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在互聯網上看到一封沒有署名的電子郵件,其目的是宣傳一種“按順序構建起來的系統化知識(BuiltinOrderlyOrganizedKnowl⁃edge)”。如果我們把這幾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合起來,就得到一個縮寫“BOOK”,即“書籍”。
“無須電線,不用電池,沒有電路、開關和按鈕。該産品結構緊湊,方便攜帶,甚至可在壁爐前使用。該産品由一系列标明序号的紙張構成,每一頁都包含成千上萬字節的信息。另外,該産品還附帶一個精美的裝訂保護封套,以保證内部頁面的順序正确。”
“應使用雙眼浏覽該産品的每一頁,其中的信息會直接寫入大腦。使用者可通過‘浏覽’這一命令利用手指的運動向前或向後翻閱。一種名為‘食指’的工具将幫助使用者翻到相應的頁面以閱讀感興趣的内容。另外,當使用者準備關閉該産品時,還可選擇使用‘書簽’标明此次閱讀的位置。”
之後,這封商業廣告宣稱他們還準備将另一種名為“可攜帶、可擦除的筆尖形隐秘語言交流工具(PortableErasableNibCryp⁃ticIntercommunica⁃tionLanguageSty⁃lus,簡寫為‘PEN⁃CILS’,即‘鉛筆’)”的産品投放市場。仔細想來,該啟事不僅是一則有趣的幽默,而且回答了一個令許多人憂心忡忡的問題:面對電腦的飛速發展,書籍究竟會不會退出曆史舞台?
事實上,許多發明自誕生之日起就沒有發生任何飛躍性的改變,如杯子、勺子等。
20世紀即将落幕之際,我們不由得要扪心自問,在這整整100年當中,我們的新發明真的如此之多嗎?實際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幾乎所有物品都是在19世紀發明的。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火車、汽車、摩天大廈、地鐵等等。另外,巴貝齊還于1822年研制出一台每分鐘進行66次加法運算的計算器——從那時起,我們便已開始朝着電腦時代邁進了。
毫無疑問,20世紀的新發明也相當令人矚目,如電子科技、青黴素、塑料、核反應、電視和太空航行等。但同時我們也驚訝地發現,如今最昂貴的自來水筆和鐘表卻仍在模仿100年前的經典款式。
至于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兩種發明:塑料和核反應,人們正嘗試着将它們毀滅——因為它們正吞噬着我們的星球。要知道,“進步”并不等于要不惜一切代價地奮勇向前。
1998年(瑞茲摘自上海譯文出版社《密涅瓦火柴盒》一書,劉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