉慶、道光雖不能說是賢君,但給下頭人讀書寫字留了分寸,真是好。

實際上,大多數避忌,都不是天子自己琢磨出來的,而是下頭的人使然。袁世凱改元洪憲時,楊度與雷震春二人為了拍馬屁,說北京人吃元宵,音同“袁消”,為尊者諱,不能用,元宵改稱湯圓。北京前門大街的正明齋的招牌沒改,被好生整了一番。這事袁世凱自己都未必知道。

耐人尋味的是,袁世凱死後,恢複共和,正明齋特意搭了彩牌樓,用電燈泡擺出四個巨大的字——各類元宵,好好地出了口氣。

(莫難摘自《北京晚報》2016年12月16日,劉宏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