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特朗普上任後的世界變局與對外傳播應對

特朗普上任後的世界變局與對外傳播應對

時間:2024-11-06 09:46:31

特朗普2017年1月20日就任新一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成功逆襲,堪稱世界政治中一起重大“黑天鵝”事件。鑒于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大國地位以及特朗普鮮明的“個性”等因素,特朗普執政後的世界局勢或将迎來新變化。

世界局勢的演變勢必給中國對外傳播帶來機遇,同時也帶來諸多挑戰。加之民粹主義擡頭,西方受衆自我意識強化,提升中國話語權的任務變得更加艱巨。這些新形勢對中國的對外傳播内容、手段和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及時調整中國的對外傳播對策,“破立結合”,引導國際話語體系朝有利于我的方向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與現實意義。

特朗普上任後的世界格局之變

特朗普上任後,世界格局的演變可從三個維度解析。首先,美國與傳統盟友關系的演變,包括美歐、美國與亞太盟友日本和韓國的關系等。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多次表示,日韓等美國盟友應“百分之百”負擔美國駐軍的一切費用,否則美國将可能撤軍。

特朗普的這一政策傾向,是基于現有美國實力下降的一種戰略考量,與其宣稱的“美國優先”原則一脈相承,目的是希望通過收縮美國戰線、減少對盟友支持給自身減負,從而提高美國的經濟實力和世界地位,這是一種典型的“以退為進”的實用主義做法。

正因如此,特朗普上任後,美國與傳統盟友的關系或将面臨調整,美國與傳統盟友間的龃龉可能會增多,摩擦會加大,但受彼此共同利益的捆綁,美國與傳統盟友徹底決裂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特朗普上任後,包括美俄、中美關系在内,美國與其認為的所謂競争對手關系也面臨變化。美俄關系方面,特朗普對俄羅斯總統普京“欣賞有加”,對俄應對美國民主黨總統奧巴馬驅逐35名俄外交官的“理智”回應大加贊揚,而外界也推測,特朗普執政後美俄關系或改善。

中美關系上,特朗普尚未走馬上任就屢屢對華釋放敵意:從與中國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電話、破壞“一個中國”原則這一中美關系發展的政治基礎,到指責中國是彙率操縱國,提名鷹派人物威爾伯·羅斯出任商務部長和彼得·納瓦羅出任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等。這些事态均預示中美關系生變的可能性,中美關系發展的不确定性因此顯著增加。

但不能忽視的是,中美關系是當前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中美間的共同利益多于分歧,合作機遇大于挑戰,兩國關系如何發展也取決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

再者,特朗普上任後,世界局勢的動蕩或進一步加劇。

除美歐、美俄、中美等重要雙邊關系面臨調整外,美國在叙利亞、朝核、伊核、巴以和中東反恐等國際熱點問題上的政策變化,或緻新聞熱點頻發,突發事件增多,國際新聞報道将更受關注,中國對外傳播也将迎來跨越式發展的機遇。

變局下的對外傳播挑戰增多

從傳播學的角度看,世界局勢動蕩和變數增多,在給中國對外傳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諸多挑戰,其中包括對外傳播面對的局面将更加複雜,有效傳播的難度也将提高。

1.從對外傳播的格局看,世界局勢之變會影響傳播格局的演變,強者更強、弱者愈弱的局面将進一步加劇。對中國的對外傳播而言,面對的局面将更複雜,不可控的因素增多,原有的對外傳播架構面臨受沖擊的風險,提升中國話語權的任務将更加艱巨。

變局之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增強在國際話語體系和國際問題上的中國話語權,宣示中國立場,傳遞中國價值,就變得更加重要。如何構建中國對外傳播新格局,赢得更加有效的國際話語權,塑造對我有利的國際傳播體系,任務迫切。

2.中國對外傳播的受衆,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的普通民衆,表露出“信息選擇性更多”“自我意識強化”等一些新特征。此外,西方民粹主義擡頭,反全球化思潮湧動。所有這些都對中國的對外傳播内容、手段和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

特朗普之所以當選,就是因為充分利用了美國國内民粹勢力擡頭與民衆對現狀不滿和思變的情緒。在世界範圍内,英國公投脫歐、意大利修憲公投失敗、歐洲右翼勢力擡頭,均印證了世界範圍内反全球化思潮的湧動。這種偏好封閉、持自我孤立與封閉态度的民衆在西方已占相當比例,正在改寫西方國家的主流民意。

特朗普上任後,世界格局的演變,也會加劇全球範圍内文明與價值觀的沖突。随着美國等西方主流媒體進一步輸出民主、自由、人權等文化和價值觀,中國等國家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将面臨更多威脅。在對外傳播過程中,如果繼續忽視受衆自身的變化,将導緻傳播效果大打折扣。

3.新媒體時代,人人可發聲,互動性、快捷性、大衆性和多元性的信息傳播特征加速顯現。例如,特朗普本人也熱衷“推特外交”和“推特治國”,這都将給中國的對外傳播提出新挑戰。如果不采取應對措施,不主動發聲,可能會陷入對手設置的外交議題。被動回應者,在争奪國際話語權的博弈中隻能占下風。

新形勢下的對外傳播對策

1.面對新的國際形勢和傳播格局,要把握對外傳播的時代脈搏,遵循世界大勢,調整中國的對外傳播定位與戰略,要在戰略布局上發力,從構建有利于我的對外傳播格局的頂層設計入手,着力在國際傳播格局中放大中國聲音,搶占輿論高地,塑造中國形象,傳遞中國立場。

為此,要構建“融通中外”的對外傳播體系和話語體系,尋找“融通中外”的文化載體和共通點,“破立結合”,以便為“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宣介中國發展變化”這一對外傳播的核心内容服務。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海外駐點多,觸角廣,在這一方面可發揮重要引領作用。

一方面,要破除對西方話語體系的依賴和崇拜,加強“文化自信”,提升中國話語體系能力建設,引導國際話語體系朝有利于我的方向演變。2016年12月31日開播的中國國際電視台(中國環球電視網),正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一個積極嘗試,承擔的就是“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職責使命。

另一方面,要加強中國制度、中國理論、中國道路和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把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的成功經驗向發展中國家和民衆推介;将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理念向世界傳播,化解外界對中國的誤解;将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對外積極宣傳,為中國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2.針對西方受衆出現的新特點,我們的對外傳播也要做出相應調整,關鍵在于尊重傳播規律,回歸傳播本身,注重傳播藝術。要降低對外傳播中的宣傳意味,淡化政治性、目的性和意識形态色彩較濃的傳播活動,把展現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大國形象、改革開放成就和優秀文化成果以及中國民衆良好的精神面貌作為傳播重點,避免說教式傳播,突出傳播的新聞性,讓傳播更加“入腦入心”,以感動更多受衆。

2016年,中國河北殘疾老人賈海霞和賈文其相互扶持堅持15年植樹上萬棵、讓昔日荒涼的荒灘變成一片蔥郁的新聞事件跨越國界,在海外引發熱議。這一新聞事件之所以産生較好的轟動效應,重要原因在于,回歸到新聞本質,将有溫度、有熱度的中國故事講給西方受衆聽,契合了西方受衆的思維,在對外傳播中找準了話題和西方受衆的“痛點”,使故事更有感染力,在“潤物細無聲”中傳播了中國聲音和立場。

3.要注重傳播手段的創新和轉型,傳統渠道和新媒體手段并舉,創新對外宣傳方式,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潮流,要在西方受衆認可度高、互動性強的社交媒體平台上加大傳播力度,使用好包括臉書、推特和優兔等在内的社交媒體平台,推動對外傳播的“本土化”進程,增加有效落地,擴大影響力。

新華社在海外社交媒體平台的官方統一賬号“NewChina”從2015年3月1日起正式運行,每天24小時以文字、圖片和視頻形式不間斷向用戶推送中國、涉華和國際新聞。其目的是為了順應世界媒體變革的需要,在新形勢下更好地傳播中國聲音,積極回應國際社會關切。新華社海外社交媒體的運行,是中國對外傳播“本土化”的一個積極嘗試,可以借西方平台為我所用,借船出海,借口發聲,能繞過西方主流媒體的選擇性屏蔽直抵受衆,就地發聲。

責編:譚震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