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北極煙霞

北極煙霞

時間:2024-11-06 05:55:58

2008年我乘船環遊世界,歸來後有種很意外的感覺——地球并不像想象的那麼大。乘着輪船緩緩地一天天走過,大約100天,就可以繞地球一周了。地球上的所有人,打斷骨頭連着筋,真是休戚相關。地球的環境,每個國家都脫不了幹系。

在甲闆上聊天時,專家曾問我:“您覺得北極的空氣如何?”

我說:“非常好啊。咱沒帶儀器,不然測一下PM2.5,估計是個位數,是0也說不定。”

專家說:“現在是北極的夏天,大氣的環流對淨化北極的空氣有利,所以才有如此清冽之感。如果是冬天,情形便不一樣,會出現污染。”

我說:“為何?此地沒有人煙,也沒有工礦,為什麼到了冬天情形會變壞?”

專家說:“人造污染物會随着大氣及洋流,聚集到北極地區。北極地區許多污染物的含量,比人口密集的都市還要高。冬天到北極來的人,也許會看到北極煙霞。”

“北極煙霞是什麼?美麗嗎?如煙的霞光?如霞的煙?”我很好奇地問。

“煙霞”這個詞,我是第二次聽到。上一次是在20年前的澳門。當地一位朋友說,天氣預報中,常常會出現“煙霞”這個詞。我以為它是一種神奇景觀,未曾細問,至今不知何意。卻不想在人迹罕至的北極核心區域,又邂逅煙霞。

專家說:“别看‘煙霞’這個詞很好聽,但它的本意,指的是抽鴉片時吞雲吐霧的産物。”

我吓了一跳:“地老天荒之處,還和毒品有關?”

專家苦笑道:“現代意義上的北極煙霞就是咱們常說的霧霾啊!由于北極冬季平穩酷寒,含微粒的雲團在空中懸浮穩固,久降不下。從南邊中緯度地區大氣中飄移過來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利昂、煙塵和農藥等污染物,與之結合形成霧霾,會持續籠罩在極地上空。”

北極原來當然是沒有煙霞的。煙霞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出現,主要是歐洲工業國家和蘇聯工業排放污染物造成的。加之每年都有大量候鳥飛來北極,它們的糞便中攜帶的汞和殺蟲劑等化學成分,也持續污染北極環境。

專家陷入長久的沉默,我也無語。

想起海明威在他的小說《喪鐘為誰而鳴》的題記中,曾引用過英國17世紀詩人約翰·堂恩的詩歌片段:

誰都不是一座島嶼,自成一體

每個人都是歐洲大陸的一小塊,那本土的一部分

如果一塊泥巴被海浪沖掉,歐洲就小了一點

如果一座海岬,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莊園被沖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使我有所缺損,因為我與人類難解難分

所以千萬不必去打聽喪鐘為誰而鳴

喪鐘為你而鳴

這樣說來,北極地區的長治久安,凡地球人都有責任。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遠離北極圈。不過,國界是地圖上人為畫出的切分邊界的線條,地球卻是渾然的整體。北極的氣候、海流、海冰、物種等,吹拂、遊弋、奔流、生存……完全不受國界限制。大北極不應有“小圈子”,地球人須秉持大格局觀。為了北極的将來,為了整個人類的福祉,地球人都應該關注北極,整體規劃北極,妥善保護北極。

英國著名海洋專家、劍橋大學教授彼得·維德漢姆曾說,北冰洋海冰正在快速縮減,面積每10年減少大約11%。到2030年左右,如果你去北冰洋,可能就看不到任何冰了,而是一片海洋。

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北極海冰面積在2016年9月10日達到最低水平,與20世紀70年代末相比縮減了40%。

随着船隻向北不斷深入,海冰逐漸增多。受航行擾動,一塊塊海冰在四周快樂翻滾,晶瑩地反射着太陽的光芒。北冰洋,宛若一鍋沸騰的藍鑽石。

藍是越純粹越精彩的顔色。天空和孕育生命的海洋,都是這個顔色,便把它從凡俗的色彩,提升到神聖範疇。

真怕有一天,人們再也見不到北極的藍色海冰了。

(林冬冬摘自湖南文藝出版社《破冰北極點》一書,王青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