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氛圍

氛圍

時間:2024-11-06 06:46:13

看過一組民國時期女性的照片,是一位外國攝影師拍攝的。雖然當時生活不富裕,可是很奇怪,無一例外,她們臉上的氛圍都很好:靜态的好,端莊的好,不卑不亢的好,無打過雞血往前沖狀态的好,從容安定、安分守己、沒有非分之想的好……每個人都像自己,而不是像一個群體。平心靜氣是多麼難得的事。集體焦慮似乎成了時代病,臉上的好氛圍便失傳了。

看過這組照片後,想起木心先生曾談到他幼年時期,鄉村老婦人也許精通《周易》,會講《大乘五蘊論》……那時,到處都有真心愛讀書的人,聊起來,天上地下,見地卓荦,但并無什麼大理想。“你可以同他一起步行二十裡不出怨言,談到傑作,可以聊一通宵。”文化在民間流動,沒有鋪天蓋地的知識,隻有文化和曆史。在民間,一個人可以是一部書。臉上的氛圍很自在,各有各的自在。木心在上海美專讀書時,有外鄉來的同學,他這樣描述:“他們個個臉色凝重地下功夫了,不是藝術上的功夫,而是怎樣做個上海人的功夫。三年後,仍然一望而知是鄉下人,鄉下人本來沒有什麼不好,鄉下人要學上海人而學不像就顯得别扭。”言簡意赅,适宜的氛圍就好看,不适宜就别扭、牽強、掙紮,不太好看。

又不相幹地想起亦舒曾這樣評價她書中的女主角:“她安分守己地做一朵玫瑰。”安分守己,并無他想,待在自己擅長的位置。

有一位朋友,深谙時裝哲學,她這樣說的:“臉上的氛圍不好,穿什麼都不會好看。聽一段音樂,讓表情柔和下來,再去試衣服吧。”她的穿衣理念是穿令自己舒适的衣服,讓自己感覺愛自己、愛生活。心裡有熱愛,臉上的氛圍總不會那麼硬。由内而外,由外而内,我們往往忽略本質,而過分關注表象。

聽一位友人講她在普羅旺斯的日子。她從不習慣趕時間,即使旅行也是如此。起床,把音樂打開,再決定穿什麼衣服。清晨哼着歌曲,有時歌曲沒唱完,就走到大門口了,那麼她會索性坐下來,唱完歌再走。她會為自己營造一種氛圍,一種從心情到面容上的氛圍。

心裡的氛圍不好,臉上的氛圍也不會好,穿什麼、吃什麼、用什麼都是無濟于事的。想想人生也是很奇妙的事,一切最後還是都表現在了臉上,這也許是一種極緻的公平。

正巧剛看完村上春樹的一本書,記住了書中一個細節:一位曾經很美麗的女子,再見時依然漂亮,但失去了色彩和熱度。“曾經這個内斂的女子,她的光和熱從周身的縫隙中自動向外噴射”,可是再見到她時,這種東西已經消失,“簡直像有人繞到身後,把電源插頭給拔掉了”。書中還有一位女子也是如此,多年後再見,作者用了一句“顯得色彩暗淡”。雖然外表幾乎沒有變化,照舊是個大美人,身材也好,但是跟從前相比,“色彩淡去很多。連腦子似乎也變笨了,說話索然無味,觀點平庸至極”。美麗的外表反而讓人一旁看着都心情沉重,“産生怯意”。

這是因為臉上的氛圍變了,沒有活力和熱度,美變得凝滞,像是空心人。這與年齡無關,隻與心境變化有關。

一位朋友五十歲才開始接觸英文,她說自己像渾身毛孔都張開一樣吸收新東西。她提到一個場景,令我印象深刻。她家有固定的咖啡時間,這個時間是她和先生用來讀詩的。二十分鐘,一杯咖啡,一首小詩,誦讀談論間,心靈得到滋養。這樣的氛圍總是令人感慨的,很容易做到,但很少有人去把一件小事變成一種儀式。

心裡的氛圍,臉上的氛圍,細想想,真是令人感慨。

(田文英摘自新浪網作者的博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