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雲華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教.."/>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關鍵是民心相通

關鍵是民心相通

時間:2024-11-06 11:13:54


    曹雲華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

這幾年,我們對東南亞人文交流的投入在不斷加大,國家領導人每出訪一個國家都要強調如何促進相互的人文交流,與相關國家簽署開展人文交流的合作協議,相互舉辦各種重要的文化活動等,中國還設立專門的基金,鼓勵和支持雙方的青年進行留學及各種文化教育與科技交流活動。這些舉措和大量的投入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是,人心的耕耘和收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夠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我們必須有長期的思想準備。

一、從中國在東南亞的軟實力說起

去年,筆者帶領的課題組完成了一個就中國、美國、日本和印度在東南亞的軟實力進行比較的課題,就總體而論,美國在東南亞的綜合軟實力是最強的,日本次之,中國第三,印度居第四。由于曆史、宗教、文化傳統、現實的政治經濟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中國、美國、日本和印度在東南亞各國的軟實力各有相對的優勢,就綜合軟實力而言,美國在菲律賓強于其他三國,而在泰國和新加坡,中國的優勢則表現得比較明顯。本課題組研究發現,盡管近年來中國在軟實力資源方面有着較大的投入,但由于參與主體的太過單一、軟實力資源使用不當等原因,導緻中國實際軟實力的增長非常有限,目前仍落後于美國和日本在該區域的軟實力。

1.就經濟軟實力而言,日本近30年來的“精耕細作”使其在東南亞的經濟軟實力中居于四國之首。美國、中國在東南亞的經濟軟實力緊随其後,印度目前經濟軟實力相對較弱。就文化軟實力而言,美國居于四國文化軟實力之首,日本、中國和印度依次居于第二、第三和第四位。就政治與制度軟實力而言,美國依然居于首位,日本緊随其後居第二,中國和印度不及前兩者。就外交軟實力而言,四國在東南亞的位次依次為美國、日本、中國、印度。整體而言,中國在軟實力的四個維度上均居于第三位,不及美國和日本,但好于印度。

2.就東南亞的國别情況而言,四國在東南亞各國的軟實力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美國在印尼、菲律賓的軟實力居于領先地位,日本在越南、馬來西亞、緬甸的軟實力具備優勢,而中國在泰國、新加坡的軟實力有較好的表現。整體而言,美國和日本在東南亞各國中的軟實力都得到較高的認可,而中國在東南亞各國的軟實力則表現出明顯的國别差異,印度在東南亞各國的軟實力普遍較弱。

印尼。

整體分析比較中國、美國、日本和印度在印尼的軟實力,美國得分最高,其次為日本,緊接着是中國,而印度在所有指标中的得分都排在最後。美國在人力資本和政治方面得分最高,而經濟影響和吸引力方面得分稍遜于日本,文化和外交軟實力方面得分低于日本和中國。排在美國之後的是日本,其每個指标的排名都居第一或第二,經濟、文化和外交得分居第一,而人力資本指标的得分則與美國差距較大。中國軟實力得分居第三位,其中文化和外交表現較好,兩項得分都位于第二位,排在美國之前。而印度在印尼的軟實力得分整體落後于以上三國。

菲律賓。

總體來講,美國在菲律賓的政治軟實力最強,日本在經濟軟實力方面稍微領先美國。在外交軟實力方面,雖然中國仍然落後于美國和日本,但是差距并不是非常大。在文化軟實力方面,美國和日本的影響最為強大,尤其是在流行文化方面。而中國文化與菲律賓文化的相似性雖然得到菲律賓人包括華人的高度認可,但并沒有明确的證據說明這種文化相似性已經轉化為現實的影響力。印度除了在政治制度的某些方面稍微領先中國外,在所有其他的領域都落後中美日三國。這說明,印度在菲律賓的軟實力非常微弱。

越南。

總體而言,中、美、日、印四國在越南的軟實力有比較明顯的差别,日本的軟實力最強,其次是美國,再次是中國,印度排在最後。中國雖然與越南結成“同志加兄弟”的特殊關系,在曆史上也曾經對越南提供過大量的援助,兩國目前的經貿往來也非常緊密,但是,我們的問卷調查發現,越南人對中國總體的評價并不高。

泰國。

本課題組的調查顯示,中國在泰國的軟實力有較好的表現,在經濟軟實力、文化軟實力、外交軟實力和政治軟實力四個方面都排在第一,而日本在四個方面均排在第二,美國的經濟軟實力和政治軟實力排在第三,文化軟實力和外交軟實力排在最後,印度的文化軟實力和外交軟實力排在第三,經濟軟實力和政治軟實力排在最後。泰國調研數據的反饋出乎我們的預料,這可能與泰國本身較為中庸平和的外交定位有關。①

二、中國和東南亞人文交流的成就與不足

我們常常說,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但是,在長期以來的對外交往中,我們的文化優勢并未充分發揮,反而處處顯得被動和劣勢。在曆史上,中國文化對東南亞貢獻良多,我們的老祖宗曾經對東南亞文明做出過重大貢獻,迄今為止,東南亞的曆史學家撰寫他們的曆史,還必須從我們中國的古籍中查找文獻資料;鄭和七下西洋,在東南亞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曆史故事;還有三千多萬的華僑華人在東南亞各國長期定居,繁衍後代,傳播中華文化。這些都值得我們為之自豪。但在近代以來,中國在東南亞的文化影響力很弱,遠遠不如歐美和日本,甚至也不及印度。細想一想,最近幾十年,與我們光輝燦爛的文明相比,與我們的老祖宗相比,與我們迅速崛起的經濟實力相比,我們在東南亞這個地區的人文交流與合作卻是相對滞後的。

當前,我國對東南亞的人文交流與合作存在諸多問題,筆者将之概括為如下“四重四輕”:

1.重引進,輕教育。

這幾年,我們吸收的東南亞各國留學生逐年增多,且今後還有大幅增加的趨勢。據統計,自2010年至2014年的五年時間裡,東盟國家來華留學生累計達301,379名,中國赴東盟國家留學生達125,456名。在2010年,中國與東盟提出“雙十萬學生流動計劃”,目标是争取在2020年東盟來華留學生和中國到東盟留學生都達到10萬人左右。在2013年,中國政府又表示,未來三至五年,中方将向東盟國家提供1.5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并在華建立更多面向東盟國家的教育中心。從上述數字看,我們這幾年在引進東南亞國家留學生方面的确是不遺餘力,但是,如何加強對他們的教育,如何加強對他們的轉化工作,我們做的卻不多,遠未達到預期目的。根據我們的調查,越南留學生在華留學一年至兩年之後,對中國的好感非但沒有增加,反而出現更多的負面評價,這是我們始料未及的。②

2.重政府行為,輕民間的溝通。

約瑟夫·奈在近期的一篇關于中國軟實力的文章中提到,中國軟實力戰略的最大錯誤是,認為政府是提高中國軟實力的主要力量③。可以說這個評價還是非常中肯的,當前中國有很多能夠産生軟實力的資源,但政府幾乎是中國軟實力轉化的唯一主體。無論是文化外交、孔子學院、國家形象宣傳片、對外援助,還是經濟外交,幾乎全是政府包攬,甚至近年來開始探讨的公共外交和民間外交也成為了中國政府對國外非政府行為體的外交。與日本和美國的軟實力相比,中國的軟實力完全依靠政府在“單打獨鬥”,非政府行為體,如企業、非政府組織、個人、志願者團體等幾乎都無所作為。軟實力面對的國外客體是一個多元的、多層次的複雜社會,以一個一元的政府來試圖面對國外多元的社會來實現軟實力的提高,效果肯定是不盡如人意的。中國的軟實力戰略應該是政府主導的、社會各界多元參與的格局,隻有形成多主體的參與,才能面對國外的多元社會。

3.重傳統文化,輕創意與創新。

我們現在能夠提供給外國人的文化産品太過單一與單調,除了中醫中藥、中餐館、武術、京劇等傳統文化之外,幾乎沒有新的東西可以提供給外國人。與美國和西方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甚至連日本和韓國也不如。在當今全球化、都市化的時代,人們更喜歡、更迷戀的可能是各種流行文化,各種與現代生活密切相關的都市文化。美國人為全世界提供了好萊塢大片,印度人提供了寶萊塢,韓國人提供了韓劇,日本人提供了動漫,而我們中國人提供了什麼?除了傳統文化以外,還真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我們自己常常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但是,能夠像韓劇、日本動漫那樣流行的現代文化作品确實不多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港台文化曾經在東南亞華人社會風靡一時,但很快就被其他西方流行文化擠到一邊去了。我們現在常常說中華文化也要“走出去”,其實,中華文化早就“走出去”了,那是随着我們的幾千萬華僑華人走出去的。一種文化的生命力,其曆史淵源當然很重要,但是,一旦離開了創新,再古老、再源遠流長的文化也會出現危機甚至是被淘汰。

4.重形式,輕實效。

文化輸出的過程中急于求成、不求實效、假大空的現象比較突出,導緻出現如下三多三少:一是多重視硬件建設,少過問軟件建設,我們經常援助外國建設大型的文化館、博物館、國會大廈,但是,這些設施建好之後,如何讓它更好地發揮作用,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設施來開展中外人文交流,則沒人過問;二是多重視與外國上層進行交流,少與中下層人民進行交流;三是太多地追求速度和數量,而較少過問質量與效益。

三、“國之交在于民相親”

國家之間的交往,最重要且能夠持久的,既不是經濟與貿易,也不是投資,更不是高層領導人的互訪,而是人民之間的交往和人民之間心靈的溝通,隻有後者,才能使國家之間的關系真正可持續發展。習近平主席2015年4月8日出席第十五屆中越青年友好會見活動時的講話中引用中國的一個典故“國之交在于民相親”,以形容兩國交往中人民之間相互理解與溝通的重要性。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演講中也提到人民之間相互理解與認知的重要性:“希望中新兩國青年發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精神,加深對彼此國家曆史文化的了解,加深對彼此人生追求的了解,互學互鑒,增進友誼,共當中新友誼的忠實繼承者、積極參與者、熱心奉獻者,成為中新關系發展的生力軍。”④

近年來随着中國的快速崛起,中國和周邊國家的極端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都在擡頭,相互之間的正确理解非但沒有增加,反而增加了許多錯誤的認知和誤解,這是中國和東南亞各國領導人都必須正确對待的一個新課題,中國與東南亞之間要長期友好下去,就必須要切實解決這個難題,如何破解這個難題呢?筆者建議:

1.以僑為橋,充分發揮東南亞各國華僑華人的作用。

目前,東南亞各國約有4000萬華僑華人,他們既是中外人文交流的主體,又是客體,是促進中外人文交流的橋梁,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參與,中外人文交流才顯得有聲有色,卓有成效。華僑華人在促進中國-東南亞人文交流與合作方面可以發揮如下幾個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海外華人是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者、耕耘者和守望人。在世界各國(新加坡除外),華人雖然是少數民族,但是,他們在保留和堅守本民族文化方面卻非常執着與頑強,他們通過開辦華文學校、出版華文報紙和經營各種傳媒、保留中國傳統節日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傳播中華文化,讓中華文化在海外得以生存、弘揚和發展。

其次,海外華人是溝通中國與當地國家的橋梁和使者。華人與當地民族長期在一起生活,為各國的發展和繁榮共同奮鬥,尤其是在泰國、菲律賓等國,華人與當地民族已經完全融合在一起,華人成為當地人民了解中國、了解中華文化的橋梁和使者,當地人民也正是通過海外華人首先認識中國和中華文化。

再次,海外華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傳統文化深刻地影響着當地人民,影響着其所在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長期以來,海外華人的勤勞、節儉、勇于進取和開拓,華商的企業家精神都是當地人民學習和效法的榜樣。當地人的許多家庭經常會以某個成功的華人企業家為榜樣,鼓勵自己的子女向他們學習。

最後,從中外人文交流的客體看,華僑華人是中國海外文化輸出的主要對象,東南亞4000萬華僑華人是中國當前文化産品輸出的主要市場。中國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文化産品、文化服務向海外輸出,海外華僑華人是其最重要的消費群體,他們是中文電影、中文文藝作品、中國書法、中國武術等等的最重要的讀者群,通過他們,這些中國文化産品還可以發揮溢出效應,向其他民族和文化群體傳播。

2.大力扶持東南亞的華文教育、華文傳媒和華人社團。

這是海外華人賴以生存和發展、賴以保存和弘揚中華文化、賴以保存自己民族的根的“新三件寶”。這方面的扶持工作既要大力開展,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做得合情、合理、合法,不要大張旗鼓,而是要巧妙,尤其是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要帶有意識形态色彩;二是不要帶有濃厚的官方色彩。以海外華文教育為例,海外華文教育要堅持本地化、民間化和基層化的原則。我們現在海外推廣華文教育,這是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事情,與外國的大學合作辦孔子學院,走精英教育這條路線,是必要的,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到一些地區和國家的特殊性。例如,從上世紀50年代起,東南亞各國(馬來西亞除外)華文教育已經被關閉了半個多世紀,在一些國家,例如緬甸,華文教育雖然發展迅速,湧現了許多華文學校,但是,政府原來發布的禁令卻一直還沒有明令取消,緬甸政府對目前出現的華文教育熱潮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此,我們在海外推廣華文教育,不能隻走精英教育這條路線,還要關注那些生下來就沒有機會接觸華文的華人子弟,給他們提供學習華文的機會。我們應該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資助幼兒園和中小學的華文教育,從小抓起,可能會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印尼一些華人比較集中的地方,開辦了許多“三語”幼兒園、“三語”學校等,⑤筆者曾經去考察過這些學校,辦得比較好的“三語”學校,多是當地華社有較強的力量,動員華人捐資辦學。我們應該根據各國的特殊情況,通過當地政府和華人社會,鼓勵更多的政府公立幼兒園和中小學開設華文課程,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

3.加強對東南亞來華留學生的工作。

據統計,近年來東盟每年來華留學的學生人數已經達到六萬人,中國到東盟的留學生人數每年也有二三萬人左右,這是一股潛在的力量,如果把這些人的工作做好了,就可以影響一大片,包括他們的兄弟姐妹、家人和親戚朋友。我國的留學生教育與管理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過分偏重于傳授中國傳統文化知識;許多學校專門建留學生樓,對他們進行封閉式管理,這不利于他們與中國學生接觸。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借鑒美國、英國等國家留學生教育的成功經驗與做法,尤其是要讓外國留學生與中國學生廣泛接觸,交朋友,還要創造條件,讓他們去中國的農村、工廠和居民生活區,更多地了解真實的中國,對中國有一個全面的、正确的認識。

4.改進對東南亞的文化傳播工作。

要多在文化創新上下功夫,多推出一些新鮮的和有競争力的文化産品到東南亞去。我們要研究東南亞文化傳播對象的新情況和新特點,有的放矢地做工作。當前東南亞的文化傳播對象有哪些新情況和新特點呢?簡單地來說,就是由于全球化、區域化和都市化的影響,東南亞人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那種與農業生産方式相适應的慢節奏的、田園詩般的文化産品,已經不适合新一代東南亞人的需求。新一代東南亞人,包括華僑華人青少年一代,他們需要與城市生活相适應的、短平快的、享受型的文化産品,這就是為什麼韓劇和日本的動漫能夠快捷地占領東南亞市場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在東南亞進行文化傳播工作除了繼續向受衆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創新,提供更多樣化、更形象生動、更有活力的新文化産品。

「注釋」

①本文所使用的相關數據,均來自曹雲華主編:《遠親與近鄰——中美日印在東南亞的軟實力》,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②參見曹雲華主編《遠親與近鄰——中美日印在東南亞的軟實力》,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③JOSEPHS.NYE,WhatChinaandRussiaDon'tGetAboutSoftPower,http://www.foreignpolicy/articles/2013/04/29/what_china_and_russia_don_t_get_about_soft_power?page=0,1&wp_login_redirect=0.

④習近平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演講,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world/2015-11/07/c_128404104.htm。

⑤即同時教授印尼文、中文和英文的學校。這類學校在印尼各地越來越多,有很強的生命力。

責編:吳奇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