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由于母親文化水平比較高,她極少啰唆,更無廢話。她說的話很像“格言”,我大多牢記在心,也努力付之于行。但實踐的效果和初衷大半不符。這裡,以母親的三句話為例,做個簡單的說明。
第一句:女孩子,不要占小便宜,否則要吃大虧。
實踐的結果:我從未占過小便宜,但大半輩子都在吃虧,而且是吃大虧。
第二句:你要會講話,會寫字,也要會穿衣,這是面子功夫,為的是以後能謀個好差事,有碗飯吃。
實踐的結果:寫字、穿衣姑且不論,要命的問題是我一直不會講話,最終導緻了此後的命運。
第三句:女孩子,不能好吃懶做,将來看婆婆怎麼收拾你——這話,母親是笑着講的。我把頭一歪,問:“那能不能好吃勤做呢?”站在一旁的父親忙點頭,連聲道:“可以,可以。”
我高興地撲向父親!此後,我奉行的原則就是好吃勤做了。
我的勤做,是一點點培養起來的。小學設有“勞作”課,老師教我們捏小泥人,做石膏像,做硯台,用高粱稈紮飛機模型,我興緻可高了。我用小刀削高粱稈,不小心把手指頭削下一塊皮肉來,鮮血直冒。媽媽趕來替我包紮,我不覺得疼,嘴裡還哼着小曲兒。這是我“勤做”的初級階段,到高級階段,從殺豬、燒炭到打袼褙、納鞋底,沒有我不會的。
1978年,我回到北京,帶着高度自覺且極其完美的“勤做”精神回到母親身邊。毫不誇大地說,我整日手腳不停。沒活兒幹的話,就做個精裝紙本啦,自制鹹鴨蛋啦,給舊衣服改個樣式啦。我不停地在房間走動,把母親搞得頭暈眼花。母親也有誇獎我的時候,因為我經常下廚燒菜煨湯。我要以此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2003年,我随姐姐到美國探親、旅遊,順便把高度自覺且極其完美的“勤做”精神帶到了大洋彼岸。人家準備丢棄的炒鍋,被我擦得锃光瓦亮。地上拾到的樹枝、枯葉,我收羅來做成一幅立體圖畫,沒人欣賞,就自己欣賞。一天,外甥帶我去一家小酒店買葡萄酒。我一眼看到店主人身後有個玻璃大瓶,裡面裝的全是軟木瓶塞。我頓時亢奮起來,一把将外甥拽到身邊,激動萬分地說:“瓶塞!我想要那些瓶塞!你能跟店主人說說嗎?告訴他,我是搞藝術研究的,這些瓶塞又多又好,我要自己動手用它們做成一件藝術品,為美國之行做個紀念。問問主人,能不能送給我或賣給我?成全我的創作吧!”我說得真誠又急切。
外甥把我的話翻譯出來,店主人點點頭,微笑着遞給了我。我真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的謝意!遂問:“能不能與我合影?照片也将被我用瓶塞裝飾起來。”店主人非常樂意,我們笑着走到一起。
回國不久,我的手工作品《酒瓶塞》完成。美國小酒店裡的合影也被我用瓶塞裝飾好,放在一個顯眼的地方。
好吃勤做,真的很好。
(步步清風摘自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四手聯彈》一書,視覺中國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