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如何評價智庫的優劣(上)

如何評價智庫的優劣(上)

時間:2024-11-06 10:49:48

王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目前,中國智庫評價“已經形成多家競争的新格局”,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負責人詹姆斯·麥甘博士在2007年推出年度《全球智庫報告》之後,我國一些智庫也在近兩年相繼發布了智庫排名報告。可以說,麥甘版智庫排名為中國打開了一扇觀察全球智庫的“窗戶”,賦予了中國智庫界全球競争意識。然而,評價中國智庫絕不能照搬西方标準,必須建立中國特色的智庫評價體系,為中國智庫的發展服務。

智庫概念界定含糊不清

目前,有關智庫的概念仍沒有一個确切的定義。麥甘版《全球智庫報告》提出,“智庫是對國内外問題進行政策研究、分析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的公共政策研究組織,以服務決策者和大衆作出明智決策為目的”。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智庫報告》認為,“智庫是指對制定公共政策有影響力的專業組織”。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推出的《全球智庫評價報告》認為,“智庫就是通過自主的知識産品對公共政策的制定産生影響的組織”。然而,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聯合發布的《中華智庫影響力報告2015》認為,“因智庫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所處時代、所在國家的影響,對智庫概念作出統一界定或許并無太大意義”。

近年來,中國智庫建設實現了大發展,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了有益幫助。但與此同時,中國智庫界也出現了躁動性“虛熱”問題。一些以“智庫”之名的“智庫”變異體大行其道,呈現“商業化”“泛化”和“娛樂化”。由于智庫概念的混淆,中國智庫界變得有些渾濁不清、魚龍混雜。“智庫的界定标準已經非常具有包容性,不能将智庫的概念無限擴大化。”對此,隻有通過明确智庫的功能定位,才能孕育出更多優秀智庫,更好地解決中國智庫“大而不強”問題。

為此,智庫評價體系首先要解決的是智庫組織的界定問題,要明确智庫的功能定位。《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明确指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以戰略問題和公共政策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研究咨詢機構。”由此可見,智庫不是學術機構,而是圍繞公共政策和戰略問題,以實現公共利益為目标,發揮特殊功用的研究咨詢機構。它包含三個基本要素,即:研究獨立性、研究領域相對穩定、研究成果有決策影響力,這是确保智庫取得高質量研究成果的關鍵。關于智庫的界定,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在一國内部,對于智庫進行界定是非常困難的;在國際層面,将會更加複雜。

理性看待智庫評價

智庫排名往往以影響力為評價标準。然而,“影響力”本身是一個抽象且難以量化的概念。所以,智庫的影響力評價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工作,是複雜的系統工程,要同時納入定量分析和主觀評價,做好虛實結合。

在中國智庫界,定量分析常常被認為比主觀評價更為客觀公正。由于智庫的研究成果和影響力之間存在相關關系,因此可以利用一些計量方法估算出智庫的相對影響力。但這種方法的各指标數值大小是人為設定的,得到的最終估算影響力與實際表現之間肯定存在偏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現背離的情況。很多智庫都聲稱自己是某些決策的原創者、觀點的提出者,但随着智庫組織數量的增加,政策的追本溯源變得愈加困難。但一般而言,“定量分析的确可以反映智庫在一個或多個方面的表現,顯示出與政策制定之間的某種相關性”。在沒有研究成果的情況下,智庫的影響力便無從談起;而如果一家智庫的研究成果很豐富,卻沒有取得影響力,這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此外,為了擴大宣傳,以便于籌款,智庫管理層喜歡将客觀指标的數值大小作為機構影響力的依據。因此,定量分析可以反映智庫評價的某些指标變化,但不能反映智庫影響力的全貌。

定性判斷不再依靠具體的指标數據,而是通過調查問卷、專家評議等方式,以主觀整體印象為主進行分析。如果問卷填寫人、評議人對相關智庫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則可以更好地把握智庫影響力的基本印象。為保證評價結果的公信力,一定要确保調查問卷和專家評議的有效性和可代表性,要防止問卷弄虛作假和區域人選不平衡問題。此外,在定性分析中,不同機構類型、不同研究方向智庫之間的比較,可能并沒有太大意義。關于跨國智庫的比較,由于政治制度、社會文化和經濟環境的不同,智庫對決策者的影響方式及其發揮作用的運行機理都有較大差異,所以,全球性的智庫評價可能并不具有想象中那麼大的價值。

影響力是智庫評價的核心

提升影響力是新型智庫的工作目标和核心任務。智庫所有工作都要圍繞影響力開展,在推動決策影響力形成的同時,兼顧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從而間接實現決策影響力。總之,智庫的生命力在于影響力,應以決策影響力為主導,以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為兩個基點。

決策影響力是智庫的立身之本,也是智庫的核心功能。智庫學者将專業化知識轉變成決策者易于理解的語言,通過内參、研究報告、調研報告、決策咨詢等方式,解決決策者面臨的難題,最終轉化為現實政策。在中國,智庫的決策影響力更多地體現為黨政領導的批示。智庫的研究成果通過一定的渠道報送到黨政領導的案頭,相關領導會對能夠解決現實問題的政策建議進行肯定性批示。在中國智庫評價中,有無領導批示成為評價智庫決策影響力的依據。可以從作出批示的領導個人身份、具體批示内容、有關部門采納程度以及後續政策實際效果進行評價。智庫學者受邀參與政府決策咨詢的數量和層級,接受政府項目的數量、資金額度和層級,智庫學者前去政府部門的任職數量和比例,曾經在政府部門任職的智庫人員的數量和比例,均可作為智庫決策影響力的重要指标。此外,在智庫整體評價中,要為決策影響力賦予最大比例的權重。

智庫的社會影響力主要表現在其輿論影響力。由于媒體擁有強大的輿論影響力,智庫通過媒體渠道可以間接影響決策,而且這一趨勢正在不斷增強。在評價此類智庫研究成果時,可以根據發表評論文章的多少、接受媒體采訪的次數、發布研究報告的數量、出版圖書的種類等進行統計,并輔以專家評價作為補充,以期反映智庫的社會影響力。智庫網站的流量和訪問量、被友情鍊接的數量、智庫微信公衆平台的關注人數和訪問量、官方微博的關注人數和訪問量、智庫學者的自媒體運營情況、百度(谷歌)搜索結果的數量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智庫的社會影響力。但也要注意智庫媒體化的問題,有些智庫為了擴大社會影響力,過度使用媒體工具,自身有限的精力被媒體大量浪費,有本末倒置之嫌。

當前,中國國家影響力已遍及全球,中國企業已走向世界各地,但中國智庫的國際化進程卻滞後得多。而智庫具有開展公共外交的優勢,一是智庫儲備了大量知識精英,他們有能力開展智庫外交;二是智庫作為“思想工廠”,可以為國家戰略出謀劃策;三是智庫的民間身份,可以遠離政治紛争,通過研讨會、論壇等形式,增強國家間的交流和理解。舉辦國際會議的次數、人數和層次,參加國際會議的次數和層次,與國際知名智庫交流的次數和層次等,都可作為智庫國際影響力評價的重要指标。中國智庫必須解放思想,積極走出去,加強國際合作交流,不能走閉門造車的老路,要發揮好智庫外交的獨特作用,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智庫品牌,“形成影響全球的話語塑造力”。

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搞清楚學術評價體系與智庫評價體系的不同。現有的學術評價體系與社會實際脫節,以學術圈子的内部評價作為标準,關注的是研究成果的理論性和學術性。學術研究側重理論模型的建立,将普遍性的、規律性的行為和現象,進行抽象化和理論化。但由于大部分的傳統學者并不了解政府制定政策的規則,往往所提出的政策建議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智庫要貼近現實問題,不能紙上談兵,更不能言而無據、搞文字遊戲,要圍繞重大的系統性和戰略性的全局問題進行研究,發揮好建設性作用。雖然智庫的政策咨詢建立在學術研究和理論基礎之上,但學術論文、學術專著、學術會議等等并不能反映智庫的“外腦”能力。智庫的核心任務就是資政啟民,與高校及科研單位有着本質的區别。基礎理論性研究是傳統科研機構的任務,而實踐應用性研究是智庫的工作。因此,不能把學術機構的指标評價标準簡單用于智庫評價。

(本文系2016年度中國外文局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究課題“智庫與話語體系建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号:15WWJB07)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微信公衆号:rdcy2013)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