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合作研究時間心理學的菲利普·津巴多和約翰·博伊德提出了一個關于時間的悖論——你對時間的态度,對你的生活産生深遠的影響,而你自己可能很少覺察到。比如,可以從時間觀念的角度來解釋為何相愛容易、相處不易:一方是未來時間導向的人,對未來有着清晰的憧憬;另一方則活在當下,隻講即時的歡愉。
也就是說,時間觀念是影響你“三觀”的重要指标之一。2003年,學者斯蒂文·赫爾由智商、情商得到啟發,提出“時間商”(也稱“時商”,簡稱TQ)概念,并将之定義為:對待時間的态度,以及運用時間創造價值的能力。
村上春樹就是以自律著稱的作家。他寫長篇小說時,每天淩晨4點起床,寫作五六個小時,寫10頁紙,也就是4000字才停筆。天天如此,堅持了數月乃至半年。一天寫10頁,一個月能寫300頁,半年就是1800頁——《海邊的卡夫卡》第一稿就是1800頁。在夏威夷的考愛島,他4月初開工,寫到10月便如期收筆完稿,簡直是匠人般的精準。他的心得是:“鄭重謹慎、禮貌周全地善待時間,就是讓時間成為自己的朋友,就像對待女性一般。”
高TQ的人,也是實現了時間自由的人。他們懂得把時間留給自己,在喜歡的時段做喜歡的事情。愛馬仕總裁克裡斯蒂安·布朗卡特有段話說得特别好:“拿出時間來好好做事情,擁有自己當下的時間,分享自己寶貴的時間。或者把時間留給自己,并認真地考慮時間能帶來什麼,一如它賦予每個人的命運,那是一種濃度、一種機會、一種價值。”
(薛菲摘自《發現》2017年第4期,王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