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細節成就真貴族

細節成就真貴族

時間:2024-11-06 06:47:13

林黛玉第一次進榮國府時的場景,猶如一個靜默的電影長鏡頭。

在那些寡淡的情節中,處處是講究:林黛玉的轎子,從角門而不是從正門入——她是來投靠的晚輩,能從大門進的,那是來省親的元春;轎夫們進院子隻可走一射之地就得退下,府裡不容外人擅闖;放下的轎子換小厮們來擡,到了地點,小厮們得馬上退出,打簾子、攙扶由婆子們來做。無一句對白渲染,卻各司其職,有條不紊,令人歎服。

在賈府,炕上放的青緞靠墊因日日坐靠被慢慢磨去了光澤,落入林黛玉眼簾裡時已經成了半舊的。為了防止浪費,也因為夠親近,老的吃不完的飯菜會轉手送給小的吃;賈母擔心大廳裡燈籠穗子上的灰掉下來撲了寶玉的眼睛,才叫他站遠點,仿佛默許保潔大媽留下衛生死角;池子裡的荷葉也不是永遠芊蔚青青,深秋時一樣頹敗枯黃,寶哥哥才說了一句要拔掉這些破荷葉,林妹妹馬上傲嬌地說不要,我還要“留得殘荷聽雨聲”呢!這些半舊、不潔甚而偶爾出現的淩亂不整,與尋常百姓家并無二緻,除了物質享受豐厚些,感覺“也不過如此”嘛。

但是,侯門公府絕不完全等同于尋常百姓家,真正的不同在于侯門嚴格甚至刻闆的教養細節,就連寶玉對自己的親媽王夫人,都從來不喊“娘”,而是恭恭敬敬地尊稱一聲“太太”,疏遠得不近人情。大概因為在賈府鐘鳴鼎食的風光體面背後,是繁雜的人丁事務。就像一台複雜沉重的機器,其中有數不清的齒輪咬合。除了原動力,最重要的是齒輪模數。而賈府維持秩序的“模數”,就是各種相對應的禮數與規矩,孩子們要喊父親母親為“老爺”“太太”,就是其中之一。

在這些規矩中,最大的規矩就是“尊老”,不容動搖,這是賈家的“根本大法”。

劉姥姥進大觀園,曾感歎自己有三個“想不到”。

第一個“想不到”,是他們莊戶人過年時貼的年畫上的景色,這世上竟還真有;第二個“想不到”,是賈府吃個茄子會用十幾隻雞來配,一頓飯就抵得上她全家幾個月的花銷。這前兩個“想不到”還可以理解。

劉姥姥的第三個“想不到”,是發現進餐時,王熙鳳、李纨兩位尊貴的少奶奶不能落座。她們得和下人們一道侍立一旁,等到大家離了席,她們才可以坐下來吃飯。劉姥姥看在眼裡,不由贊歎“禮出大家”。

鳳姐、李纨侍餐這個場面,讓讀者隔着時空窺見了中國古代上流社會一日三餐的場景。孫媳婦是晚輩,再尊貴,該盡的禮數孝道也一點不能少,而不是想當然地認為是主子們全都牛哄哄地坐下吃,仆人們圍着團團轉。虧得曹公不曾偷懶,他指縫裡漏下的這瑣碎一筆,是最客觀權威的世俗生活記錄。

在這個家裡,尊老的規矩刻不容緩。第六十四回,賈琏從外面回來,寶玉先趕緊給他跪下,口中卻是給賈母、王夫人請安。因為兩位長輩出門在外還沒回到家,他便要代受寶玉跪拜。不得勢的邢夫人身為婆婆,教訓起得勢的兒媳王熙鳳來,不講理還一套一套的,後者連嘴都不能回。就連除夕敬酒,也是賈珍捧杯,賈琏執壺,後面的弟兄們按年齡排隊,一溜兒随着跪下,按年紀分先後的習慣已成自覺。

尊老也不論主子和奴才。林之孝家的教訓寶玉,寶玉得聽着不能還嘴;退休的賴嬷嬷來了,王熙鳳得殷勤伺候,一口一個“媽媽”,拿出惠泉酒款待;奶過寶玉的李嬷嬷更是奇葩,數落起寶玉來比王夫人這親娘都氣粗。寶玉曾抱怨說:“沒有她我隻怕還多活兩日。”伺候了三代主子的焦大喝醉了酒便要破口大罵,讓賈蓉少在“老子面前充主子”。被捆住口塞馬糞那次,是因為他罵出“爬灰”,如果不是太敏感,甯國府的主子們大概會一直忍氣吞聲裝沒聽見。誰讓賈府裡的規矩是年老的奴才比年輕的主子體面呢?

對年老奴才們的尊重忍讓,一方面體現了賈府的仁義和胸懷,另一方面,厚待在這裡奉獻過青春和汗水的老員工,也有一份感恩在其中。拔高一點,算是一種家族文化,很值得今天那些叫嚷着要人性化管理的企業琢磨、借鑒。

(依依摘自北嶽文藝出版社《夢裡不知身是客:百看紅樓》一書,李晨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