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在“微鬥争”中開展戰略傳播

在“微鬥争”中開展戰略傳播

時間:2024-11-06 09:47:31

傳播不是鬥争,但傳播會帶來鬥争。尤其是戰略傳播的特殊性①決定了它往往與輿論鬥争相伴。習近平同志多次說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②,其中,“許多新的曆史特點”值得深入研究。當今時代,雖然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會改變,但國際矛盾和鬥争的尖銳性、複雜性不斷發展。這種變化由于人類生産、生活、交往、通信方式的變化,而呈現出“微鬥争時代”③的特點。筆者認為,相對于大的戰争和局部戰争沖突,近年來國際社會全維、全時、微小不易把握、但潛在危害可能很大的博弈複雜交織,可稱為“微鬥争”。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是2016年國際社會的一個最大“黑天鵝事件”。這位特立獨行的總統在“微鬥争時代”大量使用“推特外交”等非常規手段,時常突破政治倫理底線和美國既定對外政策框架。就在特朗普就職之前不久,美國國會通過了《反宣傳法》,内容直指中國和俄羅斯,大國輿論鬥争正出現新形勢。

一、戰略傳播的“不變”與“變”

戰略傳播是着眼整體和全局的,服務國家大戰略④。特朗普入主白宮對全球戰略穩定、中國國家大戰略有沖擊,但這種沖擊還沒有達到全局性。這就決定了戰略傳播的基本面仍然穩定,因此是不變為主,變化為次。

1.世界的穩定面

許多人對特朗普的擔心始于他所代表的“逆全球化”浪潮。這股浪潮既有民粹主義、排外思想等精神層面的表現,也有英國公投脫歐、地緣政治回歸、一些地區戰亂、自由貿易安排受阻等器物層面的表現。但應該看到,“逆全球化”隻是全球化發展的受挫,而不是根本逆轉。“逆全球化”可以看成是全球化前進中的另一種階段性表現。在此之前,全球化高歌猛進,取得了很多成果,也積累了不少矛盾,比如國與國、族群與族群、階層與階層之間的分配不公,以及各個不同人群之間的生存狀态與思維狀态分化。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激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就有街頭騷亂、“占領華爾街”運動等,西亞北非等地則進一步發生政權更疊。這股矛盾激化而成的力量至今仍在世界上演化,于是在2016年釀成英國公投脫歐、特朗普當選等“黑天鵝事件”。

但要看到,全球化的生命力向來是非常頑強的。幾百年來世界主要矛盾幾經激化,比當前更猛烈的情況不少,比如一戰、二戰、冷戰。大戰過後全球化依然前進,而且每次受挫恢複後都反而進展更快更深更廣。

還要看到,世界不隻有美國。歐洲正在恢複淡定,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後,歐盟國家迅速穩住了陣腳。2017年法、德兩國大選的意外因素不大,歐盟國家堅持既定政治、經濟發展的大方向沒有變。俄羅斯繼續發揮主動性,在中東已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之一,在東歐地位穩固,在亞太積極進取。廣大新興國家經濟發展前景看好,最近世界銀行預測今年世界經濟發展情況,預計發達國家2017年經濟增速将從2016年的1.6%小幅攀升至1.8%;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将從2016年的3.4%提高到4.2%⑤。可見新興國家崛起、追趕甚至超越發達國家的勢頭仍在。這些國家都要往前走,不要往回退,這就決定了世界不會由于美國的當家人更換而發生系統性轉向。

2.中國大戰略的穩定面

中國大戰略是基于中國自身情況,以及中國與世界關系的發展來決定的。從中國自身情況看,塊頭大、各方面力量能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大體系,這是世界上少有的情況,也客觀上決定了中國是少數幾個真正可以自主提出戰略、自主推動戰略的國家。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抗幹擾、抗沖擊能力很強。從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看,中國深刻認識到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已經緊密相聯,随着中國的力量增大也必然要在世界上發揮應有作用,無論美國是否強調“美國優先”,是否從多邊體系退回,中國都要堅定推進開放發展。

基于此,中國大戰略的目标、理念、步驟不會輕易變化。中國的既定戰略目标設定為實現偉大複興并與各國人民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大目标是長期恒定不變的。中國的治理體系現代化是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穩步前進的,政策的延續性有着堅強保證。這些與前述世界的大勢穩定共同形成中國的大戰略在推行中始終有定力,不會因美國内政變化的不确定性而搖擺。

3.鬥争特點的變化

由于以上這些分析,不能把特朗普入主白宮給中國大戰略進而給中國戰略傳播造成的沖擊看成是根本性的,而隻能看成是一種非常值得重視但不是全局性的擾動。這就需要用“微鬥争”的特點來觀察。在“微鬥争時代”,鬥争規模小、有節制,但又廣泛聯系,非常龐大;鬥争随時存在,沖突瞬時升級,意外不斷;鬥争方式多樣、單元衆多,體系層面的鬥争與個體層面的鬥争複雜,多層交織。特朗普赢得選戰、入主白宮,以及他經常使用“推特外交”來開展戰略傳播,都是“微鬥争時代”特點的一個寫照。特朗普從參選以來,幾乎理不出系統的内外政策主張。他通過推特發布出來的政策态度也往往是情緒性的,而不像是深思熟慮後從理性層面作出的。這些零散的主張有些看起來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缺乏整體性和一貫性,一切都在變化中,甚至潛藏在微小的變化中,待蔓延或升級成較大沖擊波時比較難應對,這就是“微鬥争時代”複雜性通過特朗普現象呈現出的具體表征。

二、戰略傳播應對的不變與變

“微鬥争時代”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在内外運籌時,要更重視戰略性、聯動性,以及鬥争體系的開放性。因此,中國戰略傳播在應對高度不确定性環境時,需要明确幾條原則,在保持戰略目标穩定的同時,因事因時,靈活應對。

一是始終堅持既定改革發展目标。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些目标的實現,根本上取決于中國自身的發展。到2021年,“兩個一百年目标”的第一個,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現。2021年也恰恰是特朗普第一任期結束的年份。中國人需要牢記的是,屆時無論特朗普是否連任,特朗普是否被西方政治主流同化,中國自己的目标是必須要實現的。為此,中國的和平發展、改革開放、法治、黨建等布局和方略不能因特朗普的“微鬥争”而被牽引偏離或有所停滞,反而是在外界擾動下要抓緊推進。戰略傳播就要圍繞這個大目标加強統籌引領,防止碎片化和随意化。

二是始終堅持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特朗普所說的“美國優先”,作為競選語言可以吸引不少在全球化中失落的美國民衆,但實行起來與他承諾的“讓美國再次強大”互相矛盾。中國對全球化、對中國與世界關系的認識是更加理性的。比如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始終強調開放的重要性。習近平同志說,“一個國家強盛才能充滿信心開放,而開放促進一個國家強盛”⑥,這深刻地道出了中國堅持開放發展的必要與必然。因此,無論就周邊還是“一帶一路”開展戰略傳播活動,中國都需要始終表明開放的決心,始終表明開放發展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由之路⑦。

三是動态把握好戰略與戰術的關系。“微鬥争時代”與特朗普經常不按常理發聲的特點決定了戰略傳播始終面臨各種突發變化。此前幾年,中國在周邊國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經出現局部突發的事故、環保和勞資糾紛等事件上升為涉華輿論大事,進而沖擊國家間關系、形成戰略影響的情況。未來類似的局部與整體、次要與主要迅速轉化的情況還有可能在更加不測的情況下發生。這就要求戰略傳播在一般堅持既定目标、既定計劃同時,要對一些雖起于青蘋之末但有可能釀成超級台風的傳播事件有洞察力,時常見微知著,善于及時發現戰術層面問題上升為戰略問題的苗頭,适度運用戰略資源主動迅速解決這類似小而非小的問題。

四是适時作出階段性調整。要看到“當選的特朗普”與“競選的特朗普”已經有所不同,未來随着他不斷在大國決策體制内受到程序、制度和官僚們的掣肘,在與國際社會更多接觸中不斷遇到原來在領導自己公司時所未見到的新情況,“就職的特朗普”也必然會日益比今天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中國的戰略傳播也會在不斷推進中面臨各種新情況。原來形成瓶頸的基礎問題突破後,也可能出現新的能力不足、阻力增大問題。結合各方面情況,都需要在不同階段對戰略傳播進行适時調整,形成能支撐持續前進的新動能和新安排。

三、戰略傳播手法的更新

大勢基本面沒有根本變化的征兆,戰略目标和原則就要保持穩定。但另一方面,“微鬥争時代”帶來的傳播形式和輿論鬥争方式變化卻需要及時應對。這更多表現在戰略傳播的手法更新上。

1.以更多事實和故事提升戰略傳播内容的供給結構

無論特朗普還是國外民衆,都對宏觀、抽象的概念缺乏接納興趣,更難以産生理解和認同。因此,戰略傳播也需要進行一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國際社會提供更多鮮活的事實和故事。故事可以是對外交往、合作和傳播中的時代“典型”、中外友好交往的感人事例等,但不必局限于此。一些反映中國人價值觀的曆史文化故事、經典作品等都可以用新的載體、新的形式不斷呈現出去。還要着眼當今時代矛盾複雜、挫折感在全球普遍增加的特點,把中國人努力拼搏實現夢想,中國人與國際友人攜手戰勝困難,在科技、商貿、人文等領域創造奇迹的故事更多講述出來。唱響東方色彩的“集體奮鬥”旋律,使世上那些深陷于西方式“個人奮鬥”無望孤憤中的人們解脫和振奮出來。

2.以更加全面的統籌來完善戰略傳播體系

中國戰略傳播體系近年來不斷豐富完善,取得很多成績。中國走出去的企業、社會組織、出版發行演出機構、漢語教學機構、留學務工人員等,在周邊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廣泛分布,各有建樹。應該說近年來各系統對外傳播意識都在增強,一些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越來越好,但就是缺乏統籌。在“微鬥争時代”日益面臨碎片化挑戰的條件下,統籌的必要性日益重要。因為以碎片化應對碎片化既非中國優勢,也容易自亂方寸。因此,加強統籌,建立快速有力而整體對外的戰略傳播機制可能是未來的一個努力方向。

3.以更加前瞻的調查研究加強主動性

遇事快速反應固然好,但這仍然是“接招”,而不是主動“出招”。要想增強戰略傳播的主動性,必然要有所前瞻。世界主要大國、周邊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起來,是一個較大的群體。要把這些國家的社情民意、内外走向調查研究清楚,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目前已經有的一些前期調研成果,很多仍停留在基本國情和近年新聞事件的普及層面。有些甚至沒有第一手資料,而是通過西方資料翻譯得來,總之是了解情況不夠深入。把握情況不夠深入是危險的,不妨回顧一下幾個月前特朗普勝選、希拉裡敗選的情形:希拉裡、美國主流媒體以及各方觀察家們為什麼會誤判走勢?恐怕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對一些深入的本質性因素的把握。美國這種媒體發達、似乎一切都透明于天下的國家都是如此,中國在其他國家推動合作、開展戰略傳播時如果隻滿足于泛泛了解,未來行動時就會潛藏很多風險。因此,必須加強前瞻性、基礎性的調查研究。平時對各方面情況盡可能了然于胸,甚至對潛在風險自發或被引發放大的可能性有所預見,這樣才能更多掌握主動。

4.以更注重草根感受的方式靈活應對

從英國公投脫歐到特朗普當選,人們都強調民粹主義作祟。“主義”這個詞使人容易認為民粹主義者是一個立場明确、方向較統一的群體,實際上不是。在“微鬥争時代”,民粹主義者不表現為曆史上那種抱團的一緻性,而是千差萬别。支持英國脫歐的人除了投脫歐票以外,可能在政治取向、内外政策走向上分化很大。投票支持特朗普的人可能隻是在大家都不太喜歡希拉裡上有共識,而很難說就真的支持特朗普各方面政策。甚至投票行為也隻是折射了一種反精英、反建制、審醜心理的複雜化合。這些決定了當前的戰略傳播要更多把握普通人個性化感受。在傳播體系上固然要增強整體性,但在具體操作上要增強個體性,注重接地氣,在讓外國普通受衆可知可感可接受方面多想辦法。不必把特朗普在推特上發出的所有東西都上升為美國政策來看。當然,這不排除對涉及國家主權、安全和民族尊嚴等底線問題嚴肅對待。還要注意,特朗普所帶來的“推特外交”交鋒往往争的不在事實、是非和專業度,而在誰更能赢得草根的關注和點贊。在這種缺乏理性的“微鬥争”中,與對方糾纏問題本身,就是被動地在對方所設置的議題中打轉。因此,對于一些莫名其妙的輿論挑戰,也要有些不循常規的靈活應對。

「注釋」

①有學者認為,戰略傳播是頂層設計之下的一種專業性傳播,特别強調傳播過程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見譚震:《命運共同體與國家戰略傳播——2016中國戰略傳播論壇綜述》,《對外傳播》2016年第6期。也有學者認為,戰略傳播是指政府或組織為實現特定戰略利益,動員協調各種資源,向特定目标受衆傳遞信息、施加影響的過程。見畢研韬、王金嶺:《戰略傳播初探》,《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

②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節選)》,《人民日報》2017年1月1日第1版。

③寇立研:《我們正處于“微鬥争時代”》,《南方周末》2017年1月12日第8版。

④同注①。

⑤http://www.worldbank.org/en/publication/global-economic-prospects.

⑥吳秋餘:《習近平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8月18日第1版。

⑦光明日報評論員:《以開放理念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光明日報》2015年11月4日第5版。

責編:譚震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